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玉門市花海中學七年級語文下冊 12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導學案(無答案) 北師大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甘肅省玉門市花海中學七年級語文下冊 12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導學案(無答案) 北師大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2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預習案】
通過朗讀課文,查資料自學,完成下列問題
一、了解作者:《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读凶印肥且徊? 著作,其作者相傳是戰(zhàn)國時期鄭國人 。
二、了解體裁:《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種文學形式。它的特點是通過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風趣的動物、植物或人類故事,采用象征、比喻、擬人、夸張等手法,寄寓一種思想,給人以某種教益或啟示。
三、給下列帶點字注音:
太行 冀州 懲山北之塞 荷擔
孀妻 始齔
2、 窮匱 一厝 朔東
高萬仞 箕畚 魁父之丘 智叟 雍南
五、指出下列句式特點。
甚矣,汝之不惠( ) 且焉置土石( )
何苦而不平( ) 帝感其誠( )
【探究案】
一、解釋下列語句中帶點的詞:首先自己認真閱讀課文解釋,然后組內討論解釋
第一段:1、方七百里,高萬仞, 2、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第二段:
3、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
4、雜然相許。
5、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6、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7、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8、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第三段:1、甚矣,汝之不惠。
2、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4、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5、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河曲智叟亡以應。
4、第四段:1、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2、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3、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二、依據(jù)帶點詞語的解釋并結合課下注釋,先自主翻譯課文,然后組內交流。
三、研讀課文
1、自主朗讀課文后,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益處?
②在艱巨的移山任務面前,愚公的妻子、子孫、遺男,他們分別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
③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移山任務的艱巨?
④智叟認為愚公“甚矣,汝之不惠”的原因是什么?愚公認為山能移走的理由是什么?愚公智叟辨論的結果是什么?
2、學生朗讀
5、并試背課文,討論以下問題
①故事結尾,兩座山還是靠神仙相助才移走的。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②這樣看來,愚公和智叟到底哪個人聰明,哪個愚笨呢?那么,作者在人名前加上“愚”和“智”有何用意?
③這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四、延伸拓展: 你對這個故事有什么個人的看法?大膽說一說!
【訓練案】
寫出下列詞語的意思
且 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
焉 且焉置土石( ) 始一反焉 ( )
而 而山不加增( )
6、 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其 其如土石何( ) 其妻獻疑曰( ) 懼其不已 (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情況,掌握生字,能準確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文言文翻譯方法,先自主、獨立翻譯課文,然后小組討論交流。
3、明確文章論述的道理,學習文章的論證方法,品味文章語言特點。
【預習案】
一、作者作品(通過朗讀課文,查資料自主學習,完成下列問題):
1、孟子其人:孟子:名???,字????,戰(zhàn)國時期????人,?
7、?????家、政治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被稱為“?????”,后世常以“????”并稱。他主張“??????”、“?民貴君輕?”,對后世的影響較大。
2、《孟子》一書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撰寫的,是孟子講學游說言論的記錄。南宋朱熹把它和《論語》、《大學》、《中庸》合稱為為“四書”。
二、朗讀課文,掌握下列帶點字的正確讀音后,能通順的朗讀課文: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膠鬲舉于魚鹽之中 百里奚舉于市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其詞義:
1、曾益其所不能
8、 通 , 。
2、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通 , 。
3、入則無法家拂士 通 , 。
【探究案】
一、 朗讀檢查:先由個人朗讀自查,然后各小組推薦一人朗讀,
要求:讀準字音,?流暢自然,? 節(jié)奏合理, 語速適中, 注意停頓。
二、先解釋帶點詞語,然后結合課下注釋翻譯全文:
(一)、解釋帶點詞語:
第一段: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第二段:1
9、、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2、必先苦其心志
3、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三段:1、人恒過, 然后能改
2、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第四段: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二)、注意下列詞類活用:??
勞其筋骨?? 使......勞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餓其體膚?? 使......饑餓(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空乏? ? 使....窮困缺乏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所以動心? 使.....驚動(動詞的使動用法)? ?
忍性?? 使...
10、.堅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行拂亂其所為??使....受到阻撓(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人恒過?? 犯錯誤、犯過失 (名詞活用為動詞)
(三)、先個人獨立思考,自主翻譯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語句,然后組內交流解決疑難。
三、精讀深思,理解文義:
1、 第一段中,作者列舉的6位歷史名人有什么共同特點?表達形式上有什么特點?其作用是什么?
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這句話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3、作者認為造就人才要經(jīng)歷哪些磨難?人在磨難中有什么益處?
11、
4、人怎樣才能生存發(fā)展?(用文中幾個字作答)
5、作者認為導致國家滅亡的原因是什么?怎樣才能使國家生存發(fā)展?
6、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論證的?請簡述本文的論證思路。
課外拓展:想一想,再舉一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例子?!吧趹n患,死于安樂”
在當今社會也對人有積極地教育意義和警示作用,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想一想,寫三句和本文闡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