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了解地區(qū)》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二章 了解地區(qū)(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二章 了解地區(qū)
第一節(jié) 東南亞
課時安排: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使用地圖,說明東南亞的地理位置,范圍。掌握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了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對當?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2. 水平目標:通過對東南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對比分析,進一步訓練讀圖水平和對比分析水平。
3. 教育目標: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對我國鄰國的情況有大體的了解。
教學重點:
1.掌握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2.了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對當?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教學難點:通過對東南亞
2、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對比分析,進一步訓練讀圖水平和對比分析水平。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復習提問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復習以前所學內(nèi)容,為本節(jié)課的新課部分做鋪墊。
二、導入新課:
觀察亞洲政區(qū)圖。
指導學生讀圖。
回憶與中國相臨的16個國家和地區(qū),其中最南端的,與我國的廣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緬甸、老撾、越南,這三個國家以及位于這三個國家以南的國家,往往表現(xiàn)出一派別具一格的熱帶風情,因為這里是亞洲的最東南角,這個地區(qū)就被人們叫做東南亞。
三、講授新課:
指導學生讀
3、圖。強調(diào)方法的掌握遠比知識的掌握重要。
指導學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對高度、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布特點)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一.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1.通過讀圖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西南與大洋洲相臨。經(jīng)緯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間半球位置:主要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通過讀圖強調(diào)東南亞的組成部分: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列表比較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自然環(huán)境各方面的相同點和差異
2.通過地形圖分析:
(1)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南部地勢低平
(2)馬來群島地勢崎嶇,山嶺多、平原少。
3.河流
(1)在圖中找出中南半島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
4、,在圖中用筆描出,判斷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斷其水力資源的豐富水準分析河流與地形的相互聯(lián)系,以手做比喻增強學生對“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征的記憶。
(2)根據(jù)地形分析馬來群島上河流的主要特征。指導學生閱讀相關材料、查看相關地圖。
4.以緯度位置突出東南亞地處熱帶的特點:
閱讀課文,嘗試獨立分析影響東南亞氣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斷
學生以自學的形式獨立解決問題:
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因為降水的不同,分別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1)在中南半島上11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風、降水偏少,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風、降水很多為雨季。農(nóng)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2)在馬來群島上,終年高溫多雨,農(nóng)作物能夠隨時播種,一年到頭都有收獲馬來群島火山活動和地震頻繁,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總結(jié)馬來群島地處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四、小結(jié)和作業(yè):回顧東南亞的地形和氣候,做配套練習。
教學后記:
學生實行了長時間的學習后,邏輯思維水平有所提升,課程的設計注重知識的遷移,舊知識與新知識遷移,從亞洲遷移到歐洲。有的學生可能如魚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學生畏難,在課堂上要注意啟發(fā)、引導、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