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1章 開啟化學之門提高練習含解析滬教版

上傳人:無*** 文檔編號:64341752 上傳時間:2022-03-21 格式:DOC 頁數:18 大小:848.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精修版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1章 開啟化學之門提高練習含解析滬教版_第1頁
第1頁 / 共18頁
精修版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1章 開啟化學之門提高練習含解析滬教版_第2頁
第2頁 / 共18頁
精修版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1章 開啟化學之門提高練習含解析滬教版_第3頁
第3頁 / 共18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精修版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1章 開啟化學之門提高練習含解析滬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精修版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1章 開啟化學之門提高練習含解析滬教版(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精品資料 第1章 開啟化學之門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天文學家在研究星系運動方式時發(fā)現,人們所觀察到的星系其內部的引力僅占“物質”引力總量的1%~l0%,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內部引力.這一現象表明,有些“物質”是不可見的,原因是它們不發(fā)光也不反射光,因此科學家稱這些可能存在的物質為“暗物質”.然而,直到現在人類仍沒有探索到“暗物質”存在的任何證據,對此,你認為下列觀點不可取的是( ?。?   A.“暗物質”是人類虛構出來的,事實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質”可能存在,人類應不斷地進行探索,一旦發(fā)現它存在的證據,

2、將為人類重新認識宇宙開辟一個全新的視角   C.“暗物質”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遙遠的地方,科學家可能通過探索“暗物質”產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間接證明“暗物質”的存在   D.人類探索至今,仍未發(fā)現“暗物質”,說明“暗物質”是不存在的   2.在物理變化中,一定不變的是(  )   A.分子的運動 B.分子間的間隔   C.分子的物理性質 D.分子的構成和結構   3.“模擬實驗”是一種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以下不屬于該研究方法的是(  )   4.化學上把“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下面對化學變化中“新物質”的解釋正確的是(  )   A.“新物質”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質

3、   B.“新物質”就是與變化前的物質在顏色、狀態(tài)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質   C.“新物質”就是與變化前的物質在元素組成上不同的物質   D.“新物質”就是在組成或結構上與變化前的物質不同的物質   5.下列描述屬于隨機事件的是( ?。?   A.物理變化過程中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   B.化學反應中原子是最小粒子,不會發(fā)生改變   C.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D.點燃氫氣與空氣的混合氣體發(fā)生爆炸   6.下列實驗設計與對應的實驗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   7.某同學用托盤天平稱量固體物質時,誤將砝碼放在左盤,被稱量物放在了右盤.結果讀出固體質量為4.3克(1克

4、以下用游碼).固體物質的實際質量為(  )   A.4.3克 B.4.6克 C.4克 D.3.7克   8.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9.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發(fā)生了化學變化,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   A.變化中放出大量的熱 B.有黑色固體生成   C.鐵絲是銀白色金屬 D.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10.十世紀化學合成技術的發(fā)展對人類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貢獻.下列各組物質全部由化學合成得到的是( ?。?   A.玻璃 纖維素 青霉素 B.尿素 食鹽 塑料   C.滌綸 洗衣粉 阿斯匹林 D.油 橡膠 晶體硅   11.下列實驗

5、操作不合理的是( ?。?   12.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化學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下面四個同學的觀點中,你認為錯誤的是( ?。?   13.海洋是重要的資源,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許多產品.①海水“曬鹽”;②海水“制堿”;③海水“淡化”;④從海水中提取鎂.其中主要利用化學變化的是(  )   A.全部 B.①②④ C.只有② D.只有②④   14.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木柴燃燒 B.酒精揮發(fā) C.鐵絲彎曲 D.冰雪融化   15.下列物質的用途不是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   A.液態(tài)氮做制冷劑   B.碘液檢驗土豆中含有淀粉   C.氫氣做清

6、潔高效的新能源   D.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用作氣體肥料     二.填空題(共5小題) 16.如圖是攝影師在印尼婆羅洲的卡加島拍攝到的一幅有趣照片.研究人員猜測.猩猩可能是看到當地漁民用長矛捕魚,于是學會了用樹枝刺魚的捕獵方式. (1)猩猩的這種行為屬于      反射.(填“條件”或“非條件”) (2)猩猩看到的魚的位置比實際位置要     ?。ㄌ睢吧睢被颉皽\”).   17.(1)       叫做物理變化,      叫做化學變化,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      , (2)       叫做化學性質,      叫做物理性質 (3)下列敘述中,      是物理

7、變化,      是化學變化;      是物理性質,      是化學性質.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②鋼鐵生銹?③電燈通電發(fā)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氣燃燒⑥銅器上出現銅綠⑦鎂能燃燒⑧氧化銅是黑色粉末.   18.      叫做化學變化.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     ?。瘜W變化過程中常伴隨有      、      、      等現象發(fā)生,而且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這種能量的變化常表現為吸熱、放熱、發(fā)光等.   19.當前,我國所面臨的挑戰(zhàn)有健康問題、環(huán)境問題、能源問題、糧食問題等.化學家們希望從化學的能源,通過化學方法解決問題,為我國的發(fā)展和民族的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化學界

8、所研究的課題很多,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藥品的開發(fā);③在低消耗情況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氫所得到氫氣作為燃料;④尋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膠等化工產品再利用的途徑;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進行反應;⑦研制開發(fā)超導材料;⑧研制高效無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問題解決的課題序號填在相應的橫線上. (1)健康問題     ?。? (2)環(huán)境問題      . (3)能源問題     ?。? (4)糧食問題      .   20.小明用量筒量取液體,量筒放平穩(wěn)且面對刻度線,初次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18mL;取出部分液體后,俯視凹液面最低處,讀數為12mL.

9、則他實際倒出的液體體積      6mL.(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三.解答題(共2小題) 21.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一定有新物質生成       (2)使用催化劑能增加生成物的質量.       (3)在實驗室制取氧氣時,在導管口剛開始冒氣泡時,不宜立即收集.       (4)任何物質在氧氣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都屬于化合反應.       (5)氧氣在一個大氣壓﹣183℃時變成無色液體,再繼續(xù)降溫又可變成雪花狀的固體       (6)工業(yè)上主要用分離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這個過程屬于分解反應.      

10、(7)要使氯酸鉀受熱分解放出氧氣,必須加入二氧化錳或氧化鐵,否則就不能發(fā)生反應       (8)把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等按空氣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使之發(fā)生化合反應即可制得空氣.       (9)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10)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     ?。?   22.在一次探究成果匯報課上,某同學展示了她的探究實驗:取一瓶無色的硫化氫(H2S)氣體和一瓶無色的二氧化硫氣體(SO2),然后瓶口對瓶口抽去玻璃片放置(如圖),一段時間后,兩瓶的內壁上均出現水珠,并且有淡黃色的細微顆粒物附在瓶內壁上(已知是硫單質).試分析此同學的探究活動取得了哪些成果.

11、     第1章 開啟化學之門 提高練習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天文學家在研究星系運動方式時發(fā)現,人們所觀察到的星系其內部的引力僅占“物質”引力總量的1%~l0%,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內部引力.這一現象表明,有些“物質”是不可見的,原因是它們不發(fā)光也不反射光,因此科學家稱這些可能存在的物質為“暗物質”.然而,直到現在人類仍沒有探索到“暗物質”存在的任何證據,對此,你認為下列觀點不可取的是(  )   A.“暗物質”是人類虛構出來的,事實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質”可能存在,人類應不斷地進行探索,一旦發(fā)現它存在的證據,將

12、為人類重新認識宇宙開辟一個全新的視角   C.“暗物質”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遙遠的地方,科學家可能通過探索“暗物質”產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間接證明“暗物質”的存在   D.人類探索至今,仍未發(fā)現“暗物質”,說明“暗物質”是不存在的 考點: 科學探究的意義. 專題: 化學實驗與探究. 分析: 從引力的觀點確定暗物質的存在雖是假設但只能說暗物質可能存在,原因是找不到存在的證據. 解答: 解:暗物質的存在與否可能是與人類的技術水平或證據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存在與否只能是假設,所以不可確定暗物質一定不存在,故AD均錯,假設有暗物質的存在,將會開辟一個新的研究空間. 故選A、D 點評: 此題

13、是一道信息給予題,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中提供的信息大膽的假設,屬于科學探究的新范疇.   2.在物理變化中,一定不變的是( ?。?   A.分子的運動 B.分子間的間隔   C.分子的物理性質 D.分子的構成和結構 考點: 物理變化的特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專題: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 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物理變化是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從微觀的角度就是分子間的間隔和運動方式的改變,據此解答. 解答: 解:A、物理變化中分子的運動要改變,錯誤; B、分子間的間隔要發(fā)生改變,錯誤; C、分子的物理性質要改變,錯誤; D、物理變化中分子的構成和結構一定不變

14、,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理變化的特點,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3.“模擬實驗”是一種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以下不屬于該研究方法的是( ?。? 考點: 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專題: 科學探究. 分析: 模擬實驗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是用模型來做實驗,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 解答: 解:米勒實驗、研究宇宙膨脹實驗、研究地球形狀實驗均為模擬實驗;研究氣壓與流速實驗不需模型,不屬于模擬實驗. 故選:A. 點評: 模擬實驗不能完全代替實驗.主要考查你對科學研究方法等的理解.   4.化學上把“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下面對化

15、學變化中“新物質”的解釋正確的是( ?。?   A.“新物質”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質   B.“新物質”就是與變化前的物質在顏色、狀態(tài)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質   C.“新物質”就是與變化前的物質在元素組成上不同的物質   D.“新物質”就是在組成或結構上與變化前的物質不同的物質 考點: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專題: 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 分析: 可以根據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解答: 解: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也可能屬于新物質,例如對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來說,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屬于該反應生成的新物質,故A不正確; B、物質在顏色

16、、狀態(tài)等方面變化可能是物理變化,不一定有新物質生成,故B不正確; C、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質,例如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過氧化氫和水的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們屬于不同的物質,故C不正確; D、化學變化中生成的新物質是相對于反應物來說的,即生成了與反應物在組成或結構上與變化前的物質不同的物質,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充分理解新物質的含義,只有這樣才能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5.下列描述屬于隨機事件的是(  )   A.物理變化過程中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   B.化學反應中原子是最小粒子,不會發(fā)生改變   C.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D.點

17、燃氫氣與空氣的混合氣體發(fā)生爆炸 考點: 物理變化的特點;化學反應的實質;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與自燃. 專題: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 A、根據物理變化過程中分子本身不變考慮; B、根據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考慮; 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 D、點燃可燃性氣體與空氣的混合物可能發(fā)生爆炸,也可能不發(fā)生爆炸考慮. 解答: 解:A、物理變化過程中分子本身不變,變化的是分子之間的間隔或距離,所以物理變化過程中分子種類一定不發(fā)生改變,故A不屬于隨機事件,故A錯; B、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學反應中原子是最小粒子,不會發(fā)生改變,故B不屬于隨

18、機事件; 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所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故C不屬于隨機事件; D、點燃可燃性氣體與空氣的混合物可能發(fā)生爆炸,也可能不發(fā)生爆炸,必須在爆炸極限之內,且在有限的空間內劇烈燃燒放出大量氣體,才能發(fā)生爆炸,故D屬于隨機事件. 故D正確. 點評: 解答本題關鍵是要知道物理變化中分子本身不變,變化的是分子之間的間隔或距離,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fā)生了變化;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知道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點燃可燃性氣體與空氣的混合物可能發(fā)生爆炸.   6.下列實驗設計與

19、對應的實驗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 考點: 猜想與事實驗證;空氣組成的測定;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氣體的驗純. 專題: 實驗操作型. 分析: 判斷實驗設計與對應的實驗目的是否一致,要從實驗的結果來看,實驗結果能證明實驗目的就說明實驗設計與對應的實驗目的表述一致. 解答: 解:A、根據火柴棒的燃燒程度可以比較出火焰各層的溫度,故A正確; B、此操作能檢驗氫氣的純度,根據聲音的大小可以判斷氫氣是否純凈,故B正確; C、此操作能驗證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表述一致,故C正確; D、此實驗是證明分子運動的,不能探究空氣的組成,故表述不一致,故D錯誤. 故選

20、D. 點評: 此題比較新穎,綜合考查同學們對實驗設計與實驗目的認識,直觀簡潔,是一道不錯的試題.   7.某同學用托盤天平稱量固體物質時,誤將砝碼放在左盤,被稱量物放在了右盤.結果讀出固體質量為4.3克(1克以下用游碼).固體物質的實際質量為( ?。?   A.4.3克 B.4.6克 C.4克 D.3.7克 考點: 稱量器-托盤天平. 專題: 常見儀器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分析: 根據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碼,可知左盤的質量等于右盤的質量加游碼的質量,即物體質量=砝碼質量+游碼質量,如果放錯了,還要根據左盤的質量=右盤的質量+游碼的質量,只不過砝碼與物體位置交換了,列等式進行計

21、算. 解答: 解:由左盤的質量=右盤的質量+游碼的質量可知:砝碼質量=物體質量+游碼的質量,所以物碼反放時物體質量=砝碼質量﹣游碼質量,即:物體質量=4 g﹣0.3 g=3.7g. 故選D. 點評: 在計算有關天平的題目時,要謹記左盤的質量═右盤的質量+游碼的質量,由此列等式計算,不管是左物右碼還是左碼右物,都可以算.   8.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考點: 加熱器皿-酒精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氣體的干燥(除水);溶液的酸堿度測定. 專題: 常見儀器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據酒精燈的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進行判斷; B、根據氫氣的收集分析考慮; C、根據檢

22、查氣密性需要注意事項進行判斷. D、根據用pH試紙測定未知溶液的pH時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A、點燃酒精燈時,切忌用一燃著的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酒精燈,以防引起火災;故本選項操作錯誤; B、氫氣密度小,進氣管應長,出氣管應短,故錯誤; C、導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試管,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氣密性良好.故本選項操作正確; D、用pH試紙測定未知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滴在干燥的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比來確定pH.不能將pH試紙伸入待測液中,以免污染待測液,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故選C 點評: 熟悉常見儀器的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掌握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23、是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   9.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發(fā)生了化學變化,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   A.變化中放出大量的熱 B.有黑色固體生成   C.鐵絲是銀白色金屬 D.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考點: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專題: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 在化學變化中還伴隨發(fā)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fā)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等,這些變化常??梢詭椭覀兣袛嘤袥]有化學變化發(fā)生,但要注意有這些現象時并不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質生成,分析過程要注意不要被變化過程中的現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質. 解答: 解:判斷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需抓住其本質

24、特征產生新物質,放出大量的熱、劇烈燃燒、火星四射,都不能說明產生了新物質;有黑色固體生成說明有新物質生成,是判斷發(fā)生化學變化的依據. 故選:B.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是對化學變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   10.十世紀化學合成技術的發(fā)展對人類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貢獻.下列各組物質全部由化學合成得到的是(  )   A.玻璃 纖維素 青霉素 B.尿素 食鹽 塑料   C.滌綸 洗衣粉 阿斯匹林 D.油 橡膠 晶體硅 考點: 化學的研究領域. 專題: 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 分析: A、纖維素有天然存在的; B、食鹽也是

25、天然存在的; C、滌綸 洗衣粉 阿斯匹林全部由化學合成得到的; D、有些油是天然存在的. 解答: 解:A、纖維素有天然存在的,例如棉花中含有纖維素,故A錯誤; B、食鹽也是天然存在的,故B錯誤; C、滌綸 洗衣粉 阿斯匹林全部由化學合成得到的,故C正確; D、有些油是天然存在的,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知道化學研制的范圍,以及化學對人類的貢獻.   11.下列實驗操作不合理的是(  ) 考點: 測量容器-量筒;加熱器皿-酒精燈;固體藥品的取用;濃硫酸的性質及濃硫酸的稀釋. 專題: 常見儀器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據量筒

26、讀數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進行分析判斷. B、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 C、根據向試管中粉末狀固體藥品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濃硫酸的稀釋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斷攪)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A、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B、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不能用嘴吹滅酒精燈,應用燈帽蓋滅,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C、取用粉末狀藥品,試管橫放,用藥匙或紙槽把藥品送到試管底部,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D、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地擴

27、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12.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化學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下面四個同學的觀點中,你認為錯誤的是( ?。? 考點: 化學的用途. 專題: 化學與生活. 分析: 根據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科學分析. 解答: 解:A、不銹鋼、塑料屬于人造材料,故A正確; B、研制新的藥物中化學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故B正確; C、登月航天服的研制也離不開化學,故C正確; D、化學研制的過程

28、的會出現一些積極的方面和消極的方面,所以要利用化學揚長避短,故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學科的研究內容及范疇,要牢記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13.海洋是重要的資源,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許多產品.①海水“曬鹽”;②海水“制堿”;③海水“淡化”;④從海水中提取鎂.其中主要利用化學變化的是(  )   A.全部 B.①②④ C.只有② D.只有②④ 考點: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 專題: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確定.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要依據在變化過程中有沒有生成

29、其他物質,生成其他物質的是化學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是物理變化. 解答: 解:①海水“曬鹽”只是水分蒸發(fā),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②海水“制堿”需要通過復雜的化學變化,制取純堿,屬于化學變化;③海水淡化是將海水中雜質除掉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④從海水中提取鎂,需要用熟石灰與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再用鹽酸與氫氧化鎂反應生成氯化鎂,再將氯化鎂通電分解,制取鎂,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D. 點評: 搞清楚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解答本類習題的關鍵.判斷的標準是看在變化中有沒有生成其他物質.一般地,物理變化有物質的固、液、氣三態(tài)變化和物質形狀的變化.   14

30、.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木柴燃燒 B.酒精揮發(fā) C.鐵絲彎曲 D.冰雪融化 考點: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 專題: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 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 解:A、木柴燃燒的過程中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 B、酒精揮發(fā)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C、鐵絲彎曲的過程中只是形狀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D、冰雪融化過程中只是狀態(tài)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

31、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故選A. 點評: 解答本題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沒有新物質生成就屬于物理變化,如果有新物質生成就屬于化學變化.   15.下列物質的用途不是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   A.液態(tài)氮做制冷劑   B.碘液檢驗土豆中含有淀粉   C.氫氣做清潔高效的新能源   D.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用作氣體肥料 考點: 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 專題: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 物質的化學性質是指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A、液態(tài)氮做制冷劑利用液氮氣化

32、吸熱,利用其物理性質; B、碘液檢驗土豆中含有淀粉是利用碘與淀粉反應,利用其化學性質; C、氫氣做清潔高效的新能源是利用氫氣的可燃性,利用其化學性質; D、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用作氣體肥料是利用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利用其化學性質. 故選A. 點評: 化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最基本的概念,是考查的熱點之一,正確理解定義,明確二者的本質區(qū)別:是否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是解題的關鍵所在.   二.填空題(共5小題) 16.如圖是攝影師在印尼婆羅洲的卡加島拍攝到的一幅有趣照片.研究人員猜測.猩猩可能是看到當地漁民用長矛捕魚,于是學會了用樹枝刺魚的捕獵方式. (1)猩猩的這種行為屬于

33、 條件 反射.(填“條件”或“非條件”) (2)猩猩看到的魚的位置比實際位置要 淺 (填“深”或“淺”). 考點: 科學探究的意義. 專題: 課本知識同類信息. 分析: (1)根據猩猩的行為可知,是在一定的視覺刺激下進行的活動,屬于條件反射; (2)根據光的折射可知魚的位置比實際問題要淺. 解答: 解:(1)猩猩看到當地漁民用長矛捕魚,通過視覺刺激,將活動與魚聯(lián)系起來,屬于條件反射; (2)如圖,猩猩看到的魚的位置比實際位置要淺. 故答案為:條件,淺. 點評: 解答此題要明確,條件反射就是:原來不能引起某一反應的刺激,通過一個學習過程,就是把這個刺激與另一個能引起

34、反映的刺激同時給予,使他們彼此建立起聯(lián)系,從而在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反應之間建立起的聯(lián)系.   17.(1) 沒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  叫做物理變化, 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 叫做化學變化,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 有新的物質生成 , (2) 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叫做化學性質, 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 叫做物理性質 (3)下列敘述中,?、邰堋∈俏锢碜兓、冖茛蕖∈腔瘜W變化;?、唷∈俏锢硇再|,?、佗摺∈腔瘜W性質.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②鋼鐵生銹?③電燈通電發(fā)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氣燃燒⑥銅器上出現銅綠⑦鎂能燃燒⑧氧化銅是黑色粉末. 考點: 物理變化的特點;化學

35、變化的基本特征;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 專題: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 (1)根據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是否有新的物質生成,有新的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沒有新的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解答; (2)物質的化學性質是指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 (3)可以根據物質的性質分類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物理變化:沒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質生成; (2)物質的化學性質是指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

36、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 (3) ①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屬于化學性質; ②鋼鐵生銹變化過程中生成了新物質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 ③燈通電發(fā)光變化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 ④冰雪融化變化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 ⑤煤氣燃燒變化過程中生成了新物質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 ⑥銅器上出現銅綠化過程中生成了新物質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 ⑦鎂能燃燒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 ⑧氧化銅是黑色粉末是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

37、答案: (1)沒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 有新的物質生成的變化 有新的物質生成 (2)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 (3)③④②⑤⑥⑧①⑦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物質的兩種性質方面的知識.本題考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定義及舉例,搞清楚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解答本類習題的關鍵.   18. 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 叫做化學變化.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 有其他物質生成 .化學變化過程中常伴隨有 顏色改變 、 放出氣體 、 生成沉淀 等現象發(fā)生,而且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這種能量的變化常表現為吸熱、放熱、發(fā)光等. 考點: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38、. 專題: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 解: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做化學反應.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質生成,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 故答案為: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有其他物質生成;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 點評: 正確區(qū)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關鍵是判斷是否有新物質的生成,方法是比較變化前后物質的差別:是只限于物質的狀態(tài)變化,還是物質發(fā)生了根本變化.   19.當前,我國所面臨的挑戰(zhàn)有健康問題、環(huán)境問題、能源問題、糧食問題等.化學家們希望從化學的能源,通過化學方法解決問題,為我

39、國的發(fā)展和民族的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化學界所研究的課題很多,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藥品的開發(fā);③在低消耗情況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氫所得到氫氣作為燃料;④尋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膠等化工產品再利用的途徑;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進行反應;⑦研制開發(fā)超導材料;⑧研制高效無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問題解決的課題序號填在相應的橫線上. (1)健康問題 ②⑤?。? (2)環(huán)境問題 ④⑥⑧?。? (3)能源問題 ③④⑦?。? (4)糧食問題 ①?。? 考點: 化學的研究領域. 專題: 化學與生活健康;化學與環(huán)境保護;化學與能源. 分析: (1)根據健康問題涉及的內容判斷. (2

40、)根據環(huán)境問題涉及的內容判斷. (3)根據能源問題涉及的內容判斷. (4)根據糧食問題涉及的內容判斷. 解答: 解:(1)健康問題涉及的內容包括六大營養(yǎng)素或化學元素與健康的關系、食品安全、服藥治病等,②新型藥品的開發(fā)有利于治療疾病,保障人體健康,所以正確;⑤研制人造血管,利用治療血管病,所以正確. (2)環(huán)境問題主要指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④尋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膠等化工產品再利用的途徑,可防止白色污染,⑥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進行反應是綠色化學的特點之一,⑧研制高效無磷洗衣粉,可防止水污染,所以都是環(huán)境問題. (3)能源問題主要指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④尋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膠等

41、化工產品再利用的途徑,可間接減少能源的消耗,③在低消耗情況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氫所得到氫氣作為燃料,是新能源開發(fā)問題,⑦研制開發(fā)超導材料,可以節(jié)約電能,所以都是能源問題. (4)糧食問題主要涉及農藥化肥的施用和生產,①高效化肥的合成有利于增加糧食產量,所以正確. 故答案為:(1)②⑤;(2)④⑥⑧;(3)③④⑦;(4)①. 點評: 了解化學研究的領域或內容,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符合新課程標準三維目標的要求,反映中考的方向.   20.小明用量筒量取液體,量筒放平穩(wěn)且面對刻度線,初次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18mL;取出部分液體后,俯視凹液

42、面最低處,讀數為12mL.則他實際倒出的液體體積 大于 6mL.(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考點: 測量容器-量筒. 專題: 常見儀器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分析: 用量筒量取液體時,量筒要放平,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如果仰視液面,讀數比實際偏低,若俯視液面,讀數比實際偏高.根據量筒的讀數與實際值的關系來判斷該學生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大小. 解答: 解:初次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為18mL是正確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體后,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為12mL,俯視讀數偏大,量取的液體實際體積偏小,即剩余體積小于12mL,所以該學生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

43、是肯定大于6mL. 故答案為:大于. 點評: 用量筒量取液體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俯視讀數大,實際則偏小,仰視讀數小,實際則偏大.   三.解答題(共2小題) 21.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一定有新物質生成 √  (2)使用催化劑能增加生成物的質量. ×  (3)在實驗室制取氧氣時,在導管口剛開始冒氣泡時,不宜立即收集. √  (4)任何物質在氧氣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都屬于化合反應. ×  (5)氧氣在一個大氣壓﹣183℃時變成無色液體,再繼續(xù)降溫又可變成雪花狀的固體 ×  (6)工業(yè)上主要用分離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

44、這個過程屬于分解反應. ×  (7)要使氯酸鉀受熱分解放出氧氣,必須加入二氧化錳或氧化鐵,否則就不能發(fā)生反應 ×  (8)把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等按空氣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使之發(fā)生化合反應即可制得空氣. ×  (9)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  (10)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 × . 考點: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氧氣的物理性質;氧氣的工業(yè)制法;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原子的定義與構成;化合反應及其應用. 專題: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和能量變化;空氣與水. 分析: (1)根據化學變化的特征進行分析; (2)根據催化劑

45、的概念進行分析; (3)根據在實驗室制取氧氣時注意事項分析; (4)根據化合反應的概念進行分析; (5)根據氧氣的物理性質進行分析; (6)根據分解反應的概念分析; (7)根據催化劑的概念進行分析; (8)根據化合反應的概念進行分析; (9)根據化學變化的概念進行分析; (10)根據原子構成進行分析. 解答: 解:(1)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一定有新物質生成,說法正確,故填:√; (2)使用催化劑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質量,只能改變反應速率,說法錯誤,故填:×; (3)在實驗室制取氧氣時,在導管口剛開始冒氣泡時,不宜立即收集,以防收集不純,說法正確,故填:√; (4)物質在氧氣

46、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不一定都屬于化合反應,例如甲烷燃燒,說法錯誤,故填:×; (5)氧氣在一個大氣壓﹣183℃時變成淡藍色液體,再繼續(xù)降溫又可變成雪花狀淡藍色的固體,說法錯誤,故填:×; (6)工業(yè)上主要用分離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這個過程屬于物理變化,說法錯誤,故填:×; (7)氯酸鉀受熱分解放出氧氣,反應較慢,加入二氧化錳或氧化鐵反應加快,說法錯誤,故填:×; (8)把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等按空氣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不用發(fā)生化合反應即可制得空氣,說法錯誤,故填:×; (9)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例如鐵受熱變?yōu)殍F水是物理變化,說法錯誤,故填:×; (10)原子是構成物質

47、的一種粒子,不是最小,說法錯誤,故填:×. 點評: 此題難度不大,但考查知識點太多,一定要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2.在一次探究成果匯報課上,某同學展示了她的探究實驗:取一瓶無色的硫化氫(H2S)氣體和一瓶無色的二氧化硫氣體(SO2),然后瓶口對瓶口抽去玻璃片放置(如圖),一段時間后,兩瓶的內壁上均出現水珠,并且有淡黃色的細微顆粒物附在瓶內壁上(已知是硫單質).試分析此同學的探究活動取得了哪些成果. 考點: 科學探究的意義. 專題: 科學探究. 分析: 根據分子的特性進行分析. 解答: 解:通過實驗現象,能推測出硫化氫與二氧化硫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外,還可推知,構成氣體的微粒在不停的運動,才能夠彼此進行接觸,產生反應; 故答案為: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點評: 本題考查了分子的特性,基礎性較強,要牢固掌握.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