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的來源》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衣食的來源》教學設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衣食的來源》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生活中的農產品,認識衣食之源在農村。
2.感受農產品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3.體驗農民勞動的艱辛,感受農產品的來之不易,從而激發(fā)學生珍惜農產品、尊重農民勞動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感受農產品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學生珍惜農產品、尊重農民勞動的美好情感。
設計理念:
1.新課標指出:“道德存在于兒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兒童的生活”。本課設計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解決學生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一些問題,幫助他們豐富認知,激發(fā)美好的情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在設計過程中,充
2、分體現品德課程的活動性特點。引導學生感受農產品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時,采用了“拖一拖,找朋友”的方法;幫助學生感受農民勞動的艱辛時,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了體驗活動;在升華情感、指導行為時,組織小組合作,設計宣傳標語……學生在活動中形成認知、養(yǎng)成習慣。
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
摸一摸,猜猜它們是什么?
板塊一:衣食之源在農村
1.除了田里種的,還有水里產的魚、蝦,圈里養(yǎng)的豬等等,它們都來自于農村,所以它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農產品。
2.出示四樣農產品,指名交流名稱。
3.你是怎么辨認稻穗和麥穗的?
4.稻子、麥子收上來了,你是怎么區(qū)分它們的?
5.出示農產品加工成的
3、食物圖片。小組交流它們都是用什么農產品制作而成的?
6.請一位同學到講臺上邊介紹邊拖動,生評價。
7.拿出愛吃的零食。仔細觀察食品包裝袋,看看里面有沒有農產品的影子?指名交流。
8.過渡:農產品和我們的穿又有什么關系呢?拿出帶來的衣服商標,在小組里交流交流,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9.很多同學身上的衣服也是棉的,穿在身上感覺怎么樣?
10.除了衣服外,你還在家里哪兒看見過棉花的影子?
11.小結。出示:樹連樹,根連根,衣食之源在農村。
板塊二:衣食父母是農民
1.今天,我們就來當回農民,共同體驗一下插秧的感覺。
2.哪些同學見過插秧的情景?誰能當小老師給大家介紹介紹?
4、 3.出示體驗要求,指名讀。
4.師創(chuàng)設情境,生體驗活動。
5.誰來說說你的感受?你想對農民們說些什么?
6.一起來看看小小的一粒米到底是怎么來的!播放課件。
7.聽了小米粒的自述,你們想說些什么?
8.難怪在畫家的筆下,農民的臉上總是飽經風霜。在詩人的筆下,農民也總是那么含辛茹苦。出示《憫農》,自由讀,想一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9.是農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為我們提供吃的、穿的。所以說:農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板塊三:辨析明理懂珍惜
1.出示生活中浪費現象圖片。你看到過這樣的情景嗎?交流。
2.播放兩位小朋友的錄音。
(1)丁丁:中午我在學校就餐,吃不了就倒
5、,反正我是交了午餐費的!
(2)東東:我們如東是魚米之鄉(xiāng),有的是米,浪費一點不算什么!
3.你們同意他們的看法嗎?選擇其中一位同學的觀點,交流。
4.播放饑餓兒童的圖片??吹竭@些畫面,你有什么想說的?
5.出示資料:全國有13億人口,如果平均每人節(jié)約一粒米,就能節(jié)約近6萬斤糧,可供150人吃上一年呢!
板塊四:合作設計宣傳語
1.小組合作來設計一句宣傳標語。設計好了,請在下面鄭重地簽上自己的名字。
2.交流宣傳標語:小組一起或選一個代表大聲讀出你們的宣傳口號。讀完后貼上宣傳板。
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尊重我們的衣食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