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標版)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限時訓練13 力學實驗與創(chuàng)新(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物理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課標版)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限時訓練13 力學實驗與創(chuàng)新(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物理試題(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專題限時訓練13 力學實驗與創(chuàng)新
時間:45分鐘
1.某學習小組利用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合力一定時,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實驗,圖中大的定滑輪可繞水平軸轉(zhuǎn)動,繞過定滑輪的輕繩兩端分別系有鉤碼和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下端掛裝有細砂的小桶.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
①用螺旋測微器測量A處金屬片的厚度d,其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
②用手控制鉤碼不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0.
③釋放鉤碼后,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1,記下金屬片通過光電門的遮光時間t1.
④鉤碼下方再掛一個鉤碼,用手控制鉤碼,調(diào)整金屬片的位置仍在A處靜止不動,釋放鉤碼后,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2,記下金屬片通過光電門的遮
2、光時間t2.
⑤重復步驟④,進行多次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d=2.612 mm.
(2)不需要測量下列哪些物理量,也能完成本實驗:ABC.
A.金屬片與光電門間的高度差h
B.鉤碼的總質(zhì)量M
C.彈簧測力計、金屬片、砂和小桶的總質(zhì)量m
(3)若用F表示鉤碼釋放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則能正確反映“合力一定時,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的是D.
解析:(1)d=2.5 mm+0.01 mm×11.2=2.612 mm.
(2)用手控制鉤碼不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0=mg;釋放鉤碼后,F(xiàn)-mg=ma,v2=2ah,v=,解得F-F0=·,即只要驗證(F-F0)與成正比即
3、可,不需要測量h、M、m.
(3)(F-F0)與成正比,只有選項D正確.
2.用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
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a.安裝好實驗器材.接通電源后,讓拖著紙帶的小車沿長木板運動,重復幾次.
b.選出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找一個合適的點當作計時起點O(t=0),然后每隔相同的時間間隔T選取一個計數(shù)點,如圖2中A、B、C、D、E、F……所示.
c.通過測量、計算可以得到在打A、B、C、D、E……點時小車的速度,分別記作v1、v2、v3、v4、v5……
d.以速度v為縱軸、時間t為橫軸建立直角坐標系,在坐標紙上描點,如圖3所示.
結(jié)合上述實
4、驗步驟,請你完成下列任務:
(1)在下列儀器和器材中,還需要使用的有A和C(填選項前的字母).
A.電壓合適的50 Hz交流電源
B.電壓可調(diào)的直流電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含砝碼)
(2)在圖3中已標出計數(shù)點A、B、D、E對應的坐標點,請在該圖中標出計數(shù)點C對應的坐標點,并畫出v-t圖象.
答案:如圖所示
(3)觀察v-t圖象,可以判斷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其依據(jù)是小車的速度隨時間均勻變化,v-t圖象斜率的物理意義是加速度.
(4)描繪v-t圖象前,還不知道小車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用平均速度表示各計數(shù)點的瞬時速度,從理論上講,對Δt的要求是越小越好(選填
5、“越小越好”或“與大小無關”);從實驗的角度看,選取的Δx大小與速度測量的誤差有關(選填“有關”或“無關”).
(5)早在16世紀末,伽利略就猜想落體運動的速度應該是均勻變化的.當時只能靠滴水計時,為此他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斜面實驗”,反復做了上百次,驗證了他的猜想.請你結(jié)合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知識,分析說明如何利用伽利略“斜面實驗”檢驗小球的速度是隨時間均勻變化的.
答案:如果小球的初速度為0,其速度v∝t,那么它通過的位移x∝t2.因此,只要測量小球通過不同位移所用的時間,就可以檢驗小球的速度是否隨時間均勻變化.
解析:(1)打點計時器使用的是低壓交流電源,故選A;打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
6、隔是已知的,故不需要秒表;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需要用刻度尺測量,故選C;由于不需要知道小車和重物的質(zhì)量,故不需要天平(含砝碼).
(2)先標出計數(shù)點C對應的坐標點,連線時要讓盡量多的點在一條直線上.
(3)依據(jù)v-t圖象是直線(斜率一定),即小車的速度隨時間均勻變化,判斷出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v-t圖象斜率的物理意義是加速度.
(4)表示的是Δt內(nèi)的平均速度,只有當Δt趨近于零時,才表示瞬時速度.因此若用表示各計數(shù)點的瞬時速度,對Δt的要求是越小越好;從實驗的角度看,選取的Δx越大,Δx的測量誤差就越小,算出的速度的誤差就越小,因此從實驗的角度看,選取的Δx大小與速度測量的誤差有關.
(5
7、)如果小球的初速度為0,其速度v∝t,那么它通過的位移x=t,故推出x∝t2.因此,只要測量小球通過不同位移所用的時間,就可以檢驗小球的速度是否隨時間均勻變化.
3.(2019·全國卷Ⅱ)
如圖(a),某同學設計了測量鐵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所用器材有:鐵架臺、長木板、鐵塊、米尺、電磁打點計時器、頻率50 Hz的交流電源、紙帶等.回答下列問題:
(1)鐵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μ=(用木板與水平面的夾角θ、重力加速度g和鐵塊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
(2)某次實驗時,調(diào)整木板與水平面的夾角使θ=30°.接通電源,開啟打點計時器,釋放鐵塊,鐵塊從靜止開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復后選擇點跡
8、清晰的一條紙帶,如圖(b)所示.圖中的點為計數(shù)點(每兩個相鄰的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重力加速度為9.80 m/s2.可以計算出鐵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35(結(jié)果保留2位小數(shù)).
解析:(1)對鐵塊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有mgsinθ-μmgcosθ=ma,解得μ=.(2)兩個相鄰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T=5× s=0.10 s,由逐差法和Δx=aT2,可得a=1.97 m/s2,代入μ=,解得μ=0.35.
4.圖中圓盤可繞過中心垂直于盤面的水平軸轉(zhuǎn)動.圓盤加速轉(zhuǎn)動時,角速度的增加量Δω與對應時間Δt的比值定義為角加速度,用β表示,β=,我們用測量直線運動加速度的實驗裝置來
9、完成實驗,實驗步驟如下.其中打點計時器所接交流電的頻率為50 Hz,圖中A、B、C、D……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有四個點未畫出.
①如圖甲所示,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桌面上,將紙帶的一端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然后固定在圓盤的側(cè)面,當圓盤轉(zhuǎn)動時,紙帶可以卷在圓盤側(cè)面上;
②接通電源,打點計時器開始打點,啟動控制裝置使圓盤勻加速轉(zhuǎn)動;
③斷開電源,經(jīng)過一段時間,停止轉(zhuǎn)動圓盤和打點,取下紙帶,進行測量.
(1)用20分度的游標卡尺測得圓盤的直徑如圖乙所示,圓盤的半徑為60.00_mm mm.
(2)由圖丙可知,打下計數(shù)點D時,圓盤轉(zhuǎn)動的角速度為6.5 rad/s(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10、
(3)圓盤轉(zhuǎn)動的角加速度為10.0(9.8~10都算正確) rad/s2.
解析:(1)游標卡尺主尺部分讀數(shù)為120 mm,小數(shù)部分為零,由于精確度為0.05 mm,故需讀到0.01 mm處,故讀數(shù)為120.00 mm,半徑為6.000 cm(60.00 mm).
(2)由于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所以相鄰的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0.1 s,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紙帶上D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vD== m/s=0.389 m/s,故ω== rad/s=6.5 rad/s.
(3)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Δx=aT2可以
11、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a== m/s2=0.600 m/s2,由于β=,ω=,故角加速度為β=·== rad/s2=10.0 rad/s2.
5.為了測定滑塊M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某同學將長木板的一端通過轉(zhuǎn)軸固定在水平面上,另一端用墊塊墊起形成一個傾角θ,在長木板的另一端固定一個定滑輪,在墊塊上安裝一個光電門,在重物m上固定一個窄擋光條,通過一條輕質(zhì)細線將重物和滑塊連接起來并繞過定滑輪,如圖所示.現(xiàn)讓重物從某標記位置處由靜止釋放,它牽引滑塊運動,若測得標記處與光電門間的距離為h,寬度為d的擋光條通過光電門的時間為t,且M=m,則滑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實驗過程中h越大,實驗測量結(jié)果越精確(選填“越精確”“越不精確”或“都一樣”);在保持h不變的情況下,調(diào)節(jié)墊塊使傾角θ越大,則實驗測量結(jié)果越不精確(選填“越精確”“越不精確”或“都一樣”).
解析:根據(jù)題意知擋光條通過光電門的速度為v=,重物下降h的過程中mgh-Mghsinθ-μMghcosθ=(m+M)v2,聯(lián)立解得μ=-.實驗過程中h越大,擋光條過光電門的時間越短,速度測量越準確,誤差越??;傾角θ越大,滑動運動的加速度越小,擋光條經(jīng)過光電門的時間越長,速度測量越不準確,誤差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