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理一輪對點訓練:82 空間點、線、面的位置關系 Word版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數學理一輪對點訓練:82 空間點、線、面的位置關系 Word版含解析(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高考數學精品復習資料
2019.5
1.若空間中n個不同的點兩兩距離都相等,則正整數n的取值( )
A.至多等于3 B.至多等于4
C.等于5 D.大于5
答案 B
解析 首先我們知道正三角形的三個頂點滿足兩兩距離相等,于是可以排除C、D.又注意到正四面體的四個頂點也滿足兩兩距離相等,于是排除A,故選B.
2.若l,m是兩條不同的直線,m垂直于平面α,則“l(fā)⊥m”是“l(fā)∥α”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條件
B.必要而不充分條件
C.充分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答案 B
解析
2、由“m⊥α且l⊥m”推出“l(fā)?α或l∥α”,但由“m⊥α且l∥α”可推出“l(fā)⊥m”,所以“l(fā)⊥m”是“l(fā)∥α”的必要而不充分條件,故選B.
3.已知m,n表示兩條不同直線,α表示平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m∥α,n∥α,則m∥n
B.若m⊥α,n?α,則m⊥n
C.若m⊥α,m⊥n,則n∥α
D.若m∥α,m⊥n,則n⊥α
答案 B
解析 A選項m、n也可以相交或異面,C選項也可以n?α,D選項也可以n∥α或n與α斜交.根據線面垂直的性質可知選B.
4.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A=90°,M,N分別是A1B1,A1C1的中點,BC=CA=CC
3、1,則BM與AN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解法一:取BC的中點Q,連接QN,AQ,易知BM∥QN,則∠ANQ即為所求,
設BC=CA=CC1=2,
則AQ=,AN=,QN=,
∴cos∠ANQ====,故選C.
解法二:如圖,以點C1為坐標原點,C1B1,C1A1,C1C所在的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不妨設BC=CA=CC1=1,
可知點A(0,1,1),
N,B(1,0,1),
M.∴=,
=.
∴cos〈,〉==.
根據與的夾角及AN與BM所成角的關系可知,BM與AN所成角的余弦
4、值為.
5.如圖,在三棱錐A-BCD中,AB=AC=BD=CD=3,AD=BC=2,點M,N分別為AD,BC的中點,則異面直線AN,CM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如下圖所示,連接ND,取ND的中點E,連接ME,CE,則ME∥AN,
則異面直線AN,CM所成的角即為∠EMC.由題可知CN=1,AN=2,
∴ME=.又CM=2,DN=2,NE=,∴CE=,
則cos∠CME===.
6. 如圖,四邊形ABCD和ADPQ均為正方形,它們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動點M在線段PQ上,E,F分別為AB,BC的中點.設異面直線EM與AF所成的角為θ,則cosθ的
5、最大值為________.
答案
解析 取BF的中點N,連接MN,EN,則EN∥AF,所以直線EN與EM所成的角就是異面直線EM與AF所成的角.在△EMN中,當點M與點P重合時,EM⊥AF,所以當點M逐漸趨近于點Q時,直線EN與EM的夾角越來越小,此時cosθ越來越大.故當點M與點Q重合時,cosθ取最大值.設正方形的邊長為4,連接EQ,NQ,在△EQN中,由余弦定理,得cos∠QEN===-,所以cosθ的最大值為.
7.如圖,四邊形ABCD為菱形,∠ABC=120°,E,F是平面ABCD同一側的兩點,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
6、
(1)證明:平面AEC⊥平面AFC;
(2)求直線AE與直線CF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 (1)證明:連接BD,設BD∩AC=G,連接EG,FG,EF.
在菱形ABCD中,不妨設GB=1.由∠ABC=120°,可得AG=GC=.
由BE⊥平面ABCD,AB=BC,可知AE=EC.又AE⊥EC,所以EG=,且EG⊥AC.
在Rt△EBG中,可得BE=,故DF=.
在Rt△FDG中,可得FG=.
在直角梯形BDFE中,由BD=2,BE=,DF=,可得EF=.
從而EG2+FG2=EF2,所以EG⊥FG.
又AC∩FG=G,可得EG⊥平面AFC.
因為EG?平面AEC
7、,所以平面AEC⊥平面AFC.
(2)如圖,以G為坐標原點,分別以,的方向為x軸,y軸正方向,||為單位長,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G-xyz.由(1)可得A(0,-,0),E(1,0,),F,C(0,,0),所以=(1,,),=.
故cos〈,〉==-.
所以直線AE與直線CF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8.如下圖,三角形PDC所在的平面與長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垂直,PD=PC=4,AB=6,BC=3.點E是CD邊的中點,點F,G分別在線段AB,BC上,且AF=2FB,CG=2GB.
(1)證明:PE⊥FG;
(2)求二面角P-AD-C的正切值;
(3)求直線PA與直線FG所成角的
8、余弦值.
解 (1)證明:由PD=PC=4知,△PDC是等腰三角形,
而E是底邊CD的中點,故PE⊥CD.
又平面PDC⊥平面ABCD,平面PDC∩平面ABCD=CD,故PE⊥平面ABCD,又FG?平面ABCD,故PE⊥FG.
(2)∵平面PDC⊥平面ABCD,平面PDC∩平面ABCD=CD,AD⊥CD,
∴AD⊥平面PDC,而PD?平面PDC,故AD⊥PD,故∠PDC為二面角P-AD-C的平面角.
在Rt△PDE中,PE==,
∴tan∠PDC==,
故二面角P-AD-C的正切值是.
(3)連接AC.由AF=2FB,CG=2GB知,F,G分別是AB,BC且靠近點B的三等分點,從而FG∥AC,∴∠PAC為直線PA與直線FG所成的角.
在Rt△ADP中,AP===5.
在Rt△ADC中,AC===3.
在△PAC中,由余弦定理知,
cos∠PAC===,
故直線PA與直線FG所成角的余弦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