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專用)2020版高考數(shù)學一輪總復習 專題8 立體幾何 8.4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檢測
《(浙江專用)2020版高考數(shù)學一輪總復習 專題8 立體幾何 8.4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檢測》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專用)2020版高考數(shù)學一輪總復習 專題8 立體幾何 8.4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檢測(4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8.4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 挖命題 【考情探究】 考點 內容解讀 5年考情 預測熱度 考題示例 考向 關聯(lián)考點 垂直的判定和性質 1.理解直線與平面垂直、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理解直線與平面垂直、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并能夠證明. 3.理解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概念. 4.能夠證明空間垂直位置關系的簡單命題. 2018浙江,19 線面垂直的判定 和性質、直線與平面 所成的角 解三角形求正弦值 ★★★ 2017浙江,19 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 直線與平面平行的 判定與性質 2016浙江,5,18,文18 線面垂直、面面
2、垂直 的判定和性質、直線與 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 解三角形求余弦值 2015浙江,17,文18 線面垂直的判定和 性質、直線與平面所 成的角、二面角 解三角形求 正弦值、余弦值 2014浙江文,20 線面垂直的判定 和性質、直線與平面 所成的角 解三角形求角和正切值 分析解讀 1.直線與平面垂直,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線面間的角與距離的計算是高考的重點,特別是以多面體為載體的線面位置關系的論證,更是高考的熱點,試題以中等難度為主. 2.高考常考的題型有:①判斷并證明兩個平面的垂直關系,直線與平面的垂直關系,直線與直線的垂直關系.②線面、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
3、的應用,求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所成角等綜合問題.多以棱柱、棱錐為背景. 3.預計2020年高考試題中,垂直關系仍然是考查的重點和熱點.考查仍會集中在垂直關系的判定和垂直的性質的應用上,其解決的方法主要是傳統(tǒng)法和向量法,復習時應高度重視. 破考點 【考點集訓】 考點 垂直的判定和性質 1.(2017浙江名校(諸暨中學)交流卷四,3)設a,b,c是三條不同的直線,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則使a⊥b成立的一個充分條件是( ) A.a⊥c,b⊥c B.α⊥β,a?α,b?β C.a⊥α,b⊥α D.a⊥α,b∥α 答案 D 2
4、.(2018浙江諸暨高三上學期期末,19,15分)如圖,在空間幾何體中,四邊形ABCD是邊長為2的正方形,AB∥EF,AF=EF=BE=1,DF=. (1)求證:BF⊥平面ADF; (2)求直線BF與平面DCEF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 (1)證明:在等腰梯形ABEF中, AB=2,EF=AF=BE=1?∠FAB=,(1分) 故BF=,則BF2+AF2=AB2,可得AF⊥BF.(3分) 在△DFB中,由BF2+DF2=BD2,可得BF⊥DF.(5分) 因為AF∩DF=F,所以BF⊥平面ADF.(7分) (2)作FO⊥AB交AB于O,如圖,以O為原點,OF,OB,OG所在直線分
5、別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9分) 則F,B,E,C,∴=(0,1,0),=, 設平面DCEF的法向量為n=(x,y,z), 由可取n=,(12分) 設直線BF與平面DCEF所成角為θ, 又=,所以sin θ=|cos<,n>|==, 即直線BF與平面DCEF所成角的正弦值為.(15分) 3.(2016課標全國Ⅰ,18,12分)如圖,在以A,B,C,D,E,F為頂點的五面體中,面ABEF為正方形,AF=2FD,∠AFD=90°,且二面角D-AF-E與二面角C-BE-F都是60°. (1)證明:平面ABEF⊥平面EFDC; (2)求二面角E-BC-A的余
6、弦值. 解析 (1)證明:由已知可得AF⊥DF,AF⊥FE,AF∩EF=F,所以AF⊥平面EFDC.(2分) 又AF?平面ABEF,故平面ABEF⊥平面EFDC.(3分) (2)過D作DG⊥EF,垂足為G,由(1)知DG⊥平面ABEF. 以G為坐標原點,的方向為x軸正方向,||為單位長,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G-xyz.(6分) 由(1)知∠DFE為二面角D-AF-E的平面角,故∠DFE=60°,則|DF|=2,|DG|=,可得A(1,4,0),B(-3,4,0),E(-3,0,0),D(0,0,). 由已知得,AB∥EF,所以AB∥平面EFDC.(8分) 又平面A
7、BCD∩平面EFDC=CD,故AB∥CD,CD∥EF.
由BE∥AF,可得BE⊥平面EFDC,所以∠CEF為二面角C-BE-F的平面角,∠CEF=60°.從而可得C(-2,0,),
所以=(1,0,),=(0,4,0),=(-3,-4,),=(-4,0,0).(10分)
設n=(x,y,z)是平面BCE的法向量,則
即
所以可取n=(3,0,-).
設m是平面ABC的法向量,則
同理可取m=(0,,4).則cos
8、幾何問題時要注意“發(fā)現(xiàn)”垂線所在的位置. 煉技法 【方法集訓】 方法1 線面垂直判定的方法 1.(2018浙江稽陽聯(lián)誼學校高三聯(lián)考(4月),19,15分)如圖,四邊形ABEF是正方形,AB∥CD,AD=AB=BC=CD. (1)若平面ABEF⊥平面ABCD,求證:DB⊥平面EBC; (2)若DF⊥BC,求直線BD與平面ADF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 (1)證明:∵四邊形ABEF是正方形,∴EB⊥AB, 又∵平面ABEF⊥平面ABCD,且平面ABEF∩平面ABCD=AB, ∴EB⊥平面ABCD,∴EB⊥BD,(2分) ∵AD=AB=BC=CD, ∴不妨設AD=AB=BC=
9、1,DC=2,則BD=, ∴BD⊥BC.(4分) ∵EB∩BC=B,∴DB⊥平面EBC.(6分) (2)解法一:如圖,過點F作FH⊥平面ABCD,垂足為H,連接AH并延長,交CD于點G. 過點H作HI⊥AD交AD于點I,連接FI,作HO⊥FI交FI于點O, ∵FH⊥平面ABCD,∴FH⊥BC, ∵DF⊥BC,∴BC⊥平面FDH, ∴BC⊥DH,即點H在BD上,(9分) ∵FH⊥AD,HI⊥AD,FH∩HI=H, ∴AD⊥平面FIH,∴AD⊥HO, ∵HO⊥FI,FI∩AD=I,∴HO⊥平面AFD,∴點H到平面AFD的距離為HO,(11分) 由已知可得DG=,HG=HI
10、=,HO=,而BD=3DH, ∴點B到平面AFD的距離為.(13分) 設直線BD與平面AFD所成的角為θ,則sin θ=.(15分) 解法二:以A為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設AD=AB=BC=DC=1,則A(0,0,0),B(0,1,0),C,D.(8分) 設F(x,y,z),由題意可得將坐標代入得解得 即F,(11分) 設平面AFD的法向量為n=(a,b,c), 則即 令a=,則b=,c=-1,即n=(,,-1),(13分) 設直線BD與平面AFD所成的角為θ,易知=, 故sin θ=|cos<,n>|==, ∴直線BD與平面ADF所成角的正弦值為.(1
11、5分) 2.(2018浙江蕭山九中12月月考,19)如圖,在三棱柱ABC-DFE中,點P,G分別是AD,EF的中點,已知AD⊥平面ABC,AD=EF=3,DE=DF=2. (1)求證:DG⊥平面BCEF; (2)求PE與平面BCEF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 (1)證明:由題意知,AD⊥平面DEF,∴AD⊥DG, ∴BF⊥DG,(2分) ∵DE=DF,G是EF的中點,∴EF⊥DG,(4分) 又BF∩EF=F,∴DG⊥平面BCEF.(7分) (2)取BC的中點H,連接HG,取HG的中點O,連接OP,OE, 易知PO∥DG,所以PO⊥平面BCEF, 所以∠OEP是PE與平面
12、BCEF所成的角,(10分) 由已知得,PE=,OP=, 所以sin∠OEP==,(14分) 故PE與平面BCEF所成角的正弦值為.(15分) 方法2 面面垂直判定的方法 1.( 2018浙江杭州第二次高考教學質量檢測(4月),19)如圖,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120°,M為線段BC的中點,D為線段BC上一點,且BD=BA,沿直線AD將△ADC翻折至△ADC',使AC'⊥BD. (1)證明:平面AMC'⊥平面ABD; (2)求直線C'D與平面AB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解析 (1)證明:由題意知AM⊥BD, 又AC'⊥BD, 所以BD⊥平面AMC',
13、因為BD?平面ABD, 所以平面AMC'⊥平面ABD.(7分) (2)在平面AC'M中,過C'作C'F⊥AM交AM于點F,連接FD. 由(1)知,C'F⊥平面ABD,所以∠C'DF為直線C'D與平面ABD所成的角. 設AM=1,則AB=AC=2,BM=,MD=2-, DC=DC'=2-2,AD=-. 在Rt△C'MD中,MC'2=C'D2-MD2=(2-2)2-(2-)2=9-4. 設AF=x,在Rt△C'FA中,AC'2-AF2=MC'2-MF2, 即4-x2=(9-4)-(1-x)2, 解得x=2-2,即AF=2-2. 所以C'F=2. 故直線C'D與平面ABD所成的
14、角的正弦值等于=.(15分) 2.(2017浙江名校(紹興一中)交流卷一,19)如圖,三棱錐P-ABC中,PC⊥平面ABC,AB=PC=2,AC=4,∠PBC=,點E在BC上,且BE=EC. (1)求證:平面PAB⊥平面PBC; (2)求AE與平面PAB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 (1)證明:因為PC⊥平面ABC,所以PC⊥AB,PC⊥BC.(2分) 又因為在三角形PBC中,PC=2,∠PBC=,所以BC=2,(4分) 而AB=2,AC=4,所以AC2=AB2+BC2,所以AB⊥BC.(6分) 又AB⊥PC,PC∩BC=C,所以AB⊥平面PBC,又AB?平面PAB,所以平面PAB
15、⊥平面PBC.(8分) (2)設AE與平面PAB所成的角為θ.因為BE=EC,所以點E到平面PAB的距離dE=dC(dC表示點C到平面PAB的距離).(11分) 過C作CF⊥PB于點F,由(1)知CF⊥平面PAB,易得dC=CF=,所以dE=dE=.(13分) 又AE==,所以sin θ==.(15分) 過專題 【五年高考】 A組 自主命題·浙江卷題組 考點 垂直的判定和性質 1.(2014浙江文,6,5分)設m,n是兩條不同的直線,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 ) A.若m⊥n,n∥α,則m⊥α B.若m∥β,β⊥α,則m⊥α C.若m⊥β,n⊥β,n⊥α,則m⊥α
16、 D.若m⊥n,n⊥β,β⊥α,則m⊥α 答案 C 2.(2016浙江文,18,15分)如圖,在三棱臺ABC-DEF中,平面BCFE⊥平面ABC,∠ACB=90°,BE=EF=FC=1,BC=2,AC=3. (1)求證:BF⊥平面ACFD; (2)求直線BD與平面ACFD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析 (1)證明:延長AD,BE,CF相交于一點K,如圖所示. 因為平面BCFE⊥平面ABC,且AC⊥BC,所以AC⊥平面BCK,因此BF⊥AC. 又因為EF∥BC,BE=EF=FC=1,BC=2,所以△BCK為等邊三角形,且F為CK的中點,則BF⊥CK. 所以BF⊥平面ACFD.
17、 (2)因為BF⊥平面ACK,所以∠BDF是直線BD與平面ACFD所成的角. 在Rt△BFD中,BF=,DF=,得cos∠BDF=, 所以,直線BD與平面ACFD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評析 本題主要考查空間點、線、面的位置關系,線面角等基礎知識,同時考查空間想象能力和運算求解能力. 3.(2015浙江,17,15分)如圖,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AB=AC=2,A1A=4,A1在底面ABC的射影為BC的中點,D是B1C1的中點. (1)證明:A1D⊥平面A1BC; (2)求二面角A1-BD-B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 (1)證明:設E為BC的中點,由
18、題意得A1E⊥平面ABC,所以A1E⊥AE. 因為AB=AC,所以AE⊥BC. 故AE⊥平面A1BC. 由D,E分別為B1C1,BC的中點,得DE∥B1B且DE=B1B,從而DE∥A1A且DE=A1A,所以四邊形A1AED為平行四邊形. 故A1D∥AE. 又因為AE⊥平面A1BC,所以A1D⊥平面A1BC. (2)解法一:作A1F⊥BD且A1F∩BD=F,連接B1F. 由AE=EB=,∠A1EA=∠A1EB=90°,得A1B=A1A=4. 由A1D=B1D,A1B=B1B,得△A1DB與△B1DB全等. 由A1F⊥BD,得B1F⊥BD,因此∠A1FB1為二面角A1-BD-
19、B1的平面角.
由A1D=,A1B=4,∠DA1B=90°,得BD=3,A1F=B1F=,
由余弦定理得cos∠A1FB1=-.
解法二:以CB的中點E為原點,分別以射線EA,EB為x,y軸的正半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E-xyz,如圖所示.
由題意知各點坐標如下:A1(0,0,),B(0,,0),D(-,0,),B1(-,,).
因此=(0,,-),=(-,-,),=(0,,0).
設平面A1BD的法向量為m=(x1,y1,z1),平面B1BD的法向量為n=(x2,y2,z2).
由即
可取m=(0,,1).
由即可取n=(,0,1).
于是|cos
20、 由題意可知,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鈍角,故二面角A1-BD-B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為-. 評析 本題主要考查空間點、線、面的位置關系,二面角等基礎知識,同時考查空間想象能力和運算求解能力. 4.(2014浙江,20,15分)如圖,在四棱錐A-BCDE中,平面ABC⊥平面BCDE,∠CDE=∠BED=90°,AB=CD=2,DE=BE=1,AC=. (1)證明:DE⊥平面ACD; (2)求二面角B-AD-E的大小. 解析 (1)證明:在直角梯形BCDE中,由DE=BE=1,CD=2,得BD=BC=, 由AC=,AB=2,得AB2=AC2+BC2,即AC⊥BC, 又平面ABC⊥平面
21、BCDE,從而AC⊥平面BCDE, 所以AC⊥DE.又DE⊥DC,從而DE⊥平面ACD. (2)解法一:作BF⊥AD與AD交于點F,過點F作FG∥DE與AE交于點G,連接BG, 由(1)知DE⊥AD,則FG⊥AD,所以∠BFG是二面角B-AD-E的平面角. 在直角梯形BCDE中,由CD2=BC2+BD2,得BD⊥BC, 又平面ABC⊥平面BCDE,得BD⊥平面ABC,從而BD⊥AB. 由AC⊥平面BCDE,得AC⊥CD. 在Rt△ACD中,由DC=2,AC=,得AD=. 在Rt△AED中,由ED=1,AD=,得AE=. 在Rt△ABD中,由BD=,AB=2,AD=,得BF
22、=,所以AF=,即AF=AD,從而GF=. 在△ABE,△ABG中,利用余弦定理分別可得cos∠BAE=,BG=. 在△BFG中,cos∠BFG==, 所以∠BFG=,即二面角B-AD-E的大小是. 解法二:以D為原點,分別以射線DE,DC為x軸,y軸的正半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D-xyz,如圖所示. 由題意及(1)知各點坐標如下:D(0,0,0),E(1,0,0),C(0,2,0),A(0,2,),B(1,1,0). 設平面ADE的法向量為m=(x1,y1,z1),平面ABD的法向量為n=(x2,y2,z2),可算得=(0,-2,-),=(1,-2,-),=(1,1,0),
23、
由即可取m=(0,1,-).
由即可取n=(1,-1,).
于是|cos
24、 答案 C 2.(2018課標全國Ⅰ文,18,12分)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M中,AB=AC=3,∠ACM=90°.以AC為折痕將△ACM折起,使點M到達點D的位置,且AB⊥DA. (1)證明:平面ACD⊥平面ABC; (2)Q為線段AD上一點,P為線段BC上一點,且BP=DQ=DA,求三棱錐Q-ABP的體積. 解析 (1)證明:由已知可得,∠BAC=90°,BA⊥AC. 又BA⊥AD,所以AB⊥平面ACD. 又AB?平面ABC, 所以平面ACD⊥平面ABC. (2)由已知可得,DC=CM=AB=3,DA=3. 又BP=DQ=DA,所以BP=2. 作QE⊥AC,垂足
25、為E,則QEDC. 由已知及(1)可得DC⊥平面ABC, 所以QE⊥平面ABC,QE=1. 因此,三棱錐Q-ABP的體積為 VQ-ABP=·QE·S△ABP=×1××3×2sin 45°=1. 規(guī)律總結 證明空間線面位置關系的一般步驟: (1)審清題意:分析條件,挖掘題目中平行與垂直的關系; (2)明確方向:確定問題的方向,選擇證明平行或垂直的方法,必要時添加輔助線; (3)給出證明:利用平行、垂直關系的判定或性質給出問題的證明; (4)反思回顧:查看關鍵點、易漏點,檢查使用定理時定理成立的條件是否遺漏,符號表達是否準確. 解題關鍵 (1)利用平行關
26、系將∠ACM=90°轉化為∠BAC=90°是求證第(1)問的關鍵; (2)利用翻折的性質將∠ACM=90°轉化為∠ACD=90°,進而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及線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得出三棱錐Q-ABP的高是求解第(2)問的關鍵. 3.(2018課標全國Ⅲ文,19,12分)如圖,矩形ABCD所在平面與半圓弧所在平面垂直,M是上異于C,D的點. (1)證明:平面AMD⊥平面BMC; (2)在線段AM上是否存在點P,使得MC∥平面PBD?說明理由. 解析 本題考查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與性質. (1)由題設知,平面CMD⊥平面ABCD,交線為CD.因為BC⊥CD
27、,BC?平面ABCD,所以BC⊥平面CMD,故BC⊥DM. 因為M為上異于C,D的點,且DC為直徑,所以DM⊥CM. 又BC∩CM=C,所以DM⊥平面BMC. 而DM?平面AMD,故平面AMD⊥平面BMC. (2)當P為AM的中點時,MC∥平面PBD. 證明如下:連接AC交BD于O.因為ABCD為矩形,所以O為AC中點.連接OP,因為P為AM中點,所以MC∥OP. MC?平面PBD,OP?平面PBD,所以MC∥平面PBD. 易錯警示 使用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進行推理證明時要使條件完備. 4.(2018課標全國Ⅲ理,19,12分)如圖,邊長為2的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與半圓弧
28、所在平面垂直,M是上異于C,D的點. (1)證明:平面AMD⊥平面BMC; (2)當三棱錐M-ABC體積最大時,求面MAB與面M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解析 本題考查面面垂直的判定、二面角的計算、空間向量的應用. (1)由題設知,平面CMD⊥平面ABCD,交線為CD.因為BC⊥CD,BC?平面ABCD,所以BC⊥平面CMD,故BC⊥DM. 因為M為上異于C,D的點,且DC為直徑,所以DM⊥CM. 又BC∩CM=C,所以DM⊥平面BMC. 而DM?平面AMD,故平面AMD⊥平面BMC. (2)以D為坐標原點,的方向為x軸正方向,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D-xyz.
29、
當三棱錐M-ABC體積最大時,M為的中點.由題設得D(0,0,0),A(2,0,0),B(2,2,0),C(0,2,0),M(0,1,1),=(-2,1,1),=(0,2,0),=(2,0,0).
設n=(x,y,z)是平面MAB的法向量,則
即
可取n=(1,0,2).
是平面MCD的法向量,因此
cos
30、間中二面角的大小,可根據(jù)題意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再分別求出二面角的兩個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過兩個平面的法向量的夾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結合實際圖形判斷所求角是銳角還是鈍角. 2.給出二面角的大小求解或證明相關問題,可利用求解二面角的方法列出相關的關系式,再根據(jù)實際問題求解. 5.(2018北京理,16,14分)如圖,在三棱柱ABC-A1B1C1中,CC1⊥平面ABC,D,E,F,G分別為AA1,AC,A1C1,BB1的中點,AB=BC=,AC=AA1=2. (1)求證:AC⊥平面BEF; (2)求二面角B-CD-C1的余弦值; (3)證明:直線FG與平面BCD相交.
31、 解析 (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 因為CC1⊥平面ABC,所以四邊形A1ACC1為矩形. 又E,F分別為AC,A1C1的中點,所以AC⊥EF. 因為AB=BC,所以AC⊥BE. 所以AC⊥平面BEF. (2)由(1)知AC⊥EF,AC⊥BE,EF∥CC1. 又CC1⊥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 因為BE?平面ABC,所以EF⊥BE. 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E-xyz. 由題意得B(0,2,0),C(-1,0,0),D(1,0,1),F(0,0,2),G(0,2,1). 所以=(-1,-2,0),=(1,-2,1). 設平面BCD的法向量為n=(x
32、0,y0,z0),
則即
令y0=-1,則x0=2,z0=-4.
于是n=(2,-1,-4).
又因為平面CC1D的法向量為=(0,2,0),
所以cos
33、證:PE⊥BC; (2)求證:平面PAB⊥平面PCD; (3)求證:EF∥平面PCD. 解析 (1)因為PA=PD,E為AD的中點,所以PE⊥AD. 因為底面ABCD為矩形,所以BC∥AD.所以PE⊥BC. (2)因為底面ABCD為矩形,所以AB⊥AD. 又因為平面PAD⊥平面ABCD, 所以AB⊥平面PAD.所以AB⊥PD. 又因為PA⊥PD,所以PD⊥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平面PCD. (3)取PC中點G,連接FG,DG. 因為F,G分別為PB,PC的中點, 所以FG∥BC,FG=BC. 因為ABCD為矩形,且E為AD的中點, 所以DE∥BC,D
34、E=BC. 所以DE∥FG,DE=FG. 所以四邊形DEFG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EF∥DG. 又因為EF?平面PCD,DG?平面PCD, 所以EF∥平面PCD. 7.(2017課標全國Ⅲ文,19,12分)如圖,四面體ABCD中,△ABC是正三角形,AD=CD. (1)證明:AC⊥BD; (2)已知△ACD是直角三角形,AB=BD.若E為棱BD上與D不重合的點,且AE⊥EC,求四面體ABCE與四面體ACDE的體積比. 解析 (1)取AC的中點O,連接DO,BO. 因為AD=CD,所以AC⊥DO. 又由于△ABC是正三角形,所以AC⊥BO. 從而AC⊥平面DOB,故AC
35、⊥BD. (2)連接EO. 由(1)及題設知∠ADC=90°,所以DO=AO. 在Rt△AOB中,BO2+AO2=AB2. 又AB=BD,所以 BO2+DO2=BO2+AO2=AB2=BD2, 故∠DOB=90°. 由題設知△AEC為直角三角形, 所以EO=AC. 又△ABC是正三角形,且AB=BD, 所以EO=BD. 故E為BD的中點,從而E到平面ABC的距離為D到平面ABC的距離的,四面體ABCE的體積為四面體ABCD的體積的,即四面體ABCE與四面體ACDE的體積之比為1∶1. 8.(2017山東文,18,12分)由四棱柱ABCD-A1B1C1D1截去三棱錐C
36、1-B1CD1后得到的幾何體如圖所示.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O為AC與BD的交點,E為AD的中點,A1E⊥平面ABCD. (1)證明:A1O∥平面B1CD1; (2)設M是OD的中點,證明:平面A1EM⊥平面B1CD1. 證明 本題考查線面平行與面面垂直. (1)取B1D1的中點O1,連接CO1,A1O1, 由于ABCD-A1B1C1D1是四棱柱, 所以A1O1∥OC,A1O1=OC, 因此四邊形A1OCO1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A1O∥O1C. 又O1C?平面B1CD1,A1O?平面B1CD1, 所以A1O∥平面B1CD1. (2)因為AC⊥BD,E,M分別為A
37、D和OD的中點, 所以EM⊥BD, 又A1E⊥平面ABCD,BD?平面ABCD, 所以A1E⊥BD,因為B1D1∥BD, 所以EM⊥B1D1,A1E⊥B1D1, 又A1E,EM?平面A1EM,A1E∩EM=E, 所以B1D1⊥平面A1EM, 又B1D1?平面B1CD1, 所以平面A1EM⊥平面B1CD1. 方法總結 證明面面垂直的方法: 1.面面垂直的定義;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易錯警示 a∥b,a∥α?/ b∥α. 9.(2017課標全國Ⅲ理,19,12分)如圖,四面體ABCD中,△ABC是正三角形,△ACD是直角三角形,∠ABD=∠
38、CBD,AB=BD. (1)證明:平面ACD⊥平面ABC; (2)過AC的平面交BD于點E,若平面AEC把四面體ABCD分成體積相等的兩部分,求二面角D-AE-C的余弦值. 解析 本題考查面面垂直的證明,二面角的求法. (1)由題設可得,△ABD≌△CBD,從而AD=DC. 又△ACD是直角三角形,所以∠ADC=90°. 取AC的中點O,連接DO,BO,則DO⊥AC,DO=AO. 又由于△ABC是正三角形,故BO⊥AC. 所以∠DOB為二面角D-AC-B的平面角. 在Rt△AOB中,BO2+AO2=AB2. 又AB=BD,所以BO2+DO2=BO2+AO2=AB2=BD
39、2,故∠DOB=90°. 所以平面ACD⊥平面ABC. (2)由題設及(1)知,OA,OB,OD兩兩垂直.以O為坐標原點,的方向為x軸正方向,||為單位長,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則A(1,0,0),B(0,,0),C(-1,0,0),D(0,0,1). 由題設知,四面體ABCE的體積為四面體ABCD的體積的,從而E到平面ABC的距離為D到平面ABC的距離的,即E為DB的中點,得E.故=(-1,0,1),=(-2,0,0),=. 設n=(x,y,z)是平面DAE的法向量, 則即 可取n=. 設m是平面AEC的法向量,則 同理可取m=(0,-1,). 則co
40、s
41、,則m與n平行 C.若α,β,則在α內與β平行的直線 D.若m,n,則m與n垂直于同一平面 答案 D 2.(2017北京文,18,14分)如圖,在三棱錐P-ABC中,PA⊥AB,PA⊥BC,AB⊥BC,PA=AB=BC=2,D為線段AC的中點,E為線段PC上一點. (1)求證:PA⊥BD; (2)求證:平面BDE⊥平面PAC; (3)當PA∥平面BDE時,求三棱錐E-BCD的體積. 解析 本題考查線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面面垂直的判定及線面平行的性質,三棱錐的體積.考查空間想象能力. (1)因為PA⊥AB,PA⊥BC, 所以PA⊥平面ABC. 又因為BD?平面ABC,
42、 所以PA⊥BD. (2)因為AB=BC,D為AC中點, 所以BD⊥AC.由(1)知,PA⊥BD, 所以BD⊥平面PAC. 所以平面BDE⊥平面PAC. (3)因為PA∥平面BDE,平面PAC∩平面BDE=DE, 所以PA∥DE. 因為D為AC的中點, 所以DE=PA=1,BD=DC=. 由(1)知,PA⊥平面ABC, 所以DE⊥平面ABC. 所以三棱錐E-BCD的體積V=BD·DC·DE=. 直擊高考 立體幾何是高考的必考題型,對立體幾何的考查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空間位置關系的證明;二是體積或表面積的求解. 3.(2015課標Ⅰ,18,12分)如圖,四邊形AB
43、CD為菱形,∠ABC=120°,E,F是平面ABCD同一側的兩點,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 (1)證明:平面AEC⊥平面AFC; (2)求直線AE與直線CF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析 (1)證明:連接BD.設BD∩AC=G,連接EG,FG,EF. 在菱形ABCD中,不妨設GB=1.由∠ABC=120°,可得AG=GC=. 由BE⊥平面ABCD,AB=BC,可知AE=EC.又AE⊥EC,所以EG=,且EG⊥AC. 在Rt△EBG中,可得BE=,故DF=. 在Rt△FDG中,可得FG=. 在直角梯形BDFE中,由BD=2,BE=,DF=,可
44、得EF=. 從而EG2+FG2=EF2,所以EG⊥FG. 又AC∩FG=G,可得EG⊥平面AFC. 因為EG?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AFC.(6分) (2)如圖,以G為坐標原點,分別以,的方向為x軸,y軸正方向,||為單位長,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G-xyz. 由(1)可得A(0,-,0),E(1,0,),F,C(0,,0),所以=(1,,),=.(10分) 故cos<,>==-. 所以直線AE與直線CF所成角的余弦值為.(12分) 評析 本題考查了線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面面垂直的判定、異面直線所成的角.建立適當?shù)目臻g直角坐標系,利用空間向量的有關公式是求解的關鍵.證
45、明“EG⊥平面AFC”是解題的難點.本題屬中等難度題. 4.(2015湖北,19,12分)《九章算術》中,將底面為長方形且有一條側棱與底面垂直的四棱錐稱之為陽馬,將四個面都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體稱之為鱉臑. 如圖,在陽馬P-ABCD中,側棱PD⊥底面ABCD,且PD=CD,過棱PC的中點E,作EF⊥PB交PB于點F,連接DE,DF,BD,BE. (1)證明:PB⊥平面DEF.試判斷四面體DBEF是不是鱉臑,若是,寫出其每個面的直角(只需寫出結論);若不是,說明理由; (2)若面DEF與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為,求的值. 解析 解法一:(1)因為PD⊥底面ABCD,所以PD⊥BC
46、, 由底面ABCD為長方形,有BC⊥CD,而PD∩CD=D, 所以BC⊥平面PCD,而DE?平面PCD,所以BC⊥DE. 又因為PD=CD,點E是PC的中點,所以DE⊥PC. 而PC∩BC=C,所以DE⊥平面PBC. 而PB?平面PBC,所以PB⊥DE. 又PB⊥EF,DE∩EF=E,所以PB⊥平面DEF. 由DE⊥平面PBC,PB⊥平面DEF,可知四面體BDEF的四個面都是直角三角形, 即四面體BDEF是一個鱉臑,其四個面的直角分別為∠DEB,∠DEF,∠EFB,∠DFB. (2)如圖,在面PBC內,延長BC與FE交于點G,則DG是平面DEF與平面ABCD的交線. 由
47、(1)知,PB⊥平面DEF,所以PB⊥DG. 又因為PD⊥底面ABCD,所以PD⊥DG. 而PD∩PB=P,所以DG⊥平面PBD. 故∠BDF是面DEF與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設PD=DC=1,BC=λ,有BD=, 在Rt△PDB中,由DF⊥PB,得∠DPF=∠FDB=, 則tan=tan∠DPF===,解得λ=. 所以==. 故當面DEF與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為時,=. 解法二:(1)如圖,以D為原點,射線DA,DC,DP分別為x,y,z軸的正半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設PD=DC=1,BC=λ,則D(0,0,0),P(0,0,1),B(λ,1,0)
48、, C(0,1,0),=(λ,1,-1),點E是PC的中點, 所以E,=, 于是·=0,即PB⊥DE. 又已知EF⊥PB,而DE∩EF=E, 所以PB⊥平面DEF. 因=(0,1,-1),·=0,則DE⊥PC,所以DE⊥平面PBC. 由DE⊥平面PBC,PB⊥平面DEF,可知四面體BDEF的四個面都是直角三角形, 即四面體BDEF是一個鱉臑,其四個面的直角分別為∠DEB,∠DEF,∠EFB,∠DFB. (2)因為PD⊥平面ABCD,所以=(0,0,1)是平面ABCD的一個法向量; 由(1)知,PB⊥平面DEF,所以=(-λ,-1,1)是平面DEF的一個法向量. 若面DEF
49、與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為, 則cos===, 解得λ=, 所以==. 故當面DEF與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為時,=. 5.(2015北京,17,14分)如圖,在四棱錐A-EFCB中,△AEF為等邊三角形,平面AEF⊥平面EFCB,EF∥BC,BC=4,EF=2a,∠EBC=∠FCB=60°,O為EF的中點. (1)求證:AO⊥BE; (2)求二面角F-AE-B的余弦值; (3)若BE⊥平面AOC,求a的值. 解析 (1)證明:因為△AEF是等邊三角形,O為EF的中點,所以AO⊥EF. 又因為平面AEF⊥平面EFCB,AO?平面AEF, 所以AO⊥平面EFCB
50、.
所以AO⊥BE.
(2)取BC中點G,連接OG.
由題設知EFCB是等腰梯形,
所以OG⊥EF.
由(1)知AO⊥平面EFCB,
又OG?平面EFCB,
所以OA⊥OG.
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
則E(a,0,0),A(0,0,a),B(2,(2-a),0),=(-a,0,a),=(a-2,(a-2),0).
設平面AEB的法向量為n=(x,y,z),
則即
令z=1,則x=,y=-1.
于是n=(,-1,1).
平面AEF的法向量為p=(0,1,0).
所以cos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