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小故事 書法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書法家小故事 書法教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單元
第一單元:書法——中華民族的驕傲
單元課時
第三課時
主題
1、 書法家小故事
總課時
1
第 1 課時
背景分析
學生剛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由于新奇,往往充滿了興趣。但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剛開始的新奇感往往一掃而空,缺少了堅韌的毅力,耐不住枯燥而反復的練習,書法這門藝術(shù)就往往無法真正的得到學生的傳承。
教學目標
1、知道王羲之和王獻之的生平及他們的主要藝術(shù)成就,激發(fā)崇敬之情。
2、理解勤學苦練是成才必經(jīng)之路的道理,激勵自己勤奮學習,立志成才。
3、體會勤學苦練之中要經(jīng)常開展自己的思考,有所領(lǐng)悟,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
評價設(shè)計
學生之間互相評價點
2、撥,理解故事背后的深意。
教師在課堂上相機點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所付出和所取得之間的關(guān)系,理解勤奮的真正的含義,明白學習書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
學與教活動設(shè)計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展示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書法代表作《蘭亭集序》和《洛神賦(十三行)》。
師:欣賞完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幅作品,說說看這兩幅作品與我們現(xiàn)代人的書寫有哪些不同?(指名學生回答。)
2、師:剛才幾位同學的觀察能力真不錯,這兩幅作品是現(xiàn)在這樣的書法作品已經(jīng)很少見了,而這兩幅作品又因為是我們浙江歷史上兩位非常有
3、名的書法家的作品,因此它們更加珍貴。今天,我們要來學習這兩位書法家小時候練習書法的故事,他們就是王羲之和王獻之。
二、故事引路,得到啟示
1、課件出示《十八缸水的“秘訣”》圖片故事。
PPT出示:
王獻之七八歲的時候,就跟著父親王羲之學習書法。他對父親寫的字非常羨慕,很想有一天能趕上父親。開始,他的熱情很高勁頭也很足;可是時間長了,覺得天天同筆墨打交道,有點乏味,再加上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寫呀寫的,累得腰酸胳膊痛,也實在不好受。于是他想,要是有什么竅門就好了。一天,他向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王羲之指著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鄭重地對兒子說:“寫字的秘訣,就在這些水缸里面,你把這18缸水寫完,就
4、知道了?!?
父親的話激起了王獻之的好奇心,他很想看看水缸底下的秘訣究竟是什么。于是,王獻之的熱情又高了起來,面對一口大缸,蘸水磨墨,揮筆臨帖,開始了漫長的學書生涯。
王獻之寫完一缸水,就感到自己的字寫得不錯了,有點飄飄然了。一天,他很得意地把自己寫好的字拿給媽媽看。王夫人端詳了好久,指著一個“太”字的下部說:“只有一點像羲之?!蓖醌I之一聽驚呆了,原來媽媽指的這一點,正是爸爸在指教他寫字時,加在“大”字下部的那一點。寫了整整一缸水,連一“點”都還沒有寫像。王獻之深深舒了一口氣,想:看來路途還長得很哪!
這時候,王羲之進一步勉勵兒子:學書沒有秘訣可尋,而全在于“功夫”二字。功夫是練出來的,不
5、是找竅門找出來的。只要功夫真正練到了家,就一定能夠成才。他對兒子講了東漢大書法家張芝
該部分的設(shè)計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和熱情。
整理為word格式
“臨池學書,池水盡墨”的故事,說明一個書法家能取得成功,要下多少功夫,花多少代價。他還告訴兒子:功夫不全在字內(nèi),還有些功夫在字外。也就是說,除了練字本身要下苦功以外,還要認真讀書,加強道德修養(yǎng),完善人格。這些基本素質(zhì),都是成為一個大書法家不可缺少的。父親的這些教導,使王獻之很受啟發(fā)。
王羲之除了在家指導獻之練字外,還經(jīng)常帶著
6、獻之到野外去領(lǐng)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以陶冶情操;他還堅持和兒子一起鍛煉身體,以增強獻之的腕力和臂力。這樣一來,獻之每天端坐在那里練字,就是一連練上幾個小時都不覺得很累。
就這樣,王獻之堅持不懈地勤學苦練,終于寫干了18缸水,也成了有名的大書法家。
2、師:王獻之在寫完這十八缸水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什么道理?
小組之間互相交流討論。
3、師小結(jié):王獻之體會到只有不斷的苦練,勤奮練字才能把字寫好的道理。王羲之之所以能成為書法家是因為他刻苦練習,堅持不懈的結(jié)果。
4、師:勤學苦練的道理是否只適用于書法家們呢?
學生討論交流。
三、書家點評
1、 師出示王羲之
7、和王獻之生平。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祖籍瑯琊(今屬山東臨沂),后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后為會稽內(nèi)史,領(lǐng)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山東臨沂,生于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書圣王羲之第
8、七子。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官至中書令,為與族弟王珉?yún)^(qū)分,人稱“大令”,與其父王羲之并稱為“二王”。
王獻之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也擅長繪畫。他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張芝,自創(chuàng)新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目其畫為“中品下”。
2、二王代表作賞析。
(1)王羲之《蘭亭序》
充分的了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
整理為word格式
(2)王獻之《中秋帖》
四、交流互動
學生暢談對中國書法的理解和認識,老師引導學生思考將來如
9、何學好書法,以及書法和個人成長之間的關(guān)系。
五、教后反思
(一)生動活潑的教學風格
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巧妙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寓教于樂之中是學生不僅僅收獲了知識,而且習得了做人的道理,參悟了人生。
(二)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
課堂上通過生生之間的交流,師生之間的點撥,文本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使得學生在聽故事、賞精品的同時思想上得到了升華。激發(fā)了學生積極主動思考人生的主觀能動能。將書法藝術(shù)影響力充分展示到學生的眼前,加深了學生對書法這門藝術(shù)的熱愛!
備注
友情提示:本資料代表個人觀點,如有幫助請下載,謝謝您的瀏覽!
整理為word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