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12課《雖有嘉肴》練習題 冀教版.doc
《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12課《雖有嘉肴》練習題 冀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12課《雖有嘉肴》練習題 冀教版.doc(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雖有嘉肴》 1.本文節(jié)選自《學記》《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共49篇?!秾W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學的專著。 2.通假字:“兌”通“說”,指殷商時的賢相傅說 3.解釋下列加點字詞的意思。 ① 雖有嘉肴( ) ② 弗食( ) ③不知其旨也( ) ④不知其善也( ) ⑤然后能自強也( ) ⑥雖有至道( ) ⑦教學相長( ) ⑧是故學然后知不足( ) ⑨教然后知困( ) ⑩然后能自反也( ) ⑾然后能自強( ) ⑿學學半( ) 13 其此之謂乎( ) 4、古今異義。 雖有佳肴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義: 甘美 今義:主旨 教然后知困 古義 :不通,理解不了 今義:困難 學學半 古義:教 今義:學習 5.本文主要論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這個觀點嗎?)作者是怎么論述的?(論證思路) 答:本文主要論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 本文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 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到“教學相長”這個結論。 6.開頭“雖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設喻類比,引出“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為引出下文教與學關系的論述作鋪墊。 7.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試結合學習經(jīng)驗,談談你的看法。 答:(1)只有學習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學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2)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應該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8“教學相長”與“學學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兩者之間是什么關系? 答:相同點:兩者都強調了“教”是學習、進步和提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不同點:前者是從教和學兩個方面來說明教和學的關系:二者是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 后者則只從教的角度來說明,是對前者的補充論證。二者關系:前者是全文的觀點,后者是引用論據(jù)來補充強調觀點的,二者是主從關系。 9、該文中隱藏一個流傳至今的成語是 教學相長 10:想一句與課文意思相近的詩句.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2).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 11、課文結尾引用《兌命》的語句,有什么作用? 答:短文闡述了中心觀點——“教學相長” ,再引用古代名言,來強化自己的觀點?!秲睹返脑掃M一步論證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12.結合自身的學習經(jīng)驗,請談談“教學相長”的道理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答:(1)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 (2)、“教學相長”還意味著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有時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學習。比如嘗試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確實理解透徹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這時就可以“知困”而“自強”。 本文講道理,你認為與下面那一項類似(B): A謙虛使人進步 B實踐出真知 C貴在持之以恒 D善于與人合作-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雖有嘉肴 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12課雖有嘉肴練習題 冀教版 年級 語文 上冊 12 練習題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zhongcaozhi.com.cn/p-3384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