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版)2014屆高三化學一輪復習 專講專練 第6講 鈉及其化合物(含詳解)》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東版)2014屆高三化學一輪復習 專講專練 第6講 鈉及其化合物(含詳解)(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6講 鈉及其化合物
1.鈉與水反應時的現(xiàn)象與鈉的下列性質無關的是( )
A.鈉的熔點低
B.鈉的密度小
C.鈉的硬度小
D.鈉有強還原性
2.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晚會上,焰火貫穿了晚會的始終,成為最吸引“眼球”的晚會印象。焰火與高中化學中“焰色反應”知識相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非金屬單質燃燒時火焰均為無色
B.所有金屬及其化合物灼燒時火焰均有顏色
C.焰色反應均應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
D.NaCl與Na2CO3灼燒時火焰顏色相同
3.CO2中含有少量HCl,最好用下列哪一種溶液處理( )
A.氨水
2、
B.飽和石灰水
C.飽和NaHCO3溶液
D.飽和Na2CO3溶液
4.可用于判斷碳酸氫鈉粉末中混有碳酸鈉的實驗方法是( )
A.加熱時無氣體放出
B.滴加鹽酸時有氣泡放出
C.溶于水后滴加稀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5.下列各組離子中,能在堿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H+、Na+、Cl-、SO
B.K+、Na+、SO、CO
C.Cu2+、K+、Cl-、S2-
D.Ba2+、K+、CO、HCO
6.(雙選)分類法是研究和學習化學的一種常用方法。對于2Na+2H2O===2NaOH+H2↑反
3、應的分類不正確的是( )
A.氧化還原反應
B.化合反應
C.離子反應
D.吸熱反應
7.(雙選)將綠豆大小的金屬鈉投入加有酚酞的100 mL蒸餾水中,則( )
A.溶液變紅
B.溶液變藍
C.有H2生成
D.有O2生成
8.[2012·南昌調研] Na3N和NaH都是離子化合物,與水反應都有氣體生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種物質的陰離子半徑都比陽離子半徑小
B.與水反應時,水都做氧化劑
C.與鹽酸反應都只生成一種鹽
D.溶于水,所得溶液都能使無色酚酞變紅
9.[2013·執(zhí)信中學模擬] (雙選)下列各項操作中,不發(fā)生“先產(chǎn)生沉淀
4、,然后沉淀又溶解”現(xiàn)象的是( )
A.向飽和碳酸鈉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O2
B.向Fe(OH)3膠體中逐滴加入過量的稀硫酸
C.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過量的鹽酸
D.向硅酸鈉溶液中逐滴加入過量的鹽酸
10.1 mol過氧化鈉與2 mol碳酸氫鈉固體混合后,在密閉容器中加熱充分反應,排出氣體物質后冷卻,殘留的固體物質是( )
A.Na2CO3
B.Na2O2、Na2CO3
C.NaOH、Na2CO3
D.Na2O2、NaOH、Na2CO3
11.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過氧化鈉加入水中:2O+2H2O===4OH-+O2↑
B.碳酸氫鈉
5、溶液加入鹽酸:CO+2H+===CO2↑+H2O
C.氫氧化銅中加入鹽酸:OH-+H+===H2O
D.四氧化三鐵跟稀硫酸反應:Fe3O4+8H+===Fe2+ +2Fe3+ + 4H2O
12.[2012·黃岡期末] 25 ℃、101 kPa下:
①2Na(s)+O2(g)===Na2O(s)
ΔH1=-414 kJ/mol;
②2Na(s)+O2(g)===Na2O2(s)
ΔH2=-511 kJ/mol。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和②生成等物質的量的產(chǎn)物,轉移的電子數(shù)相同
B.Na與足量O2反應生成Na2O,隨溫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漸加快
C.25 ℃
6、、101 kPa下,Na2O2(s)+2Na(s)===2Na2O(s) ΔH=+317 kJ/mol
D.①和②產(chǎn)物中的陰陽離子個數(shù)比均為1∶1
13.某?;瘜W興趣小組,通過下列裝置探究Na2CO3和NaHCO3的熱穩(wěn)定性,設計如下的探究方案,請你參與并完成該探究方案。
圖K6-1
(1)提出假設:
假設①Na2CO3加熱分解時可能有CO2生成;
假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設計實驗:
①利用圖K6-1所示裝置分別對一定量的Na2CO3和Na
7、HCO3進行加熱;
②為了檢驗CO2的生成,試管B中應加入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___(填“澄清的石灰水”或“NaOH溶液”)。
(3)現(xiàn)象與結論:
同學們發(fā)現(xiàn)只有在加熱NaHCO3時,試管B中才有氣泡產(chǎn)生且有________沉淀生成(填沉淀的顏色),說明Na2CO3和NaHCO3的熱穩(wěn)定性是:Na2CO3________NaHCO3(填“>”“<”或“=”)。
(4)某同學在探究NaHCO3的熱穩(wěn)定性時,稱取了8.4 g NaHCO3,充分加熱,請你計算理論上可產(chǎn)生CO2氣體體積的計算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標
8、準狀況),計算結果為________L(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14.某?;瘜W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如下實驗方案,測定放置已久的小蘇打樣品中純堿的質量分數(shù)。
(1)方案一:稱取一定質量的樣品,置于坩堝中加熱至恒重后,冷卻,稱量剩余固體質量,計算。實驗中加熱至恒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按如圖K6-2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并回答以下問題:
圖K6-2
①實驗前應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液漏斗中應該裝________(填“鹽酸”或“稀硫酸”)。D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中除稱量樣品質量外,還需稱________裝置(用字母表示)前后質量的變化;
③根據(jù)此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測定結果有較大誤差。因為實驗裝置還存在一個明顯缺陷,該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三:稱取一定量樣品,置于小燒杯中,加適量水溶解,向小燒杯中加入足量氯化鋇溶液,過濾洗滌,干燥沉淀,稱量固體質量,計算:
①過濾操作中,除了燒杯、漏斗外還用到的玻璃儀器有________;
②試驗中判斷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加入試劑改為氫氧化鋇,已知稱得樣品9.5 g,干燥的沉淀質量為19.7 g,則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數(shù))。
15.圖K6-3表示的反應關系中,部分產(chǎn)物被略去。已知2 mol白色固體粉末X受熱分解,恢復到室溫生成白色固體A,無色液體B,無色氣體C各1 mol。X、E、G的焰色反應均為黃色。
回答下列問題:
圖K6-3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A__________。
(2)寫出X受熱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X+E→A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C與Na2O2參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若0.2 mol Na2O2參加反應,則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________個。
1.C [解析] 鈉投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說明鈉的密度小于水;熔化成閃亮的小球,說明鈉與水的反應是放熱反應,鈉的熔點較低;鈉能與水常溫下反應,生成NaOH和H2,說明鈉的還原性很強。
2.D [解析] 焰色反應是元素的性質,所以NaCl與Na2CO3灼燒時火焰顏色相同,均呈黃色。
3.C [解析] 氯化氫能與氨水、飽和石灰水、碳酸氫鈉溶液、碳酸鈉
14、溶液反應,而二氧化碳不能與碳酸氫鈉溶液反應,只能與氨水、飽和石灰水、碳酸鈉溶液反應,故選C。
4.C [解析] 解決此題關鍵要掌握Na2CO3和NaHCO3的性質異同,特別是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兩者都會產(chǎn)生白色沉淀,因此無法鑒別,而加BaCl2溶液,現(xiàn)象不同,僅Na2CO3與BaCl2反應中有BaCO3沉淀生成。
5.B [解析] H+不能在堿性溶液中大量存在,故A錯;Cu2+與S2-、OH-都能反應,故C錯;HCO不能在堿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也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D錯。
6.BD [解析] 鈉、氫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升降變化,因此2Na+2H2O===2NaOH+H2↑是氧化還原反應
15、;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有兩種,都是單質和化合物,因此2Na+2H2O===2NaOH+H2↑是置換反應,而非化合反應;NaOH是強堿,易溶于水且完全電離為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故2Na+2H2O===2NaOH+H2↑是離子反應;鈉是活潑金屬,與水劇烈反應,放出熱量,則2Na+2H2O===2NaOH+H2↑是放熱反應。
7.AC [解析] 鈉與水易反應生成NaOH和H2,NaOH溶液能使酚酞變紅,故AC正確,BD錯。
8.D [解析] A項,Na3N中氮離子的半徑比鈉離子大;B項,Na3N+3H2O===3NaOH+NH3↑;NaH+H2O===NaOH+H2↑,其中Na3N與水反應屬于非氧化
16、還原反應;C項,Na3N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與氯化銨兩種鹽;D項,兩種物質溶于水都生成NaOH。
9.AD [解析] 向飽和碳酸鈉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O2,只產(chǎn)生碳酸氫鈉沉淀,故A符合題意;向Fe(OH)3膠體中逐滴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先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然后溶解變?yōu)辄S色溶液,故B不符合題意;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過量的鹽酸,先產(chǎn)生白色氫氧化鋁沉淀,后溶解,故C不符合題意;向硅酸鈉溶液中逐滴加入過量的鹽酸,只產(chǎn)生白色沉淀,故D符合題意。
10.A [解析] 2NaHCO3Na2CO3+H2O+CO2↑,2 mol 碳酸氫鈉固體受熱分解為1 mol Na2CO3、1 mol H2O和1 mo
17、l CO2,CO2+Na2O2===Na2CO3+O2↑,1 mol過氧化鈉與1 mol CO2剛好完全反應生成1 mol Na2CO3、0.5 mol O2,充分反應,排出H2O和O2后,殘留的固體物質是Na2CO3,故A正確。
11.D [解析] 氧化物不能改寫為離子,2Na2O2+2H2O===4Na++4OH-+O2↑,故A錯;碳酸是弱酸,碳酸氫根離子不能改寫,HCO+H+===CO2↑+H2O,故B錯;難溶堿不能改寫,Cu(OH)2+2H+===Cu2++2H2O,故C錯。
12.A [解析] 根據(jù)電子守恒可知,等量的鈉參加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相等,A項正確;高溫下,鈉與氧氣反應生成N
18、a2O2,B項錯誤;C項根據(jù)蓋斯定律①×2-②求得的ΔH=-317 kJ/mol,不正確;D項①和②的陰陽離子個數(shù)之比均為1∶2,不正確。
13.(1)NaHCO3加熱分解時可能有CO2生成(其他合理說法也可)
(2)澄清的石灰水
(3)白色?。?
(4)××22.4 L·mol-1 1.12
[解析] (1)根據(jù)假設①推斷或仿寫,假設②為NaHCO3加熱分解時可能有CO2生成;(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但無明顯現(xiàn)象;(3)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白色的碳酸鈣沉淀,說明熱穩(wěn)定性Na2CO3 >NaHCO3;(4)先求碳酸氫鈉的物質的量,再由化學計量數(shù)比求
19、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最后求二氧化碳的體積,即V(CO2)=××22.4 L·mol-1=1.12 L。
14.方案一:(1)保證NaHCO3全部分解
方案二:(2)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稀硫酸 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CO2進入C管被吸收
②C
③A、B裝置中存在較多的CO2, 未被C吸收
方案三:(3)①玻璃棒
②取少量濾液,再滴加BaCl2少許,如無白色沉淀說明沉淀完全
③55.8%
[解析] 方案二是測CO2質量,用鹽酸時會揮發(fā)出氯化氫,影響CO2的測量。要準確測量CO2的質量,必須將裝置中產(chǎn)生的CO2全部吸收。
方案三 設Na2CO3的物質的量為x,NaHCO3的物質的量為y,可得:
解得x=0.05 mol,y=0.05 mol。
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100%=55.8%。
15.(1)Na2CO3
(2)2NaHCO3Na2CO3+CO2↑+H2O
(3)HCO+OH-===CO+H2O
(4)2Na2O2+2CO2===2Na2CO3+O2 0.2NA
[解析] 根據(jù)有關物質的性質及轉化關系推斷,X、A、B、C、D、E、F、G分別是碳酸氫鈉、碳酸鈉、水、二氧化碳、氫氧化鋁、氫氧化鈉、鹽酸(或硫酸等)、偏鋁酸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