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設計步驟》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塑料模具設計步驟(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塑料模具設計步驟
一、接受任務書
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務書通常由制件設計者提出,其內容如下:
1. 經過審簽的正規(guī)制制件圖紙,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號、透明度等。
2. 塑料制件說明書或技術要求。
3. 生產產量。
4. 塑料制件樣品。
通常模具設計任務書由塑料制件工藝員根據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務書提出,模具設計人員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務書、模具設計任務書為依據來設計模具。
二、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資料
收集整理有關制件設計、成型工藝、成型設備、機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資料,以備設計模具時使用。
1. 消化塑料制件圖,了解
2、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藝性,尺寸精度等技術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狀、顏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幾何結構、斜度、嵌件等情況是否合理,熔接痕、縮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許程度,有無涂裝、電鍍、膠接、鉆孔等后加工。選擇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進行分析,看看估計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來。此外,還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藝參數。
2. 消化工藝資料,分析工藝任務書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設備型號、材料規(guī)格、模具結構類型等要求是否恰當,能否落實。
成型材料應當滿足塑料制件的強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動性、均勻性和各向同性、熱穩(wěn)定性。根據塑料制件的
3、用途,成型材料應滿足染色、鍍金屬的條件、裝飾性能、必要的彈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膠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確定成型方法
采用直壓法、鑄壓法還是注射法。
4、選擇成型設備
根據成型設備的種類來進行模具,因此必須熟知各種成型設備的性能、規(guī)格、特點。例如對于注射機來說,在規(guī)格方面應當了解以下內容:注射容量、鎖模壓力、注射壓力、模具安裝尺寸、頂出裝置及尺寸、噴嘴孔直徑及噴嘴球面半徑、澆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體見相關參數。
要初步估計模具外形尺寸,判斷模具能否在所選的注射機上安裝和使用。
5. 具體結構方案
4、
(一)確定模具類型
如壓制模(敞開式、半閉合式、閉合式)、鑄壓模、注射模等。
?。ǘ┐_定模具類型的主要結構
選擇理想的模具結構在于確定必需的成型設備,理想的型腔數,在絕對可靠的條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滿足該塑料制件的工藝技術和生產經濟的要求。對塑料制件的工藝技術要求是要保證塑料制件的幾何形狀,表面光潔度和尺寸精度。生產經濟要求是要使塑料制件的成本低,生產效率高,模具能連續(xù)地工作,使用壽命長,節(jié)省勞動力。
三、影響模具結構及模具個別系統(tǒng)的因素很多,很復雜:
1. 型腔布置。根據塑件的幾何結構特點、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制造難易、模具成本等
5、確定型腔數量及其排列方式。
對于注射模來說,塑料制件精度為3級和3a級,重量為5克,采用硬化澆注系統(tǒng),型腔數取4-6個;塑料制件為一般精度(4-5級),成型材料為局部結晶材料,型腔數可取16-20個;塑料制件重量為12-16克,型腔數取8-12個;而重量為50-100克的塑料制件,型腔數取4-8個。對于無定型的塑料制件建議型腔數為24-48個,16-32個和6-10個。當再繼續(xù)增加塑料制件重量時,就很少采用多腔模具。7-9級精度的塑料制件,最多型腔數較之指出的4-5級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 確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氣、脫模及成型操作,塑料制件的表面質量
6、等。
3. 確定澆注系統(tǒng)(主澆道、分澆道及澆口的形狀、位置、大小)和排氣系統(tǒng)(排氣的方法、排氣槽位置、大小)。
4. 選擇頂出方式(頂桿、頂管、推板、組合式頂出),決定側凹處理方法、抽芯方式。
5. 決定冷卻、加熱方式及加熱冷卻溝槽的形狀、位置、加熱元件的安裝部位。
6. 根據模具材料、強度計算或者經驗數據,確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定位、導向件位置。
7. 確定主要成型零件,結構件的結構形式。
8. 考慮模具各部分的強度,計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了,模具的結構形式自然就解決了。這時,就應該著
7、手繪制模具結構草圖,為正式繪圖作好準備。
四、繪制模具圖
要求按照國家制圖標準繪制,但是也要求結合本廠標準和國家未規(guī)定的工廠習慣畫法。
在畫模具總裝圖之前,應繪制工序圖,并要符合制件圖和工藝資料的要求。由下道工序保證的尺寸,應在圖上標寫注明"工藝尺寸"字樣。如果成型后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進行其他機械加工,那么工序圖就與制件圖完全相同。
在工序圖下面最好標出制件編號、名稱、材料、材料收縮率、繪圖比例等。通常就把工序圖畫在模具總裝圖上。
1. 繪制總裝結構圖
繪制總裝圖盡量采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開始繪制,主視圖與其它視圖同時畫出。
五、模具
8、總裝圖應包括以下內容:
1. 模具成型部分結構
2. 澆注系統(tǒng)、排氣系統(tǒng)的結構形式。
3. 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4. 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件,定位、導向件的位置。
5. 標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強求,根據需要)及模具總體尺寸。
6. 輔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7. 按順序將全部零件序號編出,并且填寫明細表。
8. 標注技術要求和使用說明。
六、模具總裝圖的技術要求內容:
1. 對于模具某些系統(tǒng)的性能要求。例如對頂出系統(tǒng)、滑塊抽芯結構的裝配要求。
2. 對模具裝配工藝的要求。例如模具裝配后分型面的
9、貼合面的貼合間隙應不大于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并指出由裝配決定的尺寸和對該尺寸的要求。
3. 模具使用,裝拆方法。
4. 防氧化處理、模具編號、刻字、標記、油封、保管等要求。
5. 有關試模及檢驗方面的要求。
七、繪制全部零件圖
由模具總裝圖拆畫零件圖的順序應為:先內后外,先復雜后簡單,先成型零件,后結構零件。
1. 圖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畫,允許放大或縮小。視圖選擇合理,投影正確,布置得當。為了使加工專利號易看懂、便于裝配,圖形盡可能與總裝圖一致,圖形要清晰。
2. 標注尺寸要求統(tǒng)一、集中、有序、完整。標注尺寸的順序為
10、:先標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標注配合尺寸,然后標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圖上先標注配合尺寸,后標注全部尺寸。
3. 表面粗糙度。把應用最多的一種粗糙度標于圖紙右上角,如標注"其余3.2。"其它粗糙度符號在零件各表面分別標出。
4. 其它內容,例如零件名稱、模具圖號、材料牌號、熱處理和硬度要求,表面處理、圖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術說明等都要正確填寫。
八、.校對、審圖、描圖、送曬
A.自我校對的內容是:
1. 模具及其零件與塑件圖紙的關系
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質、硬度、尺寸精度,結構等是否符合塑件圖紙的要求。
2. 塑料制件方面
11、
塑料料流的流動、縮孔、熔接痕、裂口,脫模斜度等是否影響塑料制件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質量等方面的要求。圖案設計有無不足,加工是否簡單,成型材料的收縮率選用是否正確。
3. 成型設備方面
注射量、注射壓力、鎖模力夠不夠,模具的安裝、塑料制件的南芯、脫模有無問題,注射機的噴嘴與嘵口套是否正確地接觸。
4. 模具結構方面
1). 分型面位置及精加工精度是否滿足需要,會不會發(fā)生溢料,開模后是否能保證塑料制件留在有頂出裝置的模具一邊。
2). 脫模方式是否正確,推廣桿、推管的大小、位置、數量是否合適,推板會不會被型芯卡住,會不會造成擦傷成型零件。
12、
3). 模具溫度調節(jié)方面。加熱器的功率、數量;冷卻介質的流動線路位置、大小、數量是否合適。
4). 處理塑料制件制側凹的方法,脫側凹的機構是否恰當,例如斜導柱抽芯機構中的滑塊與推桿是否相互干擾。
5). 澆注、排氣系統(tǒng)的位置,大小是否恰當。
5. 設計圖紙
1 裝配圖上各模具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當,表示得是否清楚,有無遺漏
2 零件圖上的零件編號、名稱,制作數量、零件內制還是外購的,是標準件還是非標準件,零件配合處理精度、成型塑料制件高精度尺寸處的修正加工及余量,模具零件的材料、熱處理、表面處理、表面精加工程度是否標記、敘述清楚。
13、
3 零件主要零件、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尺寸數字應正確無誤,不要使生產者換算。
4 檢查全部零件圖及總裝圖的視圖位置,投影是否正確,畫法是否符合制圖國標,有無遺漏尺寸。
6. 校核加工性能
(所有零件的幾何結構、視圖畫法、尺寸標等是否有利于加工)
7. 復算輔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
B.專業(yè)校對原則上按設計者自我校對項目進行;但是要側重于結構原理、工藝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
描圖時要先消化圖形,按國標要求描繪,填寫全部尺寸及技術要求。描后自校并且簽字。
C.把描好的底圖交設計者校對簽字,習慣做法是由工具制造單位有關技術人員
14、審查,會簽、檢查制造工藝性,然后才可送曬。
D..編寫制造工藝卡片
由工具制造單位技術人員編寫制造工藝卡片,并且為加工制造做好準備。
在模具零件的制造過程中要加強檢驗,把檢驗的重點放在尺寸精度上。模具組裝完成后,由檢驗員根據模具檢驗表進行檢驗,主要的是檢驗模具零件的性能情況是否良好,只有這樣才能俚語模具的制造質量。
九、試模及修模
雖然是在選定成型材料、成型設備時,在預想的工藝條件下進行模具設計,但是人們的認識往往是不完善的,因此必須在模具加工完成以后,進行試模試驗,看成型的制件質量如何。發(fā)現總是以后,進行排除錯誤性的修模。
塑件出現不良現象的種類居多,原因
15、也很復雜,有模具方面的原因,也有工藝條件方面的原因,二者往往交只在一起。在修模前,應當根據塑件出現的不良現象的實際情況,進行細致地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塑件缺陷的原因后提出補救方法。因為成型條件容易改變,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先變更成型條件,當變更成型條件不能解決問題時,才考慮修理模具。
修理模具更應慎重,沒有十分把握不可輕舉妄動。其原因是一旦變更了模具條件,就不能再作大的改造和恢復原狀。
十、整理資料進行歸檔
模具經試驗后,若暫不使用,則應該完全擦除脫模渣滓、灰塵、油污等,涂上黃油或其他防銹油或防銹劑,關到保管場所保管。
把設計模具開始到模具加工成功,檢驗合格為止,在此期間
16、所產生的技術資料,例如任務書、制件圖、技術說明書、模具總裝圖、模具零件圖、底圖、模具設計說明書、檢驗記錄表、試模修模記錄等,按規(guī)定加以系統(tǒng)整理、裝訂、編號進行歸檔。這樣做似乎很麻煩,但是對以后修理模具,設計新的模具都是很有用處的。
模具的報價策略和結算方式
模具的報價與結算是模具估價后的延續(xù)和結果。從模具的估價到模具的報價,只是第一步,而模具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模具制造交付使用后的結算,形成最終模具的結算價。在這個過程里,人們總是希望,模具估價=模具價格=模具結算價。而在實際操作中,這四個價并不完全相等,有可能出現波動誤差值。這就是以下所要討論的問題。
當模具估價后,需
17、要進行適當處理,整理成模具的報價,為簽定模具加工合同做依據。通過反復洽談商討,最后形成雙方均認可的模具價格,簽訂了合同。才能正式開始模具的加工。
一、模具估價與報價、報價與模具價格
模具估價后,并不能馬上直接作為報價。一般說來,還要根據市場行情、客戶心理、競爭對手、狀態(tài)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對估價進行適當的整理,在估價的基礎上增加10-30%提出第一次報價。經過討價還價,可根據實際情況調低報價。但是,當模具的商討報價低于估價的10%時,需重新對模具進行改進細化估算,在保證保本有利的情況下,簽訂模具加工合同,最后確定模具價格。模具價格是經過雙方認可且簽訂在合同上的價格。
這時形成的
18、模具價格,有可能高于估價或低于估價。當商討的模具價格低于模具的保本價進,需重新提出修改模具要求、條件、方案等,降低一些要求,以期可能降低模具成本,重新估算后,再簽訂模具價格合同。應當指出,模具是屬于科技含量較高的專用產品,不應當用低價,甚至是虧本價去迎合客戶。而是應該做到優(yōu)質優(yōu)價,把保證模具的質量、精度、壽命放在第一位,而不應把模具價格看得過重,否則,容易引起誤導動作。追求模具低價,就較難保證模具的質量、精度、壽命。廉價一般不是模具行業(yè)之所為。但是,當模具的制造與制品開發(fā)生產是同一核算單位或是有經濟利益關系時,在這種情況下,模具的報價,應以其成本價作為報價。模具的估價僅估
算模具的基本成本價
19、部分,其它的成本費用、利潤暫不考慮,待以后制品生產的利潤再提取模具費附加值來作為補償。但此時的報價不能作為真正的模具的價格,只能是作為模具前期開發(fā)費用。今后,一旦制品開發(fā)成功,產生利潤,應提取模具費附加值,返還給模具制造單位,兩項合計,才能形成模具的價格。這時形成的模具價格,有可能會高于第一種情況下的模具價格,甚至回報率很高,是原正常模具價格的幾十倍,數百倍不等。當然,也有可能回報率等于零。
二、模具價格的地區(qū)差與時間差
這里還應當指出,模具的估價及價格,在各個企業(yè)、各個地區(qū)、國家;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huán)境,其內涵是不同的,也就是存在著地區(qū)差和時間差。為什么會產生價格差呢,這是因為
20、:一方面各企業(yè)、各地區(qū)、國家的模具制造條件不一樣,設備工藝、技術、人員觀念、消費水準等各個方面的不同,產生在對模具的成本、利潤目標等估算不同,因而產生了不同的模具價格差。一般是較發(fā)達的地區(qū)、或科技含量高、設備投入較先進,比較規(guī)范大型的模具企業(yè),他們的目標是質優(yōu)而價高,而在一些消費水平較低的地區(qū),或科技含量較低,設備投入較少的中小型模具企業(yè),其相對估算的模具價格要低一些。另一方面,模具價格還存在著時間差,即時效差。不同的時間要求,產生不同的模具價格。這種時效差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一付模具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價格;二是不同的模具制造周期,其價格也不同。
三、模具報價單的填寫
模具價格估
21、算后,一般要以報價的形式向外報價。報價單的主要內容有:模具報價,周期,要求達到的模次(壽命),對模具的技術要求與條件,付款方式及結算方式以及保修期等。
模具的報價策略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模具的價格,影響到模具利潤的高低,影響到所采用的模具生產技術管理等水平的發(fā)揮,是模具企業(yè)管理的最重要的,是否成功的體現!
四、模具的結算方式
模具的結算是模具設計制造的最終目的。模具的價格也以最終結算到的價格為準,即結算價。才是最終實際的模具價格。
模具的結算方式從模具設計制造一開始,就伴隨著設計制造的每一步,每道工序在運行、設計制造到什么程序,結算方式就運行到什么方式。待到設計制造完
22、成交付使用,結算方式才會終結,有時,甚至還會運行一般時間。所有設計制造中的質量技術問題最終全部轉化到經濟結算方面來??梢哉f,經濟結算是對設計制造的所有技術質量的評價與肯定。
結算的方式,是從模具報價就開始提出,以簽訂模具制造合同開始之日,就與模具設計制造開始同步運行。反過來說,結算方式的不同,也體現了模具設計制造的差異和不同。
結算方式,各地區(qū)、各企業(yè)均有不同,但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也形成一定的規(guī)范和慣例。按慣例,結算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
(1)“五五”式結算:即模具合同一簽訂開始之日,即預付模具價款50%,余50%待模具試模驗收合格后,再付清。
這種結算方
23、式,在早期的模具企業(yè)中比較流行。它的優(yōu)缺點有以下:
1)50%的預付款一般不足于支付模具的基本制造成本,制造企業(yè)還要投入。也就是說,50%的預付款,還不能與整付模具成本運行同步。因此,對模具制造企業(yè)來說存在一定的投入風險。
2)試模驗收合格后,即結算余款。使得模具保修費用與結算無關。
3)在結算50%余款時,由于數目款項較多,且模具已基本完工,易產生結算拖欠現象。
4)萬一模具失敗,一般僅退回原50%預付款。
(2)“六四”式結算:即模具合同一簽訂生效之日起,即預付模價款的60%,余40%,待模具試模合格后,再結清。
這種結算方式與第一種結算方式基本相同。只不過是在
24、預付款上增加10%。這相對于模具制造企業(yè)有利一點。
(3)“三四三”式結算:即模具合同一簽訂生效之日,即預付模價款的30%,等參與設計會審,模具材料備料到位,開始加工時,再付40%模價款。余30%,等模具合格交付使用后,一周內付清。
這種結算方式,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這種結算方式的主要特點如下:
1)首期預付的30%模價款作為訂金。
2)再根據會審,檢查進度和可靠性,進行第二次40%的付款,加強了模具制造進度的監(jiān)督。
3)余款30%,在模具驗收合格后,再經過數天的使用期后,結算余款。這種方式,基本靠近模具的設計制造使用的同步運行。
4)萬一模具失敗,模具制造方,除返
25、還全部預付款外,還要加付賠償金。賠償金一般是訂金的1-2倍。
(4)提取制件生產利潤的模具費附加值方式:即在模具設計制造時,模具使用方,僅需投入小部分的款項以保證模具制造的基本成本費用(或根本無需支付模具費用)。待模具制造交付使用,開始制件生產,每生產一個制件提取一部分利潤返還給模具制造方,作為模具費。
這種方式,把模具制造方和使用方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利潤一體化,把投資風險與使用效益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把技術與經濟、質量與生產效益完全地掛鉤在一起,這樣也最大限度地體現了模具的價值與風險。這種方式是目前一種橫向聯(lián)向的發(fā)展趨勢。其主要特點是:充分發(fā)揮模具制造方和模具使用方的優(yōu)勢,資金投入比較積極合理。但對于模具制造方來說,其風險較大,但回報率也較為可觀。
模具的結算方式,還有很多,也不尺相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努力使模具的技術與經濟指標有機地結合,產生雙方共同效益。使得模具由估價到報價,由報價到合同價格;由合同價格到結算價格,即形成真正實際的模具價格。實行優(yōu)質優(yōu)價。努力把模具價格與國際慣例接軌,不斷向生產高、精、優(yōu)模具方向努力,形成共同良好的、最大限度的經濟效益局面。這是模具設計制造使用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