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人教版九下第一單元教案.doc
《語文人教版九下第一單元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語文人教版九下第一單元教案.doc(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人教版 九 年級 語文 教案 使用人 課題 詩兩首 課型 新授 周次 1 備課組成員 主備 審核 教科室 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內(nèi)在旋律與和諧節(jié)奏。 2. 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3. 體味詩歌抒發(fā)的戀土深情和思鄉(xiāng)愁緒,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重 難 點 教學重點 誦讀。理解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中涌動著的激情,把握詩歌主題。 教法 1.誦讀法 通過感情誦讀,把握詩歌的內(nèi)在旋律與和諧節(jié)奏,認真體味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網(wǎng)Z*X*X*K] 2.探究欣賞法 如對詩歌意象和主題的解讀。 3.比較閱讀法 如將余光中與席慕蓉同類題材(抒寫鄉(xiāng)愁)詩歌進行比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我愛這土地》,把握詩中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愛國情感。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lián)系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戀。早在1938年,著名詩人艾青就眼含熱淚對祖國母親唱了一首深情的贊歌——《我愛這土地》。今天,我們——起去感受詩人澎湃著的靈魂。(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三、感知詩歌《我愛這土地》 1、教師深情地范背全詩。 2、學生自由誦讀。教師作誦讀提示: 這首詩無固定的節(jié)律,不押韻。它主要由句中停頓和句末停頓構(gòu)成一定的節(jié)拍。誦讀時要著重體會由詩中感情起伏所構(gòu)成的“內(nèi)在節(jié)奏”。 示例: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3、指定學生誦讀全詩,教師作簡要點評。 4、思考:詩歌是按怎樣的思路抒寫的? 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后明確: 全詩以“假如”領起,用“嘶啞”形容鳥兒的歌喉。接著續(xù)寫出歌唱的內(nèi)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轉(zhuǎn)寫鳥兒死后魂歸大地,最后轉(zhuǎn)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心。 四、合作探究 1、問題: (1)詩人為何不用“珠圓玉潤”之類的詞而用“嘶啞”形容鳥兒唱的歌喉?從中你可體會到什么? (2)鳥兒歌唱的內(nèi)容中,“土地”“河流”“風”“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義。結(jié)合時代特征,說說它們有哪些象征意蘊? (3)詩句“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庇泻紊钜? (4)詩歌的第二節(jié)與第一節(jié)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把第二節(jié)去掉,詩歌主題的表達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學生研討后回答,教師明確: (1)詩人選用“嘶啞”一詞,就把杜鵑啼血般的奉獻者形象賦予了悲憤的愛國者,它充滿著因沉重的苦難和憂郁的負荷而生發(fā)的焦灼與浩嘆,傳遞著與時代同步的憂患濤情,所以用“嘶啞”一詞十分傳神。如果換用“珠圓玉潤”“動聽”等別的字眼,就不能使人體味到歌者經(jīng)歷的坎坷、悲酸和對祖國、對土地、對人民執(zhí)著的愛。 (2)上述一系列意象表達了歌唱的豐富內(nèi)涵:暴風雨打擊著的土地,悲憤的河流,激怒的又,溫柔的黎明——隱喻了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長了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的象征,“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可以看作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溫柔的黎明”預示著人民為之奮斗獻身的獨立自由的曙光,必將降臨于這片土地。 (3)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將自身融進大地,隱含了一種敢于犧牲自我之意。 (4)如果說第一節(jié)是對“愛土地(祖國)”主題的抒情性的鋪陳描述.第二節(jié)短小精悍的兩行則可看作是對主題的高度凝練的概括。去掉第二節(jié),詩意則得不到提煉和強化。 2、學生熟讀背誦全詩。 五、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土地”是艾青詩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著詩人對祖國——大地母親最深沉的愛。讀《我愛這土地》,我們感受著那個苦難年代,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心聲,是歷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遠唱不盡的主題。 六、布置作業(yè) 閱讀艾青的《太陽》一詩,寫一篇評述性短文。 七、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人教版 九 年級 語文 教案 使用人: 課題 詩兩首 課型 新授 周次 1 備課組成員 主備 審核 教科室 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內(nèi)在旋律與和諧節(jié)奏。 2. 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3. 體味詩歌抒發(fā)的戀土深情和思鄉(xiāng)愁緒,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重 難 點 教學重點 誦讀。理解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中涌動著的激情,把握詩歌主題。 教法 1.誦讀法 通過感情誦讀,把握詩歌的內(nèi)在旋律與和諧節(jié)奏,認真體味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網(wǎng)Z*X*X*K] 2.探究欣賞法 如對詩歌意象和主題的解讀。 3.比較閱讀法 如將余光中與席慕蓉同類題材(抒寫鄉(xiāng)愁)詩歌進行比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誦讀,體會《鄉(xiāng)愁》詩的意境和感情。賞析詩中遞進組合的四個意象,理解詩意由鄉(xiāng)愁到家國之思的升華。與席慕蓉的同題材詩進行比較閱讀。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yè) 各學習小組推舉代表在班上宣讀,師生共同點評。 二、誦讀,整體感知詩意 1、請學生默讀,熟悉詩歌內(nèi)容。 教師提示余光中簡介: 2、學生小聲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嘗試劃分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 教師作誦讀提示:om] 《鄉(xiāng)愁》詩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結(jié)構(gòu)上寓變化于統(tǒng)一,節(jié)與節(jié)、句與句比較整齊對稱,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diào)節(jié),整齊中有參差;二是音樂上營造出一種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詞的重復和疊詞的運用,使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數(shù)量詞的運用,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美。這首詩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戀歌。 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劃分如下: 鄉(xiāng) 愁 小時候 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這頭 我/在外頭 母親/在那頭 母親/在里頭 長大后 而現(xiàn)在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大陸/在那頭 3、配上著名音樂家馬思聰?shù)摹端监l(xiāng)曲》,教師作示范朗讀。] 思考: “鄉(xiāng)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情感,但在《鄉(xiāng)愁》詩里,它轉(zhuǎn)化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作者是如何實現(xiàn)這一轉(zhuǎn)化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詩人巧妙地將“鄉(xiāng)愁”這種情感進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對應物。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里,“鄉(xiāng)愁”分別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等具體可感的對象上。這種技法.通常稱之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藝術(shù)感染力。 三、合作研討: 1、詩人所抒寫的“鄉(xiāng)愁”是怎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深、升華的? 2、這四種對象前表修飾、限制的形容詞和數(shù)量詞有什么特點?它們共同突出了這四樣東西的什么特征?在詩中有什么表達效果? 3、詩歌的第四節(jié)對詩意的拓展有怎樣的重要作用? 學生研討后回答,教師明確: 1、“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 四個對象,分別是人生四個階段“鄉(xiāng)愁”的對應物。這四個階段分別是:小時候一長大后一后來一現(xiàn)在。 小時候,詩人少小離家,與母親書信往來,鄉(xiāng)愁寄托在小小的郵票上。長大后,為生活而奔波,與愛人聚聚離離,船票成了寄托鄉(xiāng)愁的媒介。到后來,—方矮矮的墳墓,將“我”與母親永遠分開了!而現(xiàn)在,一灣淺淺的海峽將“我”與祖國大陸隔開。個人的故鄉(xiāng)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國之思。全詩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長長的余味。 2、“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四個數(shù)量詞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都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把鄉(xiāng)愁濃縮于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nèi)心深處濃烈的思鄉(xiāng)情感。 3、如果去掉第四節(jié),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鄉(xiāng)的詩;有了第四節(jié),前三節(jié)就成了鋪墊,這一節(jié)又畫龍點睛,鄉(xiāng)愁的詩意升華為國愁和民愁了。 4、比較閱讀。 臺灣當代女詩人席慕蓉的《鄉(xiāng)愁》(詳見課本P5)也是抒寫鄉(xiāng)愁的,說說它與課文在表達上各有什么特點。 教師點撥: 這兩首詩有著相似的寫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陸,后來赴臺灣。 兩位詩人都鐘情于中國古典文化,承繼傳統(tǒng)文化中鄉(xiāng)愁的永恒主題寫出了新意。 不同之處在于,席慕蓉的故鄉(xiāng)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長大,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機會踏上故鄉(xiāng)的土地。她只有在夢里,在詩中,寄托無限鄉(xiāng)愁。她的《鄉(xiāng)愁》,纏綿悱惻,分別寫故鄉(xiāng)月夜的笛聲、離別故鄉(xiāng)時心中模糊的悵惘、別后對故鄉(xiāng)的綿綿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異,也具有比較強的時代意義。但在思想深度的開掘上,這首《鄉(xiāng)愁》不如余光中的《鄉(xiāng)愁》那樣深刻。 5、語言運用。 余光中說鄉(xiāng)愁是“淺淺的海峽”,席慕蓉說是“沒有年輪的樹”,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門,你心中最惦記的是什么?請發(fā)揮想象,仿照課文,用漂亮的比喻句盡現(xiàn)你的感覺。 四、課堂練習 閱讀舒蘭(臺灣)的《鄉(xiāng)色酒》,完成題目。 三十年前 三十年后 你從柳樹梢頭望我 我從柳樹梢頭望你 我正年少 你是一杯鄉(xiāng)色酒 你圓 你滿 人也圓 鄉(xiāng)愁也滿 1.對詩中“你”“我”所指的對象及其關(guān)系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你”指故鄉(xiāng),“我”指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詩中抒寫的是游子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B.“你”指親人,“我”指遠離家鄉(xiāng)的人,詩中抒寫的是親人與“我”之間的思念。 C.“你”指情人,“我”指情人的另一方,詩中抒寫的是情人之間的互相思念。 D.“你”指月亮,“我”指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詩中抒寫的是游子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2.對這首詩鑒賞不恰當?shù)囊豁検恰? ) A. 詩的上下兩節(jié)運用了對比藝術(shù),將景與情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表現(xiàn)了詩的主題。 B.全詩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比喻和象征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感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C.詩中運用第二人稱寫法,使詩歌帶有對話色彩,如同詩人在對著對方傾訴感情。 D.詩的句式長短交錯,上下兩節(jié)結(jié)構(gòu)齊整,重章疊唱,在反復中使詩的主題得到升華。 參考答案: 1.D 2.D(不是重章疊句,也無反復) 五、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鄉(xiāng)愁”是我國傳統(tǒng)文學歷久常新的主題,像唐代詩人李白的名作《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蓖鯙场洞伪惫躺较隆罚骸班l(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崔顥《黃鶴樓》:“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庇喙庵械氖走@《鄉(xiāng)愁》詩,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形式,都映射著中國古典詩詞的神韻和魅力。吟誦這深情的戀歌,我們掂量出了詩人思想中中國意識的分量。 六、布置作業(yè) 1.《鄉(xiāng)愁》中一個詩節(jié)就是一場凄美的離別,請設想自己是詩中的主角,寫一段文字把詩中離別的模糊補充清楚。 2.仿照題為《國魂》的新詩的第一節(jié),分別以“長大后”和“而現(xiàn)在”為開頭,續(xù)寫第二節(jié)和第三節(jié)(每行詩的字數(shù)不加限定)。 國 魂 小時候 國魂是項上的紅領巾 我在紅旗下 烈士在心頭 參考答案: 1.略 2.長大后/國魂是冠軍領獎臺上運動員眼里的淚水/我在國歌聲中/運動員在陽光下面而現(xiàn)在/國魂是青年志愿者跋涉的雙腳/我在緊跟著/億萬人在行列中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人教版 九 年級 語文 教案 使用人: 課題 我用殘損的手掌 課型 新授 周次 1 備課組成員 主備 審核 教科室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詩中藝術(shù)形象蘊含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解讀詩歌意象的能力。 2、通過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感情線索,深層把握詩歌的主題。 3、體會詩人對苦難祖國的深切關(guān)注和真摯愛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重 難 點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在藝術(shù)形象中蘊含情感的手法。 教法 誦讀法、欣賞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1、 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處在十四五歲的花季年齡,這個年齡是詩的年齡,一段回憶、一種感動、一絲憂傷、一份甜蜜都是一首動人的小詩,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首好詩,詩的名字叫《我用殘損的手掌》,作者戴望舒。(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師配樂誦讀 明確讀詩要求: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理解詩中的物象。 2、介紹社會背景、作者 播放1942年抗日戰(zhàn)爭視頻。 3、 學生自由朗讀 三、品讀探究 1、你怎樣理解“殘損的手掌”?詩人在想像中用殘損的手掌做了什么? 引導學生結(jié)合背景,更深刻地理解詩句所包含的感情,并作朗讀指導。 2、詩人“摸索”到了什么? 長白山、黃河、江南、嶺南、南?!@廣大的土地就是我們的祖國。 摸索著被蹂躪、被踐踏的淪陷區(qū),詩人飽含痛惜之情,引導學生詩出這種低沉和痛苦。 生齊讀1-16行 3、 詩人“輕撫”的“那遼遠的一角”指的是哪里?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的解放區(qū),寄托了作者的愛與希望。 朗讀指導:詩的后半部分,感情發(fā)生了變化,朗讀時也要讀出這種變化? 由低沉痛苦到高亢激昂。生齊讀17-26行 4、 拓展延伸:欣賞戴望舒的《尋夢者》 夢會開出花來的, 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 去求無價的珍寶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著金色的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貝。 它有天上的云雨聲, 它有海上的風濤聲, 它會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養(yǎng)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養(yǎng)九年, 然后,它在一個暗夜里開綻了。 當你鬢發(fā)斑斑了的時候, 當你眼睛朦朧了的時候, 金色的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懷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邊, 于是一個夢靜靜地升上來了。 你的夢開出花來了, 你的夢開出嬌妍的花來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時候。 五、課堂小結(jié): 正是因為詩人擁有一顆愛國、追尋、堅強、樂觀的心,詩中才會涌動著切膚的淪亡之痛和對解放區(qū)必勝的希望。正是這種力量,讓他一生都在追尋。如果我們衰老的時候,能有一個開出了花的夢,有一個開出了嬌妍的花的夢,那我們的人生一定會是最幸福的、最無憾的了。 六、作業(yè)布置 搜集戴望舒的其他作品,如《雨巷》、《我的記憶》、《煩憂》等。 板書設計: 我用殘損的手掌 戴望舒 摸索 輕撫 淪陷區(qū) 愛 追 堅 樂 解放區(qū) 國 尋 強 觀 心痛 希望 教學后記: 人教版 九 年級 語文 教案 使用人: 課題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課型 新授 周次 1 備課組成員 主備 審核 教科室 教學目標 1. 初步了解中國新詩中朦朧詩的特點。 2. 理解詩中的藝術(shù)形象,感受詩人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崇高精神。 3.培養(yǎng)學生解讀詩歌的能力。 重 難 點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體會詩歌的深沉感情。 2.把握詩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學難點: 1.詩中“我”的形象。 2.詩中對祖國的感情抒發(fā)。 教法 誦讀法、欣賞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來聽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國,我永遠熱愛您》。(播放這首歌)。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國人,都有一顆拳拳的赤子之心,這顆心與祖國的榮辱緊密相連。無數(shù)文人墨客,用飽蘸深情的筆墨,寫下了一首首令人蕩氣回腸的詩,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詩人,今天,我們共同走進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二、簡介作者及背景: 利用媒體資源中“特級教師輔導”中作者簡介的部分,幫助學生對作者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舒婷,當代女詩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廈門,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過早體味到社會的動蕩,人世的滄桑。20世紀70年代末,她的詩就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作為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一舉聞名。代表作有詩集《雙桅船》《舒婷顧城抒情詩選》《會唱歌的鳶尾花》等。 三、整體感知: 1.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詩歌朗讀,讓整體感知詩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讀音。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節(jié)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詩的內(nèi)容。全詩共分四節(jié)。 方法: (1)反復誦讀,概括出每一節(jié)詩的內(nèi)容。 (2)在讀中體會句式特點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節(jié):詩人排列了一系列具體的意象: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在這些意象的前面分別加了“破舊、熏黑、干癟、失修”等修飾詞,顯示出祖國的貧瘠與破敗,以第一人稱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國訴說著“我”與祖國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情感。 第二節(jié):運用“貧窮、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詞語,宗教中傳說的“飛天”神,寫出人們在痛苦的境遇中飽含著“希望”。 第三節(jié):“簇新的理想、古蓮的胚芽”等,寫出祖國正孕育著新生。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憧憬。 第四節(jié):寫出“我”與祖國再次融為一體,個體上,“我”是祖國的“十億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擔祖國振興的責任。祖國含辛茹苦養(yǎng)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軀去取得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四、合作探究: 1.什么是朦朧詩。“朦朧詩”是采用虛寫手法,變具體為抽象,追求的是詩內(nèi)在旋律,運用象征和隱喻的寫法,使人讀起來有一種朦朧的美感。(學生再次朗讀)。 2.對詩中“我”的形象理解:詩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復出現(xiàn),表明“我”與祖國用著共同命運,一同經(jīng)歷滄桑風雨,生死相依,血肉相連?!拔摇钡男蜗笕谌氲阶鎳男蜗笾小? 3.通過對詩中各種形象的理解,體會作者抒發(fā)的感情。在詩中,詩人抒發(fā)了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這種情感表現(xiàn)在一些具體意象的描繪上,如“老水車、礦燈、路基”等象征著祖國飽經(jīng)憂患依然具有頑強活力的特點。 五、拓展練習: 1、詩中所描繪的對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沒有,試著給下面的幾句后面分別添加一句詩,盡量準確描繪出具體意象的特點。 ?我是干癟的稻穗,( ) ?我是失修的路基,( ) ?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線,( ) 2、閱讀舒婷的《雙桅船》,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附: 雙 桅 船 舒 婷 霧打濕了我的雙翼 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 岸啊,心愛的岸 昨天剛剛和你告別 今天你又在這里 明天我們將在 另一個緯度相遇 是一場風暴、一盞燈 把我們聯(lián)系在一起 是一場風暴、另一盞燈 使我們再分東西 不怕天涯海角 豈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視線里 1979年8月 六、師生小結(jié): 七、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人教版 九 年級 語文 教案 使用人: 課題 外國詩兩首 課型 新授 周次 1 備課組成員 主備 審核 教科室 教學目標 1.理解詩中的藝術(shù)形象,感受詩人的愛國思鄉(xiāng)情懷。 2.品味詩歌語言,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內(nèi)涵。 3. 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重 難 點 教學重點: 1.了解詩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詩中的藝術(shù)形象及詩人由此抒發(fā)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并深入詩中的意境。 教法 1.誦讀法 教師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內(nèi)容及其形式特點。 2.合作研討法 休斯的詩意象凝練、表意深刻?!逗谌苏労恿鳌分小昂恿鳌币庀笠约耙钥鋸埵址ɑ仡櫄v史等,可引導學生合作研討,加深認識和體會。 教學準備 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愛國主義是詩歌的永恒主題,是民眾,更是詩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國詩歌長河中是這樣,在外國優(yōu)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外國詩兩首》,去聆聽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和美國詩人休斯的吟唱。(板書文題、作者) 二、學習目標:多媒體展示 1.理解詩中的藝術(shù)形象,感受詩人的愛國思鄉(xiāng)情懷。 2.品味詩歌語言,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內(nèi)涵。 3. 培養(yǎng)愛國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三、研讀《祖國》 (一)整體感知詩意: 1、配樂范讀。(多媒體播放) 學生聽讀,初步感知內(nèi)容。教師提示:詩句“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是解讀詩意的關(guān)鍵。詩人把對祖國的感情比喻為“愛情”,統(tǒng)攝全詩。 【字詞理解】 虔(qin)信:恭敬而相信。 鑲嵌(xiāng qin):把一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nèi)。 多音字: 慰藉(ji):安慰,欣慰。(藉 j 狼藉) 顫(chn)抖:短促而頻繁地振動。(顫 zhn 顫栗) 宿 ①s (宿地) ②xi (星宿) ③xiǔ (住一宿) 2、學生自由讀,質(zhì)疑。 (預設:詩歌第一節(jié)內(nèi)容很難理解,學生或許會有許多疑問:“奇異的愛情”指什么?“鮮血換來的光榮”“高傲的虔信的寧靜”“遠古時代神圣的傳言”指什么?為什么“都不能激起我心中慰藉的幻夢”?等。) 此時,多媒體出示作者的經(jīng)歷以及創(chuàng)作的背景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從而明確作者對祖國的“奇異的愛情”的含義了。 【設計意圖:因為本文內(nèi)容較難理解,必須結(jié)合創(chuàng)作背景助讀。在學生質(zhì)疑的基礎上,恰當?shù)某鍪举Y料,能幫助學生較快的理解詩意?!? (二)品味賞析: 1、品味朗讀,思考:《祖國》一詩充分顯示了詩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詩中構(gòu)置了哪些充滿濃郁詩意的畫面?你從中有何感悟?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學生小組研討賞析,小組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最后歸結(jié)明確: 詩人對俄羅斯山河風景和人民生活熱烈謳歌。冷漠沉靜的草原,隨風晃動的森林,奔騰的激流,村間的小路,蒼黃的田野,閃光的白樺,蒼茫的夜色,顫抖的燈光,遠近相映、聲色兼?zhèn)洌讯砹_斯山河的雄壯之美和秀麗之美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絢麗變幻而朦朧流動的畫面。打谷場丘堆滿豐收的谷物,農(nóng)家茅舍覆蓋著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節(jié)日夜晚,農(nóng)人醉酒笑談、盡情舞蹈的場面,恰似一幅絕妙的民俗圖,洋溢著俄羅斯的生活氣息。 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強烈的無可替代的愛國情感。詩歌在對原野景色和農(nóng)家生活的描述中,隱含著詩人對祖國的真摯感情,即“真實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對祖國的愛”(比勃羅留波夫語),這種愛是真實的,也是最本色的。 【設計意圖:通過品味詩歌的畫面,領略詩人對祖國的愛,是真實的,本色的,不等同于沙皇集團的那種虛假的愛國。同時,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內(nèi)涵?!? 2、以俄羅斯抒情名曲《卡秋莎》為伴奏音樂,師生有感情誦讀全詩。 四、指導自讀《黑人談河流》 (一)多媒體展示輔讀資料: 休斯的經(jīng)歷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 (二)整體感知。 1、多媒體播放配樂范讀。 2、學生自由誦讀全詩,整體感知詩意。 教師提示:這首詩在語言結(jié)構(gòu)上。長句、短句互相交錯,參差跌宕;四個排比句,上半句結(jié)構(gòu)相似,下半句發(fā)生變化。均不相同,這樣的變化既有詩行結(jié)構(gòu)整齊均衡的一面,又不使之呆滯化一;既有詩行形式上的跳躍,又不失節(jié)奏上的抑揚頓挫之聲。 【字詞理解】 深邃(su):深遠,深奧。 晨曦(xī):太陽初升時的微光。 潺潺(chn):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動的聲音。 瞰望(kn):從高處向下望。 黝黑(yǒu):黑,黑暗。 (三)學生合作研討: 1、朗讀詩歌,理解填空。 黑人談河流,就是談 ; 黑人談河流,就是談 ; 黑人談河流,就是談 。 由此可見,“河流”是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將其理解為 。 2、“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詩兩次出現(xiàn)有什么表達效果? 學生小組研討,教師點撥: (1)在《黑人談河流》一詩中,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昂恿鳌笔莻€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征。 (文中出現(xiàn)的河流,都與人類歷史、文明的發(fā)祥地有關(guān),從這個角度上,可以把河流與歷史聯(lián)系起來,便于學生理解。) (2)“我的靈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為由于黑人對“河流”(歷史)的見證,人類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靈魂”里有所沉淀。這句詩,是作者代表全體黑人發(fā)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tǒng)的種族。這句詩在第二節(jié)和第五節(jié)兩次出現(xiàn),形成結(jié)構(gòu)上的前后呼應。 3.學生有感情誦讀,體會詩歌深邃中顯自豪的特點。 五、拓展練習 根據(jù)自己對詩歌的理解,發(fā)揮想象,把課文中的詩句補充完整,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愛國情感。 我愛那野火冒起的炊煙 草原上過夜的大隊人馬 田野中小山頭上的白樺 【設計意圖:這個練習可以根據(jù)時間決定是否進行,練習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六、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愛國,是一面飄揚在世界各國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幟。無論是平實中見真情的萊蒙托夫的《祖國》,還是深邃中顯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談河流》,他們的心聲是相通的。那種深沉的歷史感與強烈的時代感,都是令人蕩氣回腸的。掩卷遐思,備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偉人毛澤東吟唱的“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愿我們能掛帆濟海,譜寫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磅礴詩章。 七、布置作業(yè) 課外搜集一些愛國思鄉(xiāng)的詩歌,整理在讀書筆記本上,閱讀課交流。 附:板書設計 祖 國 萊蒙托夫 “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 (統(tǒng)攝全詩) 俄羅斯原野景色: 農(nóng)家生活: (平實中見真情) 黑人談河流 休 斯 核心詞“河流”(歷史的象征) 中心詩句: “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tǒng)的種族) 幼發(fā)拉底河沐浴 深邃 剛果河畔蓋茅舍 中顯 尼羅河畔建金字塔 自豪 密西西比河聽歌聲 教學后記:-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語文 人教版九下 第一 單元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zhongcaozhi.com.cn/p-9464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