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一單元 第三課《自然環(huán)境和人口分布》教案 滬教版.doc
《2019-2020年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一單元 第三課《自然環(huán)境和人口分布》教案 滬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一單元 第三課《自然環(huán)境和人口分布》教案 滬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一單元 第三課《自然環(huán)境和人口分布》教案 滬教版 【建議討論的問題】 如何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了解自然環(huán)境的內涵和現(xiàn)實意義? 如何讓學生認識自然環(huán)境和人為改造之間的關系? 如何激勵學生查找資料和表述資料? 如何將鄉(xiāng)土資源和課本教材結合在一起? 【案例描述】 歷史老師的挑戰(zhàn) 新學期又到了,仔細翻看著拿到的課書,湯老師遇到了新的難題。似乎歷史的痕跡太少,而地理的專業(yè)性太強,這對一名歷史專業(yè)教師來說無疑是一次新的挑戰(zhàn)。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該如何上好這一堂課呢?湯老師坐在辦公桌前思索著…… 學生的準備 學生們也在為上好這節(jié)課而忙碌著…… 視覺的沖擊 上課的鈴聲響起,湯老師走進了熟悉的課堂,看著一張張熟悉的臉,先前的緊張和不安頓時消失了…… 簡單的開場白之后,湯老師放了一組事先準備好的資料片段:這里有黃土高原的窯洞、北美洲因紐特人的雪屋,有南美洲的熱帶雨林、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哈爾濱的雪地,有奔騰不息的長江水、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有南極洲的企鵝、可愛的大熊貓、澳大利亞的袋鼠…… 學生一下子激動起來,教室里有了一些小小的騷動。但伴隨著屏幕上問題的出現(xiàn),教室里又恢復了寧靜。 “你看到了什么?” “雪山、沙漠、大江……”,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 “高原、盆地形容的是什么?” “熱帶雨林地區(qū)的溫度如何?而雪地里的氣溫呢?” “黃土高原,顧名思義它的土壤類型屬于黃土?那么,大家知道我們這里的土壤又屬于什么呢?” 有了上一個學期的知識積累,學生們輕松的回答著。 這下又輪到湯老師出場了,她委婉地說道:“地形、氣候和土壤都是自然環(huán)境的組成因素,當然除了這三個方面之外,還包括水文、生物等自然因素。 師生間的交流 接下來屏幕出現(xiàn)的是:五種地形的素描圖和等高線圖。 湯老師望著學生們,問到:“從圖上看,人類主要聚居在哪些地方呢?” “小河邊?!? “比較空的地方?!? “地勢比較平坦的地方。” “海拔較低的地方。” 湯老師又問:“為什么分布在這些地區(qū)呢?” “離河近,取水方便,還可以到河里去捕魚,如果旁邊有農田的話還可以用來灌溉農田,有利于農業(yè)的發(fā)展;如果發(fā)生火災,還可以緊急救火。”學生的回答雖有些稚嫩,卻透出智慧的光芒。 “海拔高,比較冷?!? 湯老師告訴大家,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區(qū),由于空氣稀薄,很少有人在那里居住。 “那么,沙漠地區(qū)比較熱,適合人類大規(guī)模居住嗎?” “不能?!? “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因為沙漠地區(qū)的氣溫太高,人類不能適應,而且沙漠地區(qū)下雨的時間不多,比較干旱,大部分地區(qū)不適合農業(yè)生產(chǎn)。” “回答的太好了”,湯老師及時的給予了表揚。 問題還沒有結束,湯老師又拋出了疑團:“既然干旱的沙漠地區(qū)不適合人類的大規(guī)模聚居,那么,能不能聚居在雨量充沛的熱帶雨林地區(qū)呢?” “老師,不行的?!憋@然,有同學很著急?!拔抑?,在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地區(qū),有很多毒蛇,還有食人蟻,太危險了。” “那么什么地區(qū)最適合人類大規(guī)模聚居呢?” “溫帶地區(qū)”…… 又到湯老師做總結的時候了。她告訴學生:氣溫的高低、降水的多少、土壤的好壞、地形的差異、河流的遠近、流量的大小使地球上呈現(xiàn)出不同的自然景觀特征,當然也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生產(chǎn)。 課堂在延伸 下面的活動我們按老規(guī)矩,分組進行。各組來介紹一下我們蘇州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為了榮譽,各組的成員們都在做最后的準備…… “蘇州西臨太湖,北面是長江,東部離東海很近,此外還有陽澄湖、金雞湖等湖泊。水文狀況很好,有利于農業(yè)的發(fā)展,也是一個很適合人居住的地方,四季分明,氣候溫潤……” “第一組的介紹很不錯”,湯老師評價著。 “蘇州地勢平坦,平均海拔僅3~5米,屬平原地形。土壤為適宜水稻生長的肥沃的水稻土,這使蘇州的農業(yè)比較發(fā)達……” 第二組也有所側重的介紹了蘇州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演說還在繼續(xù)…… 展示你的實力 湯老師的問題又來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發(fā)現(xiàn)城市的規(guī)模擴大了,而同時農田的面積減少了;經(jīng)濟發(fā)展了,廠房增多了,污染嚴重了,空氣質量下降了;路多了,河少了,某些綠化被破壞了…… 人類在改造自然環(huán)境的過程中既促進了生產(chǎn),也改變了自身的生活環(huán)境,但同時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破壞。那么,你認為,改造自然環(huán)境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贊成利大于弊的舉左手!” “贊成弊大于利的舉右手!” “你的理由呢?” 同學們各執(zhí)一詞,全班迅速分為兩個派別,各說各的理,氣氛異常激烈。 一場小型的辯論會開場了…… 【案例反饋】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對《歷史與社會》這門課程的特點和學習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適應。但是,學生也面臨著新的問題——地理的專業(yè)性知識含量在逐漸提高,如何將較為專業(yè)的知識點深入淺出的表述出來,如何將書本和現(xiàn)實結合起來,如何達到知識和能力的雙豐收,是這節(jié)課努力的目標和成功的所在。 此外,這節(jié)課在選材上做了一些大膽的嘗試,側重于對鄉(xiāng)土資源的利用。從學生身邊發(fā)生的事、看到的景入手來探討蘇州的自然環(huán)境問題,無形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關于“改造自然環(huán)境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的辯論則把理論和現(xiàn)實的碰撞帶進了課堂,既是鞏固知識點的良方,又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利劍。 2 人口的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教學設計】 1、 充分利用地圖資料,知道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使學生學會分析人口分布特點的原因。 2、 重點分析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和原因。 3、 結合書上的“活動區(qū)”,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對知識的拓展能力。 4、 利用練習,進行知識的鞏固。 【教具準備】 地圖冊、自制幻燈片 【教學方法】 讀圖指導法、啟發(fā)式 【板書設計】 一、 世界人口 1、 分布特點 2、 原因 (1) 自然環(huán)境 (2) 社會因素 3、 稠密地區(qū) 最稠密:南亞、東南亞、中國東部、朝鮮半島和日本 第二密集地區(qū):西歐 第三密集地區(qū):美國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周圍 4、稀疏地區(qū) 二、 中國的人口分布 1、 特點:不均衡 2、 人口地理界線:黑河——騰沖線 (1) 東南: (2) 西北: 【教學過程】 (復習)略。 (導入)你們知道我們的地球上現(xiàn)在有多少人嗎? 他們的分布情況是怎樣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 ——人口的分布 (看一看)看書本P19圖。世界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點? ——有的地方人很多,有的地方人很少 ——還有的地方?jīng)]有人定居 (提問)是什么地方??? ——南極洲 所以,在今天的聯(lián)合國國旗的世界地圖上沒有南極洲。(看圖) (看一看)顏色最深的有哪些地區(qū)? (學生回答)略。 (提問)顏色深說明這個地區(qū)的人口分布是稠密還是稀疏?(介紹,我們一般形容人口的分布特點可以用“稠密” 和“稀疏”) (討論)你們認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活動)略。 (過渡)說完了世界,下面我們來看看中國的人口分布情況。 (看一看)看地圖冊P16頁,中國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點? ——分布同樣不均衡 (提問)哪些地區(qū)人口比較稠密?哪些地區(qū)人口分布比較稀疏? ——東南稠密,西北稀疏 以什么線為分界? ——漠河-騰沖線 (練一練)結合書上的“活動區(qū)”展開。 (學生活動)略。 (討論)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原因在哪里? (學生活動)略。 (總結)結合板書。 (鞏固練習)見填充圖冊-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自然環(huán)境和人口分布 2019-2020年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 第一單元 第三課自然環(huán)境和人口分布教案 滬教版 2019 2020 年級 歷史 社會 下冊 第一 單元 第三 自然環(huán)境 人口分布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鏈接地址:http://www.zhongcaozhi.com.cn/p-3222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