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與政策教案第六專題:政策國際問題--修改

上傳人:dus****log 文檔編號:106199537 上傳時間:2022-06-13 格式:DOC 頁數:11 大?。?2.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形勢與政策教案第六專題:政策國際問題--修改_第1頁
第1頁 / 共11頁
形勢與政策教案第六專題:政策國際問題--修改_第2頁
第2頁 / 共11頁
形勢與政策教案第六專題:政策國際問題--修改_第3頁
第3頁 / 共11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8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形勢與政策教案第六專題:政策國際問題--修改》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形勢與政策教案第六專題:政策國際問題--修改(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六專題 國際形勢與熱點問題 一、美國對外政策調整及其引發(fā)大國間的互動 (一)美國奧巴馬政府對外交政策的調整 2009年1月,民主黨的奧巴馬接替共和黨布什成為新一任美國總統(tǒng)。按照以往的慣例,他勢必要對美國的外交政策進行重大調整。 1、奧巴馬將全面修正“布什路線”   據有關學者分析,改正布什政府的外交路線、修正布什時期的外交政策,將會是貫穿在奧巴馬這個四年任期內外交政策主線。 奧巴馬對布什外交政策的修正,既會是哲學層面的修正,同時也將是在戰(zhàn)略和行為上的修正。用一句俗話,這將是不折不扣的“修正主義”。具體說來,奧巴馬對布什外交路線的“矯枉”,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奧巴馬將糾正布什政

2、府做過頭的那些地方。譬如,奧巴馬將盡快從伊拉克撤軍,關閉關塔那摩監(jiān)獄這座“黑窯”,調整美國在以巴沖突中的立場,在以巴沖突中努力回到至少表面的公正。另外一方面,奧巴馬將會在布什政府的“不作為”領域有所作為。譬如巴以沖突上,美國以前采取的是不干涉,主要是不干涉以色列的行動,但奧巴馬上臺之后立即委派了前參議員米切爾作為中東問題特使。這明顯是希望有所作為。最重要是,奧巴馬會非常希望在氣候改變上有所作為,而布什在這方面則是明顯的不作為。雖然半年來國際金融危機極大地干擾了奧巴馬在外交上的動作,但等到國內的金融風暴稍微穩(wěn)定之后,盡快處理這個問題一定會成為他在外交上投入精力與資源最多的事情。奧巴馬的外交政策很

3、可能與布什時期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不會大相徑庭。而且,這可能正是美國所需要的。其原因在于:美國現在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一種務實的國際主義,它基于持久的國家利益以及仍在全球占領導地位的大國不可或缺的理想,盡管現在世界正向著多極化發(fā)展。 奧巴馬上臺后會有多種“變革”,其中最有可能的是,改變能源與應對氣候變化政策、逐步結束伊拉克戰(zhàn)爭、結束阿富汗戰(zhàn)爭、關閉關塔納摩灣的羈押設施。但盡管如此,奧巴馬的外交政策應該不會與布什時期的外交政策徹底背離。 2、奧巴馬將調整重要的雙邊關系   由于反恐和伊拉克戰(zhàn)爭,布什政府把許多重要的雙邊關系都忽視了。當然,對華關系是個例外。   譬如美俄關系,在布什后期顯得比

4、較緊張,布什所做的一些事情,使得俄羅斯因為地緣政治因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在俄羅斯問題上,奧巴馬將有可能因襲布什的對俄戰(zhàn)略:既不能孤立俄羅斯(這是不可能的),也不能讓其為所欲為(這樣做是不負責任的)。這一政策旨在平衡兩國之間的合作與競爭,所以不需要出臺一項新的對俄政策,僅僅重新調整現行政策就可以了。格魯吉亞戰(zhàn)爭表明,如果美國希望俄羅斯成為一個負責人的利益相關者,僅僅鼓勵是不夠的。為了改善美俄關系,奧巴馬預計會與俄羅斯溝通,并將針對俄羅斯減輕這些壓力。具體說來,奧巴馬會大大放緩格魯吉亞、烏克蘭等加入北約的進程。布什政府在東歐設置反彈道導彈基地,這令俄羅斯很惱火,奧巴馬也會相對擱置這件事情。果

5、然,2009年9月17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宣布放棄在東歐設立導彈防御基地的計劃,并聲稱:放棄在東歐建立導彈防御基地的計劃,是為了采取更加有效的新技術強化美國的導彈防衛(wèi)能力。對此,俄羅斯外交部發(fā)言人涅斯捷連科稱,美國重新審視其反導系統(tǒng)的立場是積極的決定。 至于美中關系,奧巴馬將會做一個平衡。布什后期的美中關系處于一種“意外地平靜”,而奧巴馬則將會使美中關系重新進入“有控制的摩擦”。所謂“有控制的摩擦”,是指不包括在戰(zhàn)略安全層面的摩擦。在戰(zhàn)略安全領域,奧巴馬肯定會謹慎處理。除此之外,奧巴馬會在人權、貿易方面,更加注重美國利益。中美輪胎特保案已經充分證明了上述推測。2009年9月11日,奧巴馬決定

6、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實施懲罰性關稅,為奧巴馬時代中美貿易第一案定論。13日,中國商務部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汽車產品和肉雞產品啟動“雙反”立案審查程序,14日正式就美國限制中國輪胎進口的特殊保障措施啟動了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對此,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團在一項聲明中說,中方正式就美相關措施提出世貿組織爭端機制框架內的磋商要求。中方要求與美方磋商,是行使世貿組織成員權利的正當舉動,是維護自身利益的切實行動。聲明指出,美方對中國輸美輪胎采取特保措施,是違背世貿組織規(guī)則,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的錯誤做法。中方希望各方能夠體會到中方堅定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決心,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尊重多邊貿易規(guī)則,共克時艱,

7、推動全球經濟盡快復蘇。很顯然,新一輪中美貿易摩擦已經拉開了帷幕。 3、在其他熱點問題上的調整 在朝鮮問題上,奧巴馬上臺后將接過布什的接力棒,繼續(xù)與朝鮮進行馬拉松式的多邊談判,因為沒有其他切實可行的辦法。 伊朗方面,奧巴馬將極有可能繼續(xù)奉行布什采取的“蘿卜加大棒”的政策,即軟硬兼施,在默許伊朗的行徑與打擊伊朗之間通過外交途徑尋求第三條解決伊朗問題的辦法。為獲得更大的成功機會,這一政策需要更嚴厲的大棒和更香甜的蘿卜,包括奧巴馬本人主張的直接接觸。 至于伊拉克,奧巴馬接手的是一場將主要由伊拉克人民自行結束的戰(zhàn)爭。人們可能會激烈地討論美軍從伊拉克撤離的速度和規(guī)模,但是幾乎沒有人會否認現在是撤軍

8、的適當時機。在結束伊拉克戰(zhàn)爭方面的努力將會使奧巴馬嘗試扭轉美國深陷阿富汗泥潭的局面。 在中東問題方面,奧巴馬可能會奉行布什的政策:支持黎巴嫩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主權國家;嘗試敦促敘利亞作出負責任的行為;與不喜歡自由但非常憎恨伊朗與基地組織的阿拉伯遜尼派政權進行安全合作。繼續(xù)布什開啟的中東和平進程,并最終在中東地區(qū)達成:建立巴勒斯坦國、實現和平。 奧巴馬時期,美國的全球大戰(zhàn)略也不會有大的變化。在大選中奧巴馬經常提到美國將重建與盟國的關系。但目前,美國已基本上修復了與亞洲、歐洲和拉美國家的關系。布什也留給奧巴馬一個現實的戰(zhàn)略,那就是如何應對大國的崛起。通過敦促中國、印度、日本、巴西和其他崛起的國

9、家在國際秩序中擔當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布什政府表明“其他國家的崛起”不等同于美國的沒落。事實上,這可能增強美國的影響力。亞洲是世界上地緣政治最動蕩的地區(qū),現在美國與亞洲主要大國保持良好的關系。每個國家都想對其他國家心存防范,所以只能與美國建立伙伴關系。奧巴馬的任務將是繼續(xù)利用美國的影響力使這些新興國家在應對全球問題中分擔更多的責任。 在打擊“基地”組織方面,奧巴馬也極有可能采取布什時期的戰(zhàn)略。現在人們已經達成了一項共識:在打擊恐怖主義時先發(fā)制人是必要的;奧巴馬本人也主張這樣的做法。但是,布什政府在第二任期內主張,反恐的重點不僅僅是打擊恐怖分子,而且還要在社會中建立安全、機遇和正義。有些人甚至

10、認為,美國可能不得不與一些恐怖分子和解。奧巴馬很有可能不提及“反恐戰(zhàn)爭”,這樣做是正確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在打擊恐怖主義時他不會采取大致相同的方式。這一戰(zhàn)略依賴于美國把國家建設當作國家利益之一。 (二)世界主要大國的因勢互動 隨著美國大選的結束,國際政壇自2006年以來的一波大規(guī)模的領袖更替基本完成。在當今世界政治的最高舞臺上,一群二戰(zhàn)后出生的風云人物基本構成了新的權力之弧,而人類的政治生態(tài)也基本完成代際交接,新的政治生態(tài)版圖正在醞釀成型。在全球聯手對抗金融危機、力阻經濟衰退的超長戰(zhàn)線上,新的世界權力層如何發(fā)揮作用,將深層次地影響未來國際格局的形成。   大國領導人的更替已經給國際政治帶來

11、了變化,尤其是在歐洲。 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上臺以后,明顯改變了對美、對俄和對華政策。他們的前任施羅德和希拉克在任期間,德法兩國曾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票反對美國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但薩科齊一上臺就明顯改變了對美政策,他當選法國總統(tǒng)后很快以度假為名去了美國,在宣誓就職后又對美國進行了正式訪問。在很短一段時間內,連續(xù)兩次到美國,這引起法國媒體極大的轟動,因為法國總統(tǒng)歷來試圖保持法國的獨立地位,不跟美國靠得太近。但薩科齊強調要和美國建立一種合作關系。默克爾也是一樣,她在就任德國總理后迅速轉向美國。這樣,在大西洋兩岸出現了一個英、法、德等歐洲大國和美國關系迅速改善并且密切合作的局面。在對華關系上,

12、薩科齊和默克爾上臺后都對前任的政策進行了調整,中法、中德關系一度有所疏遠,這在北京奧運會火炬?zhèn)鬟f期間表現尤為明顯。   這種調整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是經濟方面。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法國、德國認為中國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機遇,一個大市場。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雙方之間的競爭在加劇。中國的經濟總量先后超過了意大利、法國,馬上就要超過德國,而且對歐盟的貿易順差也在擴大,歐洲國家的經濟利益受到沖擊,所以他們民眾和媒體的反應都很強烈。   另外,中歐在非洲也面臨競爭。中國近年來奉行“走出去”的戰(zhàn)略,在非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中非政治、經貿關系都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而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國

13、一向將非洲視為自己的“后院”,認為中國與非洲國家關系的密切損害了自己的利益。   第三就是發(fā)展模式不同。中國在沒有完全接受西方的那一套、沒有全盤西化的情況下取得了成功,樹立了一個中國模式。西方國家認為這對其發(fā)展模式構成了挑戰(zhàn)。   另外,國際格局的變化也是導致歐洲國家對外政策變化的原因。冷戰(zhàn)期間,歐洲國家要依靠美國對抗蘇聯的威脅。蘇聯解體后,歐洲國家不再面臨蘇聯的威脅,不再需要依賴美國的保護,所以法國在冷戰(zhàn)結束后明確主張建立多極化的世界,德國雖然不明說,心里也是贊同的。這樣的情況下法德就要跟美國保持距離,甚至借助中國來平衡美國的影響。但在最近幾年,中國發(fā)展非常迅速,俄羅斯也高調復蘇,法德又

14、認為,需要借助美國來平衡中國和俄羅斯的影響。所以薩科齊和默克爾上臺后,都采取了親美政策。   但是,中歐之間的關系尤其是經貿關系已經非常密切。在這次金融危機后,他們又發(fā)現美國有些靠不住,歐洲還是需要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支持。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薩科齊和默克爾的對華態(tài)度都有所轉變。   另外,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最近也出現了領導人的更替,比如韓國、巴基斯坦等,他們的外交政策都面臨著一段短時間的調整適應。比如說韓國總統(tǒng)李明博,剛上臺的時候他偏重于韓美關系,但這個政策現在也不能持續(xù),現在他既要跟美國搞好關系,也要跟中國、日本搞好關系。巴基斯坦也是這樣,扎爾達里剛上臺的時候,針對中國

15、說了一些以前巴基斯坦領導人從來沒說過的話,但是后來也調整了。從整個地區(qū)格局來看,周邊國家領導人的變化對中國周邊政策都沒有產生較大的影響。   中澳關系發(fā)展本來就比較好,中澳之間經濟互補性很強,貿易投資都有很大的發(fā)展。陸克文上臺后,中澳關系未來應該說會有較大的發(fā)展。在陸克文的前任霍華德總理任期內,澳大利亞曾經跟日本、印度要搞一個“亞洲民主之弧”,這被認為是針對中國的。陸克文上臺后這個東西就不搞了。這對中澳關系是一個積極的因素,有利于中澳關系,特別是政治關系正常發(fā)展。 二、中國的睦鄰外交大見成效 (一)中國20年來睦鄰外交成效顯著 1、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睦鄰外交政策   新中

16、國成立后,我國積極開展周邊外交,將“安定四邦”作為其指導原則,奠定了中國睦鄰友好外交政策的基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首先針對周邊國家提出的國際關系原則,構成了中國睦鄰外交政策的核心,已成為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   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繼續(xù)堅持睦鄰外交政策,從周邊入手,排除干擾,打破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制裁,與周邊國家增強政治互信,深化經濟合作,使睦鄰外交政策不斷深化。進入21世紀,中國的周邊政策更為全面和成熟。2002年十六大提出了“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睦鄰外交政策;十七大報告則強調指出:“我們將繼續(xù)貫徹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加強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積極開展區(qū)域

17、合作,共同營造和平穩(wěn)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地區(qū)環(huán)境?!薄芭c鄰為善,以鄰為伴”這一方針繼承了中國幾千年來傳統(tǒng)的睦鄰思想,順應了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潮流,深化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睦鄰外交政策,為新世紀中國周邊外交確定了方向。   對“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的深入闡述,則集中體現在2003年10月溫家寶總理《中國的發(fā)展和亞洲的振興》演講中,其中提出的“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則是現階段中國睦鄰外交政策的集中表述,是對近年來中國周邊外交實踐的經典總結,它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的睦鄰外交思想。 2、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睦鄰外交的豐碩成果 第一、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政治互信不斷增強

18、 國家關系不斷發(fā)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與朝鮮、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等傳統(tǒng)友好國家保持著持續(xù)友好;同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老撾、蒙古等國家的關系實現了正?;⒉粩嗉由睿煌n國、新加坡、文萊等一直未與之建交的國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1992年中韓建交,標志著中國同周邊國家全面建交;同絕大多數鄰國,尤其是周邊大國、地區(qū)集團確立了各種形式的伙伴關系,如中俄確立面向21世紀的戰(zhàn)略協(xié)作伙伴關系,中日確定構筑面向21世紀致力于和平與發(fā)展的友好合作伙伴關系而目前又在努力發(fā)展戰(zhàn)略互惠關系,中國與東盟確定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等等。 高層互訪更加頻繁。尤其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領導

19、人頻頻出訪周邊國家;與此同時,為數眾多的周邊國家領導人也前來中國訪問,尋求改善和加強與華關系。如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此舉被稱為中日關系的“破冰之旅”。2007年胡錦濤主席訪俄,溫家寶總理訪問韓國和日本,2009年10月普京訪華……頻繁地走動、面對面地交談,使中國與周邊國家間的關系更加緊密,相互了解與信任不斷加深。 邊界問題取得積極進展。目前,我國已同絕大多數鄰國簽署了陸地邊界劃分條約,陸地疆界基本穩(wěn)定。特別是2004年中國與俄羅斯簽署的《中俄東段邊界補充協(xié)定》使中俄之間4300多公里長的邊界問題經過十余年的談判終于解決;海上疆界方面,2000年12月25日,中越正式簽署

20、《中越關于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qū)和大陸架的劃界協(xié)定》和《中越北部灣漁業(yè)合作協(xié)定》,2004年6月30日,在經過批準后,兩協(xié)定同時生效,至此,中越兩國終于解決了在北部灣劃界問題上雙方長期存在的爭議。中越北部灣劃界協(xié)定是中國與鄰國的第一個海上劃界協(xié)定,協(xié)定的實施,“充分體現了中國希望通過和平協(xié)商和談判解決與鄰國存在的領土邊界問題和邊界地區(qū)各種糾紛的誠意,反映了中國以鄰為伴、與鄰為善的愿望”,“為中國與其他國家通過談判劃分海上邊界線提供了可資參考和借鑒的經驗”,是中國與鄰國解決邊界問題的又一重大成果。 第二、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交融不斷深化   在夯實政治基礎的同時,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合

21、作不斷深化,這是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不斷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 貿易額不斷攀升,經濟合作迅速展開。中國在東盟各國的貿易額已占該地區(qū)貿易額的60%以上,東盟已成為中國的第五大貿易伙伴。中俄兩國正式建交以來,經濟交流不斷加深,貿易額逐年上升:1992年雙邊貿易額僅為46億美元,2000年升至80億美元,至2006年突破300億美元,2009年中國一成為俄羅斯第3大貿易伙伴。中國與日本的雙邊貿易額連續(xù)11年位居各個貿易伙伴國之首,日本是中國大陸第三大貿易伙伴和第三大投資來源國。截止2006年,已有4萬多家中國企業(yè)參與跨國經營,這不僅給雙方帶來經濟效益,也是中國同周邊國家謀求共同發(fā)展的例證。 區(qū)

22、域經濟合作蓬勃發(fā)展。在經濟全球化和區(qū)域經濟一體化浪潮中,中國與亞洲各國的區(qū)域合作日益展開并取得積極進展。1997年12月,首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0+3)舉行,“10+3”合作進程啟動, 2005年7月1日,中國一東盟“10+1”自由貿易區(qū)建設正式啟動。2002年和2005年,中國兩次發(fā)布《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qū)域合作國家報告》,與老撾、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五國共同參與大湄公河次區(qū)域開發(fā)……中國積極參與亞洲的區(qū)域合作,為雙邊乃至多邊經濟交流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第三、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安全對話取得積極成果   安全問題是中國周邊政策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中國以新安全觀為理論基礎,強調

23、多邊安全和綜合安全,謀求共同發(fā)展,表現出新的特色和思維,中國與周邊國家在安全領域的成功合作,進一步增強了雙方之間的互信。 積極促成朝核會談。在中國的積極參與和推動下舉行的中美朝三方會談和中美朝韓俄日六方會談,啟動了通過對話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的進程,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也維護了我國的根本利益。盡管六方會談過程困難重重,但中國仍然不輕言放棄。 積極倡導并推動上海合作組織的建立與發(fā)展。在1996年“上海五國機制”的基礎上,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國元首在2001年6月14日的上海峰會上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和《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

24、主義上海公約》,成立了以不結盟、開放、不針對第三國為特征的上海合作組織,這是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各國探索新型國家關系、新型安全觀、新型區(qū)域合作模式的有益嘗試,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地區(qū)合作機制。2002年《上海合作組織憲章》《關于地區(qū)反恐機構的協(xié)定》及《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宣言》的簽署,2003年上海合作組織聯合反恐機制的建立及2004年1月15日其常設機構“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在北京的正式成立,說明這一區(qū)域合作組織在機制化、制度化方面取得明顯進步,已經成為具有實質意義和有吸引力的地區(qū)安全組織。這一區(qū)域合作組織正在不斷擴大,2004年接納蒙古為準成員、2005年接納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為準成員。

25、“上海合作組織為反恐斗爭建立了一個堅實的合作平臺,為推動世界向多極化發(fā)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對于區(qū)域內各國進一步增進了解與合作,維護地區(qū)穩(wěn)定與安寧意義重大?!?  對周邊國家的軍事外交取得重大進展。尤其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疆土海域和多個周邊國家的軍隊頻頻舉行不同內容的聯合軍事演習,從而使中國軍事外交格外引人注目。2003年8月6日至12日,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軍隊舉行“聯合-2003”反恐演習,這是中國首次參加多邊聯合軍事演習,也是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成員國軍隊首次舉行的多邊跨境聯合反恐演習;2003年10月22日,中國和巴基斯坦海軍在中國東海長

26、江口水域舉行海上聯合搜救演習,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與外國海軍舉行的首次聯合演習。此后,中國和不同國家的不同內容的聯合軍事演習持續(xù)不斷。另外,中國與俄羅斯、朝鮮、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泰國等國軍隊高級將領互訪不斷,進一步密切了相互關系,使中國同周邊國家軍事關系出現新局面。 第四、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人文交流日益加強   在教育、文化、衛(wèi)生、體育、旅游等領域,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合作不斷拓寬,民間交流與人員往來日益頻繁。比如,中印兩國于2005年4月在印度舉行中國文化月;中俄之間在1997年底成立中俄兩國政府支持的國家間社會組織“中俄友好、和平與發(fā)展委員會”,每年有數以百計的研究生和科技人員到對

27、方的高等院校接受不同門類和學科的教育和進修,雙方各自在對方建立了文化中心,俄羅斯每年有80~90個文藝團體來華巡回演出,我國也有大體相當的文藝團組訪俄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俄羅斯在中國成功舉辦“俄羅斯國家年”,2007年中國在俄羅斯成功舉辦“中國國家年”,這是中俄兩國人文交流的集中表現。中國充分尊重文明的多樣性,與周邊國家保持著程度不同的人文交流,在多領域的交往中相互借鑒、共同發(fā)展。   總之,中國積極參與上海合作組織的籌建及“10+3”進程;率先與東盟確立建立自由貿易區(qū);率先加入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以鞏固與東盟關系的政治法律基礎;率先提出開展非傳統(tǒng)安全合作,拓展了東亞合

28、作的范圍和內涵;率先與東盟建立戰(zhàn)略伙伴關系,提升了本地區(qū)各國合作的水平;與日韓協(xié)商,發(fā)表了第一份中日韓合作聯合宣言……這些積極主動的措施,增進了中國與域內各國的相互信任,緩解了周邊鄰國對中國的疑慮,進一步樹立了中國和平、進步、開放、合作的形象,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也表明中國的睦鄰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深化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將面臨的問題   雖然中國的睦鄰外交得到大多數國家的認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中國和周邊國家之間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我們慎重對待。 海洋國土與資源的爭奪。隨著各國海權意識的覺醒和提高,蘊藏豐富資源的海洋成為各國爭奪的焦點,有關國家紛紛主張自己的海洋國土

29、,海洋領土與資源的爭奪在所難免。對中國而言,南中國海問題與釣魚島問題相對棘手,但我們可以“先不談主權,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跋炔徽勚鳈唷苯^不是不談主權,而是要正確選擇談主權的時機。小平同志這一主張對于今天和今后有關爭議問題的解決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邊界爭端。如前所述,在我國陸地疆界中,中印部分邊界尚存糾紛,大部分海上疆界也尚未劃定。對于邊界糾紛,我們主張用和平的方法相互妥協(xié)達成協(xié)議;“在和平解決邊界糾紛之前,維持邊界現狀,避免武裝沖突”;“一時解決不了的,可以維持現狀,使其不致影響正常的國家關系”。中印在劃界遇到困難時保持兩國邊界和平現狀的做法是明智的,中越北部灣協(xié)定對于中國與鄰國之間海

30、上邊界爭議的解決也是值得借鑒的。 安全機制不健全。上海合作組織為各國在安全領域的合作提供了范例,但它卻只是一個地區(qū)性國際組織,對于亞洲來說,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安全合作機制保障彼此的安全對話。許多地區(qū)和國際熱點問題需要臨時啟動合作對話程序才能進行協(xié)商。要改變現狀,中國應和其他國家一起采取措施,推動上海合作組織的發(fā)展與擴大,推動亞洲安全合作機制的建立,堅持以對話、協(xié)商解決爭端和分歧。 還存在著經貿往來上的局限。盡管中國與周邊國家在經濟上的交融日益加深,但總體看來,雙方經濟交往與合作還沒有充分展開。雙方貿易額不高且經濟合作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不盡如人意。中國與周邊國家經濟交流的領域有待進一步拓

31、寬,交流的程度也有待進一步深化,這需要有關各國付諸切實努力。   在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發(fā)展過程中,還存在華僑國籍問題、歷史恩怨問題等,但是只要我們從宏觀把握問題,堅持“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的睦鄰外交政策,一切面向未來,通過和平談判,用各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妥善解決存在的政治分歧、貿易矛盾,就一定能夠推動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的深化與進一步發(fā)展,中國的睦鄰外交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二)我國周邊形勢總體穩(wěn)定但仍存在不確定因素 我國周邊地區(qū)形勢總體穩(wěn)定,求和平、求穩(wěn)定、求合作是地區(qū)形勢的主流。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這些地區(qū)形勢正處在變革和調整的重要時期也是不爭的事實。地區(qū)熱點問題出現新發(fā)展,復雜原因增

32、多。傳統(tǒng)政治安全問題仍較突出,新型挑戰(zhàn)不斷涌現。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我國周邊地區(qū)國家經濟增速放慢,貿易額下降,就業(yè)壓力加大。部分周邊國家處于政治轉軌、經濟轉型和社會轉制的過渡期,社會政治矛盾有所激化。阿富汗安全形勢嚴峻,巴基斯坦、尼泊爾、緬甸、泰國等多個國家政局出現動蕩。南亞地區(qū)極端勢力與宗教分離等勢力合流之勢明顯,安全形勢惡化,我國邊疆穩(wěn)定面臨威脅。與此同時,美國加大對亞太地區(qū)的戰(zhàn)略關注與投入,有關大國在我國周邊地區(qū)的競爭與較量加劇。此外,伊朗核問題的解決進展緩慢。地區(qū)領土、海洋爭端趨于生溫。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等國加大與我國的南海權益爭奪。日本繼續(xù)對東海和釣魚島問題進行炒作。

33、近來我國周邊最大的安全隱患當數朝核問題的又起波瀾: 朝鮮進行第二次地下核試驗,宣布退出并聲稱永不參加“六方會談”。 朝鮮外務省2009年4月14號日發(fā)表聲明,宣布退出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并將按原狀恢復已去功能化的核設施。5月25日又宣布再次“成功地進行了地下核試驗”。5月27日朝鮮軍方又發(fā)表聲明,宣布朝鮮退出朝鮮戰(zhàn)爭停戰(zhàn)協(xié)議。 這一系列舉動,重新引發(fā)了國際緊張局勢。對此,國際各方呼吁朝鮮重回談判桌。中國政府當即聲明說,尊重自主權和主權平等是六方會談通過的共同聲明的基礎和生命。在這一精神被“全面否定”的情況下,朝鮮“絕對不再參加六方會談”,并且“不再受六方會談達成的協(xié)議的約束”。中方希望有關

34、各方著眼大局,保持冷靜和克制,共同維護六方會談進程。聯合國安理會就有關問題發(fā)表了主席聲明,中方也注意到了朝鮮外務省發(fā)表的聲明。我們希望有關各方著眼大局和長遠,保持冷靜和克制,這符合地區(qū)各國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中方要求和呼吁朝方信守無核化的承諾,要求和呼吁有關各方保持冷靜克制,都能夠做有利于推動朝鮮半島核問題六方會談盡快恢復和進一步向前發(fā)展的事情。中方堅決反對朝鮮進行核試驗,認為在當前形勢下,各方都應該以朝鮮半島無核化、防擴散、維護東北亞和平穩(wěn)定的大局為重,堅持通過談判對話和平地解決有關問題,避免導致局勢進一步升級的行動。中方將為此繼續(xù)同有關各方保持密切溝通,盡己所能發(fā)揮應有作用,作出不懈努力

35、。 總之,面對地區(qū)軍備競賽風險上升、維持東北亞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與實現半島無核化難度增大的現實,我國將繼續(xù)高舉和諧周邊旗幟,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方針,增進互信,促進合作,擴大同周邊國家的共同利益,妥善處理海洋權益爭端和各種熱點、敏感問題,著力營造和平穩(wěn)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地區(qū)環(huán)境。 三、當前國際熱點問題——甲型H1N1流感席卷全球 (一)甲型H1N1流感的爆發(fā)與流行現狀 1、甲型H1N1流感的爆發(fā) 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首例確診病例是墨西哥Veracruz州Lagloria的一名4歲小男孩,于2009年3月28日在美國加州實驗室被確診為一種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并于3月

36、30日在加州發(fā)現了第二例病例。4月12日,來自Oaxaco的一名婦女來到墨西哥城專業(yè)治療呼吸道疾病的醫(yī)院就診,13日死亡,成為首例死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4月16日,墨西哥政府發(fā)布流感疫情警報,向泛美衛(wèi)生組織(PanAmericanHealthOrganization,PAHO)進行通報,PAHO依照程序向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通報。WHO在4月25日發(fā)出全球警告,墨西哥和美國發(fā)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構成“具有國際影響的公共衛(wèi)生緊急事態(tài)”。 隨后,這種新型病毒引起的流感疫情迅速蔓延到全世界五大洲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qū)。 2、甲型

37、H1N1流感的基本知識 甲型H1N1病毒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斷,是一種新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是由變異后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它具有人群普遍易感、傳播速度快的特點。根據美國的紀錄,人類感染H1N1流感病毒疫情曾在1976年和1988年出現,造成兩人死亡。 其傳染途徑與季節(jié)性流感類似,病毒通過病人咳嗽、噴嚏時的飛沫、直接和間接接觸等途徑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無癥狀的攜帶病毒的人或接觸污染的環(huán)境和物品等途徑也可傳播此病。 人感染甲型H1N1病毒后潛伏期一般為1—7天。臨床早期癥狀主要表現為流感樣癥狀,包括發(fā)熱(腋溫≥37.5℃)

38、、流涕、鼻塞、咽痛、咳嗽、頭痛、肌痛、乏力、嘔吐和(或)腹瀉。可發(fā)生肺炎等并發(fā)癥。病情也可迅速進展,突然高熱、肺炎,重者可出現呼吸衰竭、多器官損傷,甚至死亡。但根據世界各國臨床醫(yī)學觀察,甲型H1N1病毒感染的死亡率并不高,目前的實際測算大約在1-2‰之間。另外根據目前的觀察,其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似乎不如歷史上歷次流感大流行嚴重。 (二)歷史上的全球流感大流行及其危害 甲型H1N1流感的暴發(fā)流行,讓人類不得不用歷史的眼光回顧人與流感的關系。流感幾乎從未離開過人類,它的變異性使人類對其防不勝防,常常因低估它而損失慘重。 1、有史料記載的幾次流感大流行 公元前412年,古希臘名醫(yī)希波克拉底即

39、已記述類似流感的疾病。至19世紀,德國醫(yī)學地理學家赫希則比較詳細地記述了從公元1173年以來的歷次類似流感的流行病發(fā)生情況。 第一次明顯的流感流行于1510年,發(fā)生在英國,后來,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亦曾出現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大規(guī)模流行病情況;而對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詳盡描述是在1580年。以后,文獻中共記載了31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742年~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90%的東歐人;1889年至1894年席卷西歐的“俄羅斯流感”亦屬于一次大流行,不僅患病人數多,而且死亡率亦很高。 世界衛(wèi)生組織流感監(jiān)測網提供的信息表明,20世紀有5次波及全球的流

40、感大流行,每次都導致數百萬以上的人死亡,這5次分別發(fā)生于1900年、1918年、1957年、1968年和1977年。不過,有些專業(yè)人員認為只有4次,即1900年之后的4次。除1918年流感大流行之外,其余幾次流感大流行有一些相似而又相異之處。 1957年流行亞洲的流感大流行,稱“亞洲流感”。其病原菌是H2N2流感病毒,原因可能是由帶有人H1N1病毒的動物,與亞洲禽H2N2病毒株的混合感染所致。這次流感于1957年2月首先在我國貴州西部出現,于當年3月~4月引起全國大流行,5月~6月進入日本和東南亞各國,7月~8月襲擊中東、歐洲和非洲,10月份蔓延至美洲,在8個月的時間內席卷全球。發(fā)病

41、率在15%~30%,病死率不高。如同1918年~1919年西班牙流感一樣,這次流感亦有2~3個高峰期。大多數國家在1958年~1959年出現了第二或第三個高峰。以我國為例,這次流感在我國有兩個高峰期。第一次在1957年2月~5月間,致病范圍集中在城市,3月達到峰值,4月開始下降,5月告終,發(fā)病率為30%~50%,不同年齡的人群發(fā)病率大致相當,只是死亡率較低,約為0.01%。第二個高峰發(fā)生于1957年12月~1958年4月,發(fā)病區(qū)域發(fā)生了改變,以農村為主,而且發(fā)病率較高,癥狀嚴重。為此,有的地區(qū)流感病死率較高,如陜西、吉林某些地區(qū)病死率為0.6%~1.0%,死者多為老年人和兒童。 19

42、68年香港暴發(fā)流感,稱為“香港流感”,亦引起全球大流行。經查證,病原菌是H3N2病毒,估計是由于攜帶人H2N2病毒的動物與亞洲禽病毒的混合感染所致。這一次首先是于1968年7月中旬發(fā)生于香港,然而其傳播速度和發(fā)病率都不及1957年的那一次。1968年8月~9月間,流感經香港傳入新加坡、泰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同年秋季到達歐洲,年底到達美洲。這次流感在我國同樣出現了兩個高峰期。第一次高峰出現在1968年7月~9月份,從香港、廣東開始,再由北向全國擴散。這次流感持續(xù)時間較長,到1970年6月~12月出現第二次高峰期,表現為在南方是夏季流行,在北方是冬季流行。 1977年,俄羅斯發(fā)生流感流行,

43、稱“俄羅斯流感”。病原菌是H1N1流感病毒,可是病毒的來源無法查清,其病毒與1950年的人類流行株幾乎完全相同。具體時間是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在蘇聯出現。1978年1月,“俄羅斯流感”開始在美國在校學生及征募的新兵中暴發(fā)流行。至1978年冬,其他許多國家也紛紛出現感染流行。此次“俄羅斯流感”迥然不同于以往歷次流感。引發(fā)此次流感流行的致病病毒為1950年流行的H1N1病毒株的變異體。因此,在該病毒株流行期生活過的人,即1957年以前出生的人,對1977年~1978年再次出現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病毒株感染,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絕大多數有關1977年~1978年流感流行的報告均指出,盡

44、管此次流行為典型的暴發(fā)流行,但成年人均為輕微感染,而在校青少年發(fā)病率很高。此外,與1957年及1968年的流感流行不同,此次出現的病毒新亞型并未取代以前流行的病毒株。因此,到目前為止,由1977年的病毒株進化出的甲型病毒H1N1,與從1968年的流行株中產生的甲型病毒H3N2已流行20多年,而且仍然在引起流感流行。 2、20世紀流感流行的基本規(guī)律: 據測算,人類流感一般4年左右小流行,10年左右大流行。從上面對20世紀幾次流感大流行的梳理可以發(fā)現,流感是每4年左右小流行一次,每10年左右大流行一次。如果人群中有1%的人患流感,可以說是流感小流行;大于10%的人患流感是中等流行;10%以上5

45、0%以下可以看做是大流行。另一方面,如果短時間內流感在一個社區(qū)、學校、軍營或小地區(qū)突然發(fā)生,病例較多,可以稱為流感的暴發(fā);而在較大范圍內,流感發(fā)病率明顯地超出當地同期發(fā)病率水平,可以稱為流行;而當新亞型病毒株出現時,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流感傳播迅速,流行范圍超出國界和洲界,就可以稱為大流行。 以上的4次都可稱為流感大流行。 3、流感的危害 流感給人類造成的危害是極為嚴重的。 第一,導致大量人口死亡,并且導致死亡的人數往往超過戰(zhàn)爭甚至超過世界大戰(zhàn)。據《澳門日報》報道,自1580年有記載以來的420多年中,全球性的流感流行或大流行已超過30次。其中,最大規(guī)模的流感大流行發(fā)生于1918年至1

46、919年,即著名的“西班牙流感”,所導致的死亡人數比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死亡總人數還多。 第二,流感還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栋拈T日報》介紹說,1957年發(fā)生在亞洲的流感大流行,是我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流感疫情。當時從春季起,先在貴州省發(fā)生,在半年內傳播至許多地區(qū),在我國受害最大的地區(qū)患病率達50%以上,造成工廠停工,學校停課,關閉所有文娛、體育等集體活動場所,僅北京市勞動日損失就相當于1000人的工廠停工19個月。 此外,2002年底源自于中國廣東的非典型性肺炎,在2003年對亞洲多國造成嚴重疫情,繼之在2003年底至2004年初肆虐東亞的禽流感,都令人記憶猶新,這些重大傳染病皆在全世

47、界造成嚴重的人員死亡與經濟損失。 1918年:20世紀第一次全球性流感爆發(fā),由于源起西班牙,故被稱作“西班牙流感”,屬A型流感H1N1病毒,與近日墨西哥豬流感病毒十分相似。因當時正處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隨著參戰(zhàn)國部隊四處征戰(zhàn)移防,疫情向世界各地蔓延,以至于全球死亡人數難以計數。有文獻稱高達4000萬人,也有的稱約2000萬人,至少有10億或全球半數以上人口遭感染。 1957年:流感爆發(fā)于中國貴州,然后擴散至全球。這場被稱為“亞洲流感”的疫情系A型流感H2N2病毒作祟所致,據估計全球約10%到30%的人口受到波及,死亡人數在100萬人。 1968年:“亞洲流感”病

48、毒之后由H2N2突變?yōu)镠3N2,成了1968年“香港流感”的元兇,同年疫情傳至美國,持續(xù)到1969年。估計全球死于“香港流感”的人數約75萬人,在美國則奪走3.4萬條人命。 2003年:亞洲國家人心惶惶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也是擴散迅速且死亡率極高的傳染病,2002年底自廣東順德爆發(fā),2003年世衛(wèi)組織正式宣布致病源為一種新的冠狀病毒,命名為SARS病毒,這場疫情造成700多人喪生,亞太地區(qū)的經濟損失多達400億美元。 (三)甲型H1N1流感的發(fā)展趨勢和預防途徑與措施 據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李德新介紹,根據從1918年以來的幾次流感大流行的態(tài)勢分析,一次流感病毒一般會經歷3個波

49、的發(fā)展,第一波影響范圍相對較小,第二波較大,第三波較小。目前為止,此次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與以往引起大流行的病毒不完全一樣,傳播速度沒有以往快,病毒能力似乎沒有歷史上前三次流感大流行的病毒能力強。 從8月底學生開學以來,我國甲流報告數量突增,尤其是大學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更為疫情控制帶來隱患。曾經警告入秋后可能暴發(fā)第二波甲流疫情的鐘南山院士再次提醒“甲流疫情年底還會出現。從流感發(fā)生規(guī)律來看,一般不止一個高峰?!? 甲型H1N1流感可能會持續(xù)很長時間。有人說流感流行不是“百米賽跑”,而是“馬拉松長跑”,現在僅僅是跑出100米。歷次流感大流行在沒有特殊圍堵策略下都是持續(xù)至少1年以上,現在對流

50、感大流行實行圍堵策略,會壓低流行高峰,但也有可能會拖長流行時間。因此,應做好長期應對的準備 1、我國應對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有利與不利條件 我國應對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優(yōu)勢主要表現在:一是我國政府具有強大的號召力,能夠有效動員多部門參與,廣泛發(fā)動群眾;二是通過對SARS的應對,我國積累了應對類似疾病流行的成功經驗,并逐步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公共衛(wèi)生應急法律法規(guī)和預案;三是我國已經擁有了能征善戰(zhàn)的公共衛(wèi)生應急隊伍,尤其是近幾年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四是我國與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建立了良好的國際合作機制;五是本次疫情首先發(fā)生在其他國家,中國有借鑒其他國家防控的經驗和充分的準備時間;

51、六是在沒有一例病例傳入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已經研制成功了快速診斷試劑,非常有利于診療和預防控制工作。 我國應對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不利條件主要表現在:一是我國人口數量多、密度大,特別是流動人口數量為世界之最,增加了對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難度;二是我國抗病毒藥物的生產和儲備能力遠遠落后于發(fā)達國家;三是廣大公眾的公共衛(wèi)生意識和衛(wèi)生習慣有待提高和改善;四是我國的疫苗生產能力和接種的組織實施均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 2、預防甲型H1N1流感的基本措施 ▲避免接觸流感樣癥狀(發(fā)熱,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注意個人衛(wèi)生,經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噴嚏后。 ▲避免前往

52、人群擁擠場所。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然后將紙巾丟進垃圾桶。 ▲盡可能頻繁開窗,增進居住空間的空氣流動。 ▲出現流感樣癥狀應及時就醫(yī),留在家中,減少與他人接觸。必要時可戴口罩。 近幾十年來,全球不斷發(fā)生新發(fā)傳染病,如埃博拉病、萊姆并軍團并艾滋并SARS、人禽流感等;與此同時,一些老的傳染病重新肆虐,如瘧疾、血吸蟲、結核、肺鼠疫等,這些都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其原因有多種:有人認為是溫室效應的結果,也有人認為是人類破壞自然生態(tài)遭受的懲罰,還有人認為是新星爆發(fā)引致宇宙射線增加,絕非人力所為。但無論如何,人類行為與傳染病的發(fā)生是有關的,人類的應對也和傳染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趨勢有很大的關系,應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有人提出生態(tài)預防的觀點,認為通過采取保護環(huán)境和動物的措施達到保持人和自然界之間的和諧與平衡,上述觀點是有道理和可取的。 思考題: 1、奧巴馬外交政策調整的是什么? 2、我國睦鄰外交政策的成就有哪些? 3、什么是“甲流”?怎樣預防和治療甲流感染?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