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選修2《小石城山記》練習》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粵教版選修2《小石城山記》練習(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粵教版選修 2《小石城山記》練習
一、解 下列句中加粗的 。
1、自西山道 徑北( ) 2 、土斷而 川分( )
3、良久乃 已( ) 4 、 之而上( 攀登)
5、無土壤而生 嘉 美箭( )( )6、類 智者所施 也( )
7、又怪其不 之 中州( ) 8 、而列是 夷狄 ( )
9、更千百年不得一 售其伎( ) 10 、以慰夫 而 辱于此者( )
二、 文言虛 “其” “而”“之”“ ”“是”的意 和用法。
1、其:( 1)其一西出,??其一少北而 ,??( )
( 2)其上 睥睨、梁 之形,其旁出堡 ,有若 焉(
2、 )
( 3)其響之激越, 良久乃已( )( 4)其疏數(shù)偃仰, 智者所施 也 ( )
( 5)又怪其不 之中州 ( )( 6)神者 不宜如是, 其果無乎? ( )
2、而:( 1)逾黃茅嶺而下( ) (2)其一少北而 ( )
( 3)土斷而川分( ) ( 4)無土壤而生嘉 美箭( )
( 5)益奇而 ( ) (6)以慰夫 而辱于此者( )
( 7)是故 而無用( ) ( 8)故 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
3、之:( 1) 之無所得( ) (2)其上 睥睨、梁 之形( )
( 3)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 )( 4) 之而上,望甚 ( )
(
3、 5)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 )( 6)又怪其不 之中州( )
( 7)故 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 8)是二者,余未信之( )
4、 :( 1)其上 睥睨、梁 之形( )( 2)又怪其不 之中州( )
( 3)其氣之靈,不 人,而獨 是物( )
5、是:( 1)及是,愈以 有( ) ( 2)又怪其不 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
( 3)是故 而無用( ) ( 4)神者 不宜如是, 其果無乎?( )
( 5)其氣之靈, 不 人, 而獨 是物 ( )( 6)是二者, 余未信之 ( )
三、將下列句子翻 成 代 。
1、其上 睥睨、梁 之形
4、文:
2、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
文:
3、其疏數(shù)偃仰, 智者所施 也 文:
4、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 文:
5、又怪其不 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 而無用 文:
6、神者 不如是, 其果無乎? 文:
7、或曰:“以慰夫 而辱于此者。 ” 文:
8、是二者,余未信之 文:
二、學 與研
1、 文章找出抒 作者感慨的句子,并指出抒 了作者怎 的思想感情。
2、在作者眼中到底有沒有“造物者”呢?
1
5、
3、作者筆下的小石城山的形象耐人尋味。作者既是在寫山,也是在寫自己。試仔細品味下面的句子,想一想,是否有言外之意。
①其上為睥睨、梁 之形( )
②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 )
三、拓深探究
余秋雨先生曾經(jīng)在《文化苦旅》中提到“貶官文化”一詞。中國文學史上那些最扣人心弦的文章,就是被貶官之人所作。如果屈原不是被流放,就不會有傳世名著《離騷》的問世。同樣,如果柳宗元不是被貶到永州,就不會有“永州八記”的問世。你能否再舉一例,談談你對中國“貶官文化”的看法。
四、閱讀下面的現(xiàn)代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20 分)
6、
中國文化中極其奪目的一個部分可稱之為 “貶官文化” 。隨之而來,許多文化遺跡也就是貶
官行跡。貶官失了寵,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劇意識也就爬上了心頭;貶到了外頭,這里走走,
那里看看,只好與山水親熱。這一來,文章有了,詩詞也有了,而且往往寫得不壞。過了一個時候,或過了一個朝代,事過境遷,連朝廷也覺得此人不錯,恢復名譽。于是人品與文品雙全,傳之史冊,誦之后人。他們親熱過的山水亭閣,也便成了遺跡。地因人傳,人因地傳,兩相幫襯,俱著聲名。
例子太多了。這次去洞庭湖,一見岳陽樓,心頭便想:又是它了。 1046 年,范仲淹倡導變
革被貶,恰逢另一位貶在岳陽的朋友滕子京重修岳陽樓
7、,要他寫一篇游記,他便借樓寫湖,憑
湖抒懷,寫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陽樓記》 。直到今天,大多數(shù)游客都是先從這篇文章中知道有這么一個樓的。文章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已成為一般中國人都能隨口吐出的熟語。
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樓,已被這篇文章重新構(gòu)建。文章開頭曾稱頌此樓“北通巫峽,南
極瀟湘”,于是人們在樓的南北兩方各立一個門坊,上刻這兩句話。進得樓內(nèi),巨幅木刻中堂,即是這篇文章,書法厚重暢麗,灑以綠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題詠,心思全圍著這篇文章。
這也算是個有趣的奇事:先是景觀被寫入文章,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觀。借之現(xiàn)代用語,或許可說,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
8、罷。在這里,中國文學的力量倒顯得特別強大。
范仲淹確實是文章好手, 他用與洞庭湖波濤差不多的節(jié)奏, 把寫景的文勢張揚得滾滾滔滔。
游人仰頭讀完《岳陽樓記》的中堂,轉(zhuǎn)過身來,眼前就會翻卷出兩層浪濤,耳邊的轟鳴也更加
響亮。范仲淹趁勢突進,猛地遞出一句先憂后樂的哲言,讓人們在氣勢的卷帶中完全吞納。
于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騷客胸襟的替身。人們對著它,想人生,思榮辱,
知使命,游歷一次,便是一次修身養(yǎng)性。
胸襟大了,洞庭湖小。
但是,洞庭湖沒有這般小。
范仲淹從洞庭湖講到了天下, 還小嗎?比之心胸狹隘的文人學子, 他的氣概確也令人驚嘆,
9、
但他所說的天下,畢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大一統(tǒng)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于是,憂耶樂耶,也是丹墀金鑾的有限度延伸,大不到哪里去。在這里,儒家的天下意識,比之于中國文化本來具有的宇宙意識,
2
逼仄得多了。
而洞庭湖,則是一個小小的宇宙。
你看,正這么想著呢,范仲淹身后,就閃出了呂洞賓。岳陽樓旁側(cè),躲著一座三醉亭,說是這位呂仙人老來這兒,弄弄鶴,喝喝酒,可惜人們都不認識他,他便寫下了一首詩在岳陽樓上:
朝游北海暮蒼梧,袖里青蛇膽氣粗。
三醉岳陽人不識,郎吟飛過洞庭湖。
他是唐人,題詩當然比范仲淹
10、早。但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跡掩蓋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這位道家始祖。若把范文呂詩放在一起讀,真是有點“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莊與頑潑、執(zhí)著與曠達、悲壯與滑稽,格格不入。但是,對著這么大個洞庭湖,難道就許范仲淹的朗聲悲抒,就不許呂洞賓的仙風道骨?中國文化,本不是一種音符。
呂洞賓的青蛇、酒氣、縱笑,把一個洞庭湖攪得神神乎乎。至少,想著他,后人就會跳出范仲淹,去捉摸這個奇怪的湖。一個游人寫下一幅著名的長聯(lián),現(xiàn)也鐫于樓中:
一樓何奇, 杜少陵五言絕唱, 范希文兩字關(guān)情, 滕子京百廢俱興, 呂純陽三過必醉。 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
11、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巖疆。潴者,流者,峙者,鎮(zhèn)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lǐng)會得來?
他就把一個洞庭湖的復雜性、神秘性、難解性,寫出來了。眼界宏闊,意象紛雜,簡直有現(xiàn)代派的意韻。
1.聯(lián)系后文, 第一段中提到的 “貶官文化” ,具體說就是指: ( 5 分)(不超過 35 字)試舉兩例:
①
②
2.作者說“洞庭湖小了”是因為( 3 分)
(不超過 30 字)作者又說“洞庭湖沒有這般小” ,
因為( 5 分)
3.洞庭湖為什么是一個讓人們捉摸的“奇怪的湖” ( 3 分)(不超過 30 字)
4.下列說法中,理解分
12、析不正確的是( 4 分)( )
A.文章以“貶官文化”起筆,旨在引出范仲淹及其《岳陽樓記》 ,再引出洞庭湖,與文章主旨
關(guān)系不大。
B .自范仲淹始,洞庭湖成為文化勝跡,引人遐思。
C.文章對范仲淹的胸襟氣度是持保留態(tài)度的贊嘆。
D.文章繼范后寫到呂洞賓,旨在表明范文一出,給洞庭湖留下了一筆文化遺產(chǎn),但也局限了
人們的思維和目光。
E.引用的長聯(lián)是后人對洞庭湖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進行深沉思索的佐證。
三、 (12 分。每小題 3 分 )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4 題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來托缽,李飽啖之。僧甚感荷
13、,乃曰: "
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 " 李喜,館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三月,藝頗精,意得
甚。僧問: " 汝益乎? " 日: " 益矣。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 " 僧笑,命李試其技。李乃解衣唾
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越移時,詡詡?cè)或溔硕?。僧又笑曰?" 可矣。子既盡吾能,請一角低
3
昂。 " 李忻然,即各交臂作 。既而各撐格拒,李 蹈僧瑕,僧忽一腳 ,李已仰跌丈余。
僧 掌曰: " 子尚未盡吾能也。 " 李以掌致地, 沮 教。又數(shù)日,僧辭去。李由此以名,遨游
南北,罔有其 。偶適 下
14、, 一少年尼僧弄 于 , 者填溢。尼告眾客曰: " 倒一身,殊
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 一撲 。 " 如是三言。眾相 ,迄無 者。李在 ,不 技癢,
意氣而 。尼便笑與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 " 此少林宗派也。 " 即 : " 尊 何人? " 李
初不言,尼固 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 " 憨和尚汝 耶?若 ,不必交手足,愿拜下 。 "
李 之再四,尼不可。眾 恿之,尼乃曰: " 既是憨弟子,同是個中人,無妨一 。但兩相會意
可耳。 " 李 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 ,思欲 之,以要一日之名。方 ,尼
即遽止,李 其故,但笑不言,李
15、以 怯,固 再角。尼乃起。少 李 一踝去。尼 五指下
削其股,李 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 曰: " 孟浪忤客,幸勿罪! " 李異 ,月余始
愈,后年余,僧復來, 述往事。僧驚曰:
" 汝大 莽 ! 惹他 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
已斷矣! "
11、 下列句子中加點 的解 ,不正確的一 是(
)
A、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
B、又年少喜 ,思欲 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
D
、偶適 下, 一少年尼僧弄 于 適:到??去
12、下列四 句子中,加點 的意 和用法相同的一 是
( )
16、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 以相授
獨是成氏子以蠹 ,以促 富
B、 所能者,我已盡能乏
徑造 成, 成所蓄,掩口胡 而笑
C、李在 ,不 技癢,意氣而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 此已忘;而奉行者即 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之
每 琴瑟之聲, 而舞
13、下列句子,分 四 ,全都表明李超武 技 不精的一 是 ( )
①李 之再四,尼不可。眾 恿之②僧忽一腳 ,李已仰跌丈余③三月, 精,意得甚
④李以 怯,固 再角 ⑤僧笑,命李 其技 ⑥方 ,尼即遽止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14、下列
17、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 是 ( )
A 、李超與憨和尚交手, 想找出憨和尚的破 以打 他;憨和尚 了 李超,一腳把
他踢出一丈多 , 而 日告辭而去。
B 、憨和尚德高 精,機智 趣;李超敏而好學,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爭 好 。小 中幾個人物形象寫得栩栩如生。
C 、本文善于通 " 笑 " 來塑造人物形象,表 憨和尚和尼僧高 的武 、 和的性情, 些關(guān)于 " 笑 " 的描寫 來令人回味無 。
D 、本文通 曲折跌宕的情 安排,重在描寫 幻莫 的武 技巧,故事性 ,引人入 ,體 了古代文言小 的獨特魅力。
15、把第三 文言文 材料中劃
18、 的句子翻 成 代 。
(8 分 )
(1)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 。
(3 分 )
(2) 眾相 ,迄無 者。 (2 分 )
(3) 李初不言,尼固 之,乃以僧告。(3 分)
4
粵教版選修 2《小石城山記》練習 參考答案:
1.古代京官被貶用外地,寄情山水,留下大量的詩詞文賦,此類文化即為“貶官文化” 。舉例:①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②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③蘇軾的《前赤壁賦》 、《后赤壁賦》 。(任選兩例,符合題目要求即可)
2.相對范心憂天下的胸襟氣度,古人的眼中,洞庭
19、湖就顯得毫無分量了。洞庭湖是一個小小的
宇宙,具有中國文化本身具有的宇宙意識,包容量很大。
3.洞庭湖作為文化載體(意象) ,具有復雜性、神秘性、難解性,耐人尋味、深思。
4. A、 B 11.A (鄙:邊邑,郊野之處。 )
12.B ( A“以”分別為把和因為; B“所”均為所和動詞構(gòu)成所字結(jié)構(gòu); C“而”分別表修飾關(guān)系
和轉(zhuǎn)折關(guān)系; D“之”分別為代詞“她”和結(jié)構(gòu)助詞“的” 。)
13. C (“李已仰跌丈余”直接表明李超武術(shù)技藝不精, “僧笑,命李試其技”表明不相信, “方
頡頏間,尼即遽止”實際上是尼僧怕傷著李超。 )
14.D ( A
20、 憨和尚不是為了懲罰李超; B“尼僧爭強好勝”錯; C“重在描寫變幻莫測的武術(shù)技巧”
錯。) 15 、 (1) 譯文:李超從此憑武技聞名,走遍南北,沒有他的對手。
(2) 譯文:大家互相看著,最終沒有應戰(zhàn)的人。
(3) 譯文:李超開始不說, 尼憎一再追問, 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訴她。
文言文參考譯文:
李超字魁吾,淄西邊邑人。為人性格豪爽,喜歡施舍。有一天,有個和尚偶然到他這里來化緣,
李超讓他飽吃一頓,和尚十分感激,就對他說: “我是少林寺的和尚,會一點武藝,我想傳授給你。”李超心中不禁大喜,請他住在家里,供給他衣食,早晚向他學習武藝。過了三個月,李超
21、
的武藝已很精湛, 便得意洋洋起來。 和尚問他:“你覺得自己進步了嗎?” 李超輕松地答道: “我
覺得進步了,師父,只要您所能的,我已全部學會了。 ”和尚笑著讓李超試一試武藝。李超便馬上脫掉衣服,朝手心吐了口唾沫,跳躍起來像猿猴一樣飛行,落下來像鳥一樣輕盈,騰躍了一
陣子,露出驕傲的神色站在那里。和尚又笑了,說: “可以了。你既然把我的本領(lǐng)都學會了,那
不妨讓我們來較量一下武藝高低。 ”李超痛快地答應了。于是,兩人雙手交 * ,作好比試的姿勢,然后兩人格斗起來。李超想找和尚的破綻,沒料到,和尚忽然飛起一腳,李超頓時跌倒在一丈
以外。和尚拍著手說: “你還沒有完全學會我
22、的本領(lǐng)啊! ”李超用兩手撐著地,慚愧而沮喪地向他請教。過了幾天,和尚告辭離去了。李超從此以武藝出名,走南闖北,浪跡江湖,竟一直沒
有遇到對手。一次,李超偶然來到歷下這地方,看到一個少年尼姑在廣場上賣弄武藝,觀看的
人熙熙攘攘。尼姑對圍觀的人說: “顛來倒去就我一人,也太冷落了。有喜歡玩耍的人,不妨上場來較量較量權(quán)作游戲。 ”一連說了三遍,圍觀的人你看我,我看你,沒有一個敢答應。李超在旁邊站著,不禁技癢,便很神氣地走進場中。小尼姑笑著與他合掌施禮。剛一交手,小尼姑便
喊停下來,說道: “你這是少林派的武藝。 ”接著問他:“你師父是誰?”李超開始不作聲,尼姑
堅持追問, 才
23、告訴她是個和尚。 尼姑拱了拱手說: “憨和尚是你師父嗎?如果是這樣,
不必較量,
我甘拜下風。 ”李超一再請求,尼姑不同意,大家在旁邊慫恿他們比武。尼姑才說:
“你既然是
憨師的弟子,都是少林武林中人,不妨玩玩。但只要兩人意會就行了。
”李超答應了。但見她斯
文瘦弱,有些看不起她,加上年輕好勝,一心想打敗尼姑,以取一時的名聲。正在不分勝負的
時候,尼姑突然停了下來。李超問其中的緣故,尼姑笑而不答。李超認為她膽怯,堅決要求再
交手。不久,李超飛起一腳,尼姑并起五指朝他大腿一削;李超覺得膝下像被刀砍了一樣,跌
倒在地上爬不起來了。尼姑笑著道歉說: “冒失地觸犯了你,請你不要怪罪!
”李超被人抬了回
來,養(yǎng)了一個多月才痊愈。一年后,和尚又來了,李超給他講述了這段往事。和尚吃驚地說,
“你太魯莽了, 惹她干什么?幸虧你事先把我的名字告訴了她,
不然,你的雙腿恐怕早就斷了。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