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2020版高考語文新增分大一輪復(fù)習(xí) 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復(fù)習(xí)——《逍遙游(節(jié)選)》《蘭亭集序》《滕王閣序并詩》學(xué)案(含解析).docx
《(江蘇專用)2020版高考語文新增分大一輪復(fù)習(xí) 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復(fù)習(xí)——《逍遙游(節(jié)選)》《蘭亭集序》《滕王閣序并詩》學(xué)案(含解析).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江蘇專用)2020版高考語文新增分大一輪復(fù)習(xí) 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復(fù)習(xí)——《逍遙游(節(jié)選)》《蘭亭集序》《滕王閣序并詩》學(xué)案(含解析).docx(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教材文言文復(fù)習(xí)——《逍遙游(節(jié)選)》《蘭亭集序》《滕王閣序并詩》 [學(xué)案目標(biāo)] 作為必修教材最后一冊的最后三篇文言文,自身語言點豐富,又可與前幾冊聯(lián)系梳理,構(gòu)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網(wǎng)絡(luò)。對此,復(fù)習(xí)時要實現(xiàn)下列目標(biāo): 1.全面梳理教材語言點,重點突出三篇文言文豐富的實詞、虛詞和句式特點,掌握“之”“且”重點虛詞以及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被動句、固定句式等。2.背誦三篇中的重點段落。 1.用“類聚法”寫出表示“怎么、哪里”之義的文言疑問代詞:何、安、曷、奚、胡、惡、焉等。寫出表示“流放”之義的文言實詞:流、放、遷、謫等。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①(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B項均為一般人。A項應(yīng)付,周旋/比喻短暫。C項相處,相交/一起,共同。D項用來……的/……的原因。 ②(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C項均為全。A項同“取”/同“趨”,往、赴。B項暫時/突然。D項恰好/到,往。 ③(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C項均是一種文體。A項接引/導(dǎo)引。B項寫作/吟誦。D項盛大的/有名的,風(fēng)景優(yōu)美的。 3.下列各句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背負(fù)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B.之二蟲又何知 C.彼且奚適也 D.大王來何操 答案 A 解析 A項為否定句中賓語前置,其他三項均為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4.指出下列句子的固定句式,說明句式特點。 ①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奚以……為,同“何以……為”,表強烈的反問語氣 ②眾人匹之,不亦悲乎:不亦……乎,表委婉的反問語氣 ③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其……,表選擇 5.翻譯下列句子。 ①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譯文:為何要飛至九萬里高空而南行呢? ②之二蟲又何知! 譯文:這蜩與學(xué)鳩又知道什么呢! 1.朝菌不知晦朔 ①晦,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 ②朔,農(nóng)歷每月的第一天。 2.不過數(shù)仞而下 仞,古代長度單位。古代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3.暮春之初 暮春,春季的末一個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順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個月,仲表示第二個月,季表示最后一個月即第三個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個月。 4.修禊事也 禊,一種風(fēng)俗祭祀。古人于農(nóng)歷三月上旬巳日(魏以后改為農(nóng)歷三月三日),游于水濱,舉行祭祀、沐浴、采蘭等活動,以消除不祥。 5.襟三江而帶五湖 ①三江,泛指長江中下游。舊說古時長江流過彭蠡(今鄱陽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稱“三江”。 ②五湖,泛指太湖區(qū)域的湖泊。一說,指太湖、鄱陽湖、青草湖、丹陽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間。 6.鐘鳴鼎食之家 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貴族吃飯時要鳴鐘列鼎,鼎中盛食物。 7.望長安于日下 日下,代稱京城。古代以太陽比喻帝王,帝王所在處稱為“日下”。《世說新語夙惠》:“晉明帝數(shù)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郛愔C魅占撼佳鐣?,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凼唬骸疇柡喂十愖蛉罩孕??’答曰:‘舉頭見日,不見長安?!? 8.酌貪泉而覺爽 貪泉,古代傳說廣州有水名貪泉,人喝了這里的水就會變得貪婪。 9.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①東隅,日出之處。指早晨,引申為青春年少。 ②桑榆,日落之處。指傍晚,引申為年老遲暮。 10.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三尺,古人衣帶的下垂部分,長三尺,指幼小。古時服飾制度規(guī)定束在腰間的紳的長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區(qū)別,士規(guī)定為三尺。古人稱成人為“七尺之軀”,稱不大懂事的小孩兒為“三尺童兒”。 11.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愛宗愨之長風(fēng) ①請纓,請求皇帝賜給長纓(長繩)。后用此指投軍報國。 ②弱冠,指二十歲。古代以二十歲為弱年,行冠禮,為成年人。 ③投筆,指投筆從戎。后人把班超投筆于地、參軍作戰(zhàn)的故事叫作“投筆從戎”,比喻棄文從武,有志報國。 1.“之”字用法辨析。 說出下列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試著歸納其用法特點。 ①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結(jié)構(gòu)助詞,的 ②鵬之徙于南冥也: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③之二蟲又何知:指示代詞,這 ④眾人匹之,不亦悲乎:人稱代詞,他 ⑤及其所之既倦:動詞,往,引申為達到、得到 ⑥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動詞,到,往 ⑦而又有剪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動詞,到 ⑧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指示代詞,這 ⑨背負(fù)青天而莫之夭閼者:人稱代詞,它 ⑩蚓無爪牙之利: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頃之,持一象笏至:音節(jié)助詞,無義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夫晉,何厭之有: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吾屬今為之虜矣:人稱代詞,他 位置推斷法?!爸钡挠梅ㄝ^多。它在什么情況下作什么詞用,是什么意思,有規(guī)律可循。這“規(guī)律”就是根據(jù)它在句中的位置及相鄰關(guān)系推斷。例如: (1)作動詞 a.“所”后必作動詞,如上面⑤⑦。 b.“之”后是表示方位的名詞或代詞,作動詞,如上面⑥。 (2)作代詞 a.“之”前是動詞或介詞,一般作人稱代詞,如上面④⑨?。 b.“之”后是名詞或名詞短語,一般作指示代詞,如上面③⑧。 (3)作助詞 a.“之”放在兩個名詞或兩個名詞短語之間,一般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如上面①。 b.“之”放在主謂之間,一般是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如上面②??。 c.“之”放在“頃”“久”后一般是音節(jié)助詞,如上面?。 d.至于作定語后置或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要視句式而定。一般說來,在否定句或疑問句中,“之”為標(biāo)志詞,如上面⑩??。 以上所講,均是作為特點加以辨識,只是輔助手段,需要靈活運用,不可當(dāng)成教條運用。最重要的是要結(jié)合句意判定。 演練體悟 試用上述方法判斷下列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 ①(2017年浙江卷第15題B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 解析 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②(2017年北京卷第10題B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 解析 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③(2016年上海卷第18題B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同 解析 前“之”為代詞,他;后“之”為助詞,提賓標(biāo)志。 ④(2015年山東卷第10題C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同 解析 前“之”放在兩個名詞之間,作結(jié)構(gòu)助詞“的”;后“之”作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2.“且”字用法辨析。 說出下列句中“且”的意思和用法,試著歸納其用法特點。 ①凡四方之士無不有過而拜且泣者:連詞,表并列,又 ②彼且奚適也:副詞,將,將要 ③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連詞,表并列,并且 ④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斯已矣:連詞,表遞進,并且 ⑤若屬皆且為所虜:副詞,將,將要 ⑥吾攻趙旦暮且下:副詞,將,將要 ⑦故且從俗浮沉:副詞,暫且 ⑧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連詞,尚且,表讓步 ⑨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連詞,況且 ⑩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詞,將近 位置推斷法?!扒摇币蛔鬟B詞,一作副詞,各有各的作用和意義。應(yīng)如何辨別呢?主要看它處在什么位置,它的前后兩部分構(gòu)成什么關(guān)系。 作連詞,一般放在句首,如上面④⑨;或者處于兩個動詞(動詞短語)中間,如上面①⑧;兩個分句中間,如上面③。 作副詞,一般處于句子中間(無逗號隔開),尤其是主謂之間,如上面②⑦⑩,⑦可看作主語省略。 演練體悟 試用上述方法判斷下列句中“且”的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 ①(2012年江西卷,第11題B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同 解析 前“且”為連詞,況且;后“且”為副詞,將要。 ②(2010年湖南卷,第7題B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 解析 均為副詞,將要。 ③(2007年浙江卷第12題B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 解析 均為連詞,尚且。 3.被動句辨識。 被動句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幾種形式: (1)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 ①“于”字式 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 ②“見(受)”字式 a.吾常見笑于大方之家 b.徒見欺 c.假令仆伏法受誅 ③“為”字式 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笑 (2)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被”字式 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3)無標(biāo)志式(意念被動) a.予羈縻不得還 b.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辨別被動句,既要從形式上考慮,即抓標(biāo)志詞;又要從內(nèi)容上考慮,即主語是不是受動者。 演練體悟 請判斷下列句子是不是被動句,如是,請指出其構(gòu)成形式。 ①屈原既放,游于江潭:“屈原既放”為意念被動句 ②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見”字式被動 ③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于”字式被動 ④雖萬被戮,豈有悔哉:不是 ⑤李氏子蟠,……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于”字式被動 ⑥生孩六月,慈父見背:不是 ⑦吾屬今為之虜矣:“為”字式被動 ⑧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見”“被”式被動 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難封”為意念被動句 1.下列不是被動句的一項是 ①( ) A.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B.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C.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D.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②( ) A.激于義而死焉者也 B.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 C.而劉夙嬰疾病 D.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答案?、貲?、贐 2.翻譯下面文段中畫線的句子。 (1)(2017天津)歲兇,橫道傷殺,怨仇眾多。會世擾亂,恐為怨仇所擒,祖父汎舉家擔(dān)載,就安會稽。(選自王充《論衡自紀(jì)篇》) 譯文:正好趕上社會動亂,(他的祖父)擔(dān)心被仇人抓住。(要點:會,適逢;世,世道;為……所,譯作“被”) (2)李林甫為相,①凡才望功業(yè)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xué)之士,②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諂之。(選自《資治通鑒》) 譯文:①凡是才能聲望功勛事業(yè)高于自己的以及被皇上器重、權(quán)勢地位將要接近自己的人,一定要千方百計地除掉他們。(要點:“才望功業(yè)”須逐字翻譯;為……所,被動句) ②有時假裝與他們友善,用甜言蜜語來引誘他們,卻在暗中陷害他們。(要點:陽,陰;注意“啖以甘言”的翻譯) 被動句作為高考??季涫?,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意念被動句容易被忽略,需認(rèn)真思考主語與后面謂語動詞之間的關(guān)系;二是動詞前用“見”,有三種可能,一是表被動,二是表動作承受方,三是意為動詞“看見”,要根據(jù)語境細加辨別。-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逍遙游節(jié)選 蘭亭集序 滕王閣序并詩 江蘇專用2020版高考語文新增分大一輪復(fù)習(xí) 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復(fù)習(xí)逍遙游節(jié)選蘭亭集序滕王閣序并詩學(xué)案含解析 江蘇 專用 2020 高考
鏈接地址:http://www.zhongcaozhi.com.cn/p-3917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