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莉教案《我長高了》》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楊莉莉教案《我長高了》(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大幼數(shù)學
《我長高了》
江蘇省 鎮(zhèn)江市京河路幼兒園 楊莉莉 郵政編碼:212000
1、 課題:數(shù)學活動《我長高了》(大班)
2、 教材簡介:一次在幼兒園常規(guī)體檢時,當為小朋友們測量身高體重時,孩子們對自己成長特別關注,渴望知道自己長高、長大了多少。對于這些即將進入小學的大班幼兒來說,正處于自我意識形成與發(fā)展的最初階段,需要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從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區(qū)別于他人的獨特個體,形成獨立意識和獨特個性。為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滿足幼兒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這也符合《綱要》中的要求: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
2、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3、 目標預設:1)、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成長與變化。2)、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多種方法測量身高。3)、感受相互測量的樂趣,感知相互之間的差異。
4、 重點、難點:
活動的重點:感受“我長高了”,發(fā)現(xiàn)自己成長與變化。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動得到深化。?!?
活動難點:能夠運用多種材料多種方法測量身高,學習簡單的比較和記錄的方法,感受到自己和同伴的差別,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
5、 設計理念:
《綱要》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被顒又校乙龑в變嚎匆豢?、試一
3、試、比一比、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自己的成長發(fā)生了興趣。?
6、 設計思路:
根據(jù)《綱要》精神:“教育活動內容既適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我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讓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與現(xiàn)在)獲得了最直接的經(jīng)驗,并在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自己的了解;第二次分組操作把自己獲得的經(jīng)驗再一次深化,通過相互測量身高,感受自己與同伴的差異,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
教學過程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成長與變化,激發(fā)幼兒欣賞自己的成長,樹立
4、自信心。。
2)、嘗試運用多種材料多種方法測量身高。
3)、感受相互測量的樂趣,感知相互之間的差異。
活動準備:
1)、 吸管、毛線、各種繩子若干,紙筆若干
2、 一張大的身高體重測量統(tǒng)計表,寫上全班幼兒的名字。
活動過程:
1、 激發(fā)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活動開始,通過游戲“猜猜我是誰”,引發(fā)幼兒對小時候照片和用品的興趣。?
讓幼兒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誰?一起議論為什么猜不著?從而發(fā)現(xiàn)小朋友的變化??匆豢础⒃囈辉?、比一比,真實地感受自己長大了。通過集中讓幼兒相互討論:現(xiàn)在與小時候比,自己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從更多的方面有目的進行比較。
2、自由探索:嘗試
5、運用繩子等材料進行測量,掌握測量的基本要素。
1)、提問:有什么辦法知道我們自己有多高呢?我們班誰長得最高呢?
2)、誰有好辦法?你們在哪里看見過,他們是怎么測量的?(引導幼兒理解要用同一種測量工具,才能便捷的比較出高矮)
3)、引發(fā)思考:怎樣量?用什么來量?怎樣比出誰高誰矮?
4)、幼兒第一次探索操作用繩子測量,將自己運用的工具和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
5)、幼兒分享交流自己的測量方法和結果。
6)、教師小結:這種測量的方法就叫做首尾相連,在我們沒有尺的的情況下用這個方法就可以知道大概的身高了。
7)、第二次探索測量身高——嘗試用其他材料測量
幼兒兩人一組再次操作,相互測量。教師觀察提問:用剛才知道的方法再去試試量一量你的好朋友的身高,也可以試試用其他的材料來量。
8)、交流操作中遇到的困難
提問:你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好辦法?
在測量的時候遇到小女孩扎的高辮子怎么辦(算還是不算,說出理由)
9)、幼兒自由選擇材料用討論的方法進行測量,并用自己的方式將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身高測量統(tǒng)計表中。
3、展示自己: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自己的測量結果。
幼兒觀察統(tǒng)計表中的記錄,交流自己的測量結果。引導幼兒比較自己與同伴之間的差異,認識自己的獨特性,感受并分享成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