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xué)年高中化學(xué) 專題4.2.2 氯離子的檢驗、鹵素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
《2018-2019學(xué)年高中化學(xué) 專題4.2.2 氯離子的檢驗、鹵素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2019學(xué)年高中化學(xué) 專題4.2.2 氯離子的檢驗、鹵素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3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情景設(shè)疑,2008年5月18日,湖北省襄樊老河口市消防大隊“119”火警調(diào)度中心接到群眾報警:仙人渡鎮(zhèn)自來水廠裝有500公斤液氯的鋼瓶發(fā)生泄漏,請求消防官兵前往處置。險情就是命令,消防隊領(lǐng)導(dǎo)和隊員與自來水公司領(lǐng)導(dǎo)成立臨時搶險指揮部,制定處置方案,在裝備器材缺乏的情況下成功處置了這起氯氣泄漏事故,未造成人員中毒和死亡。液氯是危險化學(xué)品,一旦泄漏這種陰森森的黃綠色氣體會使人窒息、雙目失明,甚至死亡。氯氣為什么毒性這么大?它具有怎樣的性質(zhì)和用途呢?,1.掌握Cl-的檢驗方法。2.初步了解鹵素單質(zhì)及化合物的性質(zhì)遞變規(guī)律。,教學(xué)目標(biāo),基礎(chǔ)梳理,一、氯離子(Cl-)的檢驗,Ag++Cl-=AgCl↓2Ag++CO32-=Ag2CO3↓Ag2CO3+2H+=2Ag++CO2↑+H2O,一、氯離子(Cl-)的檢驗,1.方法:先加_____________,再加稀_______。2.現(xiàn)象:產(chǎn)生__________,加HNO3,沉淀_______。3.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4.加稀硝酸的目的:排除_____等離子的干擾。,AgNO3溶液,HNO3,白色沉淀,不溶解,Ag++Cl-=AgCl↓,CO32-,例1.在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無色無味氣體放出,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水溶液中含有()A.Cl-、SO42-B.Cl-、NO3-C.Cl-、CO32-D.Cl-、OH-,典型例題分析,【解析】在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說明有沉淀不溶解,證明該溶液中含有Cl-;由已知條件“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無色無味氣體放出,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知,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的沉淀是碳酸鹽,說明未知溶液中含有碳酸根,故選C。【答案】C,拓展延伸,一、鹵素,拓展延伸,一、鹵素,1.鹵素單質(zhì)及化合物的性質(zhì),1.鹵素單質(zhì)及化合物的性質(zhì),1.鹵素單質(zhì)及化合物的性質(zhì),1.鹵素單質(zhì)及化合物的性質(zhì),2.鹵素單質(zhì)的水溶液溴和碘在不同溶劑中所得溶液(由稀至濃)的顏色變化:,例2.已知某溶液中Cl-、Br-、I-的離子數(shù)之比為1∶2∶3,要使溶液中Cl-、Br-、I-的離子數(shù)之比變?yōu)?∶2∶1,則通入Cl2的分子數(shù)與原溶液中I-離子數(shù)之比為()A.1∶2B.1∶3C.2∶1D.3∶1,典型例題分析,【解析】由溶液中Cl-、Br-、I-的離子數(shù)之比為1∶2∶3,變?yōu)槿芤褐蠧l-、Br-、I-的離子數(shù)之比為3∶2∶1,及離子反應(yīng)Cl2+2I-=2Cl-+I(xiàn)2看出,若原溶液含I-為3mol,則通入Cl21mol,氧化I-2mol后,符合題意,通入Cl2的分子數(shù)與原溶液中I-離子數(shù)之比為1∶3。【答案】B,二、氯氣的實驗室制法,1.反應(yīng)原理,二、氯氣的實驗室制法,2.實驗裝置,3.各裝置的作用①發(fā)生裝置:A、B組成②凈化裝置:C、D組成,二、氯氣的實驗室制法,③收集裝置:E裝置,利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④尾氣處理裝置:F裝置,盛放NaOH溶液,作用:吸收過量的Cl2,防止污染環(huán)境。發(fā)生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二、氯氣的實驗室制法,【溫馨提示】(1)反應(yīng)物中的鹽酸一定要用濃鹽酸,鹽酸一旦變稀,反應(yīng)將不再進(jìn)行。(2)氧化劑MnO2也可用其他氧化劑代替,如KMnO4、KClO3等。,例3.下列關(guān)于實驗室制取氯氣的說法正確的是()A.盛濃鹽酸的分液漏斗可用長頸漏斗代替B.為了便于學(xué)生觀察氯氣的制備實驗,可在講臺上直接做氯氣的制備實驗C.可用飽和食鹽水吸收尾氣D.可在集氣瓶口放一張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觀察氯氣是否收集滿,典型例題分析,【解析】A.實驗室制取氯氣分液漏斗作用為:盛放濃鹽酸、控制反應(yīng)進(jìn)行,用長頸漏斗代替,不能調(diào)控鹽酸的用量,故A錯誤;B.氯氣有毒,容易造成空氣污染,制備氯氣應(yīng)在通風(fēng)櫥中進(jìn)行,故B錯誤;C.氯氣在飽和食鹽水中溶解度不大,不能用飽和食鹽水吸收過量氯氣,故C錯誤;D.氯氣具有強的氧化性,能夠氧化碘離子生成單質(zhì)碘,碘與淀粉變藍(lán),故D正確;故選D?!敬鸢浮緿,課堂總結(jié),一、氯離子的檢驗二、鹵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三、氯氣的實驗室制法1.原理2.裝置及操作要點,課堂訓(xùn)練,1.為了檢驗自來水中Cl一的存在,最好選用下列試劑中的()A.石蕊試液B.四氯化碳C.硝酸銀溶液和稀鹽酸D.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解析】因為“氯離子與銀離子反應(yīng)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反應(yīng)方程式是:AgNO3+NaCl=NaNO3+AgCl↓,為了檢驗Cl-的存在可以選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則含有氯離子;如果無白色沉淀生成,則不含氯離子.注意不能選用硝酸銀和鹽酸,因為鹽酸會引入Cl-,故選D。【答案】D,2.將四氯化碳加入濃碘水中,碘水的顏色變淺,這是由于發(fā)生了()A.化學(xué)反應(yīng)B.取代反應(yīng)C.加成反應(yīng)D.萃取過程,【解析】碘與四氯化碳不反應(yīng),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因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則溶液分層,為萃取過程,故選D。【答案】D,3.某化學(xué)興趣小組利用MnO2和濃HCl及如圖裝置制備Cl2.下列分析中不正確的是()A.A中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長頸漏斗B.A中缺少加熱裝置C.B中盛放的NaOH溶液可以凈化Cl2D.D中盛放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尾氣,【解析】A.A中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長頸漏斗,避免鹽酸揮發(fā),氣體逸出,同時便于控制反應(yīng)速率,故A正確;B.二氧化錳和濃鹽酸需要加熱才能反應(yīng)生成氯氣,需要添加加熱裝置,故B正確;C.B中盛放的NaOH溶液吸收氯氣,不能凈化Cl2,可以用飽和食鹽水除去氯氣,故C錯誤;D.氫氧化鈉溶液與氯氣反應(yīng),可以吸收氯氣,防止污染空氣,故D正確;故選C?!敬鸢浮緾,4.實驗室制取氯氣如下圖,連接好實驗裝置。,(1)連接好裝置后,先______________。(2)向燒瓶里加入少量________粉末,分液漏斗中注入密度為1.19gcm-3的________,慢慢地將分液漏斗中的液體注入燒瓶。(3)用________加熱,氯氣便能放出。(4)A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_,其作用為__________。,(5)B中盛放的是________,其作用為______________。(6)C的要求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7)D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__,其作用為___________。(8)從中可以得出氯氣的物理性質(zhì)為____________。,【解析】由制Cl2的反應(yīng)特點確定氣體發(fā)生裝置,由雜質(zhì)HCl、H2O的存在考慮用A、B凈化裝置,Cl2能溶于水,比空氣重,確定了用長進(jìn)短出排氣法收集,而Cl2有毒應(yīng)進(jìn)行尾氣處理。【答案】(1)檢查氣密性(2)MnO2濃鹽酸(3)酒精燈(4)飽和NaCl溶液吸收HCl(5)濃H2SO4除水蒸氣(6)長進(jìn)短出,收集Cl2(7)NaOH溶液吸收多余Cl2(8)黃綠色氣體,不溶于飽和NaCl溶液,比空氣重,- 1.請仔細(xì)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xì)w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8-2019學(xué)年高中化學(xué) 專題4.2.2 氯離子的檢驗、鹵素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018 2019 學(xué)年 高中化學(xué) 專題 4.2 氯離子 檢驗 鹵素 課件 新人 必修
鏈接地址:http://www.zhongcaozhi.com.cn/p-12694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