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鄭州市第三十一中八年級歷史下冊 第4課 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無答案) 人教新課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河南省鄭州市第三十一中八年級歷史下冊 第4課 古代的經濟政策學案(無答案) 人教新課標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鄭州市第三十一中八年級下學期歷史第4課 古代的經濟政策
【課標轉述】
了解“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響,分析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緩慢的原因。
【學習目標】
1、閱讀課本說出古代中國土地制度的發(fā)展變化歷程。
2、通過分析教材內容結合材料列舉“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響。
3、說出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緩慢的原因。
【學習流程】
活動一、讀“土地制度的演變”一目,回答下列問題:
(1)原始社會:土地屬于 。
(2)奴隸社會:夏商周時期,一切土地屬于 。
①基本特點
a.國王把土地層層分封,
2、 。
b.庶民和奴隸在貴族封地上耕種, 。
c.耕地十分規(guī)整,成方塊狀,形同井字,被稱為“ ”。
②瓦解
a.春秋時期,由于 ,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開墾為 田。
b.周室衰微,兼并戰(zhàn)爭頻繁,諸侯視自己疆域內的土地為私產,土地轉讓關系進一步發(fā)展。
c.在井田耕作的勞動力不斷減少。
d.稅制改革:以公元前594年,魯國首先規(guī)定:不論公田、私田,都要 。其他諸侯國也相繼進行稅制改革,這實際上承認了
3、 。到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先后進行變法。秦國的 ,廢除井田制,以 。
(3)封建社會:封建土地私有制。
①發(fā)展途徑:地主依靠政治經濟特權進行 ,造成社會兩極分化。
②抑制土地兼并
a.目的:維護小農經濟,鞏固 。
b.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實行 ;明朝按人丁和田畝多寡收取賦稅。
c.結果:起到 ,但不能 。
活動二、讀“重農抑商“一目,回答下列問題:
1、原因:商周時期
4、,商業(yè)發(fā)展迅速。但后來商業(yè)的發(fā)展出現了與農業(yè)爭奪 ,影響 甚至危及 等問題。
2、表現:
(1)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首倡“ ”,國家鼓勵 ,限制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此后,封建統(tǒng)治者大多奉行該政策,保護 和 ,鞏固封建統(tǒng)治。
(2)西漢時期:漢武帝實行貨幣官鑄, ,官營販運,物價管理,向工商業(yè)者征收 等經濟政策,抑制富商大賈的實力。
(3)明清時期:工商業(yè)空前興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 。明太祖強調“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強調“
5、 ,而工賈皆其末也”;明清兩代繼續(xù)推行 ,對民營商業(yè)征收重稅,破壞工商業(yè)的正當經營,阻礙了 發(fā)展。
活動三、讀““海禁”與“閉關鎖國””一目,完成下列表格:
原因
表現
影響
明朝海禁
明初,東南沿海 日益猖獗。明太祖擔心海上流亡敵對勢力勾結倭寇,危機統(tǒng)治。
下令海禁,規(guī)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與外國互市,對外貿易只能在 進行
(1)妨礙了 的開拓,抑制了資本的
,阻礙了
的滋長。
(2)使中國與世界隔絕,中國逐漸落
6、伍于
。
清代
閉關鎖國
為對付東南沿海的 ;清政府甚至認為天朝大國物產豐盈,無所不有,無需與外國進行
厲行 ,禁止官民私自出海,不需人民片板下海。
活動四:閱讀下列材料,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變:(1)奴隸社會下的井田制。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崩潰于戰(zhàn)國末,是一種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度。土地的所有權屬于王,由王將土地層層分封給各級貴族。(2)封建社會下的多種形式的土地私有制。①封建土地國有制(實質君主土地私有制)②地主土地私有制③自耕農土地私有制。春秋時期,由于鐵
7、器和牛耕的使用,私田開墾越來越多,以井田制為標志的土地國有制度逐漸被破壞。在齊國,管仲實行“相地而衰征”,即無論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壞和產量征實物稅。還有魯國實行的“初稅畝”。這些改革實際上都承認了私田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戰(zhàn)國時期,商鞅在秦國變法,宣布“除井田,民得賣買”,從法律上廢除了井田制,對土地私有制給予全面的肯定。這種局面一直延續(xù)了2000多年。(3)均田制 ──封建國家的土地所有制。北魏孝文帝485年,頒布均田令,政府將掌握的無主荒地進行分配。唐初實行北魏以來的均田制。
奴隸社會的井田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本質區(qū)別在于:(1)井田制下土地歸國家所有,封建社會土地私有;
8、(2)生產方式:井田制下奴隸和庶民集體勞作,封建社會以家庭為基本單位,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3)分配方式:井田制下奴隸主占有所有產品,封建土地制度下,農民有獨立身份,占有少量產品和生產資料。
活動五、根據本課內容和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問題:
探究一:重農抑商政策
閱讀材料,探究下列問題
材料一:末事(商業(yè)活動)不禁,…… 而游食者眾,農之用力最苦,而贏利少,不如商賈、技巧之人。茍能令商賈技巧之人無繁,則欲國之無富,不可得也。 ——《商君書》
材料二:(乾隆時人說)近日富商巨賈,挾其重資,多買田地,或數十頃,或數百頃。
──摘自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yè)史資料》
材料
9、三:(雍正帝說)我國家休養(yǎng)生息,數十年來,戶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數,非率天下農民竭力耕耘,兼收倍獲,欲家室盈寧,必不可得……朕觀四民(指士、農、工、商)之業(yè),士之外,農為最貴。凡士工商賈,皆食于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未也。今若干器用服玩,爭尚華巧必將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個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緒《大清會典事例》
1、三則材料體現了封建政府實施什么重要的經濟政策?其直接和根本目的何在?
2、材料二揭示哪些歷史現象?
3、根據三則材料,封建政府的這項政策對社會經濟產生
10、什么影響?
(1)積極:
(1) 消極:
探究二:海禁與閉關鎖國政策
材料一、隋唐時期,對外交通發(fā)達?!瞥膭钔馍虂碇袊Q易,允許他們長期在中國居住、任官,和中國人通婚。長安、洛陽聚集了各國的使節(jié)和商人,成為當時的國際大都會。唐朝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遠遠超過了以往各代。 -----人教版《中國古代史》
材料二 :永樂二年,禁民下海。時福建瀕海居民,私載海舡,交通外國,因而為寇??たh以聞,遂下令禁民間海船,原有海船悉改為平頭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樂實錄
11、》卷二十七
材料三 :順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頒布“遷海令”,將北起山東,南至廣東的沿海居民,內遷三四十里,并且將所有的海船只悉行燒毀,寸板不許下水。凡溪河裝柵,貨物不許越界。時刻了望,違者死無赦。 ——引自《臺灣外記》卷十二
材料四:1793年乾隆皇帝復英王喬治三世信:“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錦為西洋各國必要之物,是以恩加體恤?!?
1、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12、
2、 明清為什么改變我國古代長期的對外政策而實行“閉關鎖國”?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客觀原因:
3、 實行“海禁” “閉關鎖國”的政策又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影響呢 ?
積極作用:
消極作用:
【檢測反饋】
1.孔子審訂的《詩經》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語句,這反映出當時實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氏族公社所有制 D.農民土地所有制
2.《詩經·大田》寫道“有渰萋萋,興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睆倪@些充滿現實主義古典文學氣息的文字中,我們能探究到的古代經濟信息是( )
A.精耕細作技術成熟 B.土地兼并嚴重
C.
13、小農經濟發(fā)展完善 D.井田制趨于瓦解
3. 右圖是國家郵政局發(fā)行的一枚《全面取消農業(yè)稅》紀念郵票,以紀念在中國存在了2600年的農業(yè)稅自2020年1月1日起廢止。中國的農業(yè)稅大致開始于( )
A.西周 B.春秋 C.戰(zhàn)國 D.秦朝
4.東漢光武帝劉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積達300余頃;東晉宰相謝安占有水陸地265頃,含帶兩山;明皇莊土地面積達37 000多頃。這種現象的根源是( )
A.土地兼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國家授權許可 D.豪強地主貪婪成性
5.戰(zhàn)國時期,秦國“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買賣”,這實質上( )
A.廢除了奴隸主貴族
14、的特權 B.從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C.提高了勞動者的身份地位 D.違背了歷史發(fā)展潮流
6.《呂氏春秋·上農》載:“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財產輕便),其產約則輕(容易)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边@段話的核心思想是( )
A.民貴君輕 B.施行仁政 C.重農抑商 D.閉關鎖國
7.中國歷史上封建社會傳統(tǒng)的重農抑商政策始于( )
A.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 B.戰(zhàn)國時期的商鞅變法
C.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D.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
8.關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15、A.其根源是小農經濟 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擾
C.禁止民間出海貿易 D.政府始終嚴格執(zhí)行海禁政策
9.太原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稱為“全國建筑寶庫”,被專家學者譽為“中國民間故宮”、“華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王家大院的建造者和主人王氏,靠賣豆腐起家,它是明清著名的晉商,“以商賈興,以官宦顯”,在經商做官發(fā)財之后,大興土木,建造了這一豪宅。這一現象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是 ( )
A.留下了晉商文化 B.使手工業(yè)品缺乏市場
C.影響農業(yè)經濟的商品化 D.影響工商業(yè)擴大再生產
【課后反思】
1、本課所講的古代經濟政策主要涉及三方面:土地政策,重農抑商政策和海禁、閉關鎖國政策,注意把握不同朝代政策的變化和農工商業(yè)之間的關系。
2、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和同學討論或者問老師。
學案反思:本課重難點在第一子目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變,引導學生把握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的根本原因和它的特點,土地兼并現象的原因和實質適當展開講解,其余兩個子目可交由學生自行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