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區(qū)優(yōu)秀高一物理 第五章 A 功教案 滬科版

上傳人:艷*** 文檔編號:110954890 上傳時間:2022-06-20 格式:DOC 頁數(shù):9 大小:142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上海地區(qū)優(yōu)秀高一物理 第五章 A 功教案 滬科版_第1頁
第1頁 / 共9頁
上海地區(qū)優(yōu)秀高一物理 第五章 A 功教案 滬科版_第2頁
第2頁 / 共9頁
上海地區(qū)優(yōu)秀高一物理 第五章 A 功教案 滬科版_第3頁
第3頁 / 共9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上海地區(qū)優(yōu)秀高一物理 第五章 A 功教案 滬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上海地區(qū)優(yōu)秀高一物理 第五章 A 功教案 滬科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高考資源網(wǎng) 第五章 A 功 一、教學任務分析 本章節(jié)學習功和能的概念,功和能的變化關系以及機械能守恒定律,這些內(nèi)容是牛頓力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前面學過的運動學和動力學知識更加普遍和深入。高考資源網(wǎng)而功是這節(jié)最基礎的理論知識,本節(jié)以初中學習的功的知識為基礎,進一步拓展深化。在概念上強調(diào)功的要素、“功”與“工作”的區(qū)別;在計算上要求能計算力和位移成任意角時功的大小,理解功的正負;還要求知道功的圖示。對圖線的要求本教材比原來高,這是符合時代的需要和全國課改的潮流的。 本設計強調(diào)學生的參與和親身體驗,在學習過程中感受邏輯推理的思想方法和體驗數(shù)學和物理綜合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思維能力。

2、通過對簡單實際問題的研究,知道機械功在實際中的應用,從而自覺聯(lián)系生活、生產(chǎn)和科技實際,激發(fā)求知欲望和研究周圍事物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 (2)理解功的兩個要素。理解功的原理。理解功的正負的物理意義。 (3)會用功的定義式計算恒力做功的大小。 (4)知道功的圖示。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功”的學習感受生活用語與科學概念的區(qū)別,認識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 (2)通過功和能的學習,經(jīng)歷逐步深入的學習過程,認識用更廣泛的功能關系解決問題的方法。 (3)感受正交分解法推導力做功的計算式和“微元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體驗

3、物理知識在生產(chǎn)生活的廣泛應用,激發(fā)探究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 (2)通過小組協(xié)作完成實驗探究和實驗結果的分析與互評,激發(fā)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力對物體做功的兩個要素和掌握功的計算公式。 難點是功的正負和對“克服阻力做功”的理解。 四、教學資源 1、器材:多媒體一套,帶有牽引細線的滑塊(或小車),長木板一塊,重箱子一只,啞鈴三個。 2、課件:自制課件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包括機械功的概念和功的計算兩部分內(nèi)容。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對于功的基本問題,這部分作為已學知識直接給出兩種情景,讓學生分析、判斷力是否做功。在推導功的計算公式時,引

4、導學生利用所學過的矢量正交分解法推得。明確計算功時位移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與物體在該力方向上發(fā)生位移的乘積(或位移理解為力的作用點在力方向上的位移)。然后討論功的正負問題,讓學生明確功的正負號的含義。通過討論幾個典型問題,鞏固所學知識,加強理解。最后介紹功的圖示以及用它來計算變力做功。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功的概念及功的正確計算。要突破的難點是:對功的概念的正確形成和力對物體做負功的理解。功這個概念比較抽象,缺乏對功的感性認識,方法是:對比的方法,將高、初中的功的概念中不同的關鍵詞組進行對比理解,以加深對高中物理中功的概念的理解。力對物體做負功這一概念的理解,同學可以通過聯(lián)系實際幫助理解;若

5、某力對物體做負功,則這個力一定表現(xiàn)為阻力,在實際運動過程,物體是在克服這個力運動,故亦對物體做負功和物體克服這個力做功這兩種說法是等效的。總之,在學習時,化抽象為具體,以幫助理解掌握,從而突出重點,并突破難點。 本設計強調(diào)學生自主探究和親身感受,重視概念、規(guī)律的形成過程以及伴隨這一過程的科學方法的教育,重視學生合作意識、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完成本設計的內(nèi)容約需2課時。 六、教學流程 1、教學流程圖 功的 正負 情景I 生活 體驗 功的概念 活動II 舉 啞鈴 功的原理 活動I 搬重 箱子 做功的 兩個要素 活動Ⅲ 討論、交流 功

6、的公式 功的 圖示 2、教學流程說明 情景Ⅰ 生活體驗 以平時生活的感受,不敢在工地下久留、快速飛來的籃球要盡快回避,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本節(jié)內(nèi)容不算難,但要正確理解功的問題,也不是很容易的。 活動Ⅰ 搬重箱子 請兩位力氣相差懸殊的男女學生上來把一個重的箱子搬到同一高處,男生不怕花力氣省距離,女生為了省力氣不怕浪費距離。發(fā)現(xiàn)兩人所采取的方法不同,但做功的效果相同這一情景。讓學生直接講出功的定義和功的原理。 活動Ⅱ 舉啞鈴 請三位同學上來舉啞鈴。一位只做原地上下舉的過程,另外一位則舉著啞鈴來回走動。第三

7、位原地舉起啞鈴挺住不動。這些情景,讓學生講出做功的兩個要素。 活動Ⅲ 討論、交流 關于功的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正負功含義的理解,設置幾個典型問題,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長一些。通過討論分析,消除同學心中已有的錯誤的認識。 3、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 本設計可分為三個主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情景激疑,復習導入。簡單介紹能量,為以后學習奠定一定基礎。從身邊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開放地談,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領會、感悟、推理、得出結論。 第二環(huán)節(jié),邏輯推理,尋求規(guī)律。根據(jù)學生已有的對功的認識,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教師的點撥來加深理解。通過正交分解力和分解位移兩種方法推

8、導出功的計算公式,增加同學們的邏輯推理能力,通過幾個典型例題,要求能做到正確判斷力是否對物體做功,做功和那些要素有關等。 第三環(huán)節(jié),實際運用,拓展延伸。讓學生知道功的圖示,知道變力做功計算的一些方法。加深對功概念和功正負的理解,對日常生活實際問題能進行解釋。 七、教案示例 (一)引入 (1)復習提問: 初中所學功知識:什么叫做功?誰對誰做功?功的原理是什么? 情景激疑: 兩位力氣相差懸殊的男女學生上來把一個重的箱子搬到同一高處,大家觀察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 得出結論: 男生不怕花力氣省距離,女生為了省力氣不怕浪費距離。(發(fā)現(xiàn)兩人所采取的方法不同,但做功的效

9、果相同這一情景)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在初中的基礎上對功全面系統(tǒng)的再認識。 (二)對功的概念加深認識 1、觀察現(xiàn)象,理解概念 請三位同學上來舉啞鈴。一位只做原地上下舉的過程,另外一位則舉著啞鈴來回走動。第三位原地舉起啞鈴挺住不動。說說這三種情況,這三位同學分別都做功了嗎? 2、思考討論,歸納總結。 由學生討論得出,分析一個力是否對物體做功,關鍵是要看受力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 功的概念 (1) 如果有力作用在物體上,而且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了位移,我們就說力對物體做了。 (2)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 (3) 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是做功的兩個不可缺

10、少的要素。 3、理論提升,辨析功與工作 物理學中“功”的概念與工作的“工”以及立功受獎的“功”是有區(qū)別的。其實,功這個概念是19世紀人們在廣泛使用各種機械時總結出來的。隨著實踐的發(fā)展和科學的進步,功的概念也漸趨嚴密、科學、完善。我們學習功的概念也應由淺入深,由局部到一般。在今天和往后的學習中,我們是能體會到這一點的。 例1.如圖所示,ABCD為畫在水平地面上的正方形,其邊長為a,P為靜止于A點的物體。用水平力F沿直線 AB拉物體緩慢滑動到B點停下,然后仍用水平力F沿直線BC拉物體滑動到C點停下,接下來仍用水平力F沿直線CD拉物體滑動到D點停下,最后仍用水平力F沿直線DA拉物體滑動到A點停

11、下。若后三段運動中物體也是緩慢的,求全過程中水平力F對物體所做的功是多少? 此例題先讓學生做,然后找出一個所得結果是W=0的學生發(fā)言,此時會有學生反對,并能說出W=4Fa才是正確結果。讓后者講其思路和做法,然后總結,使學生明確在每一段位移a中,力F都與a同方向,做功為Fa,四個過程加起來就是4Fa。強調(diào):功的概念中的位移是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而不能簡單地與物體運動的位移畫等號。要結合物理過程做具體分析。 (二)邏輯推理,探究功的規(guī)律 1、功的公式 如圖1,力F使滑塊發(fā)生位移S這個過程中,F(xiàn)對滑塊做了多少功如何計算? 計算公式:W=FS。 如果細繩斜向上拉滑塊,如圖2所示,這種情

12、況下滑塊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 學生討論:分析并得出這一位移為Scosα。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計算公式: W=FScosα 再根據(jù)公式W=FS做啟發(fā)式提問:按此公式考慮,只要F與S在同一直線上,乘起來就可以求得力對物體所做的功。在圖2中,我們是將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如果我們將力F分解到物體位移S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結果? 將F分解到S的方向上得到這個分力為Fcosα,再與S相乘,結果仍然是W=FScosα。 學生得出,計算一個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大小,與力F的大小、物體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間的夾角α有關,且此計算公式有普遍意義(對計算機械功而言)。 W=FS

13、cosα (α為F與S之間的夾角) 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夾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積。 運用公式計算功:給出F=100N、S=5m、α=37°,與同學一起計算功W,得出W=400N·m。就此說明1N·m這個功的大小被規(guī)定為功的單位,為方便起見,取名為焦耳,符號為J,即1J=1N·m。 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J) 1J=1N·m 2、 運用公式 探究正功、負功 應用數(shù)學知識對功的計算公式W=FScosα的可能值進行共同討論,探究夾角α的定義域和W的值域。 從cos α的可能值入手討論,指出功W可能為正值、負值或零,力F與S間夾角α的

14、取值范圍。 總結: 當0°≤α<90°時,cosα為正值, W為正值,稱為力對物體做正功,或稱為力對物體做功。 當α=90°時,cosα=0,W=0,力對物體做零功,即力對物體不做功。 當90°<α≤180°時,cosα為負值, W為負值,稱為力對物體做負功,或說物體克服這個力做功。 深層次探究功的正負意義——標量。沒有方向,但有正負之分。 同學討論正功、負功的物理意義,它們反映了什么問題? 討論結果:當力對物體做正功,這個力對物體來說是動力。如下圖中,小車前進中的拉力F、小球下落過程中的重力G對物體來說均為動力,力F和G對物體做正功。 這里功為正僅表示此力是物體運動的動力,千

15、萬不能將功為正理解為功的方向與位移方向一致,因為功是標量,是沒有方向的。 力對物體做負功,從動力學的角度看,這個力是阻力,對物體的運動起阻礙作用。如下圖中,a圖中的推力對正在前進中的小車來說是阻力,b圖中小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阻礙小車的運動,c圖中上升中的小球,重力與運動方向相反阻礙小球的上升,三個力均對物體做負功: a圖中推力做功 b圖中摩擦力做功 c圖中重力做功 上面式中F、f、G、S均表示大小,各式中負號的意義僅表示是阻力對物體做功,不能將它理解為力與位移方向相反(a圖中力F與位移方向并不是相反),更不能錯誤地認為功是矢量,負功的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反。 一個力對物體做了負功

16、,往往說成物體克服這個力做了功(取絕對值),即: 這兩種說法,在意義上是完全等同的。比如,上拋物體向上運動時,重力做了-6J的功,也常常就說物體克服重力做了6J的功,但在具體計算中還應嚴格按照功的定義公式進行計算。 3、 合力做功 兩種求法:1)、W合=F合·S·cosα 2)、W合=W1+W2+W3… 此為代數(shù)和 例2.如圖所示,F(xiàn)1和F2是作用在物體P上的兩個水平恒力,大小分別為:F1=3N,F(xiàn)2=4N,在這兩個力共同作用下,使物體P由靜止開始沿水平面移動5m距離的過程中,它們對物體各做多少功?它們對物體做功的代數(shù)和是多少?F1、F2的合力對P做多少功? 此例題要解決兩個方

17、面的問題,一是強化功的計算公式的正確應用,糾正學生中出現(xiàn)的錯誤,即不注意力與位移方向的分析,直接用3N乘5m、4N乘5m這種低級錯誤,引導學生注意在題目沒有給出位移方向時,應該根據(jù)動力學和運動學知識作出符合實際的判斷;二是通過例題得到的結果,使學生知道一個物體所受合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各個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代數(shù)和,并從合力功與分力功所遵從的運算法則,深化功是標量的認識。 解答過程如下:位移在F1、F2方向上的分量分別為S1 = 3m、S2 = 4m,F(xiàn)1對P做功為9J,F(xiàn)2對P做功為16J,二者的代數(shù)和為25J。F1、F2的合力為5N,物體的位移與合力方向相同,合力對物體做功為W = FS

18、 = 5N×5m = 25J。 (三)實際運用,拓展延伸 功的圖示 利用力-位移圖象可求功.如圖甲所示表示恒力的力-位移圖象,橫坐標表示力F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功W的數(shù)值等于直線下方畫有斜線部分的面積.如圖乙所示表示變力的力-位移圖象,曲線下方畫有斜線部分的面積就表示變力所做的功,它近似地等于成階梯形的小矩形面積的總和. 又如,物體受到的水平力F隨著物體位移S的變化圖像如圖所示,可見力隨位移的增大均勻增大。用類似于證明v-t圖像與橫軸圍成的面積在數(shù)值上等于位移S(因為S = vt)一樣,我們也能證明,F(xiàn)-S圖像與橫軸圍成的面積在數(shù)值上等于力F所做的功W(W = F·S)。此變力在物體發(fā)生20m位移的過程中做的功在數(shù)值上等于圖中陰影線標出的梯形面積。 (四)反饋練習 略 (五)作業(yè)布置 略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