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東廬中學2013年秋七年級語文上冊 古代詩歌四首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東廬中學2013年秋七年級語文上冊 古代詩歌四首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課題
古代詩歌四首
教學目標
目標表達
制定依據(jù)
課標考綱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材分析
閱讀這篇文章,感悟到作者對春的歌頌和贊美,掌握寫景抒情的寫法。
學情分析
學生有什么
有一定的生活體驗
學生缺什么
缺乏對生活的思考
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表述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并背誦。
原因分析
結(jié)合新課程理念,認真落實好新課程理念。
助學方案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
活動
設計
意圖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觀滄?!贰ⅰ洞伪惫躺较?/p>
2、》。
教學設計
觀滄海 曹操
導入新課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yè)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消除了后患,統(tǒng)一了北方。如果再以優(yōu)勢兵力去消滅南方割據(jù)勢力,他就可以蕩平宇內(nèi),一統(tǒng)天下了?!队^滄?!氛潜闭鳛趸笟w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zhàn)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會到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成為一篇流傳至今的優(yōu)秀作品。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學生自由朗讀,
3、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
[問題組]
①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②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③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學習,全班討論明確:
[明確]
①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②全詩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聲,非常質(zhì)樸,“觀”字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描寫海水和山島。
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
4、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研讀與賞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融會到詩里,表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基調(diào)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 王 灣
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感知內(nèi)容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①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
5、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②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①首聯(lián):詩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
頷聯(lián):船上所見景色?!俺逼健?,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潮平”又為“江春”作鋪墊。
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皻堃埂敝敢箤⒈M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詩人已來,少有此句。
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lián)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②尾聯(lián)直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
6、的鄉(xiāng)思愁緒。
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討論明確:
“闊”是“潮平”的結(jié)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nèi)容??梢妼懢皹O為傳神。全詩和諧優(yōu)美。
作業(yè)
背誦這二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錢塘湖春
7、行》、《天凈沙 秋思》
教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感知內(nèi)容
學生自由朗讀,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組] ①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學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確:
[明確] ①首聯(lián):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jīng)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俺跗健保瑢懘核跎?/p>
8、,略與堤平?!霸颇_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lián):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lián):寫花草,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chǎn)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靶胁蛔恪?,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②“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討論明確:
9、詩人對周圍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tài)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姹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主觀意緒和客觀環(huán)境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這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
感知內(nèi)容
教師范讀,學生仿讀。
學生閉目,隨著老師的描繪想像這幅畫面,感悟內(nèi)容,體會思鄉(xiāng)之情——
10、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縷縷,是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山了,太陽也回家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令人心碎腸斷,更添悲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學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畫面,及作者所表達的濃重的思鄉(xiāng)情。學生根據(jù)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簡筆畫,加深思考。
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作品中前三行全寫景,人物未出場,但每一個
11、景物細節(jié)都意味著他的存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緊緊扣著“情”;古道,是他的行經(jīng)路;瘦馬,是他所騎;而西風,也正吹在他身上,透著一種悲涼。僅僅28個字,一個長期漂流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就這樣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文字不多,然而思鄉(xiāng)之情卻綿綿柔長,纏繞在讀者心頭。
學生配樂朗讀
拓展延伸
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詩歌,可展開朗誦比賽,以提高朗讀水平。各小組可展開競賽,看誰背誦的詩歌多。
反饋練習
背誦
將搜集的詩歌抄寫下來,增加積累。
課后作業(yè)
鞏固練習
展開想像,將《天凈沙·秋思》改寫成一篇散文,下節(jié)課交流。
預習設計
唐宋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藝術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再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積累。
反思與重建
①寫作練習:寫故鄉(xiāng)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較閱讀:讀郁達夫《故都的秋》。(比較在感情、寫法、語言等方面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