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復習方案)2020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3講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課件 新人教版.ppt

上傳人:tia****nde 文檔編號:14167756 上傳時間:2020-07-08 格式:PPT 頁數:64 大?。?63.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全品復習方案)2020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3講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頁
第1頁 / 共64頁
(全品復習方案)2020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3講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頁
第2頁 / 共64頁
(全品復習方案)2020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3講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課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頁
第3頁 / 共64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4.9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全品復習方案)2020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3講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課件 新人教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全品復習方案)2020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1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3講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課件 新人教版.ppt(6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主干知識回扣考點深化探究高考鏈接突破,知識串聯,主干梳理,1.中央集權的發(fā)展 (1)西漢 問題:漢初郡縣、封國并存,造成封國與朝廷對抗的局面。 解決:漢武帝在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的基礎上,頒布“”,中央集權得到加強。,推恩令,【教材補遺】 外戚干政現象 外戚亦稱外家,指封建社會中君主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親或妻子方面的親戚。外戚干政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無能而把持朝政的現象,外戚干政是君主專制下皇權專制的結果,反映了宗法觀念的延續(xù),往往會造成政治黑暗或朝廷內部矛盾斗爭激烈。 (2)唐朝 問題: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設置,其控制著地方政治、經濟和軍事實權,往往發(fā)展成為割據勢力。 影響

2、:安史之亂后形成藩鎮(zhèn)割據局面,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節(jié)度使,(3)宋朝,通判,地方開支,藩鎮(zhèn)割據,積貧積弱,(4)元朝 內容:除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設行中書省。行省之下設路、府、州、縣,邊遠民族地區(qū)設進行管理。 影響: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宣慰司,【概念辨析】 元朝的行省與郡縣區(qū)別 (1)郡縣是地方機構,郡縣長官是地方官員。中央政令直達郡縣,直線行政,有利于民族國家的統一。 (2)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機構,行省長官是中央官員。元設中書省,即中央政府,職責是總理全國政務,管理“腹

3、里”地區(qū)(河北、山西、山東、內蒙古南部以及河南北部)。其余地方設行省,是分區(qū)統治,不是直線統治。,2.從漢至元君主專制的演進 (1)西漢:漢初,丞相位高權重;漢武帝重用身邊做侍從、秘書等工作的人,讓他們擔任尚書令、侍中等。 (2)魏晉南北朝:形成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省體制。 (3)隋唐:確立并完善了的管理體制,三省長官都是宰相,相權被一分為三。,三省六部,【構圖解史】 三省六部制的運行程序示意圖 (4)宋:設立作為最高行政機構,后又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 (5)元:設作為最高行政機關,其長官行使宰相職權。,中書門下,中書省,3.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4、(1)漢朝:實行察舉制,成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徑。 (2)魏晉南北朝 實行九品中正制,選用官吏重不重才能。 后期隨著世家大族的沒落,這一制度已無法繼續(xù)下去。 (3)隋至明清:科舉制。 形成:隋文帝開始采用分科考試方式選拔官員;始設進士科,科舉制形成。 作用: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員文化素質;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為歷代所沿用,影響深遠。,孝廉,門第,隋煬帝,中央集權,【構圖解史】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變遷,考點一漢至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 漢至元地方政治制度演變的特點、影響 (1)特點 演變過程中,中央一直強化對地方的領導、監(jiān)督、

5、制約,地方則要求獨立的自主權,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始終存在。 中央通過多層次管理,在分權基礎上加強對官吏的考核、任免,地方權力逐漸被分割、削弱,集權于中央。 地方行政制度經歷了一個從低級到高級不斷發(fā)展完善的過程(郡縣制州郡縣三級制行省制)。,(2)影響 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發(fā)展和完善,在征發(fā)徭役、兵役,征收田賦和租稅,以及維護地方治安和社會秩序方面發(fā)揮了良好的作用。 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證了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統一和封建經濟的發(fā)展。 中央集權過度強化,造成了地方官對中央和君主的絕對依賴;地方沒有相應自主權,也難以發(fā)揮管理的實效。,【史論結合】 史料西周至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解讀史料中圖為

6、西周分封制;圖為秦朝郡縣制,郡縣官員由皇帝直接任命,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圖為漢朝郡國并行制,兼有封國制與郡縣制的特點,封國可以世襲,使中央集權受到威脅;圖為元朝行省制,行省屬于中央派出機構,長官由皇帝任免,不可世襲。 問題史料四幅圖片反映了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有何趨勢?,【答案】呈現出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不斷加強的趨勢。,考點二漢至元中樞權力機構的演變 漢唐以來中樞權力體系的演變特點 (1)皇帝通過不斷壓制、侵奪相權來加強皇權。宰相制度沿著相權的逐步削弱、君權的逐漸強化這根主線發(fā)展演變。 (2)內朝官向外朝官轉化。內朝在牽制、架空外朝的同時,逐步發(fā)展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機構。 (3)

7、宰相職位的設置由實位轉向虛位。由實位到虛位反映的是宰相權限及權威的下降,宰相不再專職是對相權的限制、壓縮。 (4)宰相權力不斷被分化。在同一機構中,往往設置幾個宰相職位,分割相權,又注重事權的相對集中,解決了分權導致的效率低下的弊端。,【史論結合】 史料1(漢代)漢哀帝語:“丞相者,朕之股肱,所與共承宗廟,統理海內,輔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史料2漢代宰相是首長制,唐代宰相是委員制。最高議事機關稱“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須用皇帝詔書名義頒布者,事先由政事堂開會決議,送進皇宮畫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蓋印中書門下之章發(fā)下。 錢穆國史新論,解讀(1)史料1信息“朕之不逮”指皇帝所不及之處,揭示出

8、漢代丞相的職責是輔佐皇帝,處理政務,有利于避免皇帝決策失誤。這也進一步說明秦漢時期,君主的權力受到了相權一定程度的制約。 (2)史料2中以第一個句號為界,前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漢至唐宰相制度的變化,后面反映的是唐代中央機構三省六部制的運行機制。,,問題(1)依據史料1、2,分析君主專制的演變趨勢。 (2)據史料2,說明唐朝中央權力機構的基本運行程序。應如何評價?,【答案】(1)趨勢:從漢代開始,皇帝通過削弱、限制、分割宰相的權力,不斷強化皇權,削弱相權。 (2)程序:中書省負責草擬頒發(fā)皇帝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詔令,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詔令,下設六部分別負責貫徹各種政令,處理日常事務。評價:積極方面,分工

9、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皇權。消極方面,三省分職,在一些問題上爭執(zhí)不下,影響行政效率。,考點三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的演變 古代中國選官制度演變的影響 (1)選官標準從家世門第到才學的變化,有利于選拔有才能的人為官,維護了封建國家的大一統局面,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 (2)選官制度的變化,特別是科舉制的實行,使國家掌握了人事任免權,既樹立起中央權威,又保證了社會的穩(wěn)定,有利于封建國家政令的推行,促進封建經濟的發(fā)展。 (3)制度化的選官標準,提供了高素質的官員隊伍,有利于封建統治的長治久安。,【史論結合】 史料作為一種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舉顯然有其客觀的歷史合理性,否則我們就無

10、法解釋其存在的持久性??婆e的創(chuàng)新之處就在于其不僅為社會底層的知識分子提供了持續(xù)流動的可能,而且將其制度化??婆e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 摘編自薛明揚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解讀史料主要闡述了科舉制的創(chuàng)新之處和積極意義。第一個省略號后到第二個省略號前說明了科舉制的創(chuàng)新之處,第三個省略號后指出了科舉制的積極意義。 問題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晉時期的選官制度。通過與漢晉時期的選官制度的比較,說明科舉制的歷史進步性。,【答案】 選官制度:察舉制;九品中正制。進步性:有利于破除結黨營私之弊,限

11、制了徇私舞弊的發(fā)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官位的特權;擴大了官吏的來源;提高了從政人員的文化素質。,考點四中國古代的監(jiān)察與諫議制度 全面認識中國古代的監(jiān)察與諫議制度 (1)概況: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隨著封建制度的產生而萌發(fā),伴隨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建立而誕生,又隨著封建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而發(fā)展、完備,形成了兩大系統,一是御史監(jiān)察系統即監(jiān)察制度,是皇帝的耳目,職責是糾察官邪,肅正朝綱,主要運用彈劾手段進行監(jiān)察;二是諫官言諫系統即諫議制度,職責是諷議左右,以匡人君,監(jiān)察方式主要是諫諍封駁,審核詔令章奏。臺官對下糾察百官言行違失,諫官對上糾正皇帝決策失誤。二者構成了封建社會完整的監(jiān)察體制。,(2)特點

12、組織獨立,自成系統。 對官吏的監(jiān)察滲透于考核、獎懲制度之中,實行重獎重罰。 以輕制重,給級別低的監(jiān)官以監(jiān)察級別高的官吏的權力。 監(jiān)察機構的權力來自皇權。隨著中央集權的加強,監(jiān)察機構的權力也隨之提高,甚至被任意擴大或濫用,從而使監(jiān)察制度畸形發(fā)展。,(3)評價 加強了皇權,有利于維護統治秩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監(jiān)督官員規(guī)范執(zhí)政,防止官員貪污腐敗。 君主專制的本質決定了監(jiān)察體制的實際效能是有限的。監(jiān)察官只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并不代表社會履行職責;監(jiān)察制度是皇權的附屬品,能否發(fā)揮正常作用,與皇帝的明昏有密切關系;隨著監(jiān)察制度日益腐朽,監(jiān)察官本身貪贓枉法也不乏其人,更不能杜絕官僚的腐敗和低效。,【史論結合

13、】 史料1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有兩丞,秩千石(注:秩千石指官員俸祿),受公卿奏事,舉劾按幸。監(jiān)御史,秦官,掌監(jiān)郡。自秦代確立監(jiān)察制度以來,單線垂直的監(jiān)察體系就初具規(guī)模。這種以皇權為中心的監(jiān)察體制確定了監(jiān)察與行政的相對獨立與分離,監(jiān)察官員與政府官僚的分離,從而確保了監(jiān)察權力的獨立運作,監(jiān)察官員的高效行使權力。 曾小華強力與無奈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的政治分析,史料2漢書地理志說:“武帝攘卻胡、越,開地斥境,南置交阯,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涼,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蔽涞壑檬看淌吩谠馕迥?把全國分為十三個監(jiān)察區(qū)域,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設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視

14、所部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以六條問事”。這六條詳細規(guī)定了刺史監(jiān)察的范圍,其中一條是督察強宗豪右,五條是督察郡國守相。刺史由丞相派屬員分任,秩六百石,但出刺時代表朝廷,故“位卑而權重”。十三部刺史的設立,加強了朝廷對地方的控制。 摘自白壽彝中國通史,解讀(1)史料1主要闡述了秦朝監(jiān)察體制的確立以及古代監(jiān)察體制的運行及作用。 (2)史料2主要闡述了漢代刺史制度的推行與作用。 問題(1)結合史料1,寫出秦朝監(jiān)察制度的官員名稱。根據史料1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秦以來的古代監(jiān)察制度。 (2)據史料2,概括漢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背景及該制度的特點。,,【答案】 (1)名稱:中央設御史大夫;地方

15、設監(jiān)御史。評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監(jiān)督官員規(guī)范執(zhí)政,防止官員貪污腐敗;但專制制度的本質決定了監(jiān)察體制的實際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監(jiān)察官員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2)背景:疆域的極大拓展需要加強中央集權;地方豪強和王國勢力強大,威脅中央集權。特點:分區(qū)域設專職監(jiān)察官;刺史定期巡視;細化監(jiān)察職責;主要監(jiān)察地方勢力(強干弱枝);刺史位低權重。,明考情,考題1 2018全國卷 武則天時期,將中書、門下二省名稱分別改為鳳閣、鸞臺,通過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頭銜,使低品級官員得以與鳳閣、鸞臺長官共同議政。宰相數量大增,且更替頻繁。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擴大中書、門下二省的職權 B.為官員提供迅速晉升的

16、機會 C.便于實現對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強化宰相參政議政職能,解考題,,【答案】 C 【解析】本題考查武則天時期中央官制改革的目的。根據材料“低品級官員共同議政,宰相數量大增,且更替頻繁”等信息可以判斷,改革是為了削弱宰相的權力從而增強君權,便于實現君主對朝政的全面控制,故C項正確、D項錯誤。材料未涉及中書、門下二省的職權變化情況和官員晉升問題,故排除A、B兩項。,考題2 2018全國卷 據學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亂”后百余年間的藩鎮(zhèn)基本情況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亂”后百余年間唐朝藩鎮(zhèn)基本情況表,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藩鎮(zhèn)() A.控制了朝廷財政收入 B.彼此之間攻伐不已 C.注重維護中央的權威

17、D.延續(xù)了唐朝的統治,,【答案】 D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并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根據材料可知,河朔型藩鎮(zhèn)不向朝廷供納賦稅,東南型藩鎮(zhèn)向朝廷供納賦稅,中原型和邊疆型藩鎮(zhèn)也向朝廷供納少量賦稅,因此藩鎮(zhèn)控制了朝廷財政收入的說法錯誤,排除A項;根據材料,特別是藩鎮(zhèn)的兵額與功能可知,藩鎮(zhèn)間的關系是比較穩(wěn)定的,排除B項;河朔型藩鎮(zhèn)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排除C項;“安史之亂”后的百余年間,唐朝絕大部分藩鎮(zhèn)官員的任免權仍掌握在朝廷手中,且某些類型的藩鎮(zhèn)在守衛(wèi)邊疆、抵御少數民族勢力襲擾、維護社會治安方面發(fā)揮過積極的作用,同時藩鎮(zhèn)間互相牽

18、制,有利于唐朝統治的延續(xù),故D項正確。,考題3 2018全國卷 宋代宰相祖輩任官情況表,該表據學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兩宋時期() A.世家大族影響巨大 B.社會階層流動加強 C.宰相權力日益下降 D.科舉制度功能弱化,,【答案】 B 【解析】本題以宋代宰相祖輩任官情況表為切入點,考查古代中國的選官制度。本題考查學生對表格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與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材料的關鍵信息是宋代宰相出身的比較及差異,材料中的最大變化是宰相出身變化很大,祖輩是高中低級官員的宰相數量都在減少,祖輩無官職的宰相數量增加,體現出社會各階層流動加強,這是宋代社會變革的產物,宋朝徹底實現了從貴族政治到文官政治的轉變

19、,科舉制推動了社會階層的流動變化。A項與材料高級官員一欄宰相人數減少直接矛盾,故排除;C項與材料沒有關系,故排除;題干材料反映了科舉制選官作用的加強,而非弱化,故排除D項。,考題4 2017全國卷 下表為西漢朝廷直接管轄的郡級政區(qū)變化表。據此可知() A.諸侯王國與朝廷矛盾漸趨激化 B.中央行政體制進行了調整 C.朝廷解決邊患的條件更加成熟 D.王國控制的區(qū)域日益擴大,,【答案】 C 【解析】本題以西漢郡級政區(qū)數量的變化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郡的數量增多,意味著諸侯王國的勢力被削弱,朝廷的權力日益強大,排除A項;“郡”“國”屬于地方行政體制

20、,排除B項;從縱向來看,“郡級政區(qū)”劃分由郡一級到郡、國兩級,且數量越來越多,這體現出中央集權逐漸加強,有利于增強國家的實力,可以集中力量解決匈奴邊患,故C項正確;“郡”“國”數量越來越多意味著王國控制范圍日益縮小,排除D項。,考題5 2016全國卷 史載,宋太祖某日悶悶不樂,有人問他原因,他說:“爾謂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誤失,史官必書之,我所以不樂也。”此事反映了 () A. 重史傳統影響君主個人行為 B.宋代史官所撰史書全都真實可信 C.史官與君主間存在尖銳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書記錄其真實言行,,【答案】 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從材料“爾謂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誤

21、失,史官必書之,我所以不樂也”可知,宋太祖悶悶不樂的原因在于做事要十分謹慎,若有誤失,就會被史官記錄下來,傳于后世,這表明宋太祖的行為受重史傳統影響,A項正確;B項本身表述有誤;C項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并不符合材料主旨;D項錯誤,宋太祖只是不想有失誤言行被記錄下來,并不是“不愿史書記錄其真實言行”,D項表述范圍擴大了。,,考題6 2015全國卷 兩漢時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執(zhí)政大臣也主要從他們之中選擇。這被當時人視為“安宗廟,重社稷”的“漢家之制”。漢代出現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權 B.“家天下”觀念根深蒂固 C.母族親屬關系受到重視 D.劉氏同姓諸侯

22、王勢力強大,【答案】 C 【解析】本題以兩漢外戚干政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解題關鍵是“背景”二字。A項“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權”是目的而不是背景;“家天下”突出的是重用劉姓族人,故B項錯誤;外戚是依靠皇后(或皇太后)的關系干政的,說明皇帝的母族親屬因裙帶關系受到重視,故應選C項;D項是西漢初期的現象,與材料強調的兩漢時期不符。,,考題7 2016全國卷 東漢王充在論衡中說:“蕭何入秦,收拾文書(國家檔案文獻),漢所以能制九州者,文書之力也?!逼湟庠谡f明,西漢成功地實現對全國的統治,是因為漢初 () A.實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繼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發(fā)揮文書功能 D.

23、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 B 【解析】材料以蕭何入秦收拾文書的作用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史料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文書對西漢實現統治全國的作用,文書是國家檔案文獻,是國家政策的表現,“收拾文書”體現了漢承秦制的特點,故答案為B項。A項錯誤,漢初推崇的是黃老之學;C項與材料的內容直接矛盾;蕭何收拾秦代文書,不代表官吏都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D項對材料的解讀有誤。,,考題8 2015全國卷 漢宣帝曾稱:“與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來的帝王反復申明上述觀念。這主要體現了 () A.地方吏治是國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之間的矛盾 C.漢代

24、地方行政制度為后代所沿用 D.歷代帝王將漢宣帝作為治國榜樣,【答案】 A 【解析】本題以漢宣帝的言論為切入點,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影響。材料的關鍵信息是“與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這體現的是帝王與地方的優(yōu)秀官員共同管理國家,故答案為A項。材料無法體現分權問題,故B項錯誤;C、D兩項本身不符合史實。,考題9 2016全國卷 兩漢實行州郡推薦、朝廷考試任用的察舉制;經魏晉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變?yōu)樽杂赏犊?、差額錄用的科舉制。科舉制更有利于 () A.選拔最優(yōu)秀的官吏 B.鑒別官員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會文化水平,,【答案】 D 【解析】本題以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為切入

25、點,旨在考查學生提取材料信息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材料對三種選官制度的比較。兩漢時期實行察舉制,孝廉是選拔人才的主要依據;九品中正制主要依靠門第選官;科舉制是自由投考、差額錄用,突出個人的才能。個人素養(yǎng)提高,有利于促進整個社會文化水平的提升,故選D項。A項說法過于絕對,官員的文化素養(yǎng)和能力沒有必然聯系,故排除;科舉考試考查的是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與道德水平沒有直接關系,故排除B項;自由投考與排除世家子弟入仕相矛盾,故排除C項。,考向1漢至元地方政治制度 1.2018廣東韶關調研 終漢武帝之世,漢初封侯的143人中,只剩5侯。漢武帝時,因功封侯的75人中,失侯的68人;推恩封

26、侯的175人中,失侯的113人。據此推知漢武帝 () A.在封侯問題上反復無常 B.以政治統一促進思想統一 C.從根本上解決割據問題 D.以此加強專制中央集權,練經典,,【答案】 D 【解析】 “推恩令”規(guī)定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為列侯,列侯歸郡統轄,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故選D。漢初封侯是為了鞏固政權,漢武帝推恩封侯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A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并未涉及思想統一的措施,B項錯誤;漢武帝通過“推恩令”解決了漢初封侯形成的割據勢力問題,“根本上解決割據問題”的表述過于絕對,C項錯誤。,2.2018湖南長沙模擬 據記載,元代中書省多次要求

27、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創(chuàng)支錢糧必合咨稟者,議擬咨來。其余公事應合與決者,隨即從公依例與決,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請示中書省)”。這反映了元代行省() A.內部紛爭使行政效率低下 B.具有決策重大事務的權力 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決權 D.內部存在著權力制衡機制,,【答案】 D 【解析】材料第一句反映了如遇重大事情,行省需要向中書省稟明請示,第二句中提及公事“合與決”“從公依例與決”,故選D。材料沒有提及行省的內部紛爭,A項錯誤;材料提及的是遇到重大事情,行省需要向中書省“議擬咨來”,與B項矛盾,錯誤;依據材料中“其余公事應合與決者,隨即從公依例與決,毋得似前泛咨”,可以看出行省擁有一定的自決權,C項

28、錯誤。,考向2漢至元君主專制制度 3.觀察下圖,圖片主要說明() A.建立了系統的中央集權制度 B.分割宰相權力并使政治制度趨于完善 C.創(chuàng)新制度以便加強君主權力 D.三省六部制度已基本形成,,【答案】 C 【解析】圖片中皇帝通過利用身邊的人來直接命令中央的執(zhí)行機構“九卿”,從而使君權得到加強,故選C?!跋到y的中央集權制度”在秦朝時期已經完成,圖片所示的中央機構存在于西漢時,A項錯誤;從圖片可知,皇帝通過使用身邊的人員來削弱丞相的權力,但身邊的人沒有法定的地位,因此不能說明“分割宰相權力并使政治制度趨于完善”,B項錯誤;圖片所示中央機構為西漢的內外朝制度,D項錯誤。,4.2018河南豫南豫北名

29、校精英聯賽 宋代宰相呂蒙正曾說:“中書、樞密院,自來難處之地。唐末帝王專委臣下,致多闕失,兼家族罕有保全。今陛下躬決萬幾,臣下止于奉行圣旨。臣嘗與同列等言,實知榮幸?!边@說明() A.唐末帝王不顧大臣安危 B.宋代中央集權加強 C.藩鎮(zhèn)割據削弱唐末皇權 D.宋代君主專制強化,,【答案】 D 【解析】據題干材料“今陛下躬決萬幾,臣下止于奉行圣旨”可以得出,宋代君主專制強化,故選D。據材料“中書、樞密院,自來難處之地。唐末帝王專委臣下,致多闕失”可知,唐末帝王不顧大臣安危不合題意,A項錯誤;材料說的是君權與相權的矛盾,而不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關于藩鎮(zhèn)割據的任何信息,C項錯誤。,

30、考向3古代選官制度 5.2018廣東廣州四校聯考 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漢代察舉制的歷史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是(),A.孝廉成為兩漢時期選官的唯一標準 B.增加選官的限制以保障貴族政治的穩(wěn)定 C.兩漢到魏晉時期察舉制度不斷完善 D.東漢末年選官實踐與制度設計出現背離,,【答案】 D 【解析】 “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不符合孝廉的標準,可見與當初選官的標準有所背離,故選D。孝廉為兩漢時期選官的主要標準而不是唯一標準,A項錯誤;從“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不能判斷出所選之人為貴族,B項錯誤;“太祖(曹操)少機警”所處時間依然以屬于兩漢時期,不能體現魏晉時期的發(fā)展,C項錯誤。,6.2018福建泉州質檢 元朝初年,政府廢除科舉制。1313年,政府恢復科舉制,采用蒙、漢分開考試方式,最終錄取忽都答兒、張起巖等五十六人為進士,蒙、漢各半。這反映了 () A.政府對科舉考試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 B.國家統一促進了民族交融 C.元朝實行蒙漢平等的民族團結政策 D.科舉制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答案】 D 【解析】元朝從廢除到恢復科舉制說明游牧民族也不得不學習漢族先進文化,故選D。題干中沒有涉及科舉考試內容,A項錯誤;蒙、漢分開考試不能體現民族融合,B項錯誤;從廢除到恢復科舉制不能反映民族間的平等團結,C項錯誤。,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