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專題36 求索真理的歷程(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專題36 求索真理的歷程(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專題36 求索真理的歷程(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專題36 求索真理的歷程 【考綱細化考題預測】——考綱解讀細化面向高考 課標分解 考綱細化 考題預測 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揭示實踐在發(fā)現真理、檢驗真理、發(fā)展真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確信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 1.實踐:實踐的概念;實踐的特點 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3.真理:真理的客觀性;真理的具體性與條件性;真理與謬誤 4.認識過程:認識的反復性;認識的無限性 本部分考題集中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真理的客觀性和條件性、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以選擇題為主,側重基礎知識的考查,題目一般不難。 復習過程中關注熱點:①結合我國航天事業(yè)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說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以及實踐的特征。②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說明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相對的。③結合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防治及藥劑研制,說明認識發(fā)展的過程。 【每課知識網絡】 【融匯貫通】 掌握一個方法論:要全面掌握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把握兩個方面:認識唯物論與認識論兩個層面的知識體系。 明確三對關系:物質與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的關系、物質與運動的關系、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關系。 理解四個概念:物質、意識、規(guī)律和實踐。 把握五個原理:即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原理、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原理。 該講主要以“認識的產生和發(fā)展”為主線,立足認識的產生,分析了實踐的基本特征,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檢驗標準和目的。立足認識的發(fā)展,主要分析了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條件性,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又包括唯物論、認識論和辯證法三部分內容。認識論知識是對唯物論知識的進一步展開和深化。認識論主要闡明了認識從實踐中來,并在實踐的基礎上深化和發(fā)展,這進一步證明了世界是物質的、客觀的,意識依賴于物質??梢哉f,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是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在認識領域的具體體現。 【直擊真題剖析高考】——真題感受體會命題方向 (2016年全國高考全國1卷20)習近平強調,要從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國家軟實力的戰(zhàn)略高度,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切實抓好。重視智庫建設的認識論依據是 ①腦力勞動者的認識活動越來越具有直接現實性 ②任何具體的認識主體總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認識主體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發(fā)現真理 ④得到不同認識主體認同的知識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考點定位】認識的反復性、發(fā)展真理 (2016年全國高考全國2卷23).《韓非子說林上》記載:一年春天,管仲跟隨齊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時迷失了路。管仲說:“老馬之智可用也?!庇谑牵麄冏尷像R在前面走,軍隊在后面跟著,果然順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①老馬的識圖功能的客觀實在性取決于人的發(fā)現 ②正確認識老馬識途的功能是解決迷路問題的關鍵 ③用老馬找到返回的路體現了人的意識活動的能動性 ④老馬之“智”與人之“智”歸根到底都源于實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考點: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實踐的含義 (2016年全國高考浙江卷28). 漫畫《水沒多深》提醒我們( ) A .失敗是成功之母 B.客觀事實是復雜的 C.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 D.一個人只有親身實踐才能獲得正確認識 【答案】B 【解析】從畫面上看到,這是用一條一邊非常深,而一邊非常淺的河來比喻股市復雜多變,一人站在水淺處說“水沒多深”,這說明事物是十分復雜的,人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A和漫畫沒有關系。此人是在實踐后獲得的認識,但因為事物非常復雜,需要多次反復才能獲得認識,沒有調查固然沒有發(fā)言權,不全面的調查也沒有發(fā)言權,C不選;D的說法本身錯誤,因為人們獲得正確認識的途徑可以是親身實踐,也可以通過學習獲得。 【考點定位】實踐和認識的關系 (2016年全國高考江蘇卷28).信息科學在高速發(fā)展,但信息安全舉步維艱,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嚴格證明為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來潘建偉團隊一直在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經為60周年國慶閱兵等國家重要政治活動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說明 ①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 ②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③實踐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 ④真理的內容和形式具有客觀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通讀材料,獲取關鍵信息為“量子通信被證明為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潘建偉團隊一直在努力并取得突破”“為國慶閱兵提供信息安全保障”,研究這些信息,比對選項,發(fā)現只和實踐有關,沒有體現和真理有關的知識點,故排除②④,確定正確答案為B。 【考點定位】實踐的特點,真理的特性 (2016年高考上海卷28).全面推進誠信教育有必要挖掘和利用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現實生活事例,更重要的是推進誠信理論的實踐展開和全面實施。這句話強調 A.傳播豐富的誠信資源,可以激發(fā)人們的學習愿望 B.宣傳誠信理論知識,需引起人們深層次的共鳴 C.誠信內涵許在社會現實生活中得到豐富和完善 D.對誠信的共識應落實轉化為全社會的自覺行為 【答案】D 【考點定位】實踐與認識的關系 (2016年高考上海卷29).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提出“中國夢”,從把握中國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到牢固樹立五大發(fā)展理念……蘊藏鮮明時代內涵的治國理正總體方略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展。治國理政總體方針略的發(fā)展所體現的哲理是 A.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過程 B.真理反映的對象是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 C.真理性的認識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D.理論是否正確一定要經過實踐的檢驗 【答案】C 【解析】“治國理念總體方略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展”體現了認識的發(fā)展與豐富,故C符合題意;材料體現的是認識的發(fā)展,而不是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故A和題意不符;B是對真理概念的理解,和題意無關;材料強調了認識的發(fā)展,但是沒有涉及到檢驗認識正確與否,故D和題意不符。故選C。 【考點定位】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2016年全國高考全國3卷3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發(fā)現青蒿素治療瘧疾新方法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這是中國本土培養(yǎng)的科學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 瘧疾是威脅人類生命的一大頑疾,困擾來了人類幾千年。20世紀60年代末,治療瘧疾的常用藥物——氯喹或奎寧的藥效已經減弱,瘧疾的發(fā)病率再次升高。為了找到新型抗瘧藥物,中國政府啟動了研制治療瘧疾藥物的“523項目”,中醫(yī)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為組長的科研組參加研究工作。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屠呦呦小組與全國7個省市、30多個單位的科研人員協同合作,經過數百次試驗、無數次失敗,并從《肘后備急方》等傳統(tǒng)中草藥文獻中獲得靈感、汲取智慧,最終使用乙醚從青蒿中提取了療效高的青蒿素,開創(chuàng)了治療瘧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藥劑列入其基本藥品目錄,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藥物。 屠呦呦說,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是中醫(y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項榮譽。它屬于科研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屬于中國科學家群體,用現代科學手段不斷認識中醫(yī)藥,是我們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責任。 (1)結合材料,運用追求真理的知識說明我國科學家是如何發(fā)現瘧疾新療法的。(12分) 【答案】(1)答:人們在實踐中認識和發(fā)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受主客體條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具有反復性。(4分)根據社會的需要選擇課題??朔щy、反復試驗,經歷多次失敗仍堅持不懈。(3分)發(fā)揮團隊精神,協作攻關。發(fā)掘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學資源,并與現代科技相結合。(3分)將研究成果應用 與瘧疾治療實踐,接受檢驗。(2分) 【考點定位】實踐與真理的關系、追求真理的過程 (2015江蘇卷)下列名言警句中體現相近哲理的是( ) ①為學之實,故在踐履 ②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③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 ④物有甘苦,嘗之者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試題分析: “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體現了辯證否定觀,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為學之實,故在踐履”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體現了意識的能動作用。答案為B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辯證否定觀 (2015江蘇卷)某實驗團隊通過對細胞凋亡發(fā)生和調控機制的研究,揭示了細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過程。根據其研究成果研發(fā)的治療癌癥新藥,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表明( ) ①意識能夠直接改造客觀世界 ②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就能認識規(guī)律 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2015全國新課標卷I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們要保護和傳承,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 記錄片《記住鄉(xiāng)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視首播。該片選取100多個傳統(tǒng)村落,圍繞中華美德的千百年傳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傳奇。采取紀實手法講述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有堅守精忠報國、寧死不屈民族氣節(jié)的,有傳承誠信為本,誠實待人村風的,有秉持積善成德、助人為樂精神的,有倡導鄰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記住鄉(xiāng)愁的》的播出引發(fā)社會強烈反響。古建筑學者將其譽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立體的教科書,現成的博物館”,歷史學者認為《記住鄉(xiāng)愁》呈現了一副生動的鄉(xiāng)村歷史畫卷,民俗學者從節(jié)目中一個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石”,社會學者強調吸取傳統(tǒng)鄉(xiāng)村社會治理的智慧和經驗...... (2)運用認識論的相關知識并結合材料,分析不同學者從《記住鄉(xiāng)愁》中獲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 【答案】 (2)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認識受到主體狀況、客體狀況以及認識條件的制約,不同學者在知識 背景、興趣愛好、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差異,紀律片涉及傳統(tǒng)村落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景觀、村 規(guī)民約、民風民俗、社會管理等多方面的內容,導致不同學者感受的差異性。 【解析】 (2)本題考查認識論的有關知識,設問指向不同學者獲得不同感受,屬于原因類試題,要從理論依據和現實意義角度分析回答,主要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真理的客觀性、認識的反復性角度思考,并圍繞上述知識結合材料分析。這是教材中的一個常規(guī)性題目,難度不大,只是組織答案過程中注意與材料內容的結合。 【考點定位】真理的客觀性、認識的反復性 (2015全國新課標卷Ⅱ)長期以來,畫家筆下的馬往往是四蹄齊伸、騰空飛奔。然而,高速相機連拍的照片顯示,飛奔時的馬蹄是交替地移動的。但是,當畫家畫出馬蹄交替移動的奔馬時,有人卻批評畫得不像。這表明在藝術領域( ) A.認識的發(fā)展與認識工具的進步沒有直接關系 B.以往的認識經驗阻礙認識的發(fā)展 C.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客觀的評價標準 D.人們的主觀世界對認識的影響更加顯著 【答案】D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影響認識的因素。 (2015安徽卷).圖2漫畫揭示的哲理是( ) A.人的認識受主客體因素制約 B.人的主觀認識影響客觀環(huán)境 C.經實踐檢驗的認識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決定認識的深度 【答案】A 【解析】根據漫畫中的文字“生活在不同高度世界的人,有不同的視野”和“那兒很美啊”、“我看不見”,可知人的認識受到一系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故選項A正確。選項B說法錯誤,也不符合題意;選項C說法錯誤,真理是正確的認識。選項D說法錯誤,錯在了“決定”。 【考點定位】影響認識的因素 (2015山東卷)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權威在于法之必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有了法律的規(guī)范和引導,但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也永無止境。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只有把“紙面上的法”真正落實為“行動中的法”,才能切實推進法治國家建設進程。 (2)運用“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的知識,分析材料二所體現的道理。(9分) 【答案】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規(guī)范和引導,體現了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也永無止境,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認識具有無限性;必須把“紙上的法”落實為“行動中的法”,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考點定位】唯物論、認識論 (2015四川卷)觀察圖2.漫畫蘊含的哲理有( ) ①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②人的認識受主客觀因素影響具有主體差異性 ③人們實踐水平的高低決定其認識能力的高低 ④人們的意識歸根到底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考點定位】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意識的內容 (2015天津卷)漫畫《塑造》所蘊含的哲理是( ) A.認識的對象具有多重屬性 B.認識受主體自身狀況的影響 C.意識是移入人腦的客觀存在 D.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正確反映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屬于漫畫題,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把握漫畫的主旨和中心,漫畫說明同樣塑造一個人的形象,不同的人由于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認識,B符合題意入選;漫畫指的是畫同一個人,不同的人受自身因素的影響表現出的結果不同,A本身正確但是不符合漫畫的主旨和中心,故排除;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C表述錯誤排除;意識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如實反映,錯誤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歪曲反映,D表述錯誤排除。故答案選B。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意識的本質和分類以及認識的特點的知識。 (2015浙江卷)中國的先哲認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構成。到了19世紀,人們認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上100個左右的元素?,F在人們認為最基本的是夸克,電子等。由此可見( ) ①唯物主義的觀念由來已久 ②具體認識會在發(fā)展中不斷被超越 ③真理的價值要到實踐中才能實現 ④認識的目的歸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考點定位】唯物主義、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 (2015重慶卷)古人削桐為琴,納萬物之聲,琴音松沉曠遠,能讓人雪燥靜心,琴樂潔凈清澈,能讓人感發(fā)心志,升華心靈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現了生命與自然的和諧,被錄入特制唱片,搭載美國太空飛船向茫茫宇宙轉達人類智慧和文明,關于古琴藝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琴樂感發(fā)心志,體現了事物間的內在聯系 ②琴音的物理特性決定了聽琴者的情感體驗 ③欣賞古琴音樂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jié)作用 ④古琴制作,琴曲創(chuàng)作具有社會歷史性的特征 A.①② ?。?①③ C.②④ ?。?③④ 【答案】 D 【解析】琴聲會感人心志,體現了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但是這種聯系是一中外部聯系,不是內部聯系,①錯誤;②錯誤,人的意識具有能動性,所以琴音的物理特性不是人的情感體驗的決定因素;通過琴的聲音升華心靈意境,強調了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jié)作用,③正確;材料中琴曲的創(chuàng)作要符合時代特征,體現了社會歷史性,④正確。 【考點定位】本題主要是考查意識的能動作用和實踐的特征。 (2015廣東卷)圖6漫畫 (作者:彭長征)蘊涵的哲學道理是,在認識事物時,( ) A.否認事物的客觀性,就不能全面看問題 B.立場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不同 C.著眼于全局的認識就是真理性認識 D.認識結果的差異受主體認識方法的影響 【答案】D 【考點定位】認識的反復性 (2014廣東卷)下圖漫畫中,“幸運”壁虎對“中獎”經歷應該作出的合理反思是( ) A.以哲學指導實踐就不會犯錯誤 B.應該在勞動和奉獻中創(chuàng)造價值 C.認識主體立場不同結論自然不同 D.實踐才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哲學的作用、實踐決定認識等知識,考查考生審讀漫畫的能力。漫畫中“幸運”壁虎拿到的獎品是自己的尾巴,這啟示人們應該在實踐中檢驗某種觀點是否正確。據此判斷,D表述符合題意,B表述不符合題意。哲學有正誤之分,只有真正哲學才能指導實踐不犯錯誤,A排除。認識結論不同是由主客觀多種因素造成的,認識主體立場不同結論不一定不同,C表述錯誤。 (2014浙江卷)不久前,研究人員發(fā)現,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們辨別音高的能力也可顯著提高。此前,科學界通常認為這種變化主要發(fā)生在幼年階段,且需要更長的時間。這表明( ) ①科學的價值在于造福社會 ②認識與實踐的統(tǒng)一是具體的歷史的 ③真理具有反復性和相對性 ④認識的真理性需要不斷經受實踐的檢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2014全國新課標Ⅰ)2013年8月,(十萬個為什么》第六版出版,開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點.對于科學界沒有定論的問題,該書匯集了多家觀點,以引導讀者進一步思考。在一些問題上不設標準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對復雜事物的認識( ) ①往往是一個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的過程 ②是一個不斷克服片面性甚至錯誤的過程 ③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永無定論的過程 ④往往是一個在實踐基礎上推翻和超越已確定的真理的過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4浙江卷)從甲骨、金屬直到數字化屏幕,每一次漢字載體的變革都帶來書寫和閱讀的巨大變化。這表明 ( ) ①讀寫技術的發(fā)展是波浪式前進的過程 ②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 ③文字載體的變化對認識活動產生重要影響 ④知識的傳播方式受制于生產力發(fā)展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4北京卷)經濟建設與生態(tài)建設的協調發(fā)展,通俗地講,就是要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某地在實踐中對這“兩座山”關系的認識經過了三個階段:一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二是既要金山銀山,也要保住綠水青山;三是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這一認識過程( ) ①每一階段的特點相同 ②是一個由淺入深的發(fā)展過程 ③是一個圓圈式的循環(huán)運動 ④經過實踐和認識的多次反復達到了更高境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2014山東卷)19世紀,科學家發(fā)現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20世紀初,科學家發(fā)現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認識到原子核該由質子和中子構成?,F在,科學家正在對質子和中子的內部結構進行研究。人類對物質結構的認識過程說明( ) A.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B.徹底認識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發(fā)展中不斷超越自身 D.隨著實踐的發(fā)展總會發(fā)現真理中的錯誤 (2014安徽卷)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是我國政府高度關注的工作。 材料二 某地竹資源豐富,傳統(tǒng)竹產品加工業(yè)比較發(fā)達。該地村民外出旅游時,發(fā)現竹纖維產品市場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議政府制定相關優(yōu)惠政策,幫助企業(yè)引進先進技術深度開發(fā)竹資源。當地政府在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后,邀請專家進行論證,組織企業(yè)家實地考察,出臺了技術支持和資金補貼等扶持政策,引導企業(yè)轉型升級,促進了當地經濟發(fā)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2)請從“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蘊含的哲理。(20分) 第二問要求學生從“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蘊含的哲理。本題限定了答題所用知識的具體范圍“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解答本題學生首先要明確該知識限定包括唯物論和認識論,其次需要學生認真分析材料和設問,從對材料和設問的理解中找尋答題的思路。該地竹資源豐富,傳統(tǒng)竹產品加工業(yè)比較發(fā)達,在此基礎開發(fā)體現了物質決定意識,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該地出臺一系列政策,促進經濟發(fā)展體現了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政府的決策和實施過程,體現了尊重客觀規(guī)律,按規(guī)律辦事。政府組織考察,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聚焦考點突破核心】——課堂講解重點難點突破 考點一 實踐與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歸納總結】 1.實踐的概念 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活動。 注意:實踐是以人為主體(人類所特有)、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 2.實踐的基本特點及其關系 (1)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 ①實踐的構成要素——主體、手段和對象是客觀的。實踐的主體是人,實踐的手段是物質性的工具,實踐的對象是客觀事物。 ②實踐活動的過程是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及其結果也受到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guī)律的制約,因而也具有客觀性。 (2)實踐具有能動性:實踐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實踐的這一特征體現了意識對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實踐就是人們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 (3)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①實踐的社會性:實踐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離開了他人和社會的純粹個人的、實踐活動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實踐的歷史性: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上,人類實踐的內容、形式、規(guī)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 (4)實踐的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統(tǒng)一體現了在實踐問題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特征。 3.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認識是適應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認識是在變革對象的實踐中而產生的。 4.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人類的認識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總是由淺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級到高級地發(fā)展著。 (1)人們在實踐中不斷遇到的新問題、產生的新要求,推動著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實踐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認識工具和技術手段,從而推動認識的發(fā)展。 (3)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從而推動認識的不斷深化。 5.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1)認識本身無法成為判斷標準。 (2)客觀事物本身無法回答認識是否正確反映了它。 (3)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的東西(實踐)才能檢驗。 6.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改造世界是認識世界的目的和歸宿。脫離實踐,認識就失去了意義。 7.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科學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方法論:我們既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在實踐中認識和發(fā)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又要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知識拓展】實踐既是一種客觀的活動,又是一種主觀的活動嗎 這種看法好像既看到了實踐的客觀物質性,又看到了能動性,其實它割裂了實踐的客觀性與主觀性的統(tǒng)一,因而是錯誤的。實踐是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所以首先要承認和尊重世界的客觀性,同時由于實踐構成要素和過程以及結果的客觀性,決定了實踐活動具有客觀物質性。人具有主觀能動性,所以實踐活動并不是純客觀的物質活動,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但是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建立在其客觀物質性基礎之上的,受到客觀物質性的制約,實踐過程需要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并不能否認實踐活動的客觀物質性。 8.正確理解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 (1)原理內容: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科學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2)方法論:我們既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在實踐中認識和發(fā)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又要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知識拓展】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唯一動力嗎 把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根本動力理解為唯一動力或各種動力中的一個普通動力都是錯誤的。實際上認識是多種力量作用的結果,但實踐則是認識發(fā)展的主要動力,是認識發(fā)展的第一推動力,因為客觀世界的變革以及認識工具的創(chuàng)新主要是人們實踐的結果,同時也是不斷創(chuàng)新的認識指導的結果。人的實踐活動一方面改造了客觀世界,一方面使認識獲得了發(fā)展,所以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易錯警示】 1.理解實踐的概念應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實踐是一種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以人為主體的,是人所特有的;實踐的對象是客觀事物,不是整個世界。第二,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yōu)楝F實的存在。第三,所謂“改造”,必須使客觀對象發(fā)生改變。第四,“一切物質性活動”包括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guī)律的科學實驗活動等。 2.要全面理解實踐及其特征,須注意三點:①實踐是意識指導下的活動,但實踐不是主觀活動;②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孤立的活動是不存在的,但單個人的實踐活動并不等于孤立的活動;③實踐是人的活動,但并非所有人的活動都是實踐。 3.不能認為實踐既是一種客觀活動,又是一種主觀活動。 4.不能認為盲目的實踐是不存在的。 5.正確區(qū)分認識的來源與認識的途徑。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一切真知都來源于實踐。 (2)人們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兩條:一是實踐獲得直接經驗;二是學習他人或前人的間接經驗。 6.正確認識實踐標準的唯一性。 任何主觀標準都不能檢驗認識的真理性,不超出認識范圍,用一種認識去衡量另一種認識,缺乏客觀性,是唯心主義的做法??陀^事物不能自言其明,因此只有實踐,作為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才是檢驗認識正確性的唯一標準。 7.“意識源于物質”和“認識源于實踐”。 “意識源于物質”主要指意識反映的內容源于物質世界?!罢J識源于實踐”指認識形成于實踐中。兩者是從不同角度講的,并不矛盾。意識對物質的反映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實現,因此兩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說“認識源于物質”。 8.認識是各種力量作用的結果,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主要動力、根本動力,是認識發(fā)展的第一推動力,但不能認為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唯一的動力。 【典題探究】 【例1】(福建省2016屆高三上學期期末單科質量檢查) 多少年來,人們對甜、酸、苦、咸四種基礎味覺已經有了統(tǒng)一的認識。而1908年首次報道的鮮已被認可為第五種基礎味覺。日前,美國科學家確認肥為第六種味覺,而肥味得到大眾認同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說明 A.味覺的復雜多樣決定了人們無法徹底認識它B.基礎味覺因人們立場和知識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C.人們對味覺的認識隨著實踐的深入而不斷發(fā)展D.人們對味覺的認識都是主觀與客觀具體歷史的統(tǒng)一 【答案】C 【變式精練】 1.(河南省焦作市2016屆高三上學期期末) 新西蘭一家園藝研究所研究發(fā)現,水果成熟時會釋放揮發(fā)性的化合物,而且隨著成熟程度的增加,其濃度也會有所變化。研究人員根據水果這一特性,經過多次試驗,運用物聯網技術制成了一種能“感知”水果是否成熟的標簽。當水果成熟時,標簽通過感知其釋放的揮發(fā)性化合物的濃度而自動變換顏色。這家研究所的上述活動再一次佐證了 ①人為事物的聯系,是意識活動的目的性的體現和直接產物 ②意識活動的主動創(chuàng)造性,是人們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 ③實踐具有能動性,可以創(chuàng)造新的物質生活資料,給客觀世界打上人的活動的烙印 ④認識具有反復性,人們的正確認識需要經過從認識到實踐、再從實踐到認識多次反復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①選項說法錯誤,人為事物的聯系是實踐活動的產物,故排除。新西蘭一家園藝研究所研究對于水果成熟度的研究發(fā)現發(fā)揮了意識活動的主動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的能動性,②③選項說法正確。④選項說法錯誤,人們的正確認識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排除。 2.漫畫《握手》體現的哲學道理有( ) ①實踐是直接現實性活動 ②實踐是客觀物質性活動 ③實踐是純意識性活動 ④實踐是社會歷史性活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3. 小時候就常聽父母說:“當家才知柴米貴,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那個時候,對這句話始終沒什么感覺。直到后來,自己一人漂泊他鄉(xiāng),不得不靠自己獨立生活的時候,才發(fā)現這句話真的是真理。這是因為( )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 B.盲目的實踐是沒有意識指導的實踐 C.不同的認識主體對人生問題的認識總是不同的 D.事物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實踐與認識的關系?!爱敗薄梆B(yǎng)”是行為即實踐,“知”是認識,即認識是從實踐中獲得的,A項符合題意。B項說法錯誤,盲目的實踐同樣有意識的指導,只是意識不正確而已;C項表述錯誤,不同的人認識有可能相同;D項本身正確,但與題意無關。 4.(湖南安鄉(xiāng)一中2016屆高三第17周周考) 大數據泛指巨量的數據集,因其可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而受到重視。網民在網上產生的海量數據,記錄著他們的思想行為乃至情感,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和很多規(guī)律性信息。倘若能夠更有效地組織和使用大數據,人類將得到更多的機會發(fā)揮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巨大推動作用。上述材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①對大數據中所蘊含規(guī)律性信息的認識程度,決定著對信息有效利用的程度 ②對大數據有效地組織和使用,根源于人們對大數據特有價值的正確認識 ③對大數據的科學認識,有利于人們獲得更多的機會推動社會向前發(fā)展 ④大數據的存在不依賴于人的意識,但“大數據”本身卻可以被人類認識和利用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5.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細菌時,發(fā)現偶然落在培養(yǎng)基上的青霉菌長出的菌落周圍沒有細菌生長。經過從動物實驗到人體實驗的長期反復過程,1942年,青霉素成為人類戰(zhàn)勝病菌的有力武器。但是,青霉素不能治療結核菌等病菌的感染。之后,人們又先后發(fā)現了鏈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土霉素、紅霉素、四環(huán)素、頭孢菌素、奎諾酮類……形成了抗菌素家族??股氐膹V泛、持久使用,特別是濫用,導致了復雜多變的耐藥菌,近年已發(fā)現了致人死亡的NDM-1超級細菌。現在全球正在加緊科學實驗,對付超級細菌的超級抗生素必將產生。 上述材料是怎樣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個道理的? 【答案】①弗萊明對青霉素發(fā)現和應用于救治病人,說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②從青霉素不能治療結核菌等病菌的感染到鏈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土霉素、紅霉素、四環(huán)素、頭孢菌素、奎諾酮類的相繼發(fā)現,表明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③從青霉素不能治療結核菌等病菌的感染到鏈霉素治療結核病的有效,說明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④為對付細菌,探尋抗生素、超級抗生素,說明實踐是認識的根本目的。 【解析】這是哲學中的典型試題,問“是怎樣(如何)”體現某一原理(觀點),要用演繹方法答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演繹為(體現在)四個方面,材料中青霉素發(fā)現、抗菌素家族形成、青霉素治療結核菌的無效到鏈霉素的有效、對抗生素和超級抗生素的研究,分別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發(fā)展動力、檢驗的標準、根本目的?;卮稹霸鯓芋w現哲學原理(道理)”的方法如下:①把原理(道理)演繹(把一般分解為個別)為若干層次觀點。②把材料按一定邏輯結構整合為幾個層次。③把各層次觀點與題中材料結合起來,用觀點統(tǒng)帥材料,組成答案要點。 考點二 真理與認識過程 【歸納總結】 1.真理的客觀性 (1)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 真理形式是主觀的,內容上是客觀的,客觀性是真理的基本屬性。因為:真理的內容來自于物質世界的客觀事物及規(guī)律,真理的內容不依賴于人和人類的主觀意志;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 (3)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不同;每個人的知識構成、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即真理只有一個。 2.真理的具體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如果離開了這一特定的過程條件,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3.真理的條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4.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1)如果我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fā)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過去的認識,或者超越歷史條件,把適用于一定條件下的科學認識不切實際地運用于另一條件之中,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2)在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錯誤是難免的。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對待錯誤。 5.認識具有反復性 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認識具有反復性的原因: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主觀條件的限制;受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所以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6.認識具有無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認識具有無限性的原因: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xù)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fā)展的。 7.認識的前進性和上升性 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huán)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huán)運動。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fā)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fā)展。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fā)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8.在實踐中追求和發(fā)展真理 (1)認識真理的特點 真理的客觀性 ?、僬胬硎菢酥局饔^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一種認識符合客觀對象就是真理,否則就是謬誤 ②真理是客觀的,真理的最基本屬性就是客觀性。一種認識是不是真理,只能看它是否與客觀實際相符合,而決不能因人而異 真理的客觀性 ③真理內容的客觀性,決定了在同一時間、地點、條件下,對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 ?、艹姓J真理的客觀性,就應當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論他的出身、社會地位、職業(yè)狀況等如何,只要他的認識和客觀對象相符合,他就擁有真理 ⑤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而真理的形式是主觀的,是第二性的?!叭收咭娙?、智者見智”,并不否認真理的客觀性 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偃魏握胬矶加凶约哼m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②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廴绻浑S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fā)展和完善真理,照搬過去的認識,或者超越歷史條件,真理都會轉化為謬誤 (2)追求真理的過程 過程 理解 原因 認識的反復性 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購恼J識的主體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還會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和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 ②從認識的客體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 認識的無限性 人類認識是無限發(fā)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購恼J識對象看:物質世界是無限變化的 ?、趶恼J識主體看:人類是世代延續(xù)的 ③從認識基礎看:社會實踐是不斷發(fā)展的。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fā)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認識的上升性 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huán)運動。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huán)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論 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fā)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知識拓展】意識、認識、真理、理論、科學理論 區(qū)別 意識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屬于唯物論的范疇,與物質概念對應,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認識 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過程,又指反映結果,屬于認識論的范疇,與實踐對立。有正確和錯誤之分,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之分 真理 真理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 理論 理論是人們把在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加以概括和總結所形成的某一領域的知識體系,它包括正確的理論,也包括不正確的理論。不形成體系的認識不成為理論 科學理論 科學理論是正確的理論 聯系 它們都來源于實踐,都是實踐基礎上產生的主觀的東西,是第二性的,它們統(tǒng)一于實踐;它們的內容都是客觀的,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科學理論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理論,是真理性的認識,理論、真理、科學理論都屬于人們的認識 【易錯警示】 1.真理是主觀和客觀的統(tǒng)一。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而其形式是主觀的,屬于認識范疇,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觀實在。 2.真理的客觀性決定真理的唯一性。 3.真理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4.“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是對真理客觀性的否定。 5.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但真理不是絕對的、永恒的。 6.真理和謬誤。 真理和謬誤: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生的。真理是有條件的,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真理是具體的,如果我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豐富、發(fā)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過去的認識,或者超越歷史條件,把適用于一定條件下的科學認識不切實際地運用于另一條件之中真理都會轉化為謬誤。 7.正確理解認識的發(fā)展過程。 在實踐基礎上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從認識到實踐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從深度上講,認識需要逐步深化;從廣度上講,認識應當不斷擴展;從變化方向上講,認識必須向前推移。認識是無止境的(如圖示)。 8.認識是無限發(fā)展的,追求真理永無止境,但不能據此認為人們不可能獲得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 【典題探究】 【例2】(2015上饒模擬) 2014年8月22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說,貧窮、衛(wèi)生系統(tǒng)失靈和恐懼助長了埃博拉疫情在西非蔓延,而完全控制這場疫情需要“很多個月”的時間。現用的抗病毒藥物對它是無效的,包括利巴韋林和干擾素。對于感染者的治療,目前人類能做的也只是輔助性的治療,這說明( ) A.真理只有一個 B.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C.真理具有客觀性 D.真理是因人而異的 【答案】B 【變式精練】 6. 多年來,國家不斷調整和完善計劃生育政策:1982年起推行“一對夫妻生育一胎子女”,21世紀初又開始實行“雙獨二胎”,2014年再過渡到“單獨二胎”。這表明( ) ①追求真理是永無止境的循環(huán)過程 ②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fā)展的動力?、郯l(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調整政策的前提和基礎?、苷咧贫ㄒ獔猿峙c社會實際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錯在“循環(huán)過程”;計劃生育政策不斷調整,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認識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②④符合題意;調整政策的前提和基礎是實踐和客觀實際,③錯誤。 7.(西北狼教育聯盟高2016級摸底) 圖2漫畫揭示的哲理是 A.人的認識受主客體因素制約 B.人的主觀認識影響客觀環(huán)境 C.經實踐檢驗的正確認識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決定認識的深度 【答案】A 8.、(16屆四川省天全中學高三文綜) 《元史》中記載:“風霾蔽都城數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禮部焚香祭天,祈神靈驅風霾而散?!笨梢?,古人認為霧霾是天神之怒,試圖通過祭天驅散霧霾?,F代科技則告訴我們,霧霾是一種因大量煙、塵等微粒而形成的現象,是大氣長期污染造成的結果。這意味著: ①人們對霧霾的認識體現了主觀和客觀的具體的統(tǒng)一 ②不同歷史時期的人對世界本質的認識不一樣 ③世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只有尚未認識之物 ④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正確認識存在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①說法錯誤,古人對霧霾的認識認為是天神之怒,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故不是主觀和客觀的具體的統(tǒng)一。②說法錯誤。不同歷史時期人們真理性的認識只有一個,也即對世界本質的認識應該是一樣的,故錯誤。③是可知論,古人不認識今人能夠認識,說明世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只有尚未認識之物。④正確,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人們的意識能夠正確認識客觀世界。故入選。-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專題36 求索真理的歷程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 政治 一輪 復習 專題 36 求索 真理 歷程 解析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zhongcaozhi.com.cn/p-1183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