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自然災害損失的地域差異教案 湘教版選修5.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自然災害損失的地域差異教案 湘教版選修5.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自然災害損失的地域差異教案 湘教版選修5.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自然災害損失的地域差異教案 湘教版選修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自然災害損失的時間差異,知道1960--xx年間全球重大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呈上升趨勢; 2.掌握自然災害損失的空間差異,能說出世界不同區(qū)域造成重大損失的主要災害種類; 3.嘗試分析亞洲、非洲自然災害嚴重的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分析“1960--xx年全球重大災害情況統(tǒng)計”,掌握全球重大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狀況及變化趨勢,并能簡單分析其變化的原因。 2.通過對案例的分析,了解世界各地自然災害損失的地域差異,分析其環(huán)境特征及差異的原因。 3.通過復習再現(xiàn)“自然災害的類型與分布”等相關知識,學會知識的遷移與整合,培養(yǎng)綜合的、聯(lián)系的思維習慣。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了解自然災害損失存在的時間差異和空間差異,進一步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時、因地制宜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分析方法; 2.通過客觀分析自然災害損失的社會環(huán)境因素,培養(yǎng)學生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 [教學重點] 自然災害損失的空間差異 [教學難點] 自然災害的絕對損失和相對損失 [教學媒體與教具] 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通過文字或圖片或影像資料的展示,用事實說話。 [課時安排] 1課時 [講授過程] 【新課導入】自然災害是制約人類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其發(fā)生的頻率和損失程度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十分密切。同一地域的不同時期或者是同一時期的不同地域,由于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都會產生不同的自然災害,使人類的物質財產和生命財產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板書】第三章 自然災害與環(huán)境 第一節(jié) 自然災害損失的地域差異 【閱讀】閱讀課本64頁材料“如何確定自然災害的損失程度”,了解以下內容: (1) 反映自然災害損失程度的基本指標以及自然災害損失程度與這些指標的關系, (2) 自然災害損失程度的各種指標的表達方式?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1)自然災害損失程度的基本指標包括受災人口、受災面積、各種受災體破壞數(shù)量與損毀程度、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等方面。 從自然災害損失程度看,人口和城鎮(zhèn)密集、經濟發(fā)達、社會財富密度高的地區(qū),災害絕對損失嚴重,各項絕對指標高。相反,在人口和城鎮(zhèn)稀少、經濟不發(fā)達的地區(qū),即使發(fā)生了強度較大的自然災害,損失程度也較低。 (2)自然災害損失程度的各種指標可以有兩種表示形式:一是絕對數(shù)量,即受災人口、受災面積、經濟損失的合計數(shù),它反映災害危害的絕對程度;二是相對數(shù)量,即受災人口與總人口之比、受災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經濟損失與國內生產總值或社會財產價值之比等,它反映自然災害危害的相對程度。 【思考】對同一地區(qū)而言,災害的相對損失與絕對損失是否一樣?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災害的相對損失與絕對損失不一樣。在城市和經濟發(fā)達地區(qū),雖然災害的絕對損失嚴重,但由于這些地區(qū)人口多,經濟總量高,抗災減災的基礎雄厚,災害對該地區(qū)的危害程度仍然較輕,所以相對損失較低。相反,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由于人口較少,經濟總量小,抗災減災的能力弱,經濟發(fā)展基礎薄弱,災害對該地區(qū)的危害程度仍然較高,相對損失較大。 【講述】自然災害損失不管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首先我們來看學習自然災害的時間差異。 【板書】一、自然災害損失的時間差異 【思考活動】讀下表,回答問題。 1960--xx年全球重大災害情況統(tǒng)計 時段 1960—1969年 1970—1979年 1980--1988年 1989—xx年 災害事件(次數(shù)) 16 29 70 53 經濟損失(億美元) 504 969 1538 4793 保險理賠(億美元) 67 113 310 1069 1.全球重大自然災害事件哪個時期發(fā)生得最多,哪個時期發(fā)生得最少? 2.全球重大自然災害造成經濟損失的時間趨勢如何? 【點撥】1. 1980~1988年這個時期發(fā)生得最多,1960~1969年這個時期發(fā)生得最少。 2. 隨著時間的逐漸推移,全球重大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呈上升趨勢。(分析原因: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長和人類活動對自然環(huán)境破壞的加劇,各種自然災害的成災程度日趨嚴重;另一方面某些自然災害多發(fā)地區(qū)往往是該地域經濟比較發(fā)達地區(qū),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由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越來越嚴重。) 【承轉】自然災害損失同樣存在巨大的空間差異。 【板書】二、自然災害損失的空間差異 【閱讀】閱讀1971--1995年世界各洲自然災害影響人數(shù)的分布情況表,說明各大洲自然災害的損失情況。 1971--1995年世界各洲自然災害影響人數(shù)的分布情況表 單位:% 地 區(qū) 非洲 南、北美洲 亞洲 歐洲 大洋洲 總計 死亡人數(shù) 59.5 4.5 34.1 1.8 0.1 100 受傷人數(shù) 1.2 10.5 84.3 3.8 0.2 100 影響人數(shù) 8.6 2.8 87.7 0.4 0.5 100 無家可歸人數(shù) 5.9 6.7 85.6 1.5 0.3 100 【啟發(fā)學生回答】從世界范圍看,亞洲和非洲受自然災害的危害較為嚴重。20世紀后期,亞洲和非洲受自然災害影響的人數(shù)占全球的90%以上。 【討論】討論亞洲和非洲受自然災害的危害較為嚴重的原因。 【學生發(fā)言,教師總結】從世界范圍來看,亞洲和非洲受自然災害的危害較為嚴重,與其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有非常大的關系,同時與兩個大洲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比較低也有一定關系。 亞洲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表現(xiàn)為自然地理諸要素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第一,圍繞亞洲大陸的海域復雜多樣。亞洲大陸東臨太平洋,南瀕印度洋,北為北冰洋,海疆發(fā)達,多邊緣海。北冰洋的邊緣海,每年大部分時間冰封。印度洋北部是全球最暖海域之一,它是夏季西南季風必經之地,南亞、東南亞雨季降水量的多寡與西南季風的盛衰有密切的聯(lián)系。太平洋沿岸,在構造上處于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分界線上。海底地形崎嶇,亞洲大陸東側形成一系列弧形列島、海底山脈和深海溝帶,且多火山地震。太平洋海域是季風氣候主宰因素之一。 第二,亞洲地理環(huán)境各組成要素的多樣性。亞洲地形十分復雜,在各大洲中不僅地勢最高,而且起伏很大,地形分異變化明顯。氣候類型也十分復雜,不僅大陸性氣候強烈,季風性氣候典型,而且氣候帶齊全,氣候類型多樣。亞洲不僅長河眾多,而且內陸流域面積廣大,同時河流、湖泊的類型俱全。 第三,亞洲地理環(huán)境結構的復雜性。亞洲既有東西延伸的經向自然帶,也有南北循序更替比較明顯的緯向自然帶。此外亞洲還具有各種不同的垂直自然帶結構。 亞洲自然地理諸要素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的一種直接后果就是導致洪水、熱帶氣旋、地震、火山噴發(fā)、滑坡、海嘯等自然災害的發(fā)生頻率很高。同時由于亞洲主要分布著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相對落后,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并非十分完善,使得流行病的爆發(fā)也嚴重影響著某些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經濟損失嚴重。 非洲海岸線平直(與歐洲相比,非洲面積是歐洲的三倍,而海岸線還不如歐洲的海岸線長),半島、海灣極少。地勢較為平坦,為高原大陸。埃塞俄比亞高原被稱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橫貫整個大陸,面積770萬平方千米,占非洲總面積的l/4。西南部還有納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東非大裂谷是世界最長的裂谷,分東西兩支,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過紅海至死海北部,全長約6400千米。這一巨大的裂谷帶被稱為“地球的傷痕”。 非洲氣候高溫、少雨、干燥,因此,非洲有“熱帶大陸”的稱號。非洲氣候有三個方面的基本特征:①氣溫高。非洲大陸地跨南北半球,赤道橫貫中部,90%以上位于南北緯30。之間,絕大部分地方年平均氣溫在20C以上,氣候炎熱。②干燥地區(qū)面積廣大。由于南北回歸線穿過非洲大陸,這一地區(qū)終年受副熱帶高壓和信風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或大陸內部吹來的干燥氣流,難以形成云雨。尤其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該地區(qū)位于大陸中西部地區(qū),大陸寬廣(是非洲最寬闊的地帶),西部沿海又受到寒流的影響,東北信風從內陸吹來,所以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的降水量一般由赤道向南北逐漸減少。全洲有1/3的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為熱帶沙漠氣候。近幾十年來,非洲由于人口增長過快,以及森林、草原遭到嚴重破壞,加上自然的原因,使非洲土地荒漠化日益嚴重,致使許多非洲國家飽受旱災的威脅。③氣候帶作南北對稱分布:非洲的氣候類型,呈明顯的帶狀分布,而且南北對稱分布。 非洲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決定著該地區(qū)地震、干旱、熱帶氣旋等自然災害的存在。 非洲經濟落后,是世界經濟發(fā)展水平最低的大陸。聯(lián)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fā)達國家中,非洲國家占了絕大多數(shù)。農業(yè)是非洲經濟的支柱,絕大多數(shù)國家是農業(yè)國。工業(yè)基礎薄弱,管理和技術落后。由于經濟水平的落后,使得非洲各國防災、減災的能力較弱,經濟損失嚴重;同時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落后,導致非洲流行病的發(fā)生頻率較高,人員傷亡嚴重。 【強調】某地區(qū)遭受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不僅與其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有非常大的關系,而且與各地的經濟發(fā)展水平高低也有一定關系。 【過渡】世界各地不僅遭受自然災害損失的程度有很大不同,對各地區(qū)造成重大損失的主要自然災害種類也有一定差異。 【讀圖思考】閱讀圖3-1世界近百年來造成重大損失的自然災害類型空間分布圖,說明以下地區(qū)主要的自然災害類型。 地區(qū) 主要自然災害類型 歐洲 北美洲 南美洲 東亞 南亞 東南亞和大洋洲 西亞和北非 西亞和東非 南部非洲 【學生讀圖回答】 地區(qū) 主要自然災害類型 歐洲 洪水、地震 北美洲 熱浪、風暴、熱帶氣旋、洪水和地震 南美洲 洪水、干旱、地震和流行病 東亞 洪水、熱帶氣旋、地震、滑坡 南亞 洪水、熱帶氣旋和流行病 東南亞和大洋洲 洪水、地震、滑坡和干旱,其次是火山噴發(fā)和流行病、海嘯等 西亞和北非 洪水和地震 西亞和東非 干旱和流行病 南部非洲 熱帶氣旋、洪水、干旱和流行病 【討論】討論分析不同地區(qū)自然災害種類不同的原因。 【師生共同分析總結】不同地區(qū)因為各自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環(huán)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災害。 【實踐活動】1.查閱資料,從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影響的人數(shù)和造成的人員傷亡等方面,比較說明xx年全球干旱和洪澇災害的地區(qū)差異。 2.和其他大洲相比,歐洲自然災害的損失較輕,這與歐洲經濟發(fā)展水平有沒有關系?為什么? 【點撥】1. (略) 2.有關系。因為歐洲是世界上經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該地區(qū)人口密度大,經濟總量高,抗災減災的基礎雄厚,災害對該地區(qū)的危害程度較輕,所以相對損失較低。 【板書設計】 第三章 自然災害與環(huán)境 第一節(jié) 自然災害損失的地域差異-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自然災害損失的地域差異教案 湘教版選修5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3.1 自然災害 損失 地域 差異 教案 湘教版 選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zhongcaozhi.com.cn/p-262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