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2)(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一本關于養(yǎng)成教育的書籍《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書中寫道: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使孩子們有修養(yǎng),行為規(guī)范得體,成為有教養(yǎng)的文明人,它為孩子們的成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甚至可以主宰我們的人生。
正如書中所言,我認為孩子的行為習慣直接關系到家庭的幸福與否。孩子習慣好,家庭往往是美滿的。例如:孩子學習習慣好,學習成績好,全家人都高興;孩子有文明習慣,街坊、鄰居都夸獎,家長心里就美滋滋的;孩子勞動習慣好,手底下有活,經常幫助家長干活,家長就感到孩子懂事,更喜歡孩子;孩子有孝敬老人的習慣,家庭關系就和諧,家長的臉上就會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培養(yǎng)孩子任何一
2、種良好行為習慣,都需要作長期的、細致的工作。沒有科學的方法,單憑熱心和干勁兒是不行的?,F(xiàn)在有些教師和家長在行為習慣上雖然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因為不科學,所以不見成效。平時靠管、卡、壓的辦法,孩子們被管得表面服從,可是老師或家長一不在場,就原形畢露。有的家長于是采取簡單生硬的方法,久而久之,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目前,一些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遷就多,要求少,說教多,訓練少,結果是很多孩子是“天橋的把式”,能說不能干。有的學生在班、隊會活動上慷慨激昂地大贊勞動光榮,可是在家里連襪子都不洗,因此,我認為家長和教師要對孩子嚴格要求,反復訓練,不斷強化。
書中寫道: 訓練必須持之以恒。不反復訓
3、練形不成良好習慣。矯正一個不良習慣不是三天兩日的事,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訓練必須嚴而又嚴。訓練就要有個“狠勁”,不見實效不罷休,練習的過程是個痛苦的過程,孩子不愿意,家長就得咬著牙讓孩子堅持下去。然而我覺得在訓練中要注意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做到三個結合。
(1)激發(fā)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例如,教孩子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家長可利用各種不同的場合,如去商場購物、乘車買票、不小心弄臟別人的衣服、外出作客等對孩子進行教育。又如訓練學生的勞動習慣,家長可以把大掃除和美化家庭居室結合起來,把家務勞動和學習簡單的修理、烹調技術結合起來。再如訓練孩子專心學習,可以讓他拿著書本到電視機前去看,看看他有沒有意志
4、力,不受干擾,專心學習,孩子感到信任,很有興趣。這樣就把枯燥的訓練變得饒有興趣的活動,孩子就會興致勃勃地主動參加訓練了。
(2)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訓練中給孩子提要求要明確,特別是指導要非常具體,從每個細小動作入手,從坐、立、行走開始,對握筆姿勢,看書姿勢等都要給與指導,有些孩子缺乏起碼的生活經驗,如果不給以生活指導,很難形成良好習慣。要手把手地教給孩子如何刷牙、洗臉、如何疊被子、擦桌子、掃地……
(3)檢查評比與自我評價相結合。例如,要訓練孩子做作業(yè)仔細認真,就要天天檢查,哪天寫不整齊就要求哪天的作業(yè)重寫,還要登記,以便總結;再如,讓孩子每天早晨自己疊被,家長就要每天檢查孩子的被子
5、疊了沒有,疊得整齊不整齊,及時糾正,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習慣。書中還介紹了“言教法”對于孩子養(yǎng)成教育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它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我認為教師和家長在使用“言教法”時也要注意以下兩點:1、切忌諷刺、挖苦,要以理服人。像“過來!站直了!說你多少遍了,你都記不住,你可真笨!”這些話實際上不叫說服教育,叫“精神虐待”,不但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還會產生敵對情緒,嚴重的還會逼得孩子走上絕路。2、切忌嘮嘮叨叨,要簡練、深刻。有的家長教育孩子隨意性太強,張嘴就來,翻來覆去總是那么幾句話,嘮嘮叨叨,沒完沒了。我曾調查了一些家長,多數(shù)都認為對孩子多說點兒,孩子就記住了,其實正相反,據(jù)心理學研究表
6、明,當載有新信息的語言第一次講出時,對大腦刺激最大、印象最深,但同一內容反復次數(shù)太多,就會使大腦皮層產生某種抑制,自動關閉其接受系統(tǒng)。通過讀書,我進一步懂得了“身教勝于言教”的道理。老師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老師要時時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處處給孩子起良好的榜樣作用。老師對孩子提出什么要求,自己首先就要做到。例如,教育孩子講文明禮貌,老師就不能滿嘴臟字,應使用文明用語。教育孩子不打人罵人,老師就不能打罵孩子。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師必須首先做到。
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弊鳛榻逃ぷ髡?,我們就要義不容辭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為他們今后幸福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們每時每刻從好習慣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