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教新課標專題4 第3章 二戰(zhàn)后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演變 綜合測試》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歷史人教新課標專題4 第3章 二戰(zhàn)后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演變 綜合測試(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精品資料
第一部分 必修內容 專題四 第3章
一、選擇題
1.(2014·海南·22)英國學者約翰·凱伊在分析西歐經濟時指出,“全球化”一詞在1990年取代“民營化”成為經濟改革的標語。這一變化表明在西歐( )
A.經濟已經逐步走出滯漲
B.凱恩斯主義取得主導地位
C.信息技術得到廣泛使用
D.各國轉而采用貿易保護政策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全球化’取代‘民營化’”說明西歐各國在調整經濟政策,使得西歐經濟逐漸恢復,故A項正確;凱恩斯主義取得主導地位是在二戰(zhàn)后至
2、20世紀70年代,故B項錯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時間是20世紀40~50年代,與題干不符,故C項錯誤;“全球化”說明貿易壁壘在逐漸拆除,故D項錯誤。
2.(2014·北京·2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蘇兩國逐漸走向政治、經濟、軍事領域的全面對抗。蘇聯在1949年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協調和促進社會主義陣營各成員國的經濟發(fā)展。此舉主要針對的是( )
A.杜魯門主義 B.馬歇爾計劃
C.北約組織 D.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答案] B
[解析] 蘇聯在1949年成立的經濟互助委員會是經濟方面的組織,它針對的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方面實行的馬歇爾計劃。
3.(2014·重慶·12)
3、1998年,日本向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機構的捐款和出資占其政府開發(fā)援助(ODA)總額的比例高達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聯合國秘書長表示:日本擔負了聯合國會費的兩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會改革卻遲遲不能實現,對此,在國民中間有不滿情緒。材料表明,日本( )
A.實現了經濟的持續(xù)增長
B.獲得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C.企圖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D.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
[答案] C
[解析] 從材料“日本擔負了聯合國會費的兩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會改革卻遲遲不能實現,對此,在國民中間有不滿情緒”很容易分析得出日本主張利用其強大的經濟實力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爭取成為聯合國常任
4、理事國,故選C項。A項不是材料的中心內容;B項本身說法錯誤;D項材料未體現。
4.(2014·山東·23)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政府公開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為非常強大且具有穩(wěn)定的自立經濟的民主國家”。其目的是( )
A.遏制共產主義在亞太地區(qū)的擴張
B.確立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地位
C.實現美國戰(zhàn)略重心的轉移
D.適應世界多極化發(fā)展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 注意題干時間是20世紀40年代末,這一時期正是處于“冷戰(zhàn)”時期,美國扶持日本,其目的是為了遏制共產主義,故答案為A。所給材料并沒有涉及美國的世界霸主方面的信息,排除B項。也沒有關于美國戰(zhàn)略重心轉移方面的信息,
5、排除C項。根據所學知識,這一時期世界處于兩極對立,尚沒有出現多極化趨勢,排除D項。
5.(2014·新課標Ⅱ·30)下圖為波蘭開放邊境線時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
A.冷戰(zhàn)結束 B.華約解體
C.北約東擴 D.歐盟擴大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歐洲一體化進程。解答此題要注意圖片中的歐盟的標志:十二星旗,表明波蘭加入了歐盟,是歐盟在冷戰(zhàn)結束后東擴的重要表現。故應選D。
6.(2014·南昌)1964年第二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綱領指出:“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是國際緊張局勢和沖突的一個基本根源?!?973年第四次首腦會議號召不結盟國家要“通過有效行使反對霸權的國家
6、主權來鞏固它們的獨立”,“拒絕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壓力”。材料強調不結盟運動國家( )
A.斗爭矛頭主要指向推行霸權主義的美國
B.反對美、蘇兩國對第三世界的激烈爭奪
C.從反帝、反殖發(fā)展到反對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
D.意識到爭取國家獨立與發(fā)展民族經濟的重要性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不結盟運動國家堅持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捍衛(wèi)國家主權。
7.(2014·赤峰)尤爾根·哈貝馬斯在《包容他者》一書中稱“歐盟條約承認成員國的獨立和主權,因此,歐盟有義務尊重每一個成員國的民族認同”,同時指出:“未來歐洲聯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員國的共同利益,
7、而不在于歐洲的民族自決意識,一個單一的歐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枓認為( )
A.歐盟體現了統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
B.民族利益成為歐洲一體化的主要障礙
C.歐洲一體化進程艱難
D.歐盟以尊重成員國利益為主要目標
[答案] A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信息“歐盟條約承認成員國的獨立和主權,因此,歐盟有義務尊重每一個成員國的民族認同”體現了歐盟的多樣性;材料信息“未來歐洲聯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員國的共同利益”體現了歐盟的統一性。所以答案選A。干擾項D片面獲取和理解了材料信息。
8.(2014·江蘇·19)美國學者亨廷頓說:“美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級
8、大國,在解決重大國際問題時,如果沒有其他大國合作,美國也孤掌難鳴?!髧诮鉀Q國際重大問題時所采取的聯合行動如若得不到美國的支持,這種行動也是勞而無功的?!币陨详P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為( )
A.單極加多極的世界格局
B.諸強爭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國稱霸世界的單極格局
D.實力相當大國并存的多極格局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全面獲取和解讀有效信息的能力。據“唯一的超級大國、沒有其他大國合作,美國也孤掌難鳴”“如若得不到美國的支持,這種行動也是勞而無功的”等信息分析可確定A項最符合題意。
9.(2014·湖南師大附中)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俄羅斯新經濟學院畢業(yè)典禮的
9、演講中說:“對于以往相互抗衡的對手而言,相互建立持久的伙伴關系有很大的困難,改變我們的政府和官僚機構數十年來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習慣勢力,任務也十分艱巨?!边@說明( )
A.部分冷戰(zhàn)思維依然存在
B.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
C.美俄關系逐漸走向緩和
D.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答案] A
[解析] 該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的史料閱讀和信息提取與分析能力。材料中表達了美國總統對國際關系的看法,關鍵是“相互抗衡”、“習慣勢力”等,這說明美國依然有固定的抗衡思維,故A項正確。
10.(2014·福建·24)下表是1980、1996年世界不同類型國家進出口依存度表。據此
10、判斷正確的是( )
國家類型
時間
高收入國家
中等收入國家
中低收入國家
低收入國家
1980年
38%
43%
42%
30%
1996年
40%
52%
52%
42%
A.國際貿易總體發(fā)展緩慢
B.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
C.區(qū)域經濟集團化削弱
D.各類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差距縮小
[答案] B
[解析] A項錯誤,表格數據體現出各類國家對外貿易都在發(fā)展。B項正確,世界貿易的發(fā)展是經濟全球化的結果。C項材料沒有體現。D項錯誤,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差距擴大。
11.(2014·甘肅河西)“全球化”套用當代美國語言學大師杭士基所
11、講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國家”日趨“流氓化”,分析認為居于中心位置的國家日益“流氓化”,它對全球化的邊陲國家的宰制與剝削,幾乎是達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國。這揭示了( )
A.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原英屬殖民地的發(fā)展
B.經濟全球化使發(fā)展中國家的社會治安惡化
C.經濟全球化導致了南北貧富鴻溝的加深
D.經濟全球化僅對發(fā)達國家有利
[答案] C
[解析] 全球化是由發(fā)達國家主導的,是資本主義的新一輪擴張,發(fā)達國家由于經濟發(fā)達、技術先進、管理先進,處于全球化的頂端。而發(fā)展中國家,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處于受到不平等的被“剝削”、被“宰制”的地位。這就導致雙方差
12、距進一步擴大。故應選C。
12.(2014·江蘇·20)有學者認為,迄今為止的經濟全球化僅僅是資本運動的全球化,而非經濟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資本的大規(guī)??鐕\動將世界的生產和交換活動連為一體,但是從世界性的生產和交換活動中產生的經濟利益,卻沒有在全球合理分配。這一觀點旨在強調經濟全球化( )
A.表現為大規(guī)模的跨國運動
B.不利于世界經濟均衡發(fā)展
C.使生產和交換活動更密切
D.給發(fā)展中國家提供了機遇
[答案] B
[解析] 題干中材料“非經濟福音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產和交換活動中產生的經濟利益,卻沒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說明作者強調經濟全球化不利于經濟平衡,故選B項。
二、非選
13、擇題
13.(2014·河南聯考)1944年和1994年,是世界歷史進程的兩個重要年代。在這兩個年代中,國際形勢呈現出不同的特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早在1944年,西方某些政治家就得出結論:兩大陣營將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進行多年的競爭和較量,遠遠不是一兩次戰(zhàn)爭就能決出勝負的。美國外交家、冷戰(zhàn)的總設計師喬治·凱南認為:“蘇聯對美國的威脅更多的是來自于政治方面的。對付蘇聯最好的辦法就是遏制和威懾,迫使其參與軍備競賽,最終在經濟上拖垮蘇聯。同時,西方國家要防止己方經濟出現過度軍事化的傾向?!?
——[英]丹尼爾·布勞爾《20世紀世界史》
材料二 據蘇聯公布的解密檔案表
14、明,當時蘇聯的一些西方問題專家也持相同的觀點。1944年,蘇聯外交部長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向約瑟夫·斯大林呈交了兩份研究報告,報告中提出:“二戰(zhàn)結束后……美國和蘇聯的競爭和較量也將變得越來越激烈,但不會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
——山東師范大學編《二戰(zhàn)中的國際關系》
材料三 1994年中外重大事件表
日期
事件
2月3日
中國國務院發(fā)布關于職工工作時間的規(guī)定
2月8日
中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三號甲”首次發(fā)射成功
4月15日
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最后文件簽署
5月3日
世界首創(chuàng)轉基因水稻在安徽合肥市問世
5月5日
也門爆發(fā)全面內戰(zhàn)
5月24日
紐約世貿中心爆炸案
15、罪犯被判處240年監(jiān)禁
5月24日
法國總理稱法國有恢復核試驗的自由
9月16日
??松疽蛭廴竞Q蟊涣P50億美元
9月20日
《國際核安全公約》簽署
10月1日
中國首家專利市場成立
10月14日
阿拉法特、拉賓分享諾貝爾和平獎
10月22日
中國公用數字數據網開通
11月6日
克林頓批準從海地和科威特撤軍計劃
12月1日
北京市開始實施《最低工資規(guī)定》
12月6日
韓美互設聯絡處
12月30日
世界銀行列出世界最窮和最富國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美蘇等歐美大國1944年至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四個方面競
16、爭和較量的表現。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如何看待蘇聯學者“二戰(zhàn)結束后……不會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的觀點。
(3)20世紀90年代,中國和國際形勢發(fā)生巨大變化。根據材料三,分析提煉1994年中國和國際形勢的主要特征。
[答案] (1)
項目
表現
政治
兩大陣營由“冷戰(zhàn)”到兩大集團武裝對抗,雅爾塔體系確立,兩極格局形成。
經濟
由貿易保護到戰(zhàn)后資本主義貨幣、貿易體系重建;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復興;蘇聯等國家成立“經互會”,與資本主義世界對抗;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盛行;斯大林模式推廣。
軍事
由世界反法西斯集團合作打敗法西斯,到北約和華約成立,兩大軍事集團
17、形成并對峙;亞洲“熱戰(zhàn)”,美國發(fā)動朝鮮戰(zhàn)爭。
外交
美蘇由戰(zhàn)時同盟關系轉變?yōu)閷龟P系,西歐唯美國馬首是瞻。
(2)(以下答案任選其一即可)
答案1:蘇聯學者的觀點正確。理由:二戰(zhàn)后在“冷戰(zhàn)”大環(huán)境下,美蘇兩大集團勢均力敵;兩種制度相互借鑒,吸取教訓,推動了世界的整體發(fā)展;歐洲、日本、中國、不結盟運動等力量的崛起及制約,維護世界和平力量的增強,世界大戰(zhàn)未能爆發(fā)。
答案2:蘇聯學者的觀點不正確。理由:二戰(zhàn)后的“冷戰(zhàn)”,美國對蘇聯的遏制和威懾,引發(fā)了美蘇之間螺旋式上升的軍備競賽,全面“冷戰(zhàn)”與局部“熱戰(zhàn)”相交織;朝鮮、中東、海灣等局部戰(zhàn)爭,均不同程度地造成國際局勢緊張,惡化了國際局勢;第三
18、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答案3:蘇聯學者的觀點是片面的。理由綜合答案1,2即可。
(3)特征
中國:職工權益得到保護;重視航天、高科技農業(yè)、轉基因、網絡等技術的發(fā)展。
世界:世界形勢緩和與緊張并存;經濟全球化取得實質性進展,世貿組織成立條件成熟;戰(zhàn)爭、核威脅、國際恐怖活動、環(huán)境污染仍然威脅人類和平發(fā)展;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貧富差距擴大。
14.(2014·西工大附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然而,正踩在“短促二十世紀”盡頭的這個世界,與當年起點時刻之間的比較,并不是一道“孰多孰少”的歷史計算題。因為兩者之間,有著極大的“質的不同”……其一,這個世界再也不以歐洲為其中心
19、。在它的春去秋來之間,歐洲已然日漸衰敗。……第二項變遷的意義,則較第一項為重大。在1914年至20世紀90年代之間,世界已經逐漸演變成一個單一的運作單位?!f有以領土國家政治為界定的“國家經濟”,卻一落而為跨國性作業(yè)的復雜體。
——霍布斯鮑姆《極端的年代》
(1)你如何理解二十世紀“這個世界再也不以歐洲為其中心”?
(2)材料中說“在1914年至20世紀90年代之間,世界已經逐漸演變成一個單一的運作單位?!苯Y合所學知識,在這段時間內,有哪些因素阻礙了這一過程?上世紀90年代左右,又有哪些因素促進了這一過程?
[答案] (1)一戰(zhàn)后,歐洲衰落,美國崛起,挑戰(zhàn)歐洲霸權;二戰(zhàn)后,歐洲受戰(zhàn)爭創(chuàng)傷,進一步衰落,美蘇兩極對峙格局形成;冷戰(zhàn)結束后,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形成,美國進一步推行單邊主義、霸權主義;世界的多極化趨勢加速發(fā)展。
(2)阻礙:一戰(zhàn);經濟危機下的貿易壁壘;二戰(zhàn);兩極對峙的國際格局。
促進: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物質基礎和根本動力);兩極格局的結束;市場經濟體制受到廣泛認同;新型交通和通訊的發(fā)展;二戰(zhàn)后國際經濟體系的建立;區(qū)域經濟集團化的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