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東廬中學七年級語文下冊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東廬中學七年級語文下冊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學習本文寫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層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寫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表述能力。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作者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增強語感。
2、 體味魯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樂趣,嘗試著敘寫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
學習重、難點:
1、 品讀描寫百草園的景物片段,體會作者寫景的妙處。
2、 揣摩三味書屋這一部分的思想內容。
學法指導:
學習本文要反復誦讀,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來把握作品的情感和內容,還要善于聯(lián)系語境揣摩品味文中一些精彩、有深意的語段,并且展開討論、敢于質疑,對作品發(fā)表不同的見解。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根
2、據(jù)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的字注音。
確záo( ) 輕jié( ) 腦suǐ( ) tìtǎng( )( ) 人聲dǐng( )沸 斑máo( ) yōng( )腫 shānhú( ) ( ) 油líng( ) xīshuài( )( ) 攢( ) 菜畦( ) 桑葚( ) 蟬蛻( ) 書塾( ) 人跡罕至( )執(zhí)拗( )
2、 借助工具書或結合課文語境理解下列
3、詞語的意思并造句。
確鑿——
人聲鼎沸——
人跡罕至——
3、 自主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
(1) 你從課文題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得到了哪些信息?
(2) 快速閱讀課文,分別找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句以及中間的過渡段。
(3)畫出文中你喜歡的語句、片段,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4、 收集有關資料,簡介作者和《朝花夕拾》
二、學習·研討
1、導入。
2、檢查預習。
3、研讀賞析課文
(1)“百草園是樂園”,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作者選取了哪幾個片斷,真實生動地再現(xiàn)了私塾教育?
4、
(2)百草園的景物很多,但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層次清晰,作者寫了哪些景?從哪幾個層次、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3)課文寫“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你覺得有必要嗎?為什么?
(4)本文寫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可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鞏固·延伸
1、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文后的題目。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
5、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嶺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1)用一句話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2)本段文字從哪些角度入手來寫景物?表現(xiàn)了景物的什么特點?
(3)加橫線的句子在文段中起什么作用?
6、
(4)文段中加點的字詞用的好,好在哪里?
(5)你覺得這段文字中哪個句子寫得最精彩?請抄出來,并簡述理由。
摘抄
理由
3、 課外閱讀。
(二)美麗的歧視(14分)
高考落榜,對于一個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輕人來講,無疑是一個打擊,8年前,我的同學大偉就正處于這種境地。而我則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大學。
當我進入大學三年級時,有一天大偉忽然在校園找到了我,原來,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學的學生了。
“祝賀你——”我說。
“是該祝賀。你
7、知道嗎,兩年前我一直認為自己完了,沒什么出息,可父母對我抱有很大希望,我被迫去復讀——你知道‘被迫’是一種什么滋味嗎?在復讀班,我的成績是倒數(shù)第五……”
“可你現(xiàn)在……”我迷惑了。
“你接著聽我說。有一次教英語的張老師讓我在課堂上背單詞,那會兒我正在讀一本武俠小說。張老師很生氣,說,大偉,你真是沒出息,你不僅糟蹋你爹娘的錢還耗費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學,全世界就沒有文盲了。我噌地跳離座位,跨到講臺上指著張老師說,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一定要上大學。說著我把那本武俠小說撕得粉碎。你知道,第一次高考分數(shù)我差了100多分,可第二年只差17分,今年高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張老師,
8、告訴他:我不是孬種……”
3年后,我回到高中的母校,班主任告訴我:教英語的張老師得了骨癌,我去看他,他興致很高,其間,我忍不住提起了大偉的事……
張老師突然老淚橫流。過了一會兒,他讓老伴取來一幀舊照片,照片上,一位書生正在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下微笑。
張老師說:“18年前,他是我教的那個班里最聰明也最不用功的學生。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講:‘像你這樣的學生,如果能考上大學,我頭朝下轉三圈……”
“后來呢?”我問。
“后來同大偉一樣,”張老師哽咽著說,“對有的學生,一般的鼓勵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要用鋒利的刀子去做他們心靈的手術——相信嗎?很多時候,別人的歧視能使我們激出心底最堅強的力量?!?
兩
9、個月后,張老師離開了人世。
又過了4年,我出差至京,意外地又在大街上遇到了大偉,讀博士的他正攜女友悠閑地購物。我給大偉講了張老師的那席話……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偉突然淚流滿面。
在那以后的時光里,我一直回味著大偉所遭遇的滿含愛意卻又非常殘酷的歧視,我感到,那歧視蘊含著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對大偉和埃菲爾鐵塔下留影的學生而言,在他們的人生征途中,張老師的“歧視”肯定是最寶貴、最美麗的。
(1)文題“美麗的歧視”有什么含義?
(2)張老師對學生尖酸刻薄的語言為什么會收到相反的效果?(用文中的話回答)
(3) 文章結尾一段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在全文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