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1課時 菱形的性質(zhì)
《1.1第1課時 菱形的性質(zhì)》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1.1第1課時 菱形的性質(zhì)(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菱形的性質(zhì)與判定 第1課時 菱形的性質(zhì)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質(zhì). 【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探索菱形的性質(zhì)和基本概念的過程,在操作、觀察、分析過程中發(fā)展學生思維意識,體會幾何說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習慣、嚴密的思維意識和審美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質(zhì). 【教學難點】 形成推理的能力. 課前準備 課件、菱形教具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初步認識 請看演示:(可將事先按如圖做成的一組對邊可以活動的教具進行演示)如圖,改變平行四邊形的邊,使之一組鄰邊相等,從而引出菱形概念. 讓學生舉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見到過的菱形的例子. 總結:(1)菱形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平行四邊形;二是有一組鄰邊相等.(2)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即當一個平行四邊形的一組鄰邊相等時,該平行四邊形是菱形.不能忽略平行四邊形這一前提,而錯誤地認為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四邊形就是菱形. 【教學說明】認識菱形,感受菱形的生活價值. 二、思考探究,獲取新知 教師拿出平行四邊形木框(可活動的),操作給學生看,讓學生體會到:平移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邊,使它與相鄰的一條邊相等,可以得到一個菱形,說明菱形也是平行四邊形的特例,因此,菱形也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所有性質(zhì). 【教學說明】通過教師的教具操作感受菱形的定義. 如圖:將一張矩形的紙對折再對折,然后沿著圖中的虛線剪下,再打開. 思考:1.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圖形呢? 2.有幾條對稱軸? 3.對稱軸之間有什么位置關系? 4.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線段? 【教學說明】充分地利用學具的制作,發(fā)現(xiàn)菱形所具有的性質(zhì),激發(fā)課堂學習的熱情. 【歸納結論】菱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zhì),另外,菱形的四條邊相等、對角線互相垂直. 三、運用新知,深化理解 探究點一:菱形的性質(zhì) 【類型一】 菱形的四條邊相等 如圖所示,在菱形ABCD中,已知∠A=60°,AB=5,則△ABD的周長是( ) A.10 B.12 C.15 D.20 解析:根據(jù)菱形的性質(zhì)可判斷△ABD是等邊三角形,繼而根據(jù)AB=5求出△ABD的周長. ∵四邊形ABCD是菱形, ∴AB=AD. 又∵∠A=60°, ∴△ABD是等邊三角形, ∴△ABD的周長=3AB=15. 故選C. 方法總結:如果一個菱形的內(nèi)角為60°或120°,則兩邊與較短對角線可構成等邊三角形,這是非常有用的基本圖形. 【類型二】 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 如圖所示,在菱形ABCD中,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BD=12cm,AC=6cm,求菱形的周長. 解析:由于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所以要求其周長就要先求出其邊長.由菱形性質(zhì)可知,其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因此可以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進行計算. 解:因為四邊形ABCD是菱形, 所以AC⊥BD, AO=AC,BO=BD. 因為AC=6cm,BD=12cm, 所以AO=3cm,BO=6cm. 在Rt△ABO中,由勾股定理,得 AB===3(cm). 所以菱形的周長=4AB=4×3=12(cm). 方法總結:因為菱形的對角線把菱形分成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所以菱形的有關計算問題常轉(zhuǎn)化到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類型三】 菱形是軸對稱圖形 如圖,在菱形ABCD中,CE⊥AB于點E,CF⊥AD于點F,求證:AE=AF. 解析:要證明AE=AF,需要先證明△ACE≌△ACF. 證明:連接AC. ∵四邊形ABCD是菱形, ∴AC平分∠BAD, 即∠BAC=∠DAC. ∵CE⊥AB,CF⊥AD, ∴∠AEC=∠AFC=90°. 在△ACE和△ACF中, ∴△ACE≌△ACF. ∴AE=AF. 方法總結:菱形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兩條對角線所在的直線都是它的對稱軸,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探究點二:菱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 如圖所示,在菱形ABCD中,點O為對角線AC與BD的交點,且在△AOB中,AB=13,OA=5,OB=12.求菱形ABCD兩對邊的距離h. 解析:先利用菱形的面積等于兩條對角線長度乘積的一半求得菱形的面積,又因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其面積等于底乘高,也就是一邊長與兩邊之間距離的乘積,從而求得兩對邊的距離. 解:在Rt△AOB中,AB=13,OA=5,OB=12, 于是S△AOB=OA·OB=×5×12=30, 所以S菱形ABCD=4S△AOB=4×30=120. 又因為菱形兩組對邊的距離相等, 所以S菱形ABCD=AB·h=13h, 所以13h=120,得h=. 方法總結:菱形的面積計算有如下方法:(1)一邊長與兩對邊的距離(即菱形的高)的積;(2)四個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積之和(或一個小直角三角形面積的4倍);(3)兩條對角線長度乘積的一半. 四、師生互動、課堂小結 先小組內(nèi)交流收獲和感想,而后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進行總結,教師作補充. 課后作業(yè) 布置作業(yè):教材“習題1.1”中第1、2 題.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中,重在探索菱形性質(zhì)的過程,在操作活動和觀察分析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審美意識,進一步體會和理解說理的基本步驟,了解菱形的現(xiàn)實應用. - 4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1.1第1課時 菱形的性質(zhì) 1.1 課時 菱形 性質(zhì)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zhongcaozhi.com.cn/p-1481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