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第4單元 賞析示例 過小孤山大孤山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語文 第4單元 賞析示例 過小孤山大孤山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5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成才之路成才之路 語文語文路漫漫其修遠兮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吾將上下而求索人教版人教版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第四單元第四單元創(chuàng)造形象詩文有別創(chuàng)造形象詩文有別第四單元第四單元賞析示例過小孤山大孤山賞析示例過小孤山大孤山高高 考考 導導 航航1學學 習習 目目 標標2課課 前前 預預 習習3課課 堂堂 互互 動動4隨隨 堂堂 練練 習習5課后強化作業(yè)課后強化作業(yè)6高高 考考 導導 航航【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A.“舍”,可以聯(lián)想到“舍相如廣成傳”中的“舍”是“安排住宿”的意思,結合語境,理解為“寄居”正確。B.陳情表中有“行年四歲,舅奪母志”,“奪”是“改變”的意
2、思,和這句中的意思相同,正確。C.過秦論中有“秦人開關延敵”,“延”是“延請”的意思,據(jù)此推斷C項不正確。D.“屬”,通“囑”,意為“托付,交付”,正確。【答案】C【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平時學習文言文時要養(yǎng)成梳理和積累文言實詞含義的習慣。答題方法:聯(lián)想推斷法?!懊癫粍倨淇唷保?lián)想“沛公不勝杯杓”,推斷應解釋為“能夠承受,禁得起”。句式推斷法。利用排比句、對偶句、并列結構句等句式上的特點來推斷。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一句,“用”與“以”相對,推斷“以”也是“用”的意思。語法推斷法。如“即命帥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籍”是名詞帶上了賓語,活用為
3、動詞,應解釋為“登記,沒收”。語境推斷法。把選項中的解釋代入原文,根據(jù)上下文語境判斷是否正確,鄰字推斷法。如“曹操之眾遠來疲敝”中的“敝”,由“?!蓖茢嗨囊馑家彩恰捌凇?。學學 習習 目目 標標1學習作者多角度、多層次的寫景方法;2掌握文中的重點實詞、虛詞。課課 前前 預預 習習課課 堂堂 互互 動動(一)自主思悟1第1自然段寫了何處之景?作者給我們介紹其歷史情況有何作用?_答:烽火磯。豐富了作品的內容,使寫景記游具有思想深度。2第1自然段寫景采用了怎樣的順序?_答:由遠及近。先寫遠望,只不過覺得烽火磯“突?!绷T了,除此之外別無佳處;再寫近觀,近觀之景則異彩紛呈。3引用李白的詩句是為了闡明什
4、么?_答:引用李白的詩句是為了闡明彭蠡口江面的廣闊,四望無際。4大孤山風景的突出特點是什么?_答:大孤山風景的突出特點是: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濁明顯。(二)深入探究1本文為何屢次寫江流和船行?由于景點太多,僅是孤立地寫出特征,可能會失之分散。作者注意了景點間的聯(lián)系。一是各處景物雖千姿百態(tài),但又均有山與江水相互生發(fā)輝映的描寫,構成整體背景,使景物在多樣中見統(tǒng)一;二是注意各景點地理位置上的聯(lián)系,即在分散的景點中貫以線索,從而由各景點共同組成一幅完整的長江山水圖。2文章如何多角度寫景?多角度寫景。在寫景的過程中,作者善于變換觀察角度和觀察點來進行描繪,將一幅幅立體可感的山水風景畫展現(xiàn)
5、在讀者面前。如寫烽火磯時,有舟中的遠望,有拋江過其下的近觀,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寫鏡頭。寫小孤山亦有“自數(shù)十里外望之”的遠觀,“愈近愈秀”的近觀,“冬夏晴雨”不同時刻的變化。特別是對小孤山的描寫,觀察角度和觀察點的靈活多變,充分地展現(xiàn)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態(tài)。隨隨 堂堂 練練 習習2下列詞語中字形全正確的一項是()A嵌巖迥異營葺毆鷺B滎潤潦縮云霄水禽C峭拔渺彌混濁纜繩D突兀描摩姿態(tài)汲取【答案】C(A.毆鷗;B.滎瑩;D.摩摹。)4下列文句的翻譯不準確的一項是()A及拋江過其下,嵌巖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譯文:等到拋錨停船后,(我)走過山下,(看到)裂縫的巖石和各式的巖洞,奇形
6、怪狀,色彩光亮潤澤,也和別的石頭大不一樣。B冬夏晴雨,姿態(tài)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譯文: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態(tài)變化萬千,確實是自然界風景最優(yōu)美的地方。C但祠宇極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fā)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譯文:但是(山上的)廟宇太荒涼殘破了,如果再稍微用樓臺亭榭裝飾一下,與水光山色互相輝映,自然比金山更高大了。D方立廟門,有俊鶻摶水禽,掠江東南去,甚可壯也。譯文:剛到廟門口站著,有一只健美的老鷹抓住一只水鳥,掠過江面往東南方面飛去,非常壯觀?!敬鸢浮緾(但:只是;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自然會比金山更漂亮了。)5對下面句子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及拋江過其下,嵌巖竇穴,怪奇萬狀,
7、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此句描繪烽火磯的獨特景致。重點抓住山多裂縫和洞穴以及色澤晶瑩溫潤的特點。B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此句描寫一獨立巨石的特點。抓住它拔地而起、高峻聳立的特點,寫上面植被“丹藤翠蔓”有形有色,“如寶裝屏風”一句運用夸張手法使其特色鮮明。C自數(shù)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擬,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tài)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此句從變化的視角由遠及近描寫小孤山給人的視覺形象。遠望“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突出其“高聳”,且與它山對比?!坝恪眲t突出其“秀美”;“冬夏晴雨”則借助想象,寫出小孤山四季晴雨的變化;“
8、造化之尤物”則為極贊之詞。D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此句描寫大孤山景象,用筆墨極為簡省,著重突出大孤山四面環(huán)水,如浮水面的鮮明特點。【答案】B(“夸張”應為比喻)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八月一日,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拋江過其下,嵌巖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是日風靜,舟行頗遲,又秋深潦縮,故得盡見,杜老所謂“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也。過澎浪磯、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小孤屬舒州宿松縣,有戍兵。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
9、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自數(shù)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擬,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tài)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極于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fā)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廟在山之西麓,額曰“惠濟”,神曰“安濟夫人”。紹興初,張魏公自湖湘還,嘗加營葺,有碑載其事。又有別祠在澎浪磯,屬江州彭澤縣,三面臨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勝。舟過磯,雖無風,亦浪涌,蓋以此得名也。昔人詩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晚泊沙夾,距小孤一里。微雨,復以小艇游廟中,南望彭澤、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徙倚久
10、之而歸。方立廟門,有俊鶻摶水禽,掠江東南去,甚可壯也。廟祝云,山有棲鶻甚多。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風云騰涌,急系攬。俄復開霽,遂行泛彭蠡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境”之句為妙。始見廬山及大孤。大孤狀類西梁,雖不可擬小姑之秀麗,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葦,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為南江,蓋江西路也。江水渾濁,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過夕乃可飲。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亂。晚抵江州。州治德化縣,即唐之潯陽縣,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為奉化軍節(jié)度,今為定江軍。岸土赤而壁立,東坡先生所謂“舟人指點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與江水亂。自七月二十六日至
11、是,首尾才六日,其間一日阻風不行,實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敬鸢浮緿(D項,相:副詞,相互。A項,雖:連詞,即使/連詞,雖然。B項,然:形容詞詞尾,樣子/代詞,這樣。C項,之:音節(jié)助詞/代詞,它。)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等到拋錨停船后,作者走過山下,看到巖石鑲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狀,色彩光亮潤澤,也和別的石頭大不一樣。B所有江中的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類,都是名聞天下的,作者認為,從峭拔秀麗上看,小孤山不能和它們相比。C大孤山的樣子像西梁山,雖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樣秀麗,但是小孤山的旁邊,很有幾塊沙洲和初生的蘆葦,大孤山的四周卻是茫茫無際的江水,遠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樣,在作者看來,這也是一種奇觀。D這一段長江的水很渾濁,每逢要汲用時,都需用杏仁來澄清,過一個晚上才能喝。但長江從湖口分出的一支稱為南江的水卻很清,兩江水的合流處像用繩尺劃分過一樣,不相混淆。【答案】B(B項,應該是“從峭拔秀麗上看,它們不能和小孤山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