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人教版選修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第四單元 《創(chuàng)造形象 詩文有別》導學學案
《高中語文 人教版選修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第四單元 《創(chuàng)造形象 詩文有別》導學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語文 人教版選修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第四單元 《創(chuàng)造形象 詩文有別》導學學案(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四單元 創(chuàng)造形象 詩文有別 《過小孤山大孤山》導學案 【要點突破】 1.古今異義。 (1)上干云霄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與江水亂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
2、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江中獨山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雖無風,亦浪涌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古義:插,沖。今義:擔任。(2)古義:混雜,混淆。今義:沒有秩序,沒有條理。(3)古義:所有。今義:平凡,凡是。(4)古義:即使。今義:只作“雖然”講。 2.一詞多義。 答案:(1)幸虧/希望/寵愛/幸而?。?)靠近,接近/來到,到達/面對,對著/將要,快要?。?)介詞,用/連詞,由于,因為/介詞,從,在/連詞,來/連詞,表修飾 3.詞類活用。 (1)微雨,復以
4、小艇游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寶裝屏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掠江東南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岸上赤而壁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詞作動詞,下雨。(2)名詞
5、作動詞,用寶石。(3)名詞作狀語,向東南。(4)形容詞作名詞,紅土;名詞作狀語,像墻壁一樣。 4.翻譯句子。 (1)但祠宇極于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fā)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水渾濁,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過夕乃可飲。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亂。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有一
6、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tài)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只是(山上的)廟宇太荒涼殘破了,如果再稍微用樓臺亭榭裝飾,與山光水色互相輝映,自然會比金山更漂亮了。 (2)(這一段)長江的水很渾濁,每逢要汲用江水時,都
7、需用杏仁來澄清,過一個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卻很清,兩江的水合流處像用繩尺劃分過一樣,不相混淆。 (3)又有一塊巨石,與烽火磯不相連,高峻雄偉地拔地而起,高約一百多尺,有紅藤綠蔓,蒙絡在它上面,像用寶石鑲嵌的屏風。[來源:gkstkgkstk] (4)越近(看)越秀麗,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態(tài)變化萬千,確實是自然界風景最優(yōu)美的地方。 5.文中作者用精彩的變化的筆墨,抓住各處景物特征進行描繪,只寥寥幾筆就描繪出鮮明獨特的形象。找出文中描繪景物的句子,填寫在下面橫線處。 烽火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 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孤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澎浪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孤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烽火磯)嵌巖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 (峭石)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 (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澎浪磯)雖無風,亦浪涌,蓋以此得名。 (大孤山)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6.本文所寫景點多,但不是孤立地寫出特征,而是注意了景點間的聯(lián)系。結合文章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10、 答案:一是各處景物雖千姿百態(tài),但又均有山與江水相互生發(fā)輝映的描寫,構成整體背景,使景物在多樣中見統(tǒng)一;二是注意各景點地理上的聯(lián)系。文章屢次寫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點中貫以線索。至于寫澎浪磯和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寫大孤山時又與小孤山作比,更見出其間的聯(lián)系,從而由各景點共同
11、組成一幅完整的長江山水圖。 【感悟總結】 一、中心主旨 這是兩則日記,又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通過對小孤山、大孤山一帶景色的描寫,抒發(fā)了他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流露出了他志在抗擊金人,收復中原的情思。 二、寫作特色 1.在記述山川景物、名勝古跡的過程中,隨時融合抒情和議論,使寫景記游具有思想深度。 2.在記述山川景物、名勝古跡的過程中,將有關的傳聞軼事、前人詩句都信手拈來,還隨筆寫出郡縣沿革、地形防戍等情況,豐富了作品的內(nèi)容,同時亦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帶有詩的靈氣、文的雅致、神話的氛圍和歷史的積淀,詩文傳說與勝景,相互輝映,更為引人入勝。 3.運用對比手法
12、寫景。主要是小孤山與大孤山的對比。通過對比,使所寫景的特征更為鮮明,如“大孤狀類西梁,雖不可擬小姑之秀麗,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葦,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基礎達標】 一、基礎知識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正確的一項是( ?。? A.屏風(pínɡ) 宿松縣(xiǔ) 上干云霄(ɡān) B.惠濟(jì) 載其事(zài) 樓觀亭榭(ɡuān)[來源:gkstkgkstk] C.渺彌(ní) 泊湓浦(bó) 徙倚久之(yǐ) D.溯流(sù) 烽火磯(jī) 鷗鷺滅沒(mò) 答案:D 解析:A.“宿”讀sù;B.
13、“載”讀zǎi,“觀”讀ɡuàn;C.“彌”讀mí。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又秋深潦縮 潦:積水 B.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 幸:幸而 C.信造化之尤物也 信:相信 D.嘗加營葺 葺:修補 答案:C 解析:信:誠然。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信造化之尤物也 B.與江山相發(fā)揮 C.首尾才六日 D.江自湖口分一支為南江,蓋江西路也 答案:C 解析:副詞,才。 4.下列各組句子,加點詞意義不同的一組是( ) A. B.
14、 C. D. 答案:D 解析:D.到,來到/靠近,面對著;A.混淆;B.看,往遠處看;C.經(jīng)過。 5.下列句子中與其他三項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A.倒影水中 B.泛彭蠡口 C.今為定江軍 D.其間一日阻風不行 答案:D 解析:D.為被動句,其余為省略句。 二、文本閱讀 閱讀文章第二段文字,完成6~8題。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孤屬舒州宿松縣,有戍兵 戍:把守 B.已非它山可擬 擬:模仿 C.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干:插 D.與江山相發(fā)揮 發(fā)揮:輝映 答案:B 解析:擬:比擬,相比。 7.下列各組中,加
15、點字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D.即使。A.大概/傘;B.助詞,的/助詞,起補足音節(jié)作用,不譯;C.用/來。 8.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過小孤山大孤山》是一篇日記體的游記散文,描寫了饒有韻味的山川景物形象。 B.這段文字抓住景物特點描繪出了鮮明獨特的形象。 C.這段文字運用了對比手法。 D.這段文字在記述事物的同時,插入了適當?shù)淖h論及說明。 答案:D 解析:沒有插入“議論”性的文字。 【拓展提升】 三、課堂延伸 閱讀下面語段,完成9~12題。 游黃山日記(后) 徐弘祖 初四日,十五里至湯口。五里至湯寺
16、,浴于湯池,扶杖望硃砂庵而登。十里上黃泥岡,向時云里諸峰,漸漸透出,亦漸漸落吾杖底。轉入石門,越天都之脅而下,則天都、蓮花二頂,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東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趨直上,幾達天都側。復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夾起,路宛轉石間,塞者鑿之,陡者級之,斷者架木通之,懸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陰森,楓松相間,五色紛披,燦若圖繡。因念黃山當生平奇覽,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茲游快且愧矣。 時夫仆俱阻險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覺引余獨往。既登峰頭,一庵翼然,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蓮花,背倚玉屏風。兩峰秀色,俱可手攬。四顧奇峰錯列,眾壑縱橫,真黃山絕勝處。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
17、!遇游僧澄源至,興甚勇。時已過午,奴輩適至。立庵前,指點兩峰。庵僧謂天都雖近而無路,蓮花可登而路遙,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蓮頂。余不從,決意游天都。挾澄源、奴子,仍下峽路。至天都側,從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牽棘,石塊叢起則歷塊,石崖側削則援崖。每至手足無可著處,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終亦不顧。歷險數(shù)次,遂達峰頂。惟一石頂,壁起猶數(shù)十丈,澄源尋視其側,得級,挾余以登。萬峰無不下伏,獨蓮花與抗耳。時濃霧半作半止,每一陣至,則對面不見,眺蓮花諸峰,多在霧中。獨上天都,予至其前,則霧徙于后;余越其右,則霧出于左。其松猶有曲挺縱橫者柏雖大干如臂無不平貼石上如苔蘚然。山高風巨,霧氣去來無定,下
18、盼諸峰,時出為碧嶠,時沒為銀海。再眺山下,則日光晶晶,別一區(qū)宇也。日漸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據(jù)地,坐而下脫。至險絕處,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險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復從峽度棧以上,止文殊院。 (選自《古文鑒賞辭典》)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向時云里諸峰 向:對著 B.越天都之脅而下 脅:旁邊 C.挾澄源、奴子 挾:偕同 D.獨蓮花與抗耳 抗:抗衡 答案:A 解析:“向”在這里是“剛才”的意思。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 B.
19、C. D. 答案:D 解析:A項介詞,“在”;B項連詞,表轉折,“卻”;C項連詞,“于是”;D項都是代詞,但前一句是“它(的)”的意思,后一句是“那些”的意思。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篇游記不同于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中對山水的客觀描述,而是文中有“我”,語中含情。 B.這篇游記也不同于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它不是借景抒情,因情生議,而是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 C.作者在文章中通過議論直接闡發(fā)了只有不畏辛苦、奮力攀登才能到達頂點的人生哲理。 D.本文采用了游記中常用的移步換景的寫法,準確地把握了云霧、怪石、松柏等景物的特點。
20、答案:C 解析:這一人生哲理不是通過議論體現(xiàn)出來的,而是通過具體的記敘自然地表現(xiàn)出來的。 12.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則天都、蓮花二頂,俱秀出天半。 (2)度險下至山坳,暝色已合。 答案:(1)則天都、蓮花兩座山峰,
21、都以秀美的英姿兀立在半空。 (2)度過危險地帶,下到山坳時,暮色已籠罩大地。 參考譯文: 初四日步行十五里路到達湯口。再五里,來到湯寺,在湯池洗了澡,便拄著手杖朝硃砂庵方向攀登。走了十里路,登上黃泥岡,原先被云霧遮沒的各個山峰,漸漸顯露出來,又漸漸落到了我的手杖底下。轉入石門,經(jīng)天都峰半山腰而下,則天都、蓮花兩座山峰,都以秀美的英姿兀立在半空。路旁有一岔道朝東而上,卻是昔日所未到之處,于是往前直上,差不多到達天都峰旁。再往北而上,攀行在石隙之中,只見兩側峰石一片片夾峙而起,山道迂回曲折于巖石間,遇到山石阻塞就鑿通它,遇到山崖陡峭就砌起石階,遇上斷壁則架木搭橋修通它,遇到懸崖就架上梯子接起
22、來。俯視孤峭的山谷一片陰森,楓樹和松樹交錯相雜,五彩繽紛,猶如畫圖與錦繡般燦爛。因而想到黃山當?shù)闷鹗且簧兴姷降钠嬗^,而且是如此奇特,往日未曾一探究竟,這次重游不但快慰,而且很覺慚愧。 這時腳夫仆人都因山路險阻而落在后頭,我也停住不再往上。但一路上的奇景,又不知不覺地吸引我獨自前往。既登上山頭,就望見有座佛寺的屋檐猶如飛鳥展翅一般,即是文殊院,這也是我上一次來想登覽而又未登上的地方。文殊院左面是天都峰,右面是蓮花峰,背面靠著玉屏峰。天都、蓮花兩峰的秀麗景色,簡直伸手可摘。環(huán)顧四周只見奇峰錯雜排列,眾多的山谷縱橫交錯,確是黃山景色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如果不是這次重游,怎曉得黃山竟是如此之神奇!
23、恰遇云游和尚澄源到來,游興很高。時間已過午,仆人們才上來。大家站在文殊院前,指點著左右兩座山峰。寺里的和尚說:天都峰雖近卻無路可攀,蓮花峰可登但路途遙遠,只好在附近看看天都峰,明日再登上蓮花頂。我不愿聽從,決心一游天都峰。便帶著澄源和仆人,仍從山峽小路而下。到達天都峰旁,再從經(jīng)溪水沖擊而流動的山石中俯伏爬行而上,或抓住野草,或拉著荊棘,越過叢集的石塊,攀上峭立的山崖,每到連手腳都無法著落的地方,澄源總是搶先登上,再垂手接應。每每想到上山即如此艱難,下山更怎么得了?但終于也顧不了這許多。經(jīng)歷幾回艱險,終于到達天都峰頂。只見頂上有塊崖石像峭壁一般直立而起,高約數(shù)十丈,澄源巡視其側面,發(fā)現(xiàn)有石階,便
24、扶我登上。惟見千山嶺無不俯伏在下,獨有蓮花峰和它抗衡。這時濃霧時起時止,每一陣飄過來,則連對面也看不見,遠眺蓮花等諸山峰,多半淹沒在云霧里。惟獨登上天都峰,我走到峰前,云霧則移到峰后;我來到峰右,云霧則出于峰左。峰頂上還有生長得曲折挺拔、縱橫交錯的松樹,而柏樹雖樹干粗大如臂,也無不平貼峰在崖石上,猶如苔蘚一般。山高風猛,霧氣飄忽不定。俯視諸山峰,一會兒透露出碧綠的尖頂,一會兒又淹沒為一片銀海。再眺望山下,只見陽光明媚,仿佛另是一個世界。暮色漸漸降臨了,于是大家兩足伸前,雙手向后貼地,坐著往下滑。到了極險之處,澄源便肩手并用以相接應。度過危險地帶,下到山坳時,暮色已籠罩大地,再從山峽間登棧道而上
25、,宿于文殊院。 四、語言運用 13.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shù)恼Z句,組成一組排比句。 生活中,我們需要崇高。有了它,我們就會擺脫平庸和空虛,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這種認識,你就會發(fā)現(xiàn)崇高就在你身邊:它可能是一座山,讓你感受巍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可能是一首交響樂,讓你領悟激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甚至可能就是一個人,讓你理解偉大與純粹。 答案:它可能是一片海 讓你體會壯闊 它可能是一座雕像 讓你明白雄健 14.下面的表格是對中學生偶像崇拜的相關情況的抽樣調(diào)查結果。請仔細閱讀,用簡明的
26、語言完成后面的題目。 中學生偶像崇拜在性別上的差異 偶像類 著名人士 影視歌明星 體育明星 其他 總計 男 6 12 6 1 25 女 2 20 2 1 25 總數(shù) 8 32 8 2 50 (1)由表格得出結論:
27、 (2)這種差異表明: 答案:(1)女生崇拜“影視歌明星”的人數(shù)明顯高于男生,男生崇拜“著名人士”和“體育明星”的人數(shù)明顯高于女生。 (2)在偶像崇拜上,女生更帶有感性色彩——這與其感情細膩、感性強等特點有關,而男生則表現(xiàn)
28、得更為理性。 《庖丁解牛》導學案 【要點突破】 1.通假字。 (1)砉然向然:“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2)技蓋至此乎:“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3)善刀而藏之:“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向 響 聲響?。?)蓋 盍 何,怎么 (3)善 繕 修治,此指擦拭 2.古今異義。 (1)所見無非牛者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乎天理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雖然,每至于族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視為止,行為遲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古義:沒有不是。今義:只;不外乎。(2)古義:生理
31、上的天然結構。今義:天然的道理。(3)古義:雖然是這樣。今義:表轉折關系的連詞。(4)古義:動作因此。今義:受思想支配而表現(xiàn)在外面的活動。 3.一詞多義。 答案:(1)動詞,做/動詞,作為/連詞,因此/介詞,給/介詞,為了/介詞,被/句末語氣詞 (2)形容詞詞尾,……的樣子/代詞,這樣/連詞,但是/動詞,認為……對 (3)表疑問的語氣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呢”/介詞,相當于“于”/表反問的語氣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呢”/形容詞詞尾 4.詞類活用。 (1)良庖歲更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__________ (2)族庖月更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無厚入有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詞作狀語,每年。(2)名詞作狀語,每月。(3)形容詞作名詞,很薄的刀刃。 5.翻譯句子。 (1)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______________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所愛好的,是(事物的)規(guī)律,(已經(jīng))超過技術了。 (2)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視覺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 (3)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間隙的(骨節(jié)),寬寬綽綽地,對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4)雖然是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 6.庖丁解牛技術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35、 答案:庖丁技藝高超的原因,從庖丁的話中可以得知。其一,對“道”的追求超過了對技術的追求(“進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體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規(guī)律——作為實踐的目標。其二,不懈實踐,在反復實踐中積累經(jīng)驗,探求規(guī)律,
36、運用規(guī)律。正因為如此,他由不懂規(guī)律(“自解全?!保┻^渡到認識規(guī)律(“目無全?!保?,又飛躍到熟練運用規(guī)律(游刃有余)。其三,謹慎小心,尊重規(guī)律:“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從來不驕傲大意。 7.文惠君聽庖丁介紹后,說自己懂得了“養(yǎng)生之道”,解牛之道和這種“養(yǎng)生”之道有什么聯(lián)系?這個寓言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37、 答案:雖然庖丁所好的“道”和文惠君所說的“道”(實質(zhì)上也是莊周所講的“道”)所指不一樣,但在后者看來,社會如牛體,盡管矛盾復雜,斗爭激烈,但總有間隙可尋,只要像庖丁那樣,“以無厚入有間”,順應環(huán)境,隨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養(yǎng)護精神。這種消極頹廢的處世之道,理所當然為今人所拋棄,其實這不是庖丁經(jīng)驗本身所固有的,而是道家用
38、此來宣揚其人生哲學。今人則從故事本身所反映的客觀內(nèi)容得到有益的啟發(fā)。從兩者的不同也許能得到這樣的啟示:只有用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客觀事物,才能掌握科學的規(guī)律。 【感悟總結】 一、中心主旨 這個寓言故事說明世上事物紛繁復雜,只要反復實踐,掌握了它的客觀規(guī)律,就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問題迎刃而解。 二、寫作特色 1.藝術夸張與細膩描寫相結合,寫得結構完整,層次分明,敘述描寫形象逼真,意蘊深厚,語言準確生動流暢,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作品。 2.用細致生動的記敘和描寫來闡明抽象的道理。如開頭的解牛場面,使人可感、可見、可聞。庖丁論“道”,兩次對比,解牛三個階段,都是以生動具體的敘述吸引讀者。良庖
39、、族庖對比,也是借助藝術形象闡明抽象道理,尤其講到攻克難關時,寫心理、目光、動作、成功后的喜悅,有聲有色,顯示巨大的藝術魅力,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 【基礎達標】 一、基礎知識 1.下列加點字注音錯誤的一項是( ?。? A.肩之所倚(yǐ) 莫不中音(zhònɡ) B.砉然向然(xiǎnɡ) 技經(jīng)肯綮(qìnɡ) C.批大郤(xǐ) 歲更刀(ɡēnɡ) D.導大窾(kuǎn) 發(fā)于硎(xínɡ) 答案:C 解析:“郤”讀xì。 2.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乃中《經(jīng)首》之會 中:合乎 B.批大郤,導大窾,因
40、其固然 導:引導 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眾 D.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答案:B 解析:順著。[來源:gkstkgkstk] 3.下列各組中加點的字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B.而刀刃新發(fā)于硎/苛政猛于虎也 C.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吾嘗終日而思矣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常以身翼蔽沛公 答案:D 解析:D.兩個“以”都是介詞,可譯為“用”。A.介詞,替/介詞,被;B.介詞,從/介詞,比;C.而:轉折連詞,可是/表示修飾的連詞,可譯為“地”。 4.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
41、的一項是( ?。? A.砉然向然,奏刀馬砉然 B.技蓋至此乎 C.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 D.善刀而藏之 答案:C 解析:A.向—響;B.蓋—盍;D.善—繕。 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視為止,行為遲 B.雖然,每至于族 C.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 D.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 答案:D 解析:A.古義:動作因此。今義:受思想支配而表現(xiàn)在外面的活動。B.古義:雖然是這樣。今義:轉折連詞。C.古義:生理上的天然結構。今義:天然的道理。 二、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庖丁釋刀對曰
42、:“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車瓜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庖丁釋刀對曰
43、 釋:擦拭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遇:會合、接觸 C.彼節(jié)者有間 間:間隙 D.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答案:A 解析:釋:放下。 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奏刀馬砉然,莫不中音 B.因其固然 C.雖然,每至于族 D.所見無非牛者 答案:A 解析:B.古義:本來(的結構)。今義:連詞,表示承認某個事實,引起下文轉折;C.古義:到了。今義:介詞,表示另提一事。D.古義:沒有不是。今義:只,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里或輕里說)。 8.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用法不完
44、全相同的一項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C.動詞,解/動詞,作為,當做。A.介詞,相當于“于”;B.連詞,但,卻;D.介詞,依照。 【拓展提升】 三、課堂延伸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題。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
45、索我于枯魚之肆!’” (《莊子·外物》) 9.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 貸:借 B.莊周忿然作色曰 忿然:生氣的樣子 C.我且南游吳越之王 游:游玩 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肆:店鋪、市場 答案:C 解析:游:游說。 10.下列句中加點的“于”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故往貨粟于監(jiān)河侯 B.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C.請奏命求救于孫將軍 D.趙氏求救于齊 答案:B 解析:B.介詞,在;A、C、D為介詞,向。 11.下列對上文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46、) A.莊子因家貧向監(jiān)河侯借糧,監(jiān)河侯很大方,答允收得稅金后借給他三百金。 B.糧對于莊子、水對于鮒魚,都是賴以養(yǎng)生的急需品,雖少即可養(yǎng)生,監(jiān)河侯對于莊子,遠賜等于見死不救。 C.這篇寓言構思精巧,寓言中引寓言,故事中套故事,于俗事中見深理。 D.在人物刻畫上,監(jiān)河侯的虛偽,莊子的迂腐無不躍然紙上。 答案:D 解析:“迂腐”理解不對。 12.翻譯下面的句子。 (1)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
47、,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莊子家貧,所以去向監(jiān)河侯借糧。 (2)鮒魚說:“我是從東海來的,被困在這兒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嗎?” 參考譯文: 莊子家貧,所以去向監(jiān)河侯借糧。監(jiān)河侯說:“好。等我收到地
48、租,就借給你三百斤,可以嗎?”莊子見監(jiān)河侯不愿馬上借糧,有點生氣,臉色都變了,說:“我昨天來這兒的時候,聽到路上有個聲音在叫我。我回頭一看,只見車輪碾過的車轍中,有一條鮒魚。我問:‘鮒魚啊,你在這兒干什么呢?’鮒魚說:‘我是從東海來的,被困在這兒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嗎?’我說:‘好。我去游說吳越之王,請他開鑿運河,把長江的水引過來救你,可以嗎?’鮒魚生氣地說:‘現(xiàn)在我被困在這兒,只需要一斗或者一升的水就能活命。如果象你這么說,不如早點到賣干魚的店里去找我好了!’” 四、語言運用 13.根據(jù)下面句子的句式特點仿寫句子。 在我國燦若星河的詩海中,雅士騷客的瀟灑各有千秋,有莊子“鯤鵬展
49、翅九萬里”的瀟灑,也有____________的瀟灑;有____________的瀟灑,也有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瀟灑……因此,可以這么說:他們的瀟灑不只是語言的豪邁,而且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動;____________。 答案:李易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劉禹錫“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 他們的瀟灑不只是胸中塊壘的宣泄,而且早已超越了世俗的偏見 14.閱讀下面一則寓言,寫出寓意。 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積極修煉,終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為食物奔波,還要防備天敵。蝴蝶很懷念曾經(jīng)是莊周的日子。
50、 答案:沒得到的總比已有的好,擁有了又懷念失去的。 《項羽之死》導學案 【要點突破】 1.通假字。 (1)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2)烏江亭長 2.解釋古義異義。 (1)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期山東為三處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東雖小,地方千里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
5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古義:悲憤激昂;今義:充滿正氣,情緒激昂?!。?)古義:崤山的東面;今義:山東省。(3)古義:土地方圓;今義:某一區(qū)域,空間。(4
53、)古義:父老兄弟;今義:父親,哥哥。 3.詞類活用。 (1)名詞的活用 ①名詞作動詞 a.項王軍壁垓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身七十余戰(zh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項王乃復引兵而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_____________________ e.左,乃陷大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馬童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所擊者服,未嘗敗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吾
55、為若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名詞作狀語 a.項王則夜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直夜?jié)铣觯篲___________
5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名詞的使動用法 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動詞的使動用法 此天之亡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a.設營駐守 b.親身(參加) c.唱楚歌 d.東行 e.左走 f.面對 g.打了敗仗往回跑 h.稱王 i.給……恩德 j.西征?、赼.在夜里 b.向東 c.向南
57、 ③使……為王?。?)使……滅亡 4.翻譯句子。 (1)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難道漢已經(jīng)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國人這么多呢! (2)我愿意給諸位打個痛痛快快的仗,一定勝它三回。 (3)我聽說漢王用黃金千斤,封邑萬戶懸賞征求我的腦袋,我就把這份好處送你吧。 5.文章是怎樣選擇典型事件來塑造項羽這一形象的?表現(xiàn)了項羽怎樣的性格特點?
59、 答案:本篇在塑造項羽這個人物形象時,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最主要的是選擇最能影響項羽命運發(fā)展的關鍵事件,同時也是最能體現(xiàn)他個性特征的事件來展開具體的描述,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來展示人物的命運與人物的性格特征。本文主要寫了三個事件:垓下絕唱,東城快戰(zhàn),烏江自刎。當項羽大軍被圍垓下時,軍情何等急迫!作者卻以舒緩的筆調(diào)去寫項羽夜起帳飲,慷慨悲歌,傾訴對虞姬與駿馬的難舍
60、之情,惟有如此描寫,才能表現(xiàn)出項羽一腔怨憤與英雄失落托身無所的悲情。東城突圍,項羽兵乘無幾,面對失敗,他認輸?shù)环?,為了證實此是天意而非自己的過失,他賭注似的為部下表演“快戰(zhàn)”,斬將刈旗,再現(xiàn)當年喑嗚叱咤、千人皆廢的英姿,然而描寫已多是突出其徒有匹夫之勇而胸無良謀的特征了。兵退烏江,本可渡江以期東山再起,但項羽因愧見江東父老而寧死不辱,體現(xiàn)了他知恥不茍活卻又自暴自棄的性格特征。至于以自己的坐騎贈亭長,將自己的首級送故人,則進一步突出了他慷慨豪爽重義氣的風度。
61、 7.《垓下歌》在《項羽本紀》中有何作用? 答案:《垓下歌》是項羽被困于垓下時的千古絕唱。 能夠增強文章的抒情色彩,起到傳神寫意的作用。《垓下歌》的插入,使項羽的形象、氣質(zhì),變得慷慨悲壯、姿態(tài)橫生。
62、起到了濃縮故事情節(jié)、提煉人物形象的作用。它以短短的四句詩,清楚地概括出項羽在反秦斗爭中叱咤風云、不可阻擋的氣勢,以及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驟然覆滅的悲劇,與前后文相互照應、相互勾連,是項羽對自己戎馬生涯的回憶,是作者對項羽人生經(jīng)歷的反思。 “力拔山兮氣蓋世”寫出了項羽過人的勇氣和超人的氣概,使人看到了一個舉世無雙的英雄形象。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說的是騅馬不再前進了,該怎么辦呢?虞姬啊,我將怎么安排你呢?對此句詩,章培恒提出了騅的“不逝”為什么會引起那樣嚴重后果的問題,他的回答是:項羽之所以建立如此偉大的功績,最主要的依靠應是這匹名馬,有了它的配合,他就可以所向披靡。換言之,他幾乎
63、是單人獨騎打天下的,他的最主要的戰(zhàn)友就是騅,至于別人,對他事業(yè)所起的作用實在是微乎其微。這也就意味著,他的強大使得任何人對他的幫助都沒有多大意義。這是何等的傲岸,真可謂天地間惟我獨尊。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這句詩再一次證明了他的“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勇以及剛愎自用、盲目自信的弱點。 總觀《項羽本紀》,無論是情節(jié)的發(fā)展,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能跟《垓下歌》的詩句有著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垓下歌》貫穿了全文的情節(jié),在文章中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感悟總結】 一、中心主旨 本文通過寫項羽在與劉邦決戰(zhàn)失利的最后階段的言行,進一步表現(xiàn)他的英勇頑強的斗志、拔山蓋世的意氣和個人英雄主義的性格,透露了他無面
64、目見江東父老的羞愧自恥心理,對他在幸存與尊嚴之間勇敢的選擇后者的舉動,表現(xiàn)出深深的贊嘆和惋惜。 二、寫作特色 1.以簡潔傳神的場面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四面楚歌之時,項羽驚而起,起而飲,飲而歌,歌而泣。突圍時的“潰圍、斬將、刈旗”的快戰(zhàn);烏江邊的拒渡、贈馬、贈頭。這些場面的描繪,都為展示項羽的性格特征提供了舞臺。 2.以言傳神,以行繪人。 作者沒有用靜止的敘述來交代人物的性格,而是運用語言、行動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的“略貌取神”的筆法,如“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著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其狂妄自大、剛愎自用又慨嘆
65、命運不公可見于此?!拔崧劃h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庇纱丝梢婍椨鸬墓撩炞u的個性。 【基礎達標】 一、基礎知識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垓下(ɡāi) 烏騅馬(zhuī) 數(shù)闋(è) 美人和之(hè) B.麾下(huī) 五千騎(qí) 田父(fù) 斬將刈旗(yì) C.自度(duó) 能屬者(zhǔ) 潰圍(kuì) 瞋目叱之(chēn) 披靡(mǐ) 憐而王我(wànɡ) 答案:C 解析:A.“闋”讀què;B.“騎”讀jì,“父”讀fǔ;D.“創(chuàng)”讀chuānɡ。 2.從詞
66、類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直夜?jié)铣? B.項王則夜起 C.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 D.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答案:D 解析:D.名詞用作動詞。A、B、C為名詞作狀語。 3.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江東雖小,地方千里。 B.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 C.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 D.我何面目見之。 答案:D 4.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時不利兮騅不逝 逝:奔馳 B.項羽乃復引兵而東 引:率領 C.然今卒困于此 卒:卻 D.馬童面之 面:面對 答案:C[來源:gkstkgkstk] 解析:終于。 5.選出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 A.①項王乃大驚曰 ②平明,漢軍乃覺之 B.①以故漢追及之 ②乃分其騎以為四隊 C.①漢圍之數(shù)重 ②乃分軍為三,復圍之 D.①吾為公取彼一將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答案:C 二、文本閱讀 閱讀全文,完成6~8題。 6.對下列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