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設情境 注重操作 自主學習》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創(chuàng)設情境 注重操作 自主學習(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創(chuàng)設情境 注重操作 自主學習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性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并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能運用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參與相關內容的討論。
一、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而學生的求知欲是提高素質的前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則成
2、為提高素質的關鍵。授課時,我提供教材“問題探討”中的材料,并逐一出示下列問題:
(1)根據材料計算,如果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運動員能跑多長時間?
(2)長跑時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你認為血糖的濃度會下降嗎?
(3)研究表明,在長跑過程中,盡管血糖在不斷被消耗,但它的含量基本維持在0.9g/L左右。血糖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得到補充?
(4)飯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了體內,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暫的升高,很快就恢復正常,這是為什么?
由“馬拉松運動員如果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能跑多久”的問題開始,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表現(xiàn)出很高的學習
3、興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爱攲W習充滿樂趣時,才更為有效”,所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之樂于主動地去學習知識。
二、重視模型建構,突出知識產生的過程――質疑和探究
講述:血糖濃度的相對穩(wěn)定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激素是很重要的調節(jié)因素。
提出問題:回憶我們初中的學習或者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聽說過哪種或哪些激素能影響血糖的含量?
講述:除了胰島素外,胰高血糖素也與血糖的調節(jié)密切相關。
(圖示胰島A細胞和胰島B細胞,說明它們所分泌的激素)
思考討論: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如何通過控制血糖的來源
4、與去路來調節(jié)血糖的平衡呢?
歸納總結:胰島素通過抑制來源和促進去路來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通過促進來源和抑制去路來升高血糖。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建立血糖調節(jié)的模型”的活動介紹。
要求學生分組活動,分別模擬兩種情景:飯后胰島是怎樣進行分泌調節(jié)的?馬拉松運動中,胰島又是怎樣進行分泌調節(jié)的?
小組活動并要求小組交流構建模型的過程和結果,然后請一組學生示范活動方法,并根據活動討論以下問題:
(1)甲、乙、丙分別代表什么?(2)當身體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時,將會發(fā)生什么情況?當身體產生的胰島素過多時,又會怎么樣呢?
要求小組討論并
5、繪制血糖調節(jié)機制示意圖,將其投影展示。
由于模型和模型方法在現(xiàn)代生命科學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也成為現(xiàn)代高中學生必須了解和應用的重要的科學方法。它不僅對學生學習生物科學有幫助,而且有助于學生將來進行科學研究,走入社會參加工作,更好地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同時,這種科學方法的學習和應用,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科學認知觀,還強化了與其他學科(如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的內在聯(lián)系。因此,生物學新課程標準依據國際科學教育的發(fā)展,將模型和模型方法列入了課程目標之一。由此,在本節(jié)課中,我先請學生推測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的生理功能,再通過模型建構來驗證推測。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分析,并
6、請學生上臺模擬飯后的反應和運動時的反應,而其他學生通過觀察這些同學的模擬過程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提問解決。學生最終建構出血糖平衡調節(jié)的模型,從而深刻理解并掌握了以下知識:乙代表胰島,丙代表肝臟而不是肌肉組織;血糖平衡調節(jié)的機制;激素一旦發(fā)揮它的調節(jié)作用后就會滅活。通過實驗,也使學生懂得實驗在學習中的意義,而這方面的收獲不亞于知識的獲得,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三、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概括反饋調節(jié)概念的基礎上,請學生舉例日常生活中反饋調節(jié)的實例,最后大家討論分析糖尿病的病因及防治、人工胰島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哪些主要的問題。
聯(lián)
7、系實際,讓學生充分意識到生物學科的實用性,激發(fā)學生關注日常生活問題。同時提出糖尿病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究得出結論,并從生活中熟悉的實例入手,為類比分析提供了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好學,使學習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也就是實現(xiàn)從“學會”到“會學”、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苦學”到“樂學”的轉變。
參考文獻
[1]楊九俊.學習方式的變革.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2]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 4 頁 共 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