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必修一《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教學設計
晉中市經緯中學校 馬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內容,理解其在歷史上的作用。歸納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提高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印象夏朝》和《印象商朝》,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知識,了解夏朝和傷痛該同志的制度和思想,探究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②問題教學,通過“設疑—探疑—釋疑—解疑”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分封制和宗法制。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中國古代早期政治體制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運用歷史的、辯證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歷史上政治體制的變革的能力。
②通過感悟
2、古人的制度創(chuàng)新既是歷史發(fā)展的結果,又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之一,增強學生對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難點: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教學設計】:
夏:王位世襲制;公共權力
商:內外服制度:神權色彩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 分封制
西周: 宗法制
禮樂制
特點
【情境導入】:
歐洲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有48個國家:
3、人口約7.4億(2014年);歷史上亞歷山大、凱撒、查理曼、拿破侖、希特勒等都曾試圖統(tǒng)一歐洲均沒有成功。
中國面積1045萬平方公里,有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人口13.8億(2016);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延續(xù)兩千多年。
教師過渡:我們的國家,能形成這樣一個延續(xù)千年之久而不敗的大一統(tǒng)局面,我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設作用巨大。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學習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開篇——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講授新課】:
一、夏商政治制度
課堂設問:相傳堯、舜、禹時期,部落聯盟的首領是通過民主推選產生的。這種方式被稱做什么?
提示:古代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方
4、法稱做禪讓。
課堂設問:夏、商兩代各建立于什么時期?其政治制度各有什么特點?
1、夏朝
提示:夏代約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已出現了凌駕于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公共權力一般是指由立法、行政、司法等國家和社會的公共機構先例的權力),但還保留著氏族社會的許多特點,如最高統(tǒng)治者稱為"后"(當初的意思是生育,亦有祖先的意思),以祖宗的身份來行使統(tǒng)治權力、號令各個部族,表明它剛剛從氏族社會組織中脫胎出來,還帶有氏族社會組織的痕跡。
介紹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
2、商朝
商王朝大約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是一個以商部落為中心的方國聯盟,主要政治制度是內服與外服制度。
課堂設問
5、:什么是方國聯盟?什么是內服、外服?商王靠什么來強化自己的權力?
提示:遠古時期,人們把活動在一定區(qū)域、血緣紐帶牢固的部族集團稱為方國,若干個方國聯合起來組成方國聯盟。
"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內服、外服是指不同部族活動的區(qū)域。這里的所謂內服,是指聚集在國王周圍的官吏;外服的指臣服于王朝的地方諸侯。在某種程度上,"外服具有一定的地方行政區(qū)劃的性質,與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區(qū)共同構成國家的地方政權,這種地方行政區(qū)劃體制稱為"服制"。地方諸侯根據與王朝關系的遠近,形成不太牢固的臣服和貢納關系。"外服"和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是不完全相同的,臣服于商族的部落,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認商王的中心地位
6、。臣服只是在商王強大的軍事征服下才結成的一種臣屬關系。
另外,商王還依靠神權來強化王權。
正因為方國只是在商強大的軍事征服下才與之結成臣屬關系,方國的服從與否隨著中央力量的強弱而變化的,所以商王還不得不依靠壟斷神權來強化王權,以此加強控制方國聯盟的能力。
夏、商兩代政治制度如此,周代又如何呢?
二、西周封邦建國
課堂設問:西周由何人建立于何時?都城在哪里?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滅了殷商,建立周朝,都鎬京,史稱西周。
課堂設問:西周的政治制度系由何人制定?由哪幾部分組成?
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和起維系作用的禮樂制度。它是執(zhí)政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內外
7、服制度而制定的。
1.分封制的確立與結果
課堂設問:什么是分封制?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西周都分封哪些人去做諸侯?設計空白表格,學生閱讀填充,后討論回答。
提示: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是周王室將土地連同土地上的人封賜給臣下,廣建子國,用以拱衛(wèi)周王室。受封的主要是親族、功臣、先代貴族等。西周的封國與王室的關系 比商代方國密切,臣屬關系更加明確,統(tǒng)治效果得到加強。
分封制使西周貴族統(tǒng)治集團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序列 ,鞏固了統(tǒng)治,但沒有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為解決矛盾,西周又實行了分封與宗法相結合的制度。
課堂設問:西周的諸侯國與商王朝的方國有何不同?
8、
商的外服附屬國與商王不具備血緣宗法關系,這是方國與封國的本質區(qū)別。
2、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度
課堂設問:什么是宗法制?什么是大宗、小宗?宗法制度在當時起了什么作用呢?設計空白表格,學生閱讀填充,后討論回答。
提示:宗法制是中國古代維護貴族世襲統(tǒng)治的一種制度,至周代逐漸完備。周王自稱天子,王位由嫡長子繼承,稱為大宗。其余庶子有的被分封為諸侯,他們對天子為小宗,在本國為大宗,其職位亦由嫡長子繼承。后世地主階級長期利用這種制度,以鞏固政權、神權、夫權。嫡長子繼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宗法制度通過血緣的親疏,確立起一整套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制度,保障各級貴族能夠享受"世卿
9、世祿"的特權。宗法關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把"國"和"家"密切地結合在一起。
為了維護宗法分封制度,周朝還制定了禮樂制度,稱為周禮。
3.維護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禮樂制度
課堂設問:什么是禮樂制度?它是由誰制定的?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禮泛指宗法等級制度的各種典章、規(guī)則、禮節(jié)、儀式;樂指音樂、舞蹈、歌詠等。它是由周公制定的。前者的意義與作用在于使貴賤有等,各安其分;后者的作用在于上下"和同"。不同等級、身份的人要遵循不同的禮樂制度,但可以共同欣賞,以使上下"和同"。
課堂設問:西周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樂制度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呢?
提示:分封制是西周鞏固政權
10、的重大政治措施,它將親族、功臣、先代貴族分封至各地,建立侯國,目的是"封邦建國,以屏宗周";受封者必須對周王盡各種義務,并受周王控制。
宗法制是與分封制緊緊糅合在一起的以血緣、姻親為紐帶的政治制度,嫡長子繼承制使周天子世代皆為大宗,為所有諸侯國政治上的共主。宗法和政權實際合二為一。
為維系宗法分封制度,周公又制定一套完整、嚴格的等級禮儀制度,作為各級貴族必須遵從的生活準則,誰也不得逾越。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禮樂制度,三者互為表里,緊密相連,顯示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
三、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綜合探究: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是什么?
師生共同總結:
1、王的權力不斷強化,繼承制度逐漸確立。
2、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不斷強化,制度越來越完善。
3、等級制度鮮明。
4、神權與王權結合,家國結合,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等等。
【課堂小結】:
在本課中我們學習了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西周三種政治制度的概況。其中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在當時對鞏固國家政權、擴大統(tǒng)治范圍,都起了重大作用,發(fā)揮了顯著效能。但作為早期政治制度,它也有其無法避免的弱點和弊端。到西周末年,這套制度就出了問題。下一節(jié)課我們再研究有關內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