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二 《故都的秋》教案(八)》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6-2017年人教版必修二 《故都的秋》教案(八)(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故都的秋》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的:
1. 體味詩意秋景圖,把握散文“形”與“神”的辯證關(guān)系。
2. 體會作者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所創(chuàng)設(shè)的物我之間的完美融合與統(tǒng)一,理解運用這種藝術(shù)手法。
3. 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1. 味詩意秋景圖,把握散文“形”與“神”的辯證關(guān)系。
2. 體會作者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所創(chuàng)設(shè)的物我之間的完美融合與統(tǒng)一,理解運用這種藝術(shù)手法。
3. 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設(shè)想:
以誦讀、設(shè)疑、討論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
1. 以語言鑒賞為突破口。
2. 重視誦讀美讀。教師引導(dǎo)學生進入
2、課文情境中,提示學生誦讀宜慢不宜快,認真體會文章感情濃厚、意味雋永、文辭優(yōu)美的特點,以及揣摩景物描寫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 設(shè)疑討論
4. 重點品讀“清晨靜觀”和“秋風秋雨”兩段,這里有聲有色、有動有靜,融情入景,字里行間滲透了秋的意味、秋的情調(diào)和作者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學生擬寫導(dǎo)語來引入課題(板書)。學生可能會寫的形式如下,要及時鼓勵。
⒈設(shè)問式
⑴你來了解過秋天的韻味嗎?
⑵當秋天到來時,你感受到了什么?
⑶歷代文人騷客筆下的秋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⒉詩歌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式
⑴《詩經(jīng)》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⑵杜牧寫:停車坐愛楓林晚
3、,霜葉紅于二月花。
⑶張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⑷杜甫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青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⑸柳永說: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⑹王實甫: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醉。
⒊對比式
⑴春秋對比 春讓人滿懷希望,朝氣蓬勃;秋讓人平心靜氣,深思回味。
⑵不同心境對比 劉禹錫:自古悲秋多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毛澤東: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馬致遠:斷腸人在天涯。
4、 李清照: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學生想法可能很多,教師會有估計不到之處,精彩導(dǎo)語可在教學后記中補記)
二、分析文題
提問:將“故都”換為 “北京”、“北平”行否?有何不同?
明確:“秋”------表明描寫內(nèi)容。“故都”有懷舊之味。故,故國、故人、故鄉(xiāng),由此看出“故都”有著深深的眷戀懷念之意。而用“北平”卻無此意。因此本文是寫景抒情散文,作者結(jié)對故都北平秋景秋色的回憶,表達對故都之秋的向往和眷戀。
三、介紹郁達夫
(學生讀注釋)(1896~1945)名文,字達夫。創(chuàng)造社的重要成員之一。他三歲喪父,七歲入私塾接受啟蒙
5、教育。據(jù)說家藏書四萬卷,他在少年時期就全部翻讀,打下了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的基礎(chǔ)。他的作品有《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
抗戰(zhàn)時期,他發(fā)表大量戰(zhàn)斗性很強的政論、短評和詩詞聲援抗日斗爭,42年在南陽從事秘密地下活動。在此期間暗中保護和營救不少印尼群眾和華僑。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年僅50歲。
因此,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者,是一個跟隨時代前進的作家。
本文寫于1934年。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居無定所,顛沛流離。1934年7月,他不遠千里,從杭州經(jīng)青島到北平,再次飽嘗故都的秋味,寫下本文。因此本文不僅表達對故都秋色的無限向往和眷戀之情,還表現(xiàn)了一個知識分子在動亂社會
6、里的內(nèi)心的感傷。
四、檢查預(yù)習-----辨析生詞的音、形、義
1. 混混沌沌 hùn
混沌初開
混為一談
魚目混珠
混水摸魚 hún
2.椽
喙
緣
2. 嘶叫 叫聲
撕扯 動作
廝打 互相
五、分析課文
(一) 故都之秋,即是文中北國之秋,但文章里并非全部只寫北國之秋,還有南國之秋。他們有何不同?這樣寫用意何在?
(學生齊讀1、2段 ,概括) 北國之秋:清、靜、悲涼---------文眼
南國之秋:慢、潤、淡
這里文眼,全文扣住三個特點來寫,悲涼奠定感情基調(diào),把握了次點有利于對課文深入理解。
回憶什么叫文眼?!逗商猎律防?/p>
7、,“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現(xiàn)代詩人鄭愁予《錯誤》“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綠》中“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這些都是文眼。
這里使用了對比手法,突出了北國之秋的特點,從而表達了作者對故都之秋的深切懷戀之意。
(二)帶著“清”、“靜 ”、“悲涼”,我們走入郁達夫筆下的北國之秋,看他為我們描繪了那些景物呢?(學生概括)
庭院靜觀 藍朵圖 庭院品秋
落蕊輕掃 落蕊圖 清晨踏秋
秋蟬殘鳴 秋蟬圖 殘聲啼秋
秋雨閑人 秋雨圖 閑
8、人嘆秋
清秋佳果 秋棗圖 柿棗映秋
(三)精講賞析
在這五幅圖中,作者主要從秋聲、秋色兩個角度來寫秋的,使我們?nèi)缏勂渎?,如見其景?
(1)、清晨品秋
(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來寫?有何特點?)
天色 很高很高 碧綠(清爽、干凈) 冷清的秋色
日光 一絲一絲 漏
牽?;? 藍朵
秋草 疏疏落落 尖細且長 寂寞的秋聲
鴿聲 青天下馴鴿的飛聲(以動襯靜)
人 坐 細數(shù)日光 靜對藍朵
9、 清閑、寂寞
這里的秋色都是冷色調(diào)的,聲音又襯出了環(huán)境的寂靜。畫中中的人早晨起來無事可做,細數(shù)、靜對,又透露出文化人的清閑寂寞。
(2)學生試著分析其他
如“落蕊圖”:秋之落葉,在杜甫筆下是“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悲涼壯闊之景,但在郁達夫的筆下,則是靜得連人的耳鼻都無從把握,只有通過“一點點極細微極柔軟的觸覺”才感覺出“落蕊”的存在,讀罷使人不由得感覺到景之細膩景之真切。而這正是作者一種微妙難以名狀的情愫的真實寫照,是作者內(nèi)心深處那種孤獨、落寞、感傷情懷的自然流露。掃帚的絲紋,使我們仿佛看到掃街的在樹影下清閑的揮動著掃帚,聽到發(fā)出的沙沙輕微的聲音,這又折射出秋景
10、的寂寞與衰敗。
如 “秋蟬殘鳴”衰弱的殘聲是北國悲傷的主角,烘托出北國悲涼的秋意。
如都市閑人咬著煙袋悠閑的舉止,二人微嘆的緩慢悠閑,雨后話秋涼又給人帶來一種感傷與落寞。辛棄疾曾寫: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因而都市閑人得看似悠閑的感嘆也微微透露著悲涼。
小結(jié):色――碧空 藍朵 灰沉沉 藍布單衣 淡綠微黃
聲――鴿聲 掃帚聲 蟬聲 風雨聲 嘆息聲
秋聲秋色渲染了一種冷清寂寞的氛圍,烘托了作者悲涼感傷的心境。前面我們了解到郁達夫因白色恐怖而輾轉(zhuǎn)流離、逃避現(xiàn)實、抑郁苦悶,因而作者在這種心境
11、下去看外界,看到的只能是冷清的秋色,聽到的只能是寂寞的秋聲。這正是:以情馭景,以景顯情。那么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作者為何不寫香山如火的楓葉,頤和園如織的人潮了。
總結(jié):清―――凄清 冷清 非清新清麗
靜―――孤寂 沉靜 非恬靜嫻靜
悲涼――冷清色里聚涼意 寂靜聲中顯悲涼
(四)拓寬延伸
歷代文人騷客由秋引發(fā)的感慨地作品很多,如:
柳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李清照: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白居易: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王實甫: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吳文英:何處生成愁,離人心上秋。
小結(jié):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一
12、切景語皆情語。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深深藏在詩文中,寄予在景物描寫中。讓我們在賞讀中讀到了蘊含其中的悲涼和感傷。即美學上的“移情法”。
武俠小說中講究劍人合一, 道家思想中追求天人合一,文學創(chuàng)作中也要做到物我合一、景人合一,方為完美境界。
六 深情結(jié)語:
本文是一片詩化的散文。故都的秋色、秋聲,清、靜、悲涼;悠遠的秋味,孤獨、寥落;深沉的秋思,充溢胸間。我們仿佛和郁達夫先生共同品嘗了一回老北京的大碗茶,齒頰留芳,清爽宜人;又仿佛聽完了一曲字正腔圓的京劇清唱,余音繞梁,不絕如縷。
七 課堂練習----仿寫練習
教師下水: 《故都的秋》是一首好詩,反復(fù)吟唱,更感悟其神韻高妙。
13、 《故都的秋》是一幅好畫,多方觀賞,愈領(lǐng)略其意蘊深遠。
《故都的秋》是一碗香茗,細細品嘗,更體會其清醇可口。
《故都的秋》是一杯佳釀,慢慢啜飲,愈享受其馥郁醉人。
八 其實秋帶給人的并非都是傷感悲涼,秋也會給人帶來冷靜深沉的思考,碩果累累豐收的喜悅,因此秋是多姿多彩的,我們應(yīng)積極生活,好好享受生活。
板書設(shè)計
故都的秋
郁達夫
庭院品秋 清:寥遠冷清 以情馭景
清晨踏秋 靜:孤寂沉靜 以景顯情
殘聲啼秋 冷清色里聚涼意
閑人嘆秋 悲涼: 景人合一
柿棗映秋 寂靜聲中顯悲涼
(內(nèi)容) ?。ㄎ难郏 。ㄊ址ǎ?
悲 涼 的 頌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