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中考地理真題試卷(I)卷
《粵教版中考地理真題試卷(I)卷》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粵教版中考地理真題試卷(I)卷(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 1 頁 共 26 頁 粵教版中考地理真題試卷 I 卷 姓名 班級 成績 一 選擇題 共 10小題 每小題 0分 滿分 2分 共 25題 共 82分 1 2 分 2016 年 1月 4日 安慶市的行政區(qū)劃調整為 6縣 1市 3區(qū) 其中劃歸銅陵管轄的縣是 A 桐城 B 潛山 C 太湖 D 樅陽 2 2 分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會產生 A 就業(yè)機會增加 B 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改善 C 住房 交通緊張 D 受教育機會增加 3 4 分 電影 流浪地球 中描述 人類計劃在北半球大陸上建造一萬兩千臺行星發(fā)動機 讓地球 停止自轉 然后逃離太陽系 下圖 示意北半球海陸分布 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1 若行星發(fā)動機均勻分布在各大陸 則分布最多的是 A 亞歐大陸 第 2 頁 共 26 頁 B 非洲大陸 C 北美洲大陸 D 南極洲大陸 2 若地球停止自轉 地球上不可能見到 A 白晝與黑夜 B 1 天約為 24 小時 C 四季的變化 D 五帶的差異 4 2 分 下列地理現(xiàn)象中 由地球公轉造成的是 太陽東升西落 經度不同的地方時間的差異 正午時旗桿影子的長短變化 不同的地方晝夜長短的不同 A B C D 5 4 分 讀 世界某地區(qū)等高線圖 完成下列各題 第 3 頁 共 26 頁 1 A 山所在山脈的走向大致是 A 北南走向 B 東北 西南走向 C 東西走向 D 西北 東南走向 2 關于圖中小河 B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該河發(fā)源于非洲 B 該河落差為 200米 C 位于山脊處 D 流向為自東向西 6 8 分 讀下圖等高線地形圖 完成下面小題 1 圖中最高山峰的高度可能是 A 600米 B 500米 C 650米 第 4 頁 共 26 頁 D 450米 2 圖中四條登山路線坡度最陡的是 A B C D 3 圖中四條登山路線 沿途最有可能遇到河流的是 A B C D 4 圖中甲乙是秀溪河上的兩座橋 假設在上游甲處利用 GPS測得海拔是 80米 那到下游乙橋的海 拔最有可能是 A 80米 B 50米 C 100米 D 150米 7 2 分 圖幅相同的四幅地圖 比例尺最大的是 A 世界地圖 B 中國地圖 C 亞洲地圖 第 5 頁 共 26 頁 D ??谑械貓D 8 2 分 歐盟使用統(tǒng)一的貨幣是 A 馬克 B 美元 C 歐元 D 英鎊 9 2 分 下列四國中 北回歸線和北極圈都穿過的國家 A 美國 B 中國 C 俄羅斯 D 加拿大 10 2 分 關于美國和巴西兩國地理特征的敘述 正確的是 A 美國農業(yè)實現(xiàn)了地區(qū)專業(yè)化 B 巴西需要大量進口鐵礦 C 美國被稱為 坐在礦產上的國家 D 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亞馬孫平原 11 2 分 下面兩幅經緯網示意圖中 敘述正確的是 第 6 頁 共 26 頁 A A點位于西半球的北半球 B 點位于東半球的南半球 B B點位于 C點的西北方 C A B 兩點一年中各受到一次太陽直射 D C D 兩點有極晝 極夜現(xiàn)象 12 4 分 讀下圖 回答下列兇案題 1 關于北美洲氣候的敘述 正確的是 A 全部屬于溫帶氣候 B 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 C 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 D 沒有熱帶氣候 2 冬季從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氣能長驅直入影響到墨西哥灣的原因是 A 南北跨緯度少 B 東西跨經度少 C 北方冷空氣勢力特別強 D 受地形 地勢影響 第 7 頁 共 26 頁 13 2 分 下列特征不是描述南極的是 A 世界屋脊 B 冰雪高原 C 風庫 D 白色沙漠 14 2 分 南極地區(qū)是世界 寒極 這里的年平均氣溫比北極地區(qū)低得多 其主要原因是 南極地區(qū)的緯度位置比北極地區(qū)高 南極地區(qū)的地勢比北極地區(qū)高 南極地區(qū)終年被冰雪覆蓋 對陽光反射強 吸收的熱量少 南極地區(qū)沒有定居人口 A B C D 15 8 分 讀下列四幅省區(qū)輪廓圖 回答下列各題 1 圖中輪廓表示少數(shù)民族數(shù)目最多的省的是 A B 第 8 頁 共 26 頁 C D 2 圖中省區(qū)中適宜種植熱帶作物和生產海產品的是 A B C D 3 圖 的簡稱是 A 鄂 B 云 C 粵 D 黑 4 我國最東端與最北端位于圖中的 A B C D 16 4 分 讀經緯網圖 回答下面小題 第 9 頁 共 26 頁 1 圖中 A點的緯度和經度分別是 A 20 S 30 W B 20 S 30 E C 20 N 20 W D 20 N 20 E 2 圖中 A點位于 B點的 A 西南方向 B 東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正西方向 17 4 分 讀圖區(qū)域示意圖 請回答問題 1 關于甲 乙兩區(qū)域河流特征的描述 正確的是 A 甲區(qū)域河水主要來源于冰雪融水 夏季氣溫越高 水量越大 B 乙區(qū)域河水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 冬季有結冰現(xiàn)象 C 甲區(qū)域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部 多為外流河 D 乙區(qū)域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部 河流水量大 2 下列屬于甲區(qū)域代表性農產品的是 第 10 頁 共 26 頁 棉花 柑橘 葡萄 椰子 天然橡膠 A B C D 18 4 分 讀我國某區(qū)域示意圖 完成下列各題 1 圖中 山脈是 A 天山 B 泰山 C 秦嶺 D 昆侖山 2 圖中 城市是 A 貴陽 B 成都 第 11 頁 共 26 頁 C 昆山 D 昆明 19 2 分 我國秦嶺 淮河一線是 A 熱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 B 暖溫帶與中溫帶的分界線 C 濕潤區(qū)與半濕潤區(qū)的分界線 D 半濕潤區(qū)與半干旱區(qū)的分界線 20 6 分 讀下圖 完成下面小題 1 圖中 兩地夏季氣溫相差很大 主要影響因素是 A 海陸位置 B 緯度位置 C 人類活動 D 地形 2 圖中 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 為實現(xiàn)該區(qū)域社會 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 下列做法中正確的是 A 采取植樹種草與建梯田等措施相結合 B 全部退耕還林還草 C 增加糧食播種面積 把陡坡開墾為耕地 第 12 頁 共 26 頁 D 引進良種畜禽 實行天然放牧 3 挽黃河臂膀 依太行身軀 踏千里黃土 踩萬年 烏金 這句話贊美的地區(qū)是 A 東南丘陵 B 黃土高原 C 柴達木盆地 D 青藏高原 21 4 分 冬天降雪對于農作物越冬很有利 冬天麥蓋三層被 來年枕著慢頭睡 完成下列小題 1 下列省級行政區(qū)最適于該諺語的是 A 黑 吉 B 湘 贛 C 豫 晉 D 藏 桂 2 東北大米因質量優(yōu)而廣受歡迎 質優(yōu)的主要原因是 生長周期長 光照條件好 水熱配合好 土壤是黑土 有機質多 肥沃 降水多 熱量條件也比南方地區(qū)好 冬季氣溫低 土壤病蟲害少 A B C D 第 13 頁 共 26 頁 22 4 分 讀 遼中南地區(qū)圖 回答小題 1 A 港口的名稱是 A 大連 B 秦皇島 C 天津 D 煙臺 2 根據圖中信息可以判斷該地區(qū)適合發(fā)展的主要產業(yè)是 鋼鐵工業(yè) 機械制造業(yè) 海洋漁業(yè) 畜牧業(yè) 造船業(yè) A B C D 23 2 分 某中學利用寒假開展 美麗中國之旅 地理研學活動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四條路線 下列說 法不正確的是 第 14 頁 共 26 頁 A 路線 1自北向南從茫茫沙漠穿過巍峨昆侖來到雪域高原 B 路線 2自東向西穿越地勢第三 二 一級階梯 C 路線 3從南到北依次參加采摘蘋果 柑橘 椰子的體驗活動 D 路線 4出發(fā)地郁郁蔥蔥 一路向北進入冰天雪地的 黑土地 24 2 分 我國水旱災害頻繁的根本原因是 A 冬季風勢力太強 B 由于我國位于亞洲東部 太平洋西岸 C 西高東低的地勢 D 每年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時間的早晚不同 25 2 分 下列詩詞描述南方地區(qū)的是 A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B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濤風簸自天涯 C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D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第 15 頁 共 26 頁 二 解答題 共 4小題 滿分 50分 共 4題 共 63分 26 7 分 讀東南亞及印度圖 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自 2016年以來 東南亞遭受重大旱情 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 我國伸出援助之手 于 2016年 3月 15日中國通過云南景洪水電站對東南亞實施應急補水 此舉將會惠及柬埔寨 老撾 緬甸 泰國 越南等國 材料二 近期 印度多地遭受 4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 莊稼歉收 牲畜渴死 水庫干涸 約有 3 3億 人受到影響 1 由圖可知中南半島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2 印度和東南亞都種植的糧食作物是 從地形角度出發(fā) 印度比東南亞種植該糧食作物 的有利條件是 3 山脈對于一個地區(qū)的氣候往往具有深遠的影響作用 冬季 印度的氣溫比東南亞偏高 原因是 4 圖中中緬輸油管道在修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 多次跨越山脈河流 地質條件復雜 多寒潮 凍雨災害 夏季多暴雨 A B C D 第 16 頁 共 26 頁 5 印度的發(fā)展離不開服務外包產業(yè)的發(fā)展 試分析其發(fā)展外包產業(yè)的優(yōu)勢是什么 27 6 分 閱讀下列材料和地圖 回答問題 材料 前年入秋以來 我國西南等地區(qū)發(fā)生嚴重干旱 云南 貴州 廣西 重慶 四川等 5 個省 區(qū) 市 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 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產 生活 1 五省區(qū)中 省區(qū) 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最多的省份 2 A 山脈東側是 平原 C 是我國最大內流河 河 3 長江水能資源十分豐富 有 水能寶庫 之稱 圖中 F G 兩處 適宜建大型水電站的是 處 主要原因是 4 隋唐李煜曾有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的感慨 造成長江 黃河自西向東流 的主要原因是 28 22 分 徽州 已有 2200余年的歷史 曾統(tǒng) 一府六縣 1988 年 4月 黃山市正式成立 轄 三區(qū)四縣 總面積約 9807平方公里 建市以來旅游經濟發(fā)展迅速 讀圖 如圖 回答下列各題 第 17 頁 共 26 頁 1 婺源是古徽州六縣之一 徽州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 現(xiàn)在歸屬 省 浙江省 江西省 管轄 2 婺源是古徽州六縣之一 徽州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 現(xiàn)在歸屬 省 浙江省 江西省 管轄 3 黃山市所屬的氣候類型為 氣溫最高的月份是 月 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月 我市氣候突出的優(yōu)點是 4 黃山市所屬的氣候類型為 氣溫最高的月份是 月 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月 我市氣候突出的優(yōu)點是 5 近年來 我市各地團委號召和組織廣大團員青年開展 同飲一江水 保護母親河 的活動 寫 出自己學校所在的區(qū)或縣的名稱 和本區(qū)或縣的 母親河 的名稱 6 近年來 我市各地團委號召和組織廣大團員青年開展 同飲一江水 保護母親河 的活動 寫 出自己學校所在的區(qū)或縣的名稱 和本區(qū)或縣的 母親河 的名稱 7 圖中虛線代表我市已經建成并即將開通運營的高速鐵路 它的名稱叫 高鐵 8 圖中虛線代表我市已經建成并即將開通運營的高速鐵路 它的名稱叫 高鐵 9 安徽黃金旅游區(qū) 兩山一湖 包括黃山市 池州市及宣城市部分區(qū)域的泛皖南旅游經濟 區(qū) 兩山一湖 是指以 山 和 湖 10 安徽黃金旅游區(qū) 兩山一湖 包括黃山市 池州市及宣城市部分區(qū)域的泛皖南旅游經濟 區(qū) 兩山一湖 是指以 山 和 湖 第 18 頁 共 26 頁 29 28 分 青海省為我國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 是長江 黃河 瀾滄江的發(fā)源地 被譽為 中華水塔 如圖為青海省地理簡圖 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 寫出地理事物名稱 山地 盆地 河流 A B C 請選填 瀾滄江 黃河 長江 湖泊 D 我國最大湖泊 鐵路 2 寫出地理事物名稱 山地 盆地 河流 A B C 請選填 瀾滄江 黃河 長江 湖泊 D 我國最大湖泊 鐵路 3 青海南部設有我國最大的 自然保護區(qū) 目前存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主要有 等 第 19 頁 共 26 頁 4 青海南部設有我國最大的 自然保護區(qū) 目前存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主要有 等 5 地區(qū)是 它是古代陸地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也是西北重要的灌溉農業(yè)區(qū) 盛產 糧棉瓜果 其水源主要來自祁連山 和 6 地區(qū)是 它是古代陸地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也是西北重要的灌溉農業(yè)區(qū) 盛產 糧棉瓜果 其水源主要來自祁連山 和 第 20 頁 共 26 頁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共 10小題 每小題 0分 滿分 2分 共 25題 共 82分 1 1 2 1 3 1 3 2 4 1 5 1 5 2 6 1 6 2 6 3 6 4 7 1 8 1 9 1 10 1 第 21 頁 共 26 頁 11 1 12 1 12 2 13 1 14 1 15 1 15 2 15 3 15 4 16 1 16 2 17 1 17 2 18 1 18 2 19 1 20 1 第 22 頁 共 26 頁 20 2 20 3 21 1 21 2 22 1 22 2 23 1 24 1 25 1 二 解答題 共 4小題 滿分 50分 共 4題 共 63分 26 1 26 2 26 3 26 4 26 5 27 1 第 23 頁 共 26 頁 27 2 27 3 27 4 28 1 28 2 28 3 28 4 28 5 第 24 頁 共 26 頁 28 6 28 7 28 8 28 9 28 10 第 25 頁 共 26 頁 29 1 29 2 第 26 頁 共 26 頁 29 3 29 4 29 5 29 6-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粵教版 中考 地理 試卷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zhongcaozhi.com.cn/p-9935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