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地理三輪沖刺 考前3個月 專題一 高考中常見的相關計算 必考點3 人文地理事象的相關計算-人教版高三地理試題
《(通用版)高考地理三輪沖刺 考前3個月 專題一 高考中常見的相關計算 必考點3 人文地理事象的相關計算-人教版高三地理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用版)高考地理三輪沖刺 考前3個月 專題一 高考中常見的相關計算 必考點3 人文地理事象的相關計算-人教版高三地理試題(2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必考點3 人文地理事象的相關計算 考向1 人口數量的計算 (2016·天津文綜)讀下圖,回答第1題。 1.以下四圖中,與該省人口增長率變化過程基本符合的是( ) 答案 D 解析 根據該省1990~2014年間常住人口數量的增長變化圖可知,該省人口增長由快變慢,故其人口增長率變化過程應是由高逐漸降低,且1990年至2000年降速較快。 2.(2014·新課標全國文綜Ⅰ)下圖顯示某國移民人數及其占總人口比例的變化。讀下圖,完成(1)~(2)題。 (1)下圖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圖中,符合該國人口增長特點的是( ) A.① B.② C.③ D.
2、④ (2)該國人口增長數量最多的時段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題,根據不同年份移民人數及其占總人口的比例,可分別計算出1910年該國的總人口約為9 300萬,1930年該國的總人口約為1.25億,1950年該國的總人口約為1.4億,1970年該國的總人口約為2億,1990年該國的總人口約為2.5億,2010年該國的總人口約為3.08億。該國人口在持續(xù)增加,與圖①曲線的特征相吻合。第(2)題,結合上題,該國不同階段人口增長的數量可以分別計算出來。19
3、10~1930年人口增長數量約為3 100萬;1930~1950年人口增長數量約為2 000萬;1950~1970年人口增長數量約為6 000萬;1970~1990年人口增長數量約為4 000萬。比較可知,1950~1970年人口增長數量最多。 3.(2013·新課標全國文綜Ⅱ)下圖表示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qū)域2005~2010年間遷移人口比重。遷移人口以青壯年為主。讀下圖并結合相關知識,完成(1)~(2)題。 (1)2005~2010年( ) A.遷出人口數量貴州多于四川 B.遷入人口數量上海多于廣東 C.人口增長率浙江高于江蘇 D.人口自然增長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
4、~2010年,省級行政區(qū)域間的人口遷移( ) A.延緩了皖、贛、黔的老齡化進程 B.延緩了滬、京、津的老齡化進程 C.降低了皖、贛、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滬、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題,遷移人口數量是該區(qū)人口總數和人口遷移率共同決定,貴州遷出人口比重雖然高于四川,但由于總人口遠低于四川,所以遷出人口數量要低于四川;同理,遷入人口上海少于廣東;浙江遷入人口比重遠高于江蘇,而遷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樣,故人口增長率高于江蘇;安徽經濟落后,人口自然增長率高于天津。第(2)題,大量青壯年人口的遷入,使滬、京、津青壯年人口比重提高,延緩了三市老齡化進程。
5、 考向2 城市化的相關計算 1.(2015·重慶文綜)下圖中的曲線示意中國、日本、意大利和法國四個國家的城鎮(zhèn)化率變化情況,曲線上的圓點表示各國不同高鐵線路開始運營的年份。讀下圖,回答(1)~(2)題。 (1)上圖中第一條高鐵開始運營時,四個國家中鄉(xiāng)村人口比重最小的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2)上圖中2000~2010年高鐵新運營線路最多的國家在此期間( ) A.工業(yè)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長率增大 C.逆城市化現象明顯 D.經濟發(fā)展水平最高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題,衡量
6、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標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即圖中城鎮(zhèn)化率。圖中第一條高鐵開始運營時四個國家中城鎮(zhèn)化率最高約為66%左右,對應的鄉(xiāng)村人口比重最小,大約為34%左右,B項符合題意。第(2)題,結合不同國家城市化的進程和特點可知,發(fā)展中國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發(fā)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早、速度慢。2000~2010年高鐵新運營線路最多的國家城市化率最低,城市化發(fā)展速度最快,說明該國處于城市化快速發(fā)展的中期階段,可判斷為我國。此期間,我國工業(yè)化程度不斷提高,是城市化率提高的主要動力,A項符合題意。中國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增長已步入現代型模式,人口增長率較??;逆城市化主要出現在城市化發(fā)
7、展的后期階段,此期間我國尚未出現明顯的逆城市化現象;與其他三國相比,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最低,但發(fā)展速度最快。 2.(2013·新課標全國文綜Ⅰ)下圖示意某城市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變化率,當前該城市中人口約1 300萬。據此完成(1)~(2)題。 (1)20世紀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該城市( ) A.總人口增長速度加快 B.總人口減少 C.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 D.人口凈遷入量減少 (2)該城市所在的國家可能是( ) A.美國 B.日本 C.俄羅斯 D.德國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題,兩組圖分別展示的是20世紀80年代和90年
8、代的信息,90年代的總人口增長率小于80年代,增長速度減緩,A項錯誤;兩個時段總人口增長率均為正值,可見總人口增加,B項錯誤;對比自然增長條形圖可知,90年代自然增長率大于80年代,C項錯誤;人口遷入量取決于國際遷移和國內遷移,80年代二者之和大于1%,90年代約為0,可見凈遷入量減少,D項正確。第(2)題,該城市人口超千萬,為超級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國際人口遷移,說明經濟水平較高,就業(yè)機會多;國內人口以遷出為主,且90年代大規(guī)模遷出,說明該城市環(huán)境惡化,人們遷往其他的新興城市和工業(yè)基地。這些符合美國東北部工業(yè)區(qū)的特征,A選項正確。 考向3 經濟活動的相關計算 (2016·浙江文綜)人均G
9、DP和人均GDP增長率分別是衡量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速度的重要指標。下面為近年來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長率與全國平均值之比的統計圖,圖中X軸表示人均GDP增長率與全國平均值之比,Y軸表示人均GDP與全國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號中的數值為其萬元產值能耗,全國平均值為0.74(單位:噸標準煤/萬元)。完成(1)~(2)題。 (1)關于五省市經濟發(fā)展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山西經濟發(fā)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經濟發(fā)展速度低于江蘇 C.湖北經濟發(fā)展水平高于江蘇 D.廣西經濟發(fā)展速度低于全國 (2)從萬元產值能耗看( ) A.山西最高,應優(yōu)化工業(yè)結構以降低能耗 B.
10、廣西較低,應承接東部地區(qū)高耗能工業(yè) C.上海和江蘇較低,應大力發(fā)展重型工業(yè) D.湖北較高,應發(fā)展資源密集型工業(yè)以降低能耗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題,根據圖示,從Y軸看,山西低于湖北,說明山西經濟發(fā)展水平低于湖北,A項錯誤;湖北低于江蘇,說明湖北經濟發(fā)展水平低于江蘇,C項錯誤;從X軸看,上海低于江蘇,說明上海經濟發(fā)展速度低于江蘇,B項正確;廣西經濟發(fā)展速度高于全國,D項錯誤。第(2)題,圖中各省市括號中的數值為其萬元產值能耗,山西(1.76)最高,應優(yōu)化工業(yè)結構以降低能耗,A項正確;廣西(0.80)較低,能否承接高耗能產業(yè)取決于廣西的經濟發(fā)展方向,B項錯誤;上海(0.6
11、2)和江蘇(0.60)較低,但該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水平高,適于發(fā)展技術導向型產業(yè),而不應該發(fā)展重型工業(yè),C項錯誤;湖北(0.91)較高,應提高科學技術水平以降低能耗,D項錯誤。 1.結合各種統計圖、表,分析相關數據及變化,探究所涉及的人口數量變化、影響人口變化的因素、人口問題、相應措施等核心知識。 2.以統計圖表切入,考查城市化及帶來的影響。 3.用同一時期的相關數據,分析不同區(qū)域的各種產業(yè)活動差異。 4.用不同時期數據的變化,分析某區(qū)域產業(yè)活動的發(fā)展變化、原因、影響及相應措施。 計算類別 相關原理 有關人口的計算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100% 人口增長率=人口自
12、然增長率+人口遷移率=×100%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總人口×100% 人口性別比是總人口中男性人數與女性人數之比,通常用每100個女性人口相對應的男性人口來表示 復種指數與墾殖指數計算 復種指數是指某農業(yè)地區(qū)一年內農作物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標,用百分數表示。計算公式為:復種指數=全年播種(或移栽)作物的總面積/耕地總面積×100%。墾殖指數是指一國或一地區(qū)已開墾的耕地面積占其土地總面積的比例(用百分數表示),是衡量一個地區(qū)土地資源開發(fā)利用程度的指標 工業(yè)區(qū)位的計算 工廠偏向運輸費用最低的區(qū)位,假定某個工廠其原料來自兩個地區(qū),那么原料地和市場之間就構
13、成了一個區(qū)位三角形,在區(qū)位三角形內存在著一個總運費的最低點,這個點就是工廠的最理想的區(qū)位。如上圖所示,生產1噸產品供應市場N,需用M1地原料3噸,M2地原料2噸,工廠區(qū)位則應是M1、M2和N的重心 各類構成比例的計算 主要是農業(yè)產值構成、工業(yè)產值構成、能源消費構成、GDP中各產業(yè)的構成等的計算 易錯點 (1)忽視絕對數量與相對比值的概念,二者混淆。 (2)忽視統計圖中坐標單位、數量級。 (3)人口增長=自然增長+機械增長(遷移) 容易想當然地認為人口增長=人口自然增長。 (4)人口總量是增加還是減少,取決于增長率的正負。 增長率大于0,則人口總量增加; 增長率等于0,則
14、人口總量達到最大或最小值; 增長率小于0,則人口總量減少。 (其中,增長率=自然增長率+遷移增長率,增長率由正值減少到0時,人口總量達到最大值,增長率由負值增大到0時,人口總量達最小值。) (5)二孩政策的實施,可以延緩人口老齡化;可以推遲人口總量峰值的到來時間;可以降低人口性別比。 題組1 人口數量的相關計算 1.下表為據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統計的江蘇省總人口及三大區(qū)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圖為江蘇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齡結構圖。據此回答(1)~(2)題。 年份 項目 2000年 2010年 全省總人口(人) 74 382 809
15、78 659 903 人口比例(%) 蘇南 33.71 41.38 蘇中 23.12 20.80 蘇北 43.17 37.82 (1)關于江蘇省人口數量及三大區(qū)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變化,敘述正確的是( ) A.蘇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變化幅度最大 B.蘇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數量減少 C.蘇南增加的人口數量等于蘇中和蘇北減少的人口數量 D.江蘇省增加的人口數量等于從省外遷入的人口數量 (2)關于江蘇省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及其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①0~14歲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長加快 ②15~64歲人口比例上升,就業(yè)壓力增大 ③65歲
16、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齡化進程加速 ④人口年齡結構趨于年輕,勞動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題,本題考查數據的讀取與分析能力。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蘇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變化幅度最大,所以A錯;蘇南人口的變化比例與蘇北、蘇中有關,而人口數量的變化受人口基數的影響,2000年與2010年人口基數不同,所以C錯;江蘇省人口的數量變化受人口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的雙重影響,所以D錯。第(2)題,從三角坐標圖可以看出,2000年到2010年,0~14歲人口比例下降,15~64歲人口比例上升,≥65歲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年齡結構向老
17、齡化邁進,所以②③正確。 2.老少比=×100。下表是2009年四個國家人口統計數據,其中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是( ) 國家 0~14歲人口比重(%) 老少比 波蘭 15 87 西班牙 15 113 白俄羅斯 15 93 匈牙利 15 107 A.波蘭 B.西班牙 C.白俄羅斯 D.匈牙利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老少比”和人口老齡化概念。從表中數據對比看西班牙的老少比是113,這就是說西班牙老年人口是少年人口的1.13倍,而這四個國家少年人口的比重又都是一樣的,因此在四個國家中西班牙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因此B項正確。
18、 題組2 城市化的相關計算 1.讀安徽省第六次(2010年)與第五次(2000年)人口普查對比表(居住在城鎮(zhèn)的人口/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完成(1)~(2)題。 年份 常住人口(萬) 戶籍人口(萬) 0~14歲人口所占比重 15~64歲人口所占比重 65歲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 城鎮(zhèn)人口(萬) 戶均人口(人) 性別比 2000 5 986.0 6 245.3 25.52% 67.03% 7.45% 1 664.7 3.51 106.61 2010 5 950.1 6 862.0 17.98% 71.84 10.18 2 559.1 3.09
19、 103.39 (1)2010年與2000年相比,安徽省城市化水平提高大約( ) A.15% B.27% C.43% D.56% (2)有關表格中數據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常住人口略有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到省外務工的人數增多 B.戶均人口數下降與年輕人婚后獨立居住有關 C.性別比下降,主要原因是流向省外人口性別比低 D.安徽省人口年齡結構出現的新變化,受省際人口流動和遷移影響明顯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題,本題考查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變化,意在考查學生的地理計算能力。2010年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為2 559.1/5 950.1≈43%;
20、2000年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為1 664.7/5 986.0≈27.8%,則2010年與2000年相比,安徽省城市化水平提高大約15%。第(2)題,性別比下降,主要原因是流向省外人口性別比高,以青壯年男性為主;常住人口略有下降主要是因為近年來到省外務工人數增多;戶均人口數下降與年輕人婚后獨立居住有關;安徽省人口年齡結構出現的新變化,受省際人口流動和遷移影響明顯。 2.下圖為某四城市城區(qū)人口資料圖。讀圖,完成(1)~(2)題。 (1)有關四城市中人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①③兩城市人口增長率相同 B.②城市人口自然增長最快 C.③城市人口基數最大 D.④城市人口自然增長速度
21、最慢 (2)目前④城市人口老齡化較為嚴重,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外來老年人口大量遷入 B.人口出生率較低 C.中青年人口的大量遷出 D.人口總量較大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題,①③兩城市人口變動值雖相同,但①城市總人口增長5萬人,③城市總人口減少5萬人,增長率不相同;②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最?。虎鄢鞘腥丝谠鲩L率為人口自然增長率與機械增長率之和約為-1%+0.7%=-0.3%,而總人口變化為5萬人,所以人口基數最大;④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比②、③大。第(2)題,④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達1%,而人口機械增長率達-2%,人口變動達10萬人,最有可能是中青年人口的大
22、量遷出。 3.圖甲為北京制造業(yè)、服務業(yè)空間分布模式圖,圖乙為1996年、2001年北京市制造業(yè)人口密度與服務業(yè)就業(yè)人口密度比值(R值)的空間分布圖。讀圖回答(1)~(2)題。 (1)影響北京市服務業(yè)空間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密度 ②交通通達度?、壑圃鞓I(yè)分布?、艹鞘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讀圖乙,1996年、2001年北京市R值變化特點及其所反映的地理現象是( ) A.R值變小,反映服務業(yè)和制造業(yè)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下降 B.R值的極大值離市中心變遠,說明北京中心城區(qū)范圍擴大,北京郊區(qū)城市化水平提高 C.R值變大,說明北京
23、市產業(yè)結構的不斷升級,第三產業(yè)的人口比重不斷增大 D.大約離市中心30千米的地方,R值最大,說明服務業(yè)和制造業(yè)人口密度都達到最大值 答案 (1)A (2)B 解析 先據所給材料理解R值的含義。R值的含義:R=制造業(yè)人口密度/服務業(yè)就業(yè)人口密度,R大于1——制造業(yè)人口多于服務業(yè)人口,經濟以第二產業(yè)為主;R小于1——經濟以第三產業(yè)為主;R值分子變小或分母變大——勞動力由第二產業(yè)向第三產業(yè)轉移,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R值的極大值所在地,制造業(yè)人口密度大,為工業(yè)區(qū)。第(1)題,讀圖甲可知,服務業(yè)空間分布密度由市中心向遠郊迅速遞減,服務業(yè)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區(qū);服務業(yè)的服務對象是人口,在中心城區(qū),人口密度
24、大,交通通達度高,接受服務的人口多,故A項正確。第(2)題,讀圖乙歸納R值變化規(guī)律:與1996年相比,2001年R值變小,反映服務業(yè)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升高,制造業(yè)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下降,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R值的極大值由1996年的距離市中心20千米處向外推移至30千米處,說明工業(yè)向郊區(qū)遷移,中心城區(qū)范圍擴大,郊區(qū)城市化水平提高,所以B項正確。 題組3 經濟活動的相關計算 1.讀“美國某商品主要進口市場份額分配表”(%),回答(1)~(2)題。 年份 日本 意大利 韓國 中國臺灣 中國大陸 印尼 1970 25 33 1 27 0 0 1974 2 23
25、3 33 0 0 1978 2 17 8 31 0 0 1982 1 12 19 38 1 0 1986 0 7 19 46 3 0 1990 0 5 18 19 30 4 1994 0 4 23 2 62 7 (1)此類商品最可能是( ) A.鋼鐵 B.汽車 C.啤酒 D.鞋類 (2)影響該項產業(yè)轉移的主導因素是( ) A.市場 B.勞動力 C.交通 D.技術 答案 (1)D (2)B 解析 本題組考查工業(yè)區(qū)位因素、產業(yè)轉移。第(1)題,仔細讀表可知,1970年該產品主要從意大
26、利、中國臺灣、日本等國家或者地區(qū)進口;1994年主要從中國大陸、韓國等國家和地區(qū)進口;可見該類工業(yè)轉入勞動力豐富而且廉價的中國,在四個選項中,鋼鐵屬于原料、動力導向型工業(yè),不符合題意,故排除A項;汽車和啤酒屬于市場導向型工業(yè),故排除B、C項;鞋類屬于勞動力導向型工業(yè),故選項D正確。第(2)題,二十世紀中后期,隨著發(fā)達國家或地區(qū)的經濟結構調整,這些國家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工業(yè)失去競爭優(yōu)勢,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尋找最優(yōu)區(qū)位,我國實施的對外開放為外企的進入提供了契機,故選項B正確。普通鞋類制造業(yè)轉移主要考慮勞動力,對市場、交通、技術要求不高,故排除A、C、D項。 2.下列資料為“我國某省不同年份G
27、DP總值、三大產業(yè)構成表”及“該省與全國城市化水平比較圖?!睋嘶卮?1)~(2)題。 年份 總產值(億元) 第一產業(yè)(%) 第二產業(yè)(%) 第三產業(yè)(%) 1990年 200 47 36 17 1999年 1 023 19 45 36 2008年 6 110 13.4 54.4 32.2 (1)1990以來,該省( ) A.第一產業(yè)從業(yè)人口比重下降 B.始終以第二產業(yè)為主導 C.第三產業(yè)產值先升后降 D.環(huán)境承載力下降 (2)對于該省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國水平,差距還在進一步擴大 B.
28、工業(yè)化滯后于城市化,問題逐漸突出 C.2008年處于城市化中期階段 D.2008年,該省城市普遍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答案 (1)A (2)C 解析 本題組考查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第(1)題,分析表中數據,1990年以來該省第一產業(yè)比重不斷下降,勞動力應轉移到其他產業(yè),所以第一產業(yè)從業(yè)人口比重下降;1990年第二產業(yè)不占主導地位;第三產業(yè)先升后降的是比重不是產值,1999到2008年的第三產業(yè)的產值變化為32.2%×6110-36%×1023為正值,產值一直在增加;該省GDP總值不斷增長,結構不斷變化,環(huán)境承載力不斷提高。第(2)題,工業(yè)化促進城市化,從圖中可以看出,該省隨著工業(yè)化水平的提高,
29、城市化水平也不斷提高,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國水平,但差距在縮小,到2008年城市化水平接近40%,正處在城市化中期加速發(fā)展階段,還沒有達到逆城市化階段。 專題提升練 下表為某國不同年份人口增長變化比較表。據此完成1~2題。 年份 ① ② ③ ④ 出生率(%) 3.8 2.8 4.1 1.5 死亡率(%) 1.8 1.5 3.9 0.8 自然增長率(%) 2 1.3 0.2 0.7 1.根據人口增長特點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表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年份的先后順序最有可能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30、D.③、①、②、④ 2.目前該國( ) A.外遷人口增多 B.少年兒童比重降低 C.老齡化趨勢減緩 D.社保負擔減輕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題,人口增長特點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是由原始型-傳統型-現代型,①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是傳統型;②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是過渡型;③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是原始型;④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是現代型。四個年份的先后順序③、①、②、④。第2題,目前該國是現代型的人口增長模式,老齡化趨勢明顯,社會養(yǎng)老負擔重;少年兒童比重降低;吸引外來人口。 下圖示意某人口1億以上國家2006~2010年每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總增長率與凈增人口數量
31、的對比。據此回答3~4題。 3.關于該國2006~2010年人口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國人口總量一直在上升 B.該國人口總量一直在減少 C.該國2006~2007年人口增長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機械增長的變化 D.該國2009~2010年人口增長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鼓勵移民政策起實效 4.該國最有可能是( ) A.俄羅斯 B.中國 C.美國 D.澳大利亞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題,根據圖中凈增人口可知,該國從2006年到2009年人口總量一直在減少,2010年人口開始增加,A、B錯;該國2006~2007年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人口負增長
32、,人口増長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長的變化,C錯;該國2009~2010年,依然是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值,但凈增人口在增加,人口增長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遷入,D正確。第4題,歐洲大多數國家,人口老齡化嚴重,人口出現負增長。 人口機械增長率是指某地某時段內遷入與遷出人口數的差值與總人口之比。讀“我國東部某省(市)2006~2014年人口增長率變動圖(下圖)”,回答5~6題。 5.圖示時期該省(市)人口總數( ) A.持續(xù)上升 B.持續(xù)下降 C.先增后減 D.先減后增 6.推斷圖示時期該省(市)人口機械增長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鎮(zhèn)房價增長
33、快 B.經濟水平持續(xù)下降 C.產業(yè)升級和轉移 D.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 答案 5.C 6.C 解析 第5題,一個區(qū)域人口總數的變化受人口機械增長率和自然增長率的共同影響,如果兩者之和為正值,人口總數增加,反之減少。分析圖中信息可知,2012年以前,該省人口機械增長率和自然增長率之和為正值,說明人口總數增加,2012年以后,該省人口機械增長率和自然增長率之和為負值,說明人口總數減少,所以是先增后減,C對。第6題,該省位于我國東部,經濟發(fā)達,早年因為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快,吸引內地其他省區(qū)勞動力,人口機械增長較快,近年因產業(yè)升級和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向內地轉移,人口機械增長率下降以至為負增
34、長,故選C。房價增長不是遷入人口少的主要原因,A錯;根據圖可以看到,該省人口遷入量逐漸減少,我國東部地區(qū)省份經濟水平是逐漸增長的,B錯;各地的自然災害類型頻率沒有明顯變化,D錯。 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7%稱為人口老齡化。下圖為“中國與美國1970~2010年人均GDP與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統計圖”。據此完成7~8題。 7.與美國相比,中國( ) A.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 B.1970年后老齡人口比重增速較慢 C.2010年老齡人口較少 D.2000年后人口老齡化速度較快 8.關于兩國人口老齡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國際移民加速美國人口老齡化 B.獨生子女政策加速
35、中國人口老齡化 C.經濟發(fā)展制約美國人口老齡化 D.經濟快速增長制約中國人口老齡化 答案 7.D 8.B 解析 第7題,本題考查地區(qū)人口問題。據圖中信息可知,2000年后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折線變陡,說明其人口老齡化速度較快。據圖可知,我國于1990年左右進入人口老齡化,比較晚;我國1970年以后的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折線比較陡,老齡人口比重增加速度較快;我國人口總量不斷增加,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及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我國老齡人口的比重、數量不斷增加。第8題,本題考查地區(qū)人口問題的影響因素。我國的獨生子女政策使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 人口遷移率是指遷移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遷
36、入為正,遷出為負。圖甲為“我國某地區(qū)人口遷移率與自然增長率曲線圖”,圖乙為“人口增長曲線圖”。據圖文資料回答9~10題。 9.圖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長曲線,符合圖甲所示地區(qū)人口增長特征的是( ) A.② B.① C.④ D.③ 10.圖甲所示地區(qū)人口數量最多的時間大約出現在( ) A.1970年 B.1910年 C.2010年 D.2005年 答案 9.D 10.C 解析 第9題,由圖甲可以看出人口自然增長率大于0,遷移率為正值,表示人口遷入,所以區(qū)域的總人口一直在增加。而1990年以后人口自然增長率和遷移率較小,人口增長幅度變小,所以1990
37、年之后的人口增長曲線變的平緩,之前的曲線上升較快,與圖乙中的③一致,D對。第10題,區(qū)域人口增長率要計算人口遷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只要二率的和大于0,則人口總數增加。據圖甲曲線判斷,二率和大約在2010年為0,所以人口達最大值在2010年,C對。 下表為2003年~2009年南通市人口變化情況表。據此完成11~12題。 年份 常住人口(萬人) 城鎮(zhèn)人口(萬人) 2003 748.38 290.37 2004 745.78 325.16 2005 732.28 326.60 2006 724.93 339.99 2007 717.95 348.92 20
38、08 714.77 359.17 2009 713.37 375.95 11.表中資料說明南通市( ) ①城市化水平在不斷上升 ②城市化速度在不斷加快 ③2007年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首次超過50% ④城市在區(qū)域發(fā)展中的地位正不斷上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城市化對城市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有( ) ①內澇增多?、诘叵滤簧仙、凵锒鄻有詼p少?、芙邓疁p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1.D 12.C 解析 第11題,資料顯示南通市常住人口呈下降趨勢,城鎮(zhèn)人口呈上升趨勢;說明南通市城鎮(zhèn)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在不斷
39、上升,即城市化水平在不斷上升;城鎮(zhèn)人口比重上升,也說明城市在區(qū)域發(fā)展中的地位正不斷上升,對人口的吸引力增加;城市人口比重首次超過50%在2008年。第12題,城市化過程中,城市的硬化地面增加,城市地表徑流增加,下滲減少,地下水水位下降,城市內澇增加;城市建筑面積增加,綠地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由于城市的熱島效應,城市降水增加。 下圖中M(虛線圓心處)為市場城市,N為原料供給地,以市場M或原料N為中心的同心圓表示單位運費等值線圖。讀圖回答13~14題。 13.當工廠選擇在a位置時,則工廠可能是( ) A.煉鋁工業(yè) B.電子工業(yè) C.家具制造工業(yè) D.蔗糖工業(yè) 14.若原料
40、每噸每公里的運費是產品每噸每公里的運費的1/2,原料利用率為50%,如果只考慮運輸費用,在布局工廠時,下列選址合理的是( ) A.abc B.abd C.bcd D.acd 答案 13.C 14.B 解析 第13題,M(虛線圓心處)為市場城市,N為原料供給地,當工廠選擇在a位置時,距市場更近,應是市場導向型工業(yè),可能是家具制造工業(yè),C正確;煉鋁工業(yè)是動力導向型工業(yè),電子工業(yè)是技術導向型工業(yè),蔗糖工業(yè)是原料導向型工業(yè)。第14題,假設原料每噸每公里運費為1,則產品每噸每公里的運費為2;原料利用率為50%,說明每噸產品要用2噸原料,那么每生產1噸產品,原料每公里運費為2,產品每公里
41、運費也是2,在布局工廠時接近原料地和接近市場所需運費是一樣的,因此布局在a或d都可以;b、c距市場一樣,但c距原料地較b遠,不合適,B正確。 讀“三種交通運輸方式從門到門所需時間示意圖”,回答15~16題。 15.高鐵對航空運輸沖擊最大,高鐵與航空公司爭奪客源的旅行距離最接近于( ) A.1 000 km B.1 400 km C.200 km D.300 km 16.三種交通方式相比,機場的位置往往距離居民區(qū)最遠,這主要是考慮了( ) A.水體污染 B.固體廢棄物污染 C.大氣污染 D.噪聲污染 答案 15.A 16.D 解析 第15題,時間因素可能
42、成為選擇交通方式的主導因素,乘客更傾向于選擇速度快、耗時短的交通運輸方式;據圖可知高鐵和航空公司在1 000 km處所用時間相同,說明高鐵和航空公司爭奪客源的旅行距離最接近于1 000 km,A項正確。第16題,飛機降落和起飛時,會產生巨大的噪音,為了減小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機場的位置往往距離居民區(qū)最遠,故D項正確;機場不會對水體、固體廢棄物等產生污染,故排除A、B、C。 1979~2000年,我國蔬菜種植規(guī)模和種植地區(qū)分布都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分析表1、表2,完成17~18題。 表1 我國蔬菜種植面積、總產量 年份 種植面積(萬hm2) 總產量(萬t) 1979 18.0 896.
43、0 1980 360.6 16 335.2 1999 1 335.0 40 513.5 2000 1 523.7 42 399.7 表2 我國商品蔬菜種植面積的分布 區(qū)域 1980年 1999年 大城市郊區(qū) 70% 20% 其他農區(qū) 30% 80% 17.1979~2000年我國蔬菜( ) A.種植面積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B.單位面積產量經歷了高-低-高的變化 C.單位面積產量下降 D.城市郊區(qū)蔬菜種植面積減少 18.從1980~1999年商品蔬菜種植面積分布的變化,可以推斷出( ) A.沿交通干線出現一批蔬菜種植基地 B.農村地區(qū)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C.糧食種植面積大幅度縮小 D.通過大規(guī)模墾荒,增加了耕地面積 答案 17.C 18.A 解析 第17題,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198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根據表中數據計算,單位面積產量經歷了高-低-低的變化,單位面積產量下降;城市郊區(qū)蔬菜種植面積增加。第18題,因農村種植面積增加幅度大,成為主要產區(qū),但城市仍然是主要消費市場,所以為了便于運輸,沿交通干線出現一批蔬菜種植基地;農村地區(qū)蔬菜主要供應城市,所以商品率提高;從蔬菜種植面積分布的變化,不能推斷糧食種植面積的變化。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