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zhàn)2018年高考數(shù)學 解答題高分寶典 專題04 立體幾何(核心考點)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備戰(zhàn)2018年高考數(shù)學 解答題高分寶典 專題04 立體幾何(核心考點)文(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專題04立體幾何
核心考點一平行關系的證明
平行關系包括直線與直線平行、直線與平面平行及平面與平面平行,平行關系的證明一般作為解答題的第一問,難度中等或中等以下,解答此類問題要注意步驟的規(guī)范.
【經(jīng)典示例】如圖所示,四邊形ABCD與四邊形ADEF都為平行四邊形,M,N,G分別是AB,AD,EF的中點.求證:
(1)BE∥平面DMF;
(2)平面BDE∥平面MNG.
答題模板
證明BE∥平面DMF的步驟
第一步,在平面DMF內(nèi)找出一條直線MO與BE平行;
第二步,指出 BE平面DMF,MO平面DMF;
第三步,由線面平行的判斷定理得BE∥平面DMF.
【滿分答案】證
2、明 (1)如圖所示,設DF與GN交于點O,連接AE,則AE必過點O,
連接MO,則MO為△ABE的中位線,
所以BE∥MO.
因為BE平面DMF,MO平面DMF,
所以BE∥平面DMF.
(2)因為N,G分別為平行四邊形ADEF的邊AD,EF的中點,
所以DE∥GN.
因為DE平面MNG,GN平面MNG,
所以DE∥平面MNG.
因為M為AB的中點,
所以MN為△ABD的中位線,
所以BD∥MN.
因為BD平面MNG,MN平面MNG,
所以BD∥平面MNG.
因為DE與BD為平面BDE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
所以平面BDE∥平面MNG.
【解題技巧】
1.判斷
3、或證明線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1)利用線面平行的定義(無公共點);
(2)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 b?α,a∥b?a∥α);
(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質定理(α∥β,a?α?a∥β);
(4)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質(α∥β,a?α,a?β,a∥α?a∥β).
2. 證明面面平行的方法
(1)面面平行的定義;
(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個平面內(nèi)有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于另一個平面,那么這兩個平面平行;
(3)利用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
(4)兩個平面同時平行于第三個平面,那么這兩個平面平行;
(5)利用“線線平行”、“線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相互轉化.
3.
4、 平行關系之間的轉化
在證明線面、面面平行時,一般遵循從“低維”到“高維”的轉化,即從“線線平行”到“線面平行”,再到“面面平行”;而在應用性質定理時,其順序恰好相反,但也要注意,轉化的方向是由題目的具體條件而定的,不可過于“模式化”.
模擬訓練
1.如圖所示,斜三棱柱ABC-A1B1C1中,點D,D1分別為AC,A1C1上的點.
(1)當?shù)扔诤沃禃r,BC1∥平面AB1D1?
(2)若平面BC1D∥平面AB1D1,求的值.
由棱柱的性質知,四邊形A1ABB1為平行四邊形,
∴點O為A1B的中點.
在△A1BC1中,點O,D1分別為A1B,A1C1的中點,
∴OD1
5、∥BC1.
又∵OD1平面AB1D1,BC1平面AB1D1,
∴BC1∥平面AB1D1.
∴當=1時,BC1∥平面AB1D1.
(2)由平面BC1D∥平面AB1D1,
且平面A1BC1∩平面BC1D=BC1,
平面A1BC1∩平面AB1D1=D1O,
得BC1∥D1O,同理AD1∥DC1,
∴=,=,
又∵=1,∴=1,即=1.
核心考點二垂直關系的證明
平行關系包括直線與直線垂直、直線與平面垂直及平面與平面垂直,垂直關系的證明一般作為解答題的第一問,難度中等或中等以下,解答此類問題要注意步驟的規(guī)范.
【經(jīng)典示例】如圖所示,在四棱錐P-ABCD中,PA⊥底面ABCD,A
6、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點.證明:
(1)CD⊥AE;
(2)PD⊥平面ABE.
答題模板
證明PD⊥平面ABE(線面垂直)的步驟:
第一步,證明AE⊥PD,AB⊥PD(在平面ABE內(nèi)找出兩條直線與AD垂直);.
第二步,指出AB∩AE=A (兩直線相交);.
第三步,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確定PD⊥平面ABE.
【滿分答案】(1)在四棱錐P-ABCD中,
∵PA⊥底面ABCD,CD?平面ABCD,
∴PA⊥CD.∵AC⊥CD,PA∩AC=A,
∴CD⊥平面PAC.
而AE?平面PAC,∴CD⊥AE.
(2)由PA=A
7、B=BC,∠ABC=60°,可得AC=PA.
∵E是PC的中點,
∴AE⊥PC.
由(1)知AE⊥CD,且PC∩CD=C,
∴AE⊥平面PCD.
而PD?平面PCD,∴AE⊥PD.
∵PA⊥底面ABCD,∴PA⊥AB.
又∵AB⊥AD且PA∩AD=A,
∴AB⊥平面PAD,而PD?平面PAD,
∴AB⊥PD.
又∵AB∩AE=A,∴PD⊥平面ABE.
【解題技巧】
1.證明線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及關鍵
(1)證明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傳遞性(a∥b,a⊥α?b⊥α);③面面平行的性質(a⊥α,α∥β?a⊥β);④面面垂直的性質.
(2)證
8、明線面垂直的關鍵是證線線垂直,而證明線線垂直則需借助線面垂直的性質.因此,判定定理與性質定理的合理轉化是證明線面垂直的基本思想.
2. 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①面面垂直的定義;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2)在已知平面垂直時,一般要用性質定理進行轉化.
在一個平面內(nèi)作交線的垂線,轉化為線面垂直,然后進一步轉化為線線垂直.
3. 垂直關系之間的轉化
在證明線面垂直、面面垂直時,一定要注意判定定理成立的條件.同時抓住線線、線面、面面垂直的轉化關系,即:
在證明兩平面垂直時,一般先從現(xiàn)有的直線中尋找平面的垂線,若這樣的直線在圖中不存在,則可通過作輔助線來解
9、決.
模擬訓練
2.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別為AB,BC的中點,點F在側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
求證:(1)直線DE∥平面A1C1F;
(2)平面B1DE⊥平面A1C1F.
【解析】(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C1∥AC.
在△ABC中,因為D,E分別為AB,BC的中點,
所以DE∥AC,于是DE∥A1C1.
又因為DE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
所以直線DE∥平面A1C1F.
又因為B1D⊥A1F,A1C1平面A1C1F,A1F平面A1C1F,A1C1∩A1F=A1,
所以
10、B1D⊥平面A1C1F.
因為直線B1D平面B1DE,所以平面B1DE⊥平面A1C1F.
核心考點三求幾何體的體積
全國卷文科高考立體幾何解答題第二問通常為幾何體體積的計算,難度多為中等或中等以下,計算柱、錐、臺體的體積,關鍵是根據(jù)條件找出相應的底面面積和高,應注意充分利用多面體的截面特別是軸截面,將空間問題轉化為平面問題求解.
【經(jīng)典示例】如圖,四棱錐P-ABCD中,PA⊥底面ABCD,AD∥BC,AB=AD=AC=3,PA=BC=4,M為線段AD上一點,AM=2MD,N為PC的中點.
(1)證明:MN∥平面PAB;
(2)求四面體NBCM的體積.
答題模板
求三棱錐體積
11、的步驟
第一步,確定幾何體是三棱錐或把幾何體分割為幾個三棱錐;
第二步,確定棱錐的頂點及底面(注意一般以高與底面積比較容易求為原則);
第三步,求出高于底面積;
第四步,代入體積公式進行計算.
【滿分答案】(1)由已知得AM=AD=2.
如圖,取BP的中點T,連接AT,TN,
由N為PC中點知TN∥BC,TN=BC=2.
又AD∥BC,故TN=AM,TN∥AM,所以四邊形AMNT為平行四邊形,于是MN∥AT.
因為AT?平面PAB,MN平面PAB,
所以MN∥平面PAB.
(2)因為PA⊥平面ABCD,N為PC的中點,所以N到平面ABCD的距離為PA.
取BC的中點
12、E,連接AE.
由AB=AC=3得AE⊥BC,AE==.
由AM∥BC得M到BC的距離為,
故S△BCM=×4×=2.
所以四面體N-BCM的體積VN-BCM=×S△BCM×=.
【解題技巧】
1.若所給定的幾何體是可直接用公式求解的柱體、錐體或臺體,則可直接利用公式進行求解.
2.求空間幾何體體積的常用方法為割補法和等積變換法:①割補法:將這個幾何體分割成幾個柱體、錐體,分別求出柱體和錐體的體積,從而得出要求的幾何體的體積;②等積變換法:特別的,對于三棱錐,由于其任意一個面均可作為棱錐的底面,從而可選擇更容易計算的方式來求體積;利用“等積性”還可求“點到面的距離”.
3. “
13、補形法”是立體幾何中一種常見的重要方法,在解題時,把幾何體通過“補形”補成一個完整的幾何體或置于一個更熟悉的幾何體中,巧妙地破解空間幾何體的體積等問題,常見的補形法有對稱補形、聯(lián)系補形與還原補形,對于還原補形,主要涉及臺體中“還臺為錐”,將不規(guī)則的幾何體補成規(guī)則的幾何體等.
模擬訓練
3.如圖所示,在空間幾何體ADE-BCF中,四邊形ABCD是梯形,四邊形CDEF是矩形,且平面ABCD⊥平面CDEF,AD⊥DC,AB=AD=DE=2,EF=4,M是線段AE上的動點.
(1)試確定點M的位置,使AC∥平面MDF,并說明理由;
(2)在(1)的條件下,平面MDF將幾何體ADE-BCF分成兩部分,求空間幾何體M-DEF與空間幾何體ADM-BCF的體積之比.
(2)將幾何體ADE-BCF補成三棱柱ADE-B′CF,如圖所示,
三棱柱ADE-B′CF的體積為V=S△ADE·CD=.
×2×2×4=8,則幾何體ADE-BCF的體積VADE-BCF=VADE-B′CF-VF-BB′C
=8-××2=.
因為三棱錐M-DEF的體積
VM-DEF=××1=,
所以VADM-BCF=-=,
所以兩幾何體的體積之比為∶=1∶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