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歷史 專題二 東西方的先哲 第1課 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學案 人民版選修4.doc
《2018年高中歷史 專題二 東西方的先哲 第1課 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學案 人民版選修4.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年高中歷史 專題二 東西方的先哲 第1課 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學案 人民版選修4.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1課 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 [課標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和政治主張,探討孔子在中國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2.簡述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跡,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認識其對世界思想文化的貢獻。 [目標導航] 1.了解孔子追求禮樂的一生,歸納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標。2.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觀點和政治主張,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認識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3.分析孔子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探究孔子在中國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一、孔子其人 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青年好學,30歲時精通六藝,35歲時收徒授課,55歲因政治抱負難以實現曾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68歲回到魯國,專心從事教育和古典文獻的整理,其言論被輯錄在《論語》書中。 [思維點撥] 孔子生活在宗法分封制日趨崩潰、奴隸社會不斷瓦解的春秋時期,一生大致經歷了幼年學禮、從政失敗、周游列國、獻身文教四個階段。 二、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1.背景 (1)春秋時代,社會動蕩,私人講學風氣開始有所發(fā)展。 (2)春秋晚期,孔子興辦私學,創(chuàng)立儒家學派。 2.思想主張 (1)“禮”的思想 禮即周禮,其主要內容首先是尊尊,其次是親親。出于對春秋晚期“禮崩樂壞”的不滿,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提倡周禮的貴賤有序。為維護周禮,孔子還提出“正名”的思想,使社會等級化、秩序化。 (2)“仁”的思想 “仁”首先是“愛人”,仁愛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礎之上,應有差別;其次是行“忠恕”之道,強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禮”與“仁”的關系(中庸) 推崇禮與仁相結合的理想社會,使社會依禮而有嚴格的等級和上下尊卑的界限;依仁而使人人有愛心,不使有差別的等級走向對抗。 [史論要旨] 孔子推崇周禮,恢復周禮,實質是維護搖搖欲墜的奴隸社會的規(guī)范制度,體現了其思想保守的方面;孔子主張恢復周禮的目的是追求統(tǒng)一安定、和諧有序的社會局面,使人們生活安定,有積極意義。 [重點精講] 對中庸思想的認識 “中庸”的本意是“去其兩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選擇正確的道路。它體現的是端莊沉穩(wěn)、守善持中的博大氣魄和堅定信念。 三、孔子的歷史影響 1.對中國 (1)教育文化方面 ①創(chuàng)辦私學,打破以往官方壟斷辦學的傳統(tǒng)。 ②“有教無類”,擴大了教育對象。 ③“學在民間”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建構與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社會政治方面 ①在政治上要求施行仁政,而施行仁政的關鍵在于“舉賢人”,提出了選擇賢人的標準是“內圣外王”。 ②“內圣外王”成為中國古代社會開明君主的標準,也是一個人治社會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標準。 (3)意識形態(tài)方面 ①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官方意識形態(tài),在中國思想界占據主導地位。 ②儒家思想成為在中國歷史上延續(xù)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思想流派。 2.對世界 儒家思想外傳后,對亞洲乃至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史論要旨] 孔子政治理想無法實現的原因 社會動蕩,統(tǒng)治者需要強有力的措施來維護統(tǒng)治;孔子思想,特別是周禮偏于保守,不適應社會變革的需要。 [思維點撥] 孔子在政治上強調以民為本,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在倫理道德上強調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學習上不恥下問、溫故知新、積極進取的處世精神等都體現出他對治國和社會生活的深刻智慧和優(yōu)秀價值,其思想精華是對世界文明的貢獻,也為現代文明提供了可汲取的營養(yǎng)。 知識圖示 主題一 孔子的政治教育思想 史料一 子張問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①“恭、寬、信、敏、惠。②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論語陽貨》 史料二 子之武城(魯國小邑,當時孔子的學生言偃任武城宰),聞弦歌之聲。①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意謂治理這樣一個小地方,用得著這樣大張旗鼓地用禮樂進行教育嗎?)子游(言偃字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弊釉唬骸岸?同學們)!②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薄墩撜Z陽貨》 [史料解讀] (1)史料一孔子提出了仁的五個標準并闡釋其作用。①的意思分別是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②的意思是說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使喚人。 (2)從史料二可以看出孔子與其學生言偃的對話反映出師生的平等交流。由①可以看出孔子語言幽默,師生對話氣氛輕松。②孔子通過反問,誘導言偃思考、回答,循循善誘,評價適時、恰當。 [問題思考] (1)史料一中孔子所說的“仁”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孔子強調“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史料二中言偃任地方官實踐了孔子的哪些政治主張?從這則故事可以看出孔子作為教育家的哪些風格? 提示 (1)主要內容:恭、寬、信、敏、惠。主要目的:調解和協調社會人際關系并促進人自身的發(fā)展。 (2)政治主張:重視禮樂教化,推行仁愛。風格:重視師生對話,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意見;語言幽默,教學氣氛輕松;勇于自我批評(或循循善誘),教學相長。 [史論總結] 評價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類別 思想主張 評價 政治 思想 “克己復禮” 目的是改變春秋時期的混亂,匡正社會秩序,但社會變革是不可阻擋的 “仁者愛人” 體現了人道主義和對百姓的關心與愛護,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 中庸思想 協調禮和仁的關系,強調和諧完美,有利于個人修養(yǎng)和社會和諧 教育 思想 “有教無類” 擴大受教育對象的范圍,打破貴族壟斷文化的局面,有利于教育的推廣 “成人”、成“君子” 培養(yǎng)博學明禮的高素質人才 因材施教、?言傳身教 對后世教育影響深遠 主題二 孔子的思想地位和影響 史料一 孔子在兩晉時被奉為“先師”;南北朝時被稱為“文圣尼父”;唐玄宗則將其追謚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稱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 史料二 伏爾泰:“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現者,從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僅以圣賢而從未以先知的口吻講話,但大家認為他是圣賢,甚至在全國也如此。” [史料解讀] (1)史料一反映出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都尊崇孔子,其地位不斷提高。 (2)史料二中伏爾泰認為孔子的思想有益于理智,照亮了世界的前進方向。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思想的世界影響。 [問題思考] (1)結合史料一和所學知識,回答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為什么都尊崇孔子并不斷抬高孔子的地位。 (2)伏爾泰所說的“他”是誰?他的思想對世界有何影響? 提示 (1)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穩(wěn)定社會、緩和矛盾、維護統(tǒng)一。 (2)孔子。儒家經典傳到東亞、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形成漢文化圈;并對歐洲啟蒙思想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 [史論總結] 孔子在中國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1)孔子整理編撰了古代文化典籍“六經”,使中國古典文化傳統(tǒng)綿綿不絕,樹立了繼往開來的里程碑。 (2)孔子的思想既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傳統(tǒng)政治的理論基礎,也成為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容。從漢代開始,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 (3)以仁、禮、道義為核心的儒家思想內涵,經歷代損益積淀,已滲透到社會秩序和個人行為中去,對塑造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道德觀和價值觀產生了深遠影響。 (4)在教育方面,孔子不僅奠定了中國古代的教育傳統(tǒng),而且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辦學形式等方面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他打破了以往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為教育的推廣創(chuàng)造了條件。私學的形式也保證了中國文化免受朝代變遷的影響,連續(xù)不斷地發(fā)展下來。 (5)孔子的思想對亞洲各國的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18世紀以后,儒學傳到西歐,法德等國思想家們從儒學思想體系中得到很大的啟發(fā)。 1.《論語學而篇》:“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由此可見孔子仁的學說的邏輯起點是( ) A.人性本善 B.血緣遠近 C.宗法等級 D.君臣尊卑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強調孝悌是仁的根本所在,實際上是強調宗法血緣的重要性,故選B項。 2.孔子看到魯國季氏用了天子的樂舞,便憤然譴責道:“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則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 A.仁者愛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復禮 D.中庸之道 答案 C 解析 孔子認為每個等級都應該有自己的禮儀規(guī)范,不能亂了規(guī)矩。所以才說:必須克制自己的欲望以恢復維護周禮。 3.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笨鬃釉凇岸ⅰ敝甑闹饕顒邮? ) A.學習“六藝” B.創(chuàng)辦私學 C.周游列國 D.刪修《春秋》 答案 B 解析 孔子所說的“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而三十歲時孔子的主要活動是創(chuàng)辦私學。學習“六藝”是少年時期,周游列國是五十多歲以后,刪修《春秋》是在晚年時期,故選B。 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中庸(第2章) 材料二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經問孔子:“子張和子夏,哪一個賢一些?”孔子回答說:“子張過分;子夏不夠。”子貢問:“那么是子張賢一些嗎?”孔子說:“過猶不及?!薄墩撜Z先進》 請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2)提煉孔子在為人處事方面的主要觀點。 (3)孔子的中庸思想目前有無現實意義?結合事實說明。 答案 (1)中庸思想和因材施教思想。 (2)孔子認為中庸就是處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處。待人處世做到既溫和又嚴厲,既威武又不猛烈。 (3)對我們提出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孔子這種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仍有可借鑒之處。(回答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基礎達標] 1.在短暫的從政生涯結束以后,孔子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向各國諸侯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卻沒被采納。主要是由于( ) A.孔子在各諸侯國沒有絲毫政治影響力 B.儒家思想不適應各國諸侯的需要 C.諸子百家的宣傳使各國諸侯無所適從 D.孔子來去匆匆,其宣傳蒼白無力 答案 B 解析 各諸侯國之所以未采用孔子的政治主張,并非儒家思想本身的局限,關鍵是春秋時期各國連年戰(zhàn)爭,而孔子的思想不適應當時的爭霸需要。 2.(2016淄博高二檢測)針對當時“天下無道……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社會現狀,孔子主張( ) A.克己復禮 B.為政以德 C.仁者愛人 D.有教無類 答案 A 解析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諸侯爭霸,周王室衰微,諸侯不再聽命于周王室。所以孔子主張“克己復禮”,希望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以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故本題選A。 3.(2016湘西高二檢測)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對“仁”的內涵沒有定義,論語中大約有60多處說到“仁”,意義各有不同。這說明孔子的“仁”( ) A.思想引領很不到位 B.理論體系并不完善 C.是無指向的空洞理論 D.是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 答案 D 解析 孔子的“仁”在為人處世、道德修養(yǎng)和人際關系等方面具有規(guī)范引領作用,故A錯誤;孔子為儒家創(chuàng)始人,思想獨成一家,不能說理論體系不完善,故B錯誤;60多處“仁”,意義不同,但每處都有具體的行為指向或思想引領,故C錯誤,D正確。 4.(2016黃岡高二檢測)孔子說“學而優(yōu)則仕”,而他的弟子曾參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這表明儒家( ) A.強調學養(yǎng)與修養(yǎng)并重 B.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 C.以“仁”為思想核心 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 答案 B 解析 材料“學而優(yōu)則仕”未強調學養(yǎng)的重要性,“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遠乎”一定程度上體現個人修養(yǎng),故A錯誤;材料“學而優(yōu)則仕”體現儒家認為學習好并有余力的人應當做官,為百姓服務,“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遠乎”體現了儒家把踐行仁義道德作為畢生的宏愿,故B正確;材料“仁以為己任”不能體現“仁”的思想核心,故C錯誤;材料強調士應當為社會服務,而非官本位思想,故D錯誤。 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教師節(jié)、馬來西亞的教師節(jié)以及中國臺灣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教師節(jié),都定在孔子誕辰日9月28日。這一現象的出現說明( ) A.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世界上最科學、最先進的 B.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推崇 C.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D.孔子作為教師形象的代表已得到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認可 答案 D 解析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響廣泛,逐漸擴展到全世界。材料中的描述表明孔子作為人類文明史上典型的教師形象被廣泛接受。 6.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體系中包含許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思想,這些優(yōu)秀傳統(tǒng)思想包括( ) ①以德治國?、谝婪ㄖ螄、圯p徭薄賦?、堋叭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答案 C 解析 依法治國是法家的觀點,排除②,故不選A、B;輕徭薄賦體現了儒家思想中“仁”的思想,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故選C。 [能力提升] 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聚眾講學,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學子“貧且賤”。 材料二 孔子設立四種教學內容:文獻、行為、忠恕、信用。戒絕四種陋習:隨意猜測,固執(zhí)己見,孤陋寡聞,突出自己。他所謹慎對待的有:齋戒,戰(zhàn)爭,疾病。孔子對自己很少講到利益、命運和仁德。對弟子不到為渴求知識而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就不去啟發(fā),不能舉一反三,便不再教他。 材料三 清康煕帝為孔廟大成殿所題“萬世師表”匾額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張?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孔子的教育主張和實踐給當時的教育格局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什么樣的教學方法? (3)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孔子被稱為“萬世師表”的主要原因。 答案 (1)“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打破了奴隸社會“學在官府”、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對象擴大到平民子弟。 (2)啟發(fā)式教學,舉一反三的方法。 (3)孔子整理和修訂的“六經”是中國最寶貴的文化遺產;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以仁、禮為核心的儒家深層思想內涵,滲透到社會秩序和個人行為規(guī)范之中;孔子奠定了中國古代的教育傳統(tǒng),他在教育目標、教學內容、辦學形式等方面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 解析 第(1)問的“主張”比較容易作答,“變化”的內容應當答出教育由貴族教育向平民教育轉化。第(2)問的“教學方法”根據材料即可得出正確答案。第(3)問的“原因”應當結合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貢獻及孔子思想的影響作答。-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年高中歷史 專題二 東西方的先哲 第1課 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學案 人民版選修4 2018 年高 歷史 專題 東西方 先哲 儒家 學派 創(chuàng)始人 孔子 人民 選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zhongcaozhi.com.cn/p-609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