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版)2020版高考物理大一輪復(fù)習(xí) 第一章 第1講 運動的描述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江蘇專用版)2020版高考物理大一輪復(fù)習(xí) 第一章 第1講 運動的描述課件.ppt(3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1講運動的描述,基礎(chǔ)過關(guān),,,,,,,,,,,,,,,,,知識梳理,基礎(chǔ)自測,1. 關(guān)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物體運動的位移為零,則該物體一定是靜止的 B.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物體運動的路程為零,則該物體一定是靜止的 C.在直線運動中,物體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在曲線運動中,物體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解析物體運動了一段時間后又回到出發(fā)點,位移為零,選項A錯誤;物體不運動,則它的路程一定為零,反之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路程為零,則它一定靜止,選項B正確;物體只有做單向直線運動時,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選項C、D錯誤。,2.為倡導(dǎo)綠色出行,許多地方提供
2、了公共自行車服務(wù)。小明在某個停放點取了一輛自行車,騎行10 min回到原停放點,共行駛2 km。小明在此過程中( B ) A.位移為2 km B.路程為2 km C.平均速度為0.2 m/s D.最大速度為0.2 m/s,解析小明在此過程中位移為0,A項錯誤;路程為運動軌跡的長度,等于2 km,B項正確;位移為0,所以平均速度為0,C項錯誤;最大速度無法計算,D項錯誤。,,,考點一 質(zhì)點,考點二 參考系,考點突破,考點三 路程和位移,考點四 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率、瞬時速率的比較,考點五 加速度,考點一質(zhì)點,1.質(zhì)點是一種理想化模型,實際并不存在。類似的理想化模型還有“輕桿
3、”“光滑平面”“點電荷”等,這些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目的是使一些復(fù)雜的問題簡單化。,2.質(zhì)點不同于幾何“點”,是忽略了物體的大小和形狀的有質(zhì)量的點,而幾何中的“點”僅僅表示空間中的某一位置。,例1(2018連云港模擬)研究下列運動員的比賽成績時,可視為質(zhì)點的是( B ),,解析一個物體能不能看成質(zhì)點,要看問題的具體情況而定,B選項長距離越野滑雪可以用一個有質(zhì)量的點來代替運動員,可以看成質(zhì)點。A選項運動員演示空中技巧,C選項花樣滑冰,D選項單板滑雪不能用一個有質(zhì)量的點來代替運動員,不能看成質(zhì)點。,考點二參考系,例2(多選)如圖所示,甲、乙、丙3人乘坐不同的熱氣球,甲看
4、到樓房勻速上升,乙看到甲勻速上升,甲看到丙勻速上升,丙看到乙勻速下降,那么,從地面上看甲、乙、丙的運動情況可能是 ( ),A.甲、乙勻速下降,且v乙v甲,丙停在空中 B.甲、乙勻速下降,且v乙v甲,丙勻速上升 C.甲、乙勻速下降,且v乙v甲,丙勻速下降且v丙v甲 D.甲、乙勻速下降,且v乙v甲,丙勻速下降且v丙
5、確。,,考點三路程和位移,例3如圖所示,自行車的車輪半徑為R,車輪沿直線無滑動地滾動,當(dāng)氣門芯由輪子的正上方第一次運動到輪子的正下方時,氣門芯位移的大小為( D ),A.R B.2R C.2R D.R,,解析當(dāng)氣門芯由輪子的正上方第一次運動到輪子的正下方時,輪子向前運動半個周長,氣門芯的初位置與末位置如圖,由幾何知識得,氣門芯的位移大小x==R,故D項正確。,考點四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率、瞬時速率的比較,例4(多選)某質(zhì)點沿一邊長為2 m的正方形軌道運動,每秒鐘勻速移動1 m,初始位置在bc邊的中點A,由A向c運動,如圖所示,A、B、C、D分別是bc、c
6、d、da、ab邊的中點,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 ),A.第2 s末的瞬時速度為1 m/s B.前2 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 m/s C.前4 s內(nèi)的平均速率為0.5 m/s,D.前2 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2 m/s,,解析由題意知,質(zhì)點運動的速率為1 m/s,即在每一時刻的瞬時速率均為1 m/s,每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率也均為1 m/s,C項錯誤;在前2 s內(nèi)質(zhì)點通過的路程為2 m,由A運動到cd邊的中點B,在第2 s末瞬時速度大小為1 m/s,方向由B指向d,A項正確;前2 s內(nèi)的位移大小為x1=AB= m,平 均速度== m/s,方向由A指向B,B項正確,D項錯誤。,考點五加速度,1.速度、速度變化
7、量和加速度的對比,2.a=是加速度的定義式,加速度的決定式是a=,即加速度的大 小由物體受到的合力F和物體的質(zhì)量m共同決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決定。,例5(2018建陵中學(xué)模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物體有加速度,物體的速度一定在增大 B.物體有加速度,物體的速度的大小有可能不變 C.加速度為正值,說明物體的速度一直在增大;加速度為負值,說明物體的速度一直在減小 D.速度變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解析物體有加速度,物體的速度大小可增大、可減小、可不變(加速運動、減速運動、勻速圓周運動),A項錯,B項對;加速度與速度同向(同正或同負)是加速運動,反向(一正一負)是減速運動,C項
8、錯;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D項錯。,解題方法 對加速度的再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應(yīng)用實例 勻速直線運動是一種理想化模型,是最基本、最簡單的運動形式,應(yīng)用廣泛。例如:聲、光的傳播都可以看成勻速直線運動,下面是涉及勻速直線運動的幾個應(yīng)用實例。,加油小站,例6如圖是高速攝影機拍攝的子彈頭穿過撲克牌的照片,子彈頭飛行的平均速度為900 m/s。已知撲克牌的寬度為5.7 cm,子彈頭的長度為1.9 cm,則子彈頭穿過撲克牌的時間約為( A ) A.8.410-5 sB.6.310-5 sC.1.110-5 sD.6.310-4 s,,解析子彈頭穿過撲克牌的位移為x=(5.7+1.9) cm=7
9、.6 cm,所以子彈頭穿過撲克牌的時間為t== s8.410-5 s,A項正確。,例7(多選)如圖甲所示是一種速度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圖,在這個系統(tǒng)中B為一個能發(fā)射超聲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時小盒子B向被測物體發(fā)出短暫的超聲波脈沖,脈沖被運動的物體反射后又被B盒接收,從B盒發(fā)射超聲波開始計時,經(jīng)時間t0再次發(fā)射超聲波脈沖,圖乙是連續(xù)兩次發(fā)射的超聲波的位移-時間圖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超聲波的速度為v聲= B.超聲波的速度為v聲= C.物體的平均速度為= D.物體的平均速度為=,答案 AD 前一次超聲波脈沖往返的路程為2x1,故速度為v聲=,即A 正確;若利用后一次脈沖求超聲波的速度,
10、應(yīng)為v聲=,故B錯;物體的 位移為x2-x1,對應(yīng)運動時間為+t0-=,所以物體的平均 速度=,即C錯,D正確。,隨堂鞏固,1.對于體育比賽的論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運動員跑完800 m比賽,指的是路程為800 m B.運動員鉛球成績?yōu)?.50 m,指的是位移大小為4.50 m C.某場籃球比賽打了兩個加時賽,共需10 min,指的是時刻 D.足球比賽挑邊時,上拋的硬幣落回地面猜測正反面,該硬幣可以看做質(zhì)點,,解析運動員跑完800 m比賽,指的是路程為800 m,選項A正確;運動員鉛球成績?yōu)?.50 m,指的是拋出點和落地點水平距離大小為4.50 m,選項B錯誤;某場籃球比賽打了
11、兩個加時賽,共需10 min,指的是時間,選項C錯誤;足球比賽挑邊時,上拋的硬幣落回地面猜測正反面,該硬幣的大小不能忽略,不可以看做質(zhì)點,選項D錯誤。,2.(2018連云港模擬)下列語句中加點部分描繪的運動情景,選取山為參考系的是( A ) A.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 C.滿眼風(fēng)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 D.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解析由題意可知,舟的運動應(yīng)是相對于山,故詩人選取的參考系為山及兩邊的岸,選項A正確;“巍巍青山兩岸走”研究的對象是“青山”,運動狀態(tài)是“走”,青山相對于竹排來說是運動的,選項B錯誤;“看山恰似走來迎”研究的對象是
12、“山”,運動狀態(tài)是“走”,山是運動的,選擇的參考系是自己或船與船上靜止不動的物體,選項C錯誤;“兩岸青山相對出”,研究的對象是“山”,運動狀態(tài)是“出”,青山相對于船來說是運動的,選項D錯誤。,3.(2018銅山中學(xué)模擬)關(guān)于質(zhì)點的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 A.質(zhì)點運動的加速度為零,則速度為零,速度變化也為零 B.質(zhì)點速度變化率越大,則加速度越大 C.質(zhì)點某時刻的加速度不為零,則該時刻的速度也不為零 D.質(zhì)點運動的加速度變大,則速度一定變大,,解析加速度為零,速度變化也為零,但速度不一定為零,加速度不為零,速度可能為零,A、C項錯誤;質(zhì)點速度變化率越大,則加速度越大,B項正確;當(dāng)速度與加速度反向時,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會減小,并且減小得越來越快,D項錯誤。,4.一個質(zhì)點做變速直線運動,以v1=10 m/s的平均速度完成前路程,以v2= 30 m/s的平均速度完成剩下的路程,則全過程的平均速度為( B ) A.20 m/sB.18 m/sC.23.3 m/sD.40 m/s,解析設(shè)全程長為x,則前路程所需的時間t1=,后路程所需的 時間t2=,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18 m/s,故B項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