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質量檢測(一)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人民-人民高三歷史試題

上傳人:文*** 文檔編號:240566168 上傳時間:2024-04-16 格式:DOC 頁數(shù):8 大?。?19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通史)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質量檢測(一)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人民-人民高三歷史試題_第1頁
第1頁 / 共8頁
(通史)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質量檢測(一)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人民-人民高三歷史試題_第2頁
第2頁 / 共8頁
(通史)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質量檢測(一)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人民-人民高三歷史試題_第3頁
第3頁 / 共8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通史)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質量檢測(一)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人民-人民高三歷史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質量檢測(一)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人民-人民高三歷史試題(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單元質量檢測(一) (建議用時:45分鐘) 一、選擇題 1.(2020·山東聊城調研)商朝人祭祖對象廣泛,從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從直系到旁系再到異族功臣,雖然有親疏之別,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們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材料所述現(xiàn)象(  ) A.彰顯了中華民族的美德  B.表明宗法制已經形成 C.說明祭祖與專制王權密切 D.反映了社會等級森嚴 解析:選A。材料“從直系到旁系再到異族功臣,雖然有親疏之別,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們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說明商朝祭祀對象的廣泛性,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美德,故A項正確。 2.周朝建立,大肆分封。如封功臣姜尚于齊,都臨淄(今山東臨淄);

2、封顓頊后代熊繹于楚,都丹陽(今河南淅川縣);封召公奭于燕,都薊(今北京)。分封(  ) A.推動了西周政治的穩(wěn)定與鞏固 B.強化了君主專制權力 C.實現(xiàn)了王室對地方的直接控制 D.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 解析:選A。分封制有利于加強周王室對地方的統(tǒng)治,周形成了眾星拱月般的局面,西周成為綿延數(shù)百年的強國,故A項正確;分封制下的周天子沒有形成專制權力,還是與貴族共治天下,故B項錯誤;分封制雖然加強了西周對地方的統(tǒng)治, 但周王室對地方只能進行間接統(tǒng)治,故C項錯誤;宗法制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故D項錯誤。 3.(2020·福建泉州階段檢測)謝維揚在《周代家庭形態(tài)》中說:“(宗

3、法制度)就是國家承認血緣團體的領袖對其成員有代替法律來實施的管理和處置權,承認這種血緣團體是國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單位?!彼J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 A.維護貴族特權 B.強化族長權力 C.均衡權力分配 D.強化國家管理 解析:選D。根據(jù)材料“承認這種血緣團體是國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單位”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知,宗法制依托血緣為紐帶,旨在強化國家管理,鞏固自身統(tǒng)治,故答案為D項?!? 4.下表是周朝各諸侯國之間戰(zhàn)爭的次數(shù)及君主姓氏的相關統(tǒng)計表(姬姓是周朝的國姓)。該歷史現(xiàn)象表明了(  ) 君主姓氏 姬姓—姬姓 姬姓—非姬姓 非姬姓—非姬姓 戰(zhàn)爭次數(shù) 130 331 32

4、8 A.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 B.貴族政治逐漸被官僚政治取代 C.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 D.方國制向中央集權制過渡 解析:選C。材料中周朝各諸侯國之間,尤其是“姬姓-非姬姓”“非姬姓-非姬姓”的戰(zhàn)爭次數(shù)較多,說明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C項正確?!胺饨ㄍ恋厮接兄拼_立”屬于過度解讀,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官僚政治與中央集權制,排除B、D兩項。 5.《鹽鐵論·散不足篇》中說:“古者”,人們用馬代勞,行則拉車,“止則就犁”。近代考古發(fā)現(xiàn),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鐵犁等多種鐵器出現(xiàn)。材料反映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  ) A.農業(yè)動力發(fā)生了革命性變化 B.以馬耕田成為主要耕作方式

5、C.鐵器在農業(yè)生產中普遍使用 D.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解析:選A。依據(jù)材料中“人們用馬代勞,行則拉車,‘止則就犁’”信息可知,這體現(xiàn)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農業(yè)生產動力由人力轉向畜力,反映了農業(yè)動力發(fā)生質的飛躍,故A項正確;依據(jù)材料無法得出以馬耕田成為主要耕作方式的結論,故B項錯誤;C項中“普遍”一詞表述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材料并未體現(xiàn)人民的生活水平狀況,故D項錯誤。 6.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還存在以村公社為單位統(tǒng)計土地和人口的現(xiàn)象。戰(zhàn)國后期,各國實行以家戶為單位的戶籍制度,以其作為國家對社區(qū)管理的主要辦法。該變化說明(  ) A.宗法血緣關系的強化 B.小農經濟在各國普遍確立 C.

6、專制皇權向基層延伸 D.統(tǒng)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 解析:選B。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小農經濟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經營方式,井田制是以村社為單位的集體經營,材料“各國實行以家戶為單位的戶籍制度”說明小農經濟在各國普遍確立,故選B項;“村社”強調宗法血緣,以家庭為單位說明宗法血緣的削弱,排除A項;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專制皇權”不符合戰(zhàn)國時期,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國家的戶籍制度,不是土地制度,排除D項。 7.戰(zhàn)國時期,鄭國商人弦高販賣畜牧產品,經常路過滑國到成周經商,需奔波數(shù)百里路。這說明當時(  ) A.較遠距離的販運活動已出現(xiàn) B.鄭國鼓勵民眾從事商業(yè) C.商人社會地位得到提高 D.官府加強

7、了對商業(yè)的控制 解析:選A。依據(jù)材料中“需奔波數(shù)百里路”這一信息可判定當時遠距離販運已經出現(xiàn),故選A項。材料中沒有講到鄭國鼓勵民眾從事商業(yè),B項排除;“商人社會地位得到提高”和“官府加強了對商業(yè)的控制”在材料中均無法體現(xiàn),排除C、D兩項。 8.《韓非子》里記載了一則“鄭人買履”的故事,“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材料表明(  ) A.東周已對商業(yè)活動進行限制 B.寓言故事具有道德教化功能 C.商業(yè)發(fā)展要求打破抑商政策 D.法家重視發(fā)展商業(yè)增強國力 解析:選A。據(jù)材料“及返,市罷,遂不得履”可知,市有嚴格的時間限制

8、,這說明政府對商業(yè)活動實行嚴格管理,故選A項;“鄭人買履”諷刺固守教條,脫離實際的人,體現(xiàn)不出道德教化,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政府對市的嚴格管理,不涉及商業(yè)發(fā)展,也沒體現(xiàn)要求打破抑商政策,排除C項;材料未反映法家重視發(fā)展商業(yè),排除D項。 9.春秋時期史書《左傳》曾有記載:“國之將興,明神降之,監(jiān)其德也;將亡,神又降之,觀其惡也……吾聞之國將興,聽于民;將亡,聽于神。神,聰明正直而一者也,依人而行。”這表明當時(  ) A.天命觀左右人們的思想觀念 B.利用天人感應思想鞏固統(tǒng)治 C.社會秩序混亂促進神靈崇拜 D.中國人文理性思想已然萌發(fā) 解析:選D。《左傳》的記載雖然將國家的興亡與神

9、建立聯(lián)系,但是明確解釋判斷國家興亡的是“德”與“惡”,同時人世的重心已經轉到了“民”上,表明此時期對道德觀念的重視和早期民本思想產生,體現(xiàn)出春秋時期人文理性觀念的發(fā)展,故D項正確。 10.(2020·浙江衢州質檢)戰(zhàn)國法家在政治實踐中吸收各家思想并進一步發(fā)展,其多設耳目來偵查的方法創(chuàng)自墨家,其“循名責實”的方法采自墨家和名家。據(jù)此判斷法家重視(  ) A.人主駕馭群臣的方法 B.人主的權勢 C.法律條文的制定和實行 D.苦干和自我犧牲 解析:選A。“多設耳目來偵查”“循名責實”有利于控制其他人,這說明法家重視君主駕馭臣子的方法,故A項正確;法家“多設耳目來偵查”有利于加強君主權勢,但其

10、主要目的在于使君主駕馭群臣,故B項錯誤;法家重視法律條文的制定和實行,但題干沒有涉及這一層意思,故C項錯誤;材料未涉及苦干和自我犧牲精神,故D項錯誤。 11.《管子·海王篇》說,大致與吳王夫差開鑿邗溝相當?shù)臅r期,齊國耕者必有“一耒(古代播種工具),一耜(翻土工具),一銚(除草工具)”。該文獻印證(  ) A.耒耜是春秋時期主要的農具 B.春秋時期是農業(yè)發(fā)展轉型期 C.齊國農業(yè)耕作工具相對齊全 D.鐵制農具已在齊國推廣開來 解析:選C。題干未列出耒耜與其他農業(yè)工具的比較,故A項錯誤;春秋時期,鐵農具、牛耕出現(xiàn),這是此時農業(yè)發(fā)展的標志,題干中未提及,故B項錯誤;由題干中耕者必有播種工具

11、、翻土工具、除草工具,可以看出齊國農業(yè)生產工具相對齊全,故C項正確;題干中未提及鐵制農具,故D項錯誤。 12.漢字“丁”的變化如下圖所示。 對這一演變過程解讀合理的是(  ) A.總體的趨勢是由繁到簡 B.反映了經濟與社會的發(fā)展 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體系 D.衍生出個性化的書法藝術 解析:選B。從材料中甲骨文中的“丁”字形狀分析,可以看出商周時期建筑中主要使用竹釘、木鍥等榫卯結構,篆書中的“釘”字體現(xiàn)了“丁”的金屬質地,則說明春秋戰(zhàn)國至秦時期已經出現(xiàn)了金屬釘子,因而漢字“丁”的變化反映了商周至秦朝經濟與社會的發(fā)展,故選B項。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材料一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摘編自《孟子》 材料二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于爭奪,合于犯分亂理而歸于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后出于辭讓,合于文理而歸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是以為之起禮義、制法度,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擾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 ——摘編自

13、《荀子》 材料三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統(tǒng)治人,就不需要對政府有任何外來的或內在的限制了……人總是要追求其個人私利的。要改變人性,就像要阻擋狂流一樣困難。聰明的立法者應該巧妙地通過改變河道而對其加以引導,并在可能的情況下將其導向公共利益方面。 ——摘編自美國“憲法之父”麥迪遜 (1)比較材料一、二,指出孟子和荀子觀點的不同之處。 (2)根據(jù)材料二、三,指出麥迪遜和荀子觀點的共同之處。 (3)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人性的看法及人性在治理國家和規(guī)范社會方面的見解。 解析:第(1)問,根據(jù)材料一信息得出人們都有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反映了孟子“人性善”的倫理觀,政

14、治上主張仁政;根據(jù)材料二信息得出人們生而好利、疾惡、好聲色的主張,反映了荀子“人性惡”的倫理觀,政治上主張禮法并重。第(2)問,從人性論與政治主張兩方面概括即可。第(3)問,依據(jù)第(1)(2)問綜合回答。 答案:(1)不同之處:孟子認為人性本善,統(tǒng)治者應該推行仁政;荀子認為人性本惡,統(tǒng)治者應該禮法并重。 (2)共同之處:都認為人性有追求個人私利的一面;都主張通過法律對人性加以約束、引導。 (3)看法: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追求私利(自私)的一面。 見解:通過教化弘揚善良、人道,使人向善;通過法制去惡揚善,保護公眾利益。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的變化

15、(節(jié)選) 時期 飲食文化特色 先秦時期 貴族飲食有“八珍”之說,對用料、烹飪、數(shù)量、餐具等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 秦漢時期 外來食物黃瓜、菠菜、胡蘿卜、茴香、芹菜、扁豆、大蔥、大蒜登上國人餐桌,炸油餅、芝麻糊、燒餅等受到熱捧 隋唐時期 士人任官或升遷舉辦“燒尾宴”招待親朋同僚,意指“鯉魚躍龍門,燒魚尾高升”。唐詩中還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 兩宋時期 “北麥南稻”的飲食結構發(fā)生變化,燒餅、餃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鎮(zhèn),通宵達旦沿街叫賣 元明清時期 忽必烈力主的“涮羊肉”火鍋風行全國,“乳扇”也由蒙古大軍帶到大理;朱棣遷都后,實現(xiàn)了“南京板鴨”與“

16、北京烤鴨”的混搭。美洲馬鈴薯、玉米成為底層國人充饑的主食。順治、康熙時代的“滿漢全席”則將中華飲食文化推向新高度 ——摘編自王學奏《中國飲食文化史》 材料蘊含了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的諸多信息,自擬一個論題,結合所學中國古代史知識予以闡述。(要求:所擬論題明確,闡述史論結合,言之成理) 解析:通過題干中的表格可知,材料主要提及了以下幾個歷史時期:先秦時期、秦漢時期、隋唐時期、兩宋時期、元明清時期。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其著重敘述點又有所不同,據(jù)此,我們可以把論題定位為“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在論述的時候,我們要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為什么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歷史特色”,在

17、論述的最后,我們還要做一個總結性敘述,來呼應論題,如“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凝聚了時代氣息,體現(xiàn)了開放性和包容性,豐富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等表達方式。 答案:示例 論題: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闡述:先秦時期,中國飲食文化注重社會等級觀念,折射出宗法制與分封制的政治特征。秦漢時期,伴隨絲綢之路的開通,西域外來食物和烹飪技術豐富中華飲食文化。隋唐實行科舉制,飲食文化反映社會階層的流動,并體現(xiàn)交流頻繁的時代特色。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完成南移,商品經濟發(fā)展,推動傳統(tǒng)飲食結構的變化。元明清時期,中華飲食文化吸收了蒙滿民族氣息并打上了新航路開辟后全球物種交流的時代烙印。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凝聚了時代氣息,體現(xiàn)了開放性和包容性,豐富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第8頁/總8頁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