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毛澤東的少年時代》同步練習》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語文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毛澤東的少年時代》同步練習(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語文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毛澤東的少年時代》同步練習
一、 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積蓄( ?。 ●Z( )服 隋( ?。┨啤 《簦ā??。┲?
把柄( ?。 ∩牛ā??。┧蕖 J( ?。┡濉 【冢ā??。﹩?
2、選擇字形有誤的一項( ?。?
A韶山 攢積 緣故 改善 B暴躁 慷慨 雇工 分歧
C記賬 執(zhí)政 施舍 據(jù)典 D溫順 磕頭 嚴歷 曉喻
3、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jù)典:
慷慨:
克勤克儉:
怒不可遏:
4、下面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只有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了,社會就能從根本上得到發(fā)展。
B記者又到學校
2、采訪了許多李老師的事跡。
C實踐證明,一個人知識的多寡,成就的大小,關鍵在于勤的程度。
D每個同學將來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
5、我國古代小說四大名著中有兩部寫到足智多謀的軍師,他們分別是《 》中的( )和《 》中的( ?。?。
6、悲觀者說,風是浪的幫兇,能把你埋葬到大海深處;
樂觀者說,風是帆的伙伴,能送你到勝利的彼岸。
悲觀者說:
樂觀者說:
7、下列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A公安干警終于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蛛絲馬跡。
B這位漫畫家與別人不同,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幽默的自畫像,真是別有用心。C新出版的百種全書內容豐富,包羅萬象。
3、
D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
8、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我剛識了幾個字,父親就讓我給家里記帳。
B我的母親是個心地善良的婦女,為人慷慨厚道,隨時愿意接濟別人。
C那年發(fā)生了嚴重的饑荒,長沙有成千上萬的人俄飯。
D我就改用湘潭的真藉貫了。
二、 閱讀理解
(一)我的不滿增加了。在我們家里,辯證的斗爭在不斷地發(fā)展著。有一件事我記得特別清楚。我大約十三歲的時候,有一次父親請了許多客人到家里,我們兩人在他們面前爭論了起來。父親當眾罵我懶而無用。這激怒了我。我罵了他,就離開了家。母親追上前來,竭力勸我回去。父親也趕來,一邊罵一邊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個池塘旁邊,恫嚇說如果
4、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提出了停止內戰(zhàn)的要求和反要求。父親堅持要我磕頭認錯。我表示如果他答應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條腿磕頭。戰(zhàn)爭就這樣結束了。我從這件事認識到,我如果公開反抗,保衛(wèi)自己的權利,我父親就軟了下來;可是如果我仍溫順馴服,他反而打罵我更厲害。
回想起來,我認為我父親的嚴厲態(tài)度到頭來是自招失敗。我學會了恨他,我們對他建立了真正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同時,他的嚴厲態(tài)度大概對我也有好處。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細記賬,免得他有把柄來批評我。
我父親讀過兩年書,認識一些字,足夠記賬之用。我母親完全不識字。兩人都是農民家庭出身。我是家里的“讀書人”。我熟讀經書,可是不喜歡
5、它們。我愛看的是中國舊小說,特別是關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時候,盡管老師嚴加防范,還是讀了《精忠傳》、《水滸傳》、《隋唐》、《三國》和《西游記》。這位老先生討厭這些禁書,說它們是壞書。我常常在學堂里讀這些書,老師走過來的時候就用一本正經書遮住。大多數(shù)同學也都是這樣做的。許多故事,我們幾乎背得出,而且反復討論了許多次。關于這些故事,我們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還要多些。他們也喜歡這些故事,常常和我們互相講述。我認為這些書大概對我影響很大,因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齡里讀的。
1、概括第1段中敘述的事情。
2、第2段中“同時,他的嚴厲態(tài)度大概對我也有好處。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細記賬,免得他
6、有把柄來批評我?!边@句話與毛澤東反抗父親、恨父親的行為及思想矛盾嗎?
3、第3段中,少年毛澤東“熟讀”經書,又為什么“不喜歡”經書呢?
4、毛澤東“愛”看中國舊小說,“特別”是關于造反的故事,這兩個詞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喜好和心態(tài)?
5、“因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齡里讀的”具體指什么年齡?毛澤東從這些書中接受到了什么?
6、你認為少年毛澤東讀的《精忠傳》、《水滸傳》等對他后來投身革命有何影響?
7、說說加點詞“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提出了停止內戰(zhàn)的要求和反要求?!?
的語言特色和表達效果。
(二)在動亂中成長起來 毛澤東
當我在長沙的中學讀書時,
7、我第一次讀到報紙,報名《民力》,是民族主義派的革命的報紙,里面有反抗?jié)M清的廣州起義及在一個湖南人領導下的七十二烈士就難的情形。我讀了以后,極為感動,并發(fā)現(xiàn)《民力》里面充滿了有刺激性的材料,同時我也知道了孫中山的名字和同盟會的會綱。這時,長沙正在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我激動異常,就寫了一篇文章,貼在學校的墻壁上。這是我第一次發(fā)表政見,可是有點糊里糊涂。我還沒有放棄對于康有為和梁啟超的崇拜,我不很明了他們和新領袖的區(qū)別。所以在我的文章中,我主張應將孫中山由日本召回就任新政府的總統(tǒng),并以康有為任總理,梁啟超任外交部長!其時“反對外資”建筑川漢鐵路的運動開始,成立議會制度的要求也普遍地展開,但結果皇帝只是
8、下詔組織“咨議會”。于是同學們越來越激動了。他們以反對留辮的方式來表示他們的不滿的情緒。我和一個朋友毅然剪去發(fā)辮,但約好相繼剪去的一般人卻不履行他們的諾言。因此我和我的朋友就在暗中攻擊他們并強力剪去他們的發(fā)辮,結果有十個人做了我們剪刀下的“犧牲者”。這樣,在短期內,我已經從嘲笑“假洋鬼子的假發(fā)辮”進步到要求普遍地剪發(fā)了。政治觀念是如何地可以轉變一個人的觀點??!關于蓄辮我和一個法律學校的朋友發(fā)生爭論,各人執(zhí)持了相反的理論。這法科學生引用經書上的“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等話來辯論??墒俏液头磳π钷p的人們在反滿的政治基礎上造成了相反的理論,叫他開口不得。武漢起義(一九一一年十月)之后,湖南宣
9、布戒嚴。政局在急速地變動。一天,有個革命黨得了校長允許,到一個中學里面作煽動的演講。當場有六七個學生起來聲援他,痛斥滿清并號召大家起來建立民國。每一個人都專心一致地聽著。聽過這個演講四五天之后,我決心加入革命軍,決定和幾個朋友到漢口去,同時我們向同學募一些錢。聽說漢口非常潮濕,必須穿雨鞋,我就向駐扎城外的一個軍隊朋友那里去借。我被衛(wèi)兵攔住,這個地方已經變成十分活躍了,士兵們第一次領到子彈,大批地在開到街中去。當時,叛軍正在沿著粵漢路進窺長沙,戰(zhàn)事已經開始。在城外發(fā)生一次大戰(zhàn)。同時城內也起了叛亂。城門被中國的勞工們攻了下來。我靠了其中一個勞工的幫助,重新回進城中。然后站在一塊高地上觀戰(zhàn),直等到最
10、后看到衙門上飄起了寫著“漢”字的白旗。我回到自己的學校,那里已在軍隊的看守下了。第二天,一個都督政府成立,但新都督和副都督并未做得長,一般地主和商人不滿意他們。不到幾天后,我去訪問一個朋友時,看見他們的尸首橫陳街上。作為地主和軍閥們的代表,譚延山打倒了他們。現(xiàn)在有許多學生參加軍隊了。學生軍已經組成,不過我不喜歡學生軍,認為他們的基礎太復雜,決定還是參加正規(guī)軍隊來幫助完成革命。清帝尚未遜位,這正是奮斗的時候?!?
1、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反映了什么?
2、從全文來看,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思想有什么特點?
3、文中學生表示不滿情緒的表現(xiàn)行動是什么?
4、結合歷史背景
11、談談你對“我已經從嘲笑假洋鬼子的假發(fā)辮進步到要求普遍地剪發(fā)了”這句話的理解。
5、文末“不過我不喜歡學生軍,認為他們的基礎太復雜”該如何理解?
《少年毛澤東》答案:
一、1、x xn su bǐng shn qīn jǔ
2、D “歷”改為“厲”,“喻”改為“諭”
3、(1)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2)大方,不吝嗇。
(3)既能勤勞又能節(jié)儉??耍耗?。
(4)怒氣沖沖,難以抑制。遏:阻止。
4、C
5、三國演義 諸葛亮 水滸傳 吳用
6、略
7、B
8、B
二、閱讀
(一)1、答:少年毛澤東十三歲到十
12、六歲時候的經歷,他公開反抗父親的專制,保衛(wèi)自己的權利,取得了勝利。在學堂里和家里如饑似渴地讀書,但不喜歡經書,同情造反的饑民,欽佩激進派教師。
2、答案:不矛盾,反抗父親、恨父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父親的嚴厲也給毛澤東帶來一些“益處”,(勤快,仔細記帳),這反映了毛澤東的辯證思想觀。
3、答案:“熟讀經書”是迫于父親的壓力,不得不學,“不喜歡”經書是因為它不能給人帶來新思想活力。
4、答案:“中國舊小說”多半反映殺富濟貧、官逼民反的事情,符合少年毛澤東求正義、求公道、反抗壓迫、反抗專權的叛逆?zhèn)€性,所以他喜愛。
5、答案:大約在13-16歲期間,毛澤東接受了這些小說中的造反精神,學會了對
13、舊社會的不滿與反抗。
6、答案:有一定影響,毛澤東因少年時代的喜造反,好叛逆到成人后參加革命直至領導中國人民解放全中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中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青年時代對一生有很大的影響。
7、答案:“內戰(zhàn)”一詞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國內各軍閥之間的戰(zhàn)爭。這里借用此詞形象而幽默地寫出了少年毛澤東和家中的其他人結成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舊勢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親)之間的斗爭,并且寫出了斗爭的策略,雙方在做出了有限的妥協(xié)后,有效地維護了自己應有的權利。
(二)1、答案:本文通過“我”青年時期成長中的經歷,揭示了當時動亂時代下人們思想的變化。
2、答案: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在思想上還是處于跟從別人反清的斗爭思想,尚沒有明確的革命目標,說明他正在成長之中。
3、答案:剪去自己的發(fā)辮,同時反對留辮的這種方式來表示不滿。
4、答案:清朝末期,很多學生去外國留學,其中不乏一些官宦子弟想去國外“鍍金”,為了避免外國人嘲笑,他們紛紛剪去發(fā)辮,但回國之后又怕遭人非議而帶上假辮子,所以毛澤東嘲笑他們。而“要求普遍剪發(fā)辮”,則體現(xiàn)毛澤東的思想上升到一個新高度,想要以此表明與清王朝徹底決裂的反清思想。
5、答案:當時能夠上得起學的人都會有一定的家庭背景,其中個人的情況都很復雜,基礎不是很牢固,所以毛澤東說他不太喜歡學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