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代價與回報》教學設(shè)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不言代價與回報》教學設(shè)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2《不言代價與回報》
課題:不言代價與回報(思想品德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課第二框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理解不言代價與回報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xiàn)。
2.能力目標:能夠正確評估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作出正確的選擇。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明確責任的代價與回報,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自覺行動,努力做一位有高尚情操,對自己,對社會負責,有奉獻精神的公民。
教學重點: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不言代價與回報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xiàn)。
教學難點:正確評估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作出正確的選擇。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堂類型:
2、新授課 教學準備:學案、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1、設(shè)問:(1)責任的含義與來源?(2)自己對自己責任的意義?
2、學生回答(略)。
3、教師引導,承擔了責任,會付出什么代價?又會有什么收獲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新課《不言代價與回報》。
二、講授新課
(一)走進生活:
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上,一名婦女暈倒在路上,恰好路過的廣州市二中女生小吳幾時讓姑父停下保時捷救人,自己則打的離去;有人贊揚小吳為“最美女孩”,但也有人認為她是在炫耀財富;初三女生小郭在面包車飛馳而來后,奮力將同伴拽到身后,而自己卻倒在了血泊中。
3、
問題探究:1.小吳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有怎樣的代價和回報?她是如何對待代價與回報的呢?
2.就承擔責任而言,小吳和小郭兩位女生身上體現(xiàn)出一種怎樣的精神?弘揚這種精神有何意義?
3、如果你在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的事發(fā)現(xiàn)場,你會怎么做?為什么?
(教師歸納總結(jié)出幫助他人承擔責任會付出時間、金錢、精力及他人的誤解等代價,但也會獲得他人的贊許、良好的自我感覺等回報;承擔責任體現(xiàn)出的奉獻精神,對社會互幫互助的良好風氣形成,對個人更好地實現(xiàn)個人價值,延伸生命的價值都有重要的意義;作為社會成員,遇到類似的事件,我們要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弘揚扶危濟困的傳統(tǒng)美德,承擔社會責任,讓社會充滿溫暖和希望。)
三
4、、課堂小結(jié):
教師: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對你今后有什么啟示?
學生談自己的收獲
代價
回報
四、板書設(shè)計
承擔責任的
正確評估
合理選擇
如何面對非自愿承擔的責任
我承擔,我無悔
面對責任的態(tài)度
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xiàn)
不言代價與回報
承擔責任的意義
承擔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的意義
五、課堂練習:
1.承擔責任可能因取得成功而得到他人的贊許,也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責備,甚至處罰,這就是責任的( C )
A.回報 B.代價 C.回報與代價 D.
5、意義
2.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xiàn)是( B )
A.任何時候都不講回報 B.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
C.合理評估回報與代價 D.只注重精神回報,不要物質(zhì)回報
3.我們面對非自愿選擇的責任,應該做到( A )
A.改變對待責任的態(tài)度,不抱怨不懈怠 B.把他們當成不可推卸的責任擔在肩頭
C.全身心地投入,盡力履行責任 D.能夠不承擔盡量想辦法不承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關(guān)于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承擔責任往往伴隨著獲得回報的權(quán)利,但同時也是在履行
6、自己應盡的義務
B.承擔責任時要對回報與代價進行正確地評估,如果物質(zhì)利益少可以選擇不承擔
C.擔任班委可以服務同學,鍛煉自己
D.一個富有責任心的人面對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簡答題)在北京當包工頭的哥哥孫水林為趕在年前把工錢發(fā)到農(nóng)民工手上,返鄉(xiāng)途中遭遇車禍,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愿,來不及處理哥哥的身后事,已經(jīng) 30 多個小時沒合眼的他冒著一路風雪趕回老家,將籌措的 33 . 6 萬元錢一分不少地送到 60 余位農(nóng)民工的手中。兄弟倆用實際行動踐行了 20 多年來一直秉持的“新年不欠舊年帳,今生不欠來生債”的家訓。
思考探究:1、就負責任而言, “信義兄弟”的感人事跡中你獲得了什么啟示?
(歸納出面對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是富有責任心的人們的共同情感,負責任是一個人的立身之道。我們向“信義兄弟”學習,要從小培養(yǎng)責任意識,鍛煉自己的責任能力,學會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六、課后作業(yè):背誦本課知識點
第 2 頁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