《案例《居民和聚落》》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案例《居民和聚落》(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地理教學案例《居民和聚落》??
梁端正
一、教學案例
教師: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張白紙,“今天我們要進行一項有趣的活動?!?
學生:出現(xiàn)明顯的騷動,他們好奇地竊竊私語,開始關注、期待下面的活動。
教師:“給你8分鐘,請你在白紙上畫一幅畫:表現(xiàn)你對所向往的居住環(huán)境的設計?!?
學生:表情格外燦爛,所有的學生立即行動(包括所謂的差生),拿出筆開始作畫。
8分鐘后教師收齊所有學生的作品。學生們又一次好奇并期待。
教師:打開實物投影,把學生的畫一一投影出來。
學生:凝神觀看,并參雜一些笑聲或議論。
教師:我要從你們的作品中隨意播放幾幅畫,請作者起來講解一下他的畫。
學生1:“這是我畫的,我
2、的居住地是在低緩的山坡下,門前有一條小河流過,房前屋后還要有樹、有花園?!?
有學生說:“跟我畫的差不多!”
教師:“為什么選擇在平緩的地方建立家園,為什么要有小河,還要有樹和花草?”
學生1:“平緩的地方蓋房子容易,成本低;有小河景色美,還可以坐船玩,有樹有花空氣好?!?
“河水可以澆灌他們家的花園!”有人補充說道。
教師展示學生2的作品:“這幅畫把居住地設計在海濱地帶,畫面上有被云遮掩了一部分的太陽。請講講你的創(chuàng)作!”
學生2:“我選擇臨海的環(huán)境,是因為我喜歡海,可以釣魚,還喜歡乘船出海的感覺,天上有云和太陽,反正感覺這樣很好!”
教師分析:“同學們,你們能看出他們在選擇居住地時
3、特別在意了哪些地理條件嗎?兩位畫家你們自己察覺到了嗎?”
學生們紛紛說出地形、河流、沿海等條件。教師解釋了河流、海洋給人類帶來的影響并進一步問:“他們在畫面中表示陽光、云又是什么意思呢?有多少人畫了云和日?”
有十幾個同學舉起手示意,但沒有人能解釋。
教師:“畫家們?yōu)槭裁床划嫵隹耧L暴雨或是疾風暴雪的景色呢?”
學生齊喊:“氣候條件要好!”
教師:“對,除了剛才表現(xiàn)出的地形、河流、沿海外,氣候也是人們選擇居住地的重要條件。看了所有作品,許多同學畫出了藍天白云和太陽,還沒有哪個人只畫太陽而不畫云彩的,更沒有突出惡劣氣候的。其實本意就是要求居住地的環(huán)境溫度、濕度適宜,它直接影響著人類的生存
4、。”
“居住地與哪些環(huán)境因素有關,請你把它們列在筆記上,概括出它們屬于哪類地理條件?”
學生齊答:“自然條件!”
教師:“可以試想,生存是早期人類的第一需求,而不像現(xiàn)在的你們以好看、好玩為目的,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對人類能否在此生存下去至關重要??匆豢词澜绲奈拿鞴艊麄兊牡乩砦恢玫南嗨浦幥∏◎炞C了這個觀點。”播放投影片。“下面再來看一些畫,請作者講講他的選擇理由?!?
學生3:“我的居住地選擇在氣派的街區(qū),旁邊有銀行、網(wǎng)吧、超市,在稍遠的地方我還畫出醫(yī)院、社會科學院、警察局。我希望我的居住地特別便利,安全,還有文化氛圍?!?
學生4:“我的居住地周圍有籃球場、足球場、游泳池、停車場,還要有
5、一條通暢的交通線路。當然,綠地是必須要有的?!?
教師:“這幾個同學在選擇居住地時比較傾向于什么樣的環(huán)境?”
學生:“交通便利!”“還有文化發(fā)達、配套設施完善?!?
教師:“我有一點不太明白,請解釋一下:為什么你的居住環(huán)境還要有社會科學院?”
學生3:“這里肯定文化層次高??!”
教師:“交通便利對于城市非常重要,這一點不難理解。我們北京人對此感受最深??墒菫槭裁催€要求居住環(huán)境的文化科技發(fā)達?”教室里先是一片沉靜,教師:“聯(lián)想北京對外地人的吸引力試著解釋?!?
學生:“受教育條件好?!薄熬蜆I(yè)機會多,工資高?!薄俺鞘邪l(fā)展好,生活條件就好?!?
教師:“這些又屬于哪類條件?”
學生:“社會經(jīng)
6、濟條件!”
教師:“還有一些其他的社會因素也影響著聚落,請看老師準備的影片,說明片中反映的是什么因素?!?
觀看拉薩圖片和梵蒂岡影片。之后學生說出是宗教對選擇居住地的影響。
學生們又在筆記上列出上述社會經(jīng)濟條件。
教師總結,活動結束。
二、案例分析
這節(jié)課不僅屬于學習成績好的那一部分學生,全班不同性格不同特長的學生都獲得了平等和尊嚴,他們享受了學習的快樂,享受到來自教師和同伴肯定的榮光。
反思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通常是按聚落與環(huán)境的關系逐一介紹并分析,再展示相應圖片。其優(yōu)點:條理清晰嚴謹,結論性強,應試效果好。不足:學習方式不夠活躍,課堂乏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少主動性,其思維活動的軌跡教
7、師難以捕捉。作為學習新知識,學生思維體系的主動構建明顯不足,最終只是會了知識卻不會學習。顯然這樣的教法是教師的教學思路而不是學生的學習思路。如何最大程度開發(fā)學生思維,讓每個學生都主動熱情地去解開知識學習過程中的扣結,產(chǎn)生成功的體驗,本節(jié)課做了一次大膽的嘗試。其效果表明每一個學生都是在好奇、興奮的狀態(tài)下,把自己的思維活動用繪畫的形式反映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捕捉到每個學生的思維,并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意識。課上不少人的作品畫出太陽、白云,這是一種潛意識,卻無法用地理知識解釋。通過教師的分析:太陽代表溫暖;白云又可以削弱較強的太陽輻射,使氣溫不至于過高,而且還增添了濕度。學生的潛意識被喚醒后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在教師引導下嘗試對思維進行分析整理,不僅掌握了知識,還學會了學習。
事實上,每個教學內(nèi)容的活動方案是多樣的,落實新課程教學理念就是要求教師努力創(chuàng)造一份適宜學生學習的課堂氣氛,始終關注學生,把握好學生的思維軌跡并予以他們馳騁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的思維成為課堂上最為活躍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