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級化學考點復習演練 專題十四 物質(zhì)的構成試題
《2020九年級化學考點復習演練 專題十四 物質(zhì)的構成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九年級化學考點復習演練 專題十四 物質(zhì)的構成試題(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0九年級化學考點復習演練——專題十四:物質(zhì)的構成 考點一:分子與原子 1.水結(jié)成冰是由于( ) A. 水分子的運動停止了 B. 水分子的化學性質(zhì)發(fā)生了改變 C. 水分子變小了 D. 水分子間的間隔發(fā)生了變化 2.下列事實對應的解釋不合理的是( ) A. 在花園中可聞到花香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觀察到CO2分子說明CO2分子很小 C. 50毫升水與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總體積小于100毫升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D. 冰受熱變?yōu)樗?,水受熱變?yōu)樗魵庹f明分子可以再分 3.下列物質(zhì)中,由離子構成的是( ?。? A. 氯化鈉 B. 金 C. 氫氣 D
2、. 金剛石 4.干冰升華后體積變大的原因是( ) A. 分子體積變大 B. 分子間隔變大 C. 分子數(shù)量增多 D. 分子碰撞頻率減小 5.諺語詩詞中蘊含著科學道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真金不怕火煉”是說黃金熔點很高 B. “眾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著火點越低,越容易著火 C. “百煉成鋼”與“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蘊含的化學原理相同 D. “滿架薔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6.在加壓條件下,25m3的石油氣(含丙烷、丁烷等氣體)可以裝入0.024m3的鋼瓶中,由此可以說明的是( ) A. 分子的質(zhì)量很小 B
3、. 分子由原子構成 C. 分子之間有間隔 D. 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7.下列分子變化中,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 分子間隔變小 B. 分子數(shù)目變多 C. 分子本身起了變化 D. 一種分子運動到另一種分子中間去了 8.實驗探究: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為了研究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如下圖所示,玻璃管左、右兩端分別放有脫脂棉,注射器中分別裝有濃鹽酸和濃氨水。濃氨水揮發(fā)出來的氨氣(NH3)和濃鹽酸揮發(fā)出來的氯化氫氣體(HCl)能發(fā)生反應生成白色的氯化銨固體。兩個注射器同時向脫脂棉靠近里邊的部位注入等體積的液體,過一會,先在A處產(chǎn)生大量白煙,然后白煙逐漸充滿整個試管。 根據(jù)現(xiàn)象
4、回答問題: (1)A處形成白煙是因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學認為先在A處產(chǎn)生白煙是因為氯化氫分子比氨氣分子運動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個氯化氫分子的質(zhì)量要大于一個氨氣分子的質(zhì)量,所以可以說分子的運動速度與其質(zhì)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 9.實驗探究 (1)實驗方法:如圖所示:在A燒杯中盛有濃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燒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從B燒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AB兩個小燒杯。 (2)實驗現(xiàn)象:①過一會兒,觀察到的現(xiàn)象:試管中的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②AB燒杯中的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討論交流:與小組同學交流你的看法:往裝有酚酞溶液的試管中加濃氨水這樣操作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二:原子的構成 1.某原子的結(jié)構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原子中所含的質(zhì)子數(shù)為16 B. 該原子表示氧原子 C. 該原子表示氟原子
6、 D. 該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6 2.原子的構成示意圖如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原子是實心球體 B. 質(zhì)子、中子、電子均勻分布在原子中 C. 質(zhì)子與電子質(zhì)量相等 D. 整個原子的質(zhì)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下列化學用語與其所表達的意義一致的是( ) A. Co——1個一氧化碳分子 B. 3Fe3+——3個亞鐵離子 C. 2SO42﹣——2個硫酸根離子 D. 4N2——4個氮原子 4.盧瑟福所做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①絕大多數(shù)α粒子通過,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方向發(fā)生了偏轉(zhuǎn),說明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極少數(shù)的α粒子被反彈,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化學用語填空: (1)兩個氮原子______ ; (2)氧化鈉的化學式________ ;(3)鐵離子的符號________。 考點三:元素 1.下列粒子中,屬于同種元素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1金維他”中含有各種維生素和鐵、鉀、鈣、鋅等多種成分,這里的鐵、鉀、鈣是指( ) A. 單質(zhì) B. 元素 C. 分子 D. 原子 3.下列符號中,既能表示一種元素,又
8、能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的是( ) A. CO B. H2O C. N2 D. C 4.下列結(jié)構示意圖表示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橫行且都不顯電性的粒子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5.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下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從該圖獲取的信息中,正確的是( ) A. 該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個電子 B. 該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52 C. 該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D. 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52.00g 6.用化學用語填空: (1)2個氟原子; (2)硫酸亞鐵溶液中的陽離子; (3)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
9、 備戰(zhàn)2020九年級化學考點復習演練——專題十四:物質(zhì)的構成參考答案 考點一:分子與原子 1.水結(jié)成冰是由于( ) A. 水分子的運動停止了 B. 水分子的化學性質(zhì)發(fā)生了改變 C. 水分子變小了 D. 水分子間的間隔發(fā)生了變化 【答案】D 【解析】水結(jié)成冰的過程中,水分子的運動沒有停止,只是減慢了,并且水分子的大小沒有變化,水分子的化學性質(zhì)也沒有改變,這一過程中改變的是水分子之間的間隔。 2.下列事實對應的解釋不合理的是( ) A. 在花園中可聞到花香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觀察到CO2分子說明CO2分子很小 C. 50毫升水
10、與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總體積小于100毫升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D. 冰受熱變?yōu)樗軣嶙優(yōu)樗魵庹f明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D 【解析】A選項在花園中可聞到花香說明分子不斷地運動是正確的敘述;B選項用肉眼不能直接觀察到CO2分子說明二氧化碳分子很小,是正確的敘述;C選項50毫升水與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總體積小于100毫升,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是正確的敘述;D選項冰受熱變?yōu)樗軣嶙優(yōu)樗魵庹f明分子可再分是錯誤的敘述,因為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只是分子之間的間隔改變,故答案選擇D。 3.下列物質(zhì)中,由離子構成的是( ?。? A. 氯化鈉 B. 金 C. 氫氣 D. 金剛石
11、【答案】A 【解析】構成物質(zhì)的微粒有三種:分子、原子、離子,由分子直接構成的物質(zhì):非金屬氣體單質(zhì)、酸和多數(shù)氧化物;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zhì):金屬、稀有氣體、金剛石、石墨等;由離子直接構成的物質(zhì):堿、鹽,如氯化鈉。故答案應選A。 4.干冰升華后體積變大的原因是( ) A. 分子體積變大 B. 分子間隔變大 C. 分子數(shù)量增多 D. 分子碰撞頻率減小 【答案】B 【解析】干冰是固體的二氧化碳,升華后變?yōu)闅怏w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所以干冰升華后體積變大,故選B。 5.諺語詩詞中蘊含著科學道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真金不怕火煉”
12、是說黃金熔點很高 B. “眾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著火點越低,越容易著火 C. “百煉成鋼”與“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蘊含的化學原理相同 D. “滿架薔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答案】D 【解析】A.“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金的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錯誤;B.“眾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增加可燃物,而與著火點無關,錯誤;C.“百煉成鋼”是將生鐵中的碳轉(zhuǎn)化為二氧化碳,降低了含碳量,從而將其轉(zhuǎn)化為鋼,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而“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是將鐵杵磨成針,只是鐵杵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并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D.“滿架薔薇一院香”說明分子在不斷地運動,正確
13、。故選D。 6.在加壓條件下,25m3的石油氣(含丙烷、丁烷等氣體)可以裝入0.024m3的鋼瓶中,由此可以說明的是( ) A. 分子的質(zhì)量很小 B. 分子由原子構成 C. 分子之間有間隔 D. 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答案】C 【解析】25m3的石油氣(含丙烷、丁烷等氣體)可以裝入0.024m3的鋼瓶中,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故選C。 7.下列分子變化中,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 分子間隔變小 B. 分子數(shù)目變多 C. 分子本身起了變化 D. 一種分子運動到另一種分子中間去了 【答案】C 【解析】有新物質(zhì)生成的變化就是化學變化,一種分子變成了另一種分子,分
14、子本身發(fā)生了變化,就是生成了新的分子,是化學變化。故選C。 8.實驗探究: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為了研究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如下圖所示,玻璃管左、右兩端分別放有脫脂棉,注射器中分別裝有濃鹽酸和濃氨水。濃氨水揮發(fā)出來的氨氣(NH3)和濃鹽酸揮發(fā)出來的氯化氫氣體(HCl)能發(fā)生反應生成白色的氯化銨固體。兩個注射器同時向脫脂棉靠近里邊的部位注入等體積的液體,過一會,先在A處產(chǎn)生大量白煙,然后白煙逐漸充滿整個試管。 根據(jù)現(xiàn)象回答問題: (1)A處形成白煙是因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學認為先在A處產(chǎn)生白煙是因為氯化氫分子比氨氣分子運動速度___
15、_______,已知一個氯化氫分子的質(zhì)量要大于一個氨氣分子的質(zhì)量,所以可以說分子的運動速度與其質(zhì)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 【答案】(1)不停地運動(2)慢 反 【解析】由于濃鹽酸中的氯化氫分子和濃氨水中的氨氣分子都在不停地運動,所以會在A處形成白煙。形成的白煙在A處,離濃鹽酸較近,離濃氨水較遠,這是因為氯化氫分子運動速度比氨氣分子運動速度慢。已知一個氯化氫分子的質(zhì)量要大于一個氨氣分子的質(zhì)量,所以可以說分子的運動速度與其質(zhì)量成反比。 9.實驗探究 (1)實驗方法:如圖所示:在A燒杯中盛有濃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燒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從B燒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
16、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AB兩個小燒杯。 (2)實驗現(xiàn)象:①過一會兒,觀察到的現(xiàn)象:試管中的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燒杯中的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討論交流:與小組同學交流你的看法:往裝有酚酞溶液的試管中加濃氨水這樣操作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①液體變?yōu)?/p>
17、紅色 ;②A無明顯變化,B燒杯中酚酞變紅; (3)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4)說明濃氨水能使酚酞變紅 【解析】濃氨水顯堿性能夠使無色酚酞變紅色,A燒杯中濃氨水中的氨氣分子是不斷運動著的,氨氣分子運動到B燒杯中,能夠使B燒杯中的無色酚酞變紅,所以可以觀察到B燒杯中酚酞變紅,這一現(xiàn)象從而也證明了分子是不斷運動的。往裝有酚酞溶液的試管中加濃氨水這樣操作的目的正是說明濃氨水能使酚酞變紅。 考點二:原子的構成 1.某原子的結(jié)構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原子中所含的質(zhì)子數(shù)為16 B. 該原子表示氧原子 C. 該原子表示氟原子 D. 該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6 【答案】
18、B 【解析】觀察該原子結(jié)構示意圖可知,該原子中所含的質(zhì)子數(shù)為8,該原子表示氧原子,該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8,所以答案選B。 2.原子的構成示意圖如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原子是實心球體 B. 質(zhì)子、中子、電子均勻分布在原子中 C. 質(zhì)子與電子質(zhì)量相等 D. 整個原子的質(zhì)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D 【解析】原子內(nèi)有大部分的空間;原子不是實心球體;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質(zhì)子和中子構成,電子在原子很大的空間內(nèi)運動,質(zhì)子、中子和電子在原子中的分布并不均勻;整個原子的質(zhì)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并且質(zhì)子的質(zhì)量遠遠大于電子的質(zhì)量。故答案應選D。 3.下列化
19、學用語與其所表達的意義一致的是( ) A. Co——1個一氧化碳分子 B. 3Fe3+——3個亞鐵離子 C. 2SO42﹣——2個硫酸根離子 D. 4N2——4個氮原子 【答案】C 【解析】A. Co表示1個鈷原子,或表示鈷元素,或表示鈷這種物質(zhì),不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 3Fe3+表示3個鐵離子,不能表示3個亞鐵離子,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 .2SO42﹣表示2個硫酸根離子,該選項說法正確; D. 4N2表示4個氮氣分子,不能表示4個氮原子,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答案應選C。 4.盧瑟福所做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①絕大多數(shù)α粒子通過,說明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方向發(fā)生了偏轉(zhuǎn),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極少數(shù)的α粒子被反彈,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原子內(nèi)有很大的空間;②原子核帶正電;③原子核體積小,質(zhì)量大 【解析】盧瑟福所做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絕大多數(shù)α粒子通過,說明原子內(nèi)有很大空間;一小部分α粒子方向發(fā)生了偏轉(zhuǎn),說明原子核帶正電;極少數(shù)的α粒子被反彈,說明原子核體積小、質(zhì)量大。 5.用化學用語填空: (1)兩個氮原子______ ; (2)氧化鈉的化學式_______
21、_ ;(3)鐵離子的符號________。 【答案】(1)2N (2)Na2O (3)Fe3+ 【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及化學用書的書寫可知兩個氮原子表示為2N;氧化鈉的化學式為Na2O;鐵離子的符號為Fe3+。 考點三:元素 1.下列粒子中,屬于同種元素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元素為具有相同質(zhì)子數(shù)即核電荷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也就是說質(zhì)子數(shù)決定元素種類,故②③屬于同種元素,故選C 2.“21金維他”中含有各種維生素和鐵、鉀、鈣、鋅等多種成分,這里的鐵、鉀、鈣是指( ) A. 單質(zhì) B. 元素 C. 分子
22、D. 原子 【答案】B 【解析】這里的鐵、鉀、鈣是指元素,故選B 3.下列符號中,既能表示一種元素,又能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的是( ) A. CO B. H2O C. N2 D. C 【答案】D 【解析】元素符號表示一種元素,還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C既能表示碳元素,又能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故選D。 4.下列結(jié)構示意圖表示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橫行且都不顯電性的粒子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橫行的且都不顯電性的粒子是同一周期的原子。在原子結(jié)構中,質(zhì)子數(shù)=電子數(shù),從而不顯電性,從結(jié)構示意圖
23、可看出,①②④都不顯電性,且周期數(shù)等于核外電子層數(shù),①和②原子核外只有2個電子層,處在第二周期,④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處在第三周期,表示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橫行且都不顯電性的粒子是①和②。故答案選A。 5.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下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從該圖獲取的信息中,正確的是( ) A. 該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個電子 B. 該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52 C. 該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D. 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52.00g 【答案】A 【解析】根據(j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獲取的信息,該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個電子,原子序數(shù)為24,屬于金屬元素,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52.00。所以應選A項。 6.用化學用語填空: (1)2個氟原子; (2)硫酸亞鐵溶液中的陽離子; (3)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 【答案】(1)2F(2)Fe2+(3)Al 【解析】(1)2個氟原子可表示為:2F;(2)硫酸亞鐵溶液中的陽離子為亞鐵離子,亞鐵離子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可表示為:Fe2+;(3)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為鋁,元素符號為Al。 13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