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方劑學》學習筆記:補氣之生脈散》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中醫(yī)方劑學》學習筆記:補氣之生脈散(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中醫(yī)方劑學》學習筆記:補氣之生脈散
生脈麥味與人參, 保肺清心治暑淫,氣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脈絕
急煎斟。
組成:人參( 9 克) 麥門冬( 9 克) 五味子( 6 克)。
功用:益氣生津,斂陰止汗。
主治:溫熱、暑熱,耗氣傷陰證。 汗多神疲,體倦乏力,氣短懶
言,咽干口渴,舌干紅少苦,脈虛數(shù)。久咳傷肺,氣陰兩虛證。干咳
少痰,短氣自汗,口干舌燥,脈虛細。本方常用于肺結(jié)核、慢性支氣
管炎、神經(jīng)衰弱所致咳嗽和心煩失眠, 以及心臟病心律不齊
2、屬氣陰兩
虛者。生脈散經(jīng)劑型改革后制成的生脈注射液,經(jīng)藥理研究證實,具
有毒性小、安全度大的特點,臨床常用于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
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及冠心病、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等病屬氣陰兩
虛者。
生脈散出自張元素《醫(yī)學啟源》。 李東垣是張元素的學生,名氣
到后世比張元素大。在生脈散主治方面,他兩個人,一人抓住一頭。
最早張元素提出來他是用于久咳肺虛的、 肺虛氣陰兩傷的。 從生脈散
運用當中傳統(tǒng)來看,不管是用于暑熱汗多,或者用于久咳肺虛,都是
以氣陰兩傷為病機的一
3、個特點。 李東垣提出生脈散的時候, 是用于暑
熱汗多的。現(xiàn)代把兩項都結(jié)合起來。暑熱汗多,耗氣傷陰,反映出這
個由暑熱逼迫津液導致多汗。多汗傷津可以咽干口燥,多汗以后,氣
隨汗泄造成短氣、神疲乏力氣虛特點。所以氣陰兩傷從臨床表現(xiàn)來說,
比較典型了。但從這個暑熱,這個耗傷氣陰,可能跟前面清暑益氣湯
證是不是有一點像呢?清暑益氣湯,從病機來講,暑熱耗傷氣陰。這
還是暑熱耗傷氣陰都是汗多,都是氣短,都是神疲乏力的,脈也都是
虛數(shù),舌象可以舌紅少苔。 那運用,這個主治區(qū)別在那里呢?區(qū)別還
4、
是很大。雖然都可以用于暑天,但是,清暑益氣湯證,暑熱還在,關(guān)
鍵暑熱還在,還有發(fā)熱。盡管并沒有暑熱開始時候,傷暑的時候發(fā)熱
那么重,但暑熱還在。所以它是一種清補兼施。清暑益氣湯證,兼有
清暑熱,配黃連、知母、西瓜翠衣、荷梗、竹葉,它還清暑熱,這方
面的藥力還是很突出,同時再益氣養(yǎng)陰。而這個方是純補無瀉,就純
補無瀉,用于暑熱之后引起的正虛為主的,暑熱一般不明顯了。這是
兩個主治都是屬于汗多, 兩個主治的一個差別。 在這個久咳肺虛氣陰
兩傷方面,久咳肺虛,氣陰兩傷。所以咳嗽雖然有,干咳少痰,甚至
5、
于無痰。痰多不宜使用。所以咽干口燥、神疲乏力、氣短,一咳、咳
得汗出這都是氣陰不足的表現(xiàn)。 所以從這個主治來看, 突出強調(diào)的是
正虛。所以它的作用,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當然斂陰止汗更突出。最
早這個結(jié)構(gòu),用在暑熱汗多。
人參在這個方里, 是君藥??紤]到陰傷為主,人參還可以用西洋
參。汗多、陰傷、咽干、口燥突出,那用西洋參。麥冬和人參相配,
氣陰雙補。五味子在這個藥里邊也很重要。因為它是斂陰止汗、斂肺
止咳,這兩方面兼顧的。所以這個生脈散的基本結(jié)構(gòu),體現(xiàn)了氣陰兼
6、顧。那就說在久咳肺虛或者是暑熱汗多的后期, 正虛無邪狀況下使用。
這個證治要點還是氣陰兩虛當中一些共同特點了。在隨證變化方面,
仍然有一些虛熱的, 熱不重,可以西洋參偏涼代替人參。 病情急重的,
可以加重全方用量, 現(xiàn)代來說有很多用生脈注射液。 除了用于這種熱
病、暑病,引起氣陰兩傷、或者咳嗽氣陰兩傷之外,很多用于心血管
系統(tǒng)的病變,這個還有休克的搶救,這效果還是確鑿的。湯劑和注射
劑比較,從發(fā)揮作用來講, 糾正氣陰兩傷這種狀況來講,湯劑還是效
果更好,這個承認它。注射劑,現(xiàn)代推廣比較多。實際上湯劑的作用
還是不錯的。當然汗出是它的一個挺重要的臨床運用的一個指標。 所
以外感引起的有外邪,或者陰虛、虛熱盜汗這類都不適合使用。它是
一種純虛無邪, 而且氣陰兩傷這種情況, 這個往往現(xiàn)代在涉及到氣陰
不足的很多的病當中, 把它作為一個小的組合開方子開在里面, 也這
樣運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