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五章 新聞評論 媒體的觀點 5.14 外國評論兩篇練習 新人教版選修《新聞閱讀與實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五章 新聞評論 媒體的觀點 5.14 外國評論兩篇練習 新人教版選修《新聞閱讀與實踐》(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14.外國評論兩篇
一、積累運用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正確的一項是( )
A.蹣跚(pán) 壓軸戲(zhòu)
投奔(bèn) 毛骨悚然(sǒnɡ)
B.墮落(duò) 坦率(shuài)
咀嚼(jiáo) 所向披靡(mǐ)
C.棲止(xī) 攜帶(xié)
軋死(yà) 拈輕怕重(niān)
D.胸膛(tánɡ) 山麓(lù)
一瞥(piē) 鍥而不舍(qì)
解析:B項,“嚼”應讀“jué”;C項,“棲”應讀“qī”;D項,“鍥”應讀“qiè”。
答案:A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辨護 演繹 路不拾遺
2、 言有盡而義無窮
B.暴燥 狙擊 禮上往來 畢其功于一役
C.撕殺 唐突 草菅人命 一言以敝之
D.噩夢 草芥 肆意妄為 君子遠庖廚
解析:A項,“辨護”應為“辯護”,“言有盡而義無窮”應為“言有盡而意無窮”;B項,“暴燥”應為“暴躁”,“禮上往來”應為“禮尚往來”;C項,“撕殺”應為“廝殺”,“一言以敝之”應為“一言以蔽之”。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 )
A.隨著人事制度不斷完善,機關事業(yè)單位中尸位素餐的現(xiàn)象將大大減少,機關事業(yè)單位的工作作風將有很大的轉變。
B.網(wǎng)友們在網(wǎng)上對不同問題發(fā)表評論,話題琳瑯滿目。
C.房地產市場發(fā)展迅猛,有人便
3、說房價會漲;政府調控政策要出臺,有人便說房價會跌。隨著市場的波動,兩種說法此消彼長,不一而足。
D.面對民俗展覽會上展出的秦淮扎燈、桃花塢年畫、惠山泥人、揚州漆器等民間藝術中的瑰寶,很多觀眾交口稱贊,感慨相見恨晚。
解析:A項,尸位素餐:空占職位,不做事而白吃飯。B項,琳瑯滿目:形容各種美好的東西很多(多指書籍或工藝品)。此處形容“話題”錯誤。C項,不一而足:不止一種或一次,而是很多。不合語境。D項,相見恨晚:形容一見如故,意氣相投。多指人與人之間,不能形容人與物。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我省人口問題亮起了紅燈,據(jù)統(tǒng)計,近5年增長6.28%,自然增長率
4、一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以上。
B.他們還會說他們喜歡收集武器,就像其他受憲法保護的愛好一樣。
C.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滿創(chuàng)作激情,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D.挑選閱讀材料時既要注重經(jīng)典名篇,也要盡量挑選那些人文性比較強、貼近學生生活、關注社會發(fā)展的材料。
解析:A項,“高于”與“以上”重復。C項,主謂不搭配。D項,并列語句中有包含關系。
答案:B
5下面的句子填入橫線處,最恰當?shù)囊豁検? )
哦,大海,你多么廣闊!稱雄陸地的喜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懷中長大的嗎?它是你的第幾個兒子? 發(fā)出動人心魄的聲響。?
①你創(chuàng)造了多少奇跡?蘊藏了多少力量?你的心
5、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②你蘊藏了多少力量?創(chuàng)造了多少奇跡?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③在無邊的大海面前,自然和人交融,使人萬念俱寂,精神解脫,得到凈化和升華。
④在無邊的大海面前,人和自然交融,萬念俱寂,精神解脫,得到凈化和升華。
⑤這里,聽不到戰(zhàn)馬的嘶鳴,更沒有勇士的榮耀,只有藍色的海水拍打巖石,激起叢叢白色的浪花,
⑥這里,聽不到戰(zhàn)馬的嘶鳴,更沒有勇士的榮耀,只有藍色的海水激起的叢叢白色的浪花,拍打著巖石,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解析:①句“創(chuàng)造了多少奇跡”承接上文中的“它是你的第幾個兒子?”“蘊藏了多少力量?”與下文中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
6、大?”相銜接。④句所有分句(或“成分”)均以“人”作主語,使全句在表達上更為流暢。⑥句“聽不到……嘶鳴”“更沒有……榮耀”“只有……浪花”,這種表述使各句句式一致,“拍打著巖石”與下文“發(fā)出動人心魄的聲響”是合理的因果銜接。
答案:D
二、閱讀鑒賞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題。
爸爸,請別走得太遠
“爸爸去哪兒啦?”
不計其數(shù)的中國孩子,在向他們的媽媽或祖輩提問。答案形形色色:爸爸出差了,爸爸在外地打工,爸爸要加班,爸爸有應酬,爸爸要為養(yǎng)家掙錢……“爸爸”們似乎越來越多地忙活在另一個餐桌、另一個舞臺,甚至另一個城市、另一個國家。
孩子們睜大眼睛疑惑不解,久而久之,他們習
7、慣了這個家庭頹其一角,習慣了在媽媽以及奶奶、外婆的教養(yǎng)下長大?!鞍职帧边@個神秘角色,在兒童成長中,經(jīng)常成了醒目的缺席者。
一檔《爸爸去哪兒》電視節(jié)目,將這個習以為常的社會現(xiàn)象,一下子推向了公眾的聚焦點。
節(jié)目中的五位爸爸,幾乎都是演藝、時尚界人士,這是一群最忙的爸爸,平時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不多。所以,由他們和孩子來擔綱這檔節(jié)目,不但有明星效應,也頗典型地詮釋了平時經(jīng)?!叭毕钡陌职謧冊诤⒆用媲暗牟恢?完全不知該怎么哄哭鬧不停的孩子;從未下過廚,不知該怎么填飽孩子的肚子;不會打理孩子的日常生活;不知道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這個節(jié)目出人意料飆升的收視率,其原因不僅僅在于寶貝們在野外、沙漠、海
8、島的笨拙、天真等萌點讓人倍感溫暖,更是因為它讓公眾開始關注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地位與作用。否則,僅僅是把家庭親子關系、兒童教育變成一場流行的表演秀,就太得不償失了。
隨著節(jié)目的進展,一直和孩子們“泡”在一起的爸爸們,終于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有招兒,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深。他們的喜怒哀樂,牽系著很多家庭。只是,在這檔節(jié)目的收視率調查中,女粉絲的數(shù)量仍然遠遠超過男士。節(jié)目中讓人心靈熨帖溫存的變化,是媽媽們的向往。而在現(xiàn)實中,當節(jié)目中的爸爸與孩子難得地享受相親相愛時,無數(shù)的中國爸爸們仍然無暇關注諸如“爸爸去哪兒”這樣的敏感問題。
在社會轉型期的中國,隨著城鎮(zhèn)化的加速,農村出現(xiàn)大量留守兒童,和
9、父母特別是父親常年分離,很多城市里的父親也因為工作和生活壓力巨大,將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幾乎完全推給了母親。開家長會時,到場的多是媽媽,連周末陪孩子輾轉于課外班的,也多是媽媽。父親們一方面確實很忙碌,另一方面也有傳統(tǒng)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他們似乎認為對孩子投入過多精力,顯得過于婆婆媽媽,是件很沒面子的事兒,哪怕是在應酬中,為了陪孩子告假或早退,也似乎成了一個不太說得出口的理由。
但是,父愛長時間、經(jīng)常性缺席,對中國孩子未來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視。在親子交流中,父親的教育往往更偏重于生存能力、抗挫能力與社會責任,偏重于對孩子堅毅、果敢、頑強的性格培養(yǎng)。在充滿女性氣息的成長環(huán)境中,孩子們聰明、用功
10、、敏感,但是,走出爸爸關切的視野,離開爸爸的引領,遠離了游泳、滑雪、爬山、遠足、野外穿越等男子漢的游戲,很可能不容易養(yǎng)成獨立、堅忍的品格和敢于迎接挑戰(zhàn)、戰(zhàn)勝苦難的堅強意志。這樣長大的孩子,豈能擔當大任?
中國的爸爸們,為了肩上的責任,你可以行色匆匆,但是,請別走得離家太遠、離孩子太遠,否則,你遠離的是更重要的一份責任。
現(xiàn)在,很多中國媽媽都想上演一出現(xiàn)實版的“爸爸去哪兒”,讓時常缺席的爸爸和孩子一起走向野外、走向遠方,讓他們美好地獨處,當然,前提是沒收爸爸們的手機……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6結合文意,概括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經(jīng)常缺席的主要原因。
解析:在整體感知文本大意的基礎上
11、,找到相關語句,加以概括或直接提取即可。答題區(qū)間為第七段,可抓關鍵詞進行概括。
答案:(1)社會轉型,城鎮(zhèn)化加速。
(2)工作和生活壓力巨大(或“父親們確實很忙碌”)。
(3)傳統(tǒng)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作祟。
7結合文意簡析第三段中“習慣”二字的內涵。
解析:先分析“習慣”在該段的內涵,再結合文意簡要分析其在全文的內涵。
答案:“習慣”二字,間接反映出父親“在兒童成長中,經(jīng)常成了醒目的缺席者”這一現(xiàn)象的普遍性,表達了孩子們對這一現(xiàn)象的無奈,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對孩子們的同情,對父親們的委婉批判。
8文中第四至六段結合熱播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來分析問題有什么作用?
解析:在內容上,可結
12、合著第六段中的“而在現(xiàn)實中,當節(jié)目中的爸爸與孩子難得地享受相親相愛時,無數(shù)的中國爸爸們仍然無暇關注諸如‘爸爸去哪兒’這樣的敏感問題”,從反襯的角度作答。在結構上,可從熱播節(jié)目與上下文的關系入手,從承上啟下的過渡段作用方面作答。
答案:(1)內容上:用節(jié)目中的爸爸與小孩子相親相愛反襯出現(xiàn)實生活中爸爸在孩子成長中時常缺席這一現(xiàn)象,進而使作者的論述更有說服力;選用熱播節(jié)目,能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或“能拉近文章與讀者的距離”)。(2)結構上:承上啟下,承接前文在現(xiàn)實生活中爸爸成為孩子教育的缺席者這一現(xiàn)象,引出下文有關父親在孩子成長中時常缺席的原因的分析。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題。
13、
我的祖國,你的祖國①
[美]羅納德·卡爾弗特
在這片國土上,在我們美利堅,我們選擇作為領袖的人從不以軍裝和徽章來顯示憲法賦予他的武裝部隊總司令的地位。他們的內閣成員、他們的文職下屬都不會給他穿戴表現(xiàn)強大軍力的服飾。
在這片國土上,在我們美利堅,普通公民見到的軍人是這樣稀少,以至于他們還沒有學會根據(jù)肩章來分辨少校和上尉。當首席行政官向他的國民講話時,他們以一臂之隔的距離聚集在他的周圍。列成方陣的士兵不會在他的前面正步行進。當他在大庭廣眾之下發(fā)表講話時,臺下見不到一排排戴著鋼盔的頭顱。
在這片國土上,在我們美利堅,人們不用軍靴的重步聲來愉悅到訪的外國政治家,不以展示機動加農炮和大規(guī)模
14、生產轟炸機的設備來恐嚇他。
在這片國土上,在我們美利堅,我們有綿延數(shù)千英里的不設防的北部邊界。在那將我們的另一塊領土部分隔開的清澈浩瀚的大海中,見不到海軍艦船穿梭其間。整個南部邊界沒有要塞,也見不到炫耀武力的情形。
在這片國土上,在我們美利堅,年輕人不必應征去為國防設施勞作,參加軍事訓練與否悉聽其便。不存在一支長期奉行侵略政策的武裝部隊。建立海軍不是針對來自西半球的危險,而完全是為防備可能來自歐洲或亞洲的威脅。
在這片國土上,在我們美利堅,總人口有三分之一是在外國出生,或者雖為本土出生,但父母或單親是外國人。我們眾多的“少數(shù)族裔”來自14個國家。無論其祖籍在何處,本土出生的美國人享有一切
15、政治和其他權利。我們有“少數(shù)族裔”,但是沒有少數(shù)族裔問題。
在這片國土上,在我們美利堅,普通公民可以不受限制地批評政府的政策或是首席行政官的目標。他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和良知,而不是根據(jù)統(tǒng)治者的命令去投票。
在這片國土上,在我們美利堅,我們將歌聲獻給愛的羅曼司、夜半的憂傷、落日時的帆影,而不是獻給政治事業(yè)的殉道者。我們的國歌中雖有尚武之詞和國難當頭的氣氛,但是如果你想聽風琴,曲目單會給你提供他的姐妹歌——《美利堅……我為你歌唱》。較為明快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全國各地到處都有。要號召國人團結一致,我們唱《迪克西》或《艾奧瓦佬》;要說哪里的玉米長得高大,我們唱《落基山的春天》或《加利福尼亞,我來了》
16、。
在這片國土上,在我們美利堅,從不搞防空演習,防毒面具幾成文物。當死亡之鷹染黑天空之時,我們無須教我們的孩子跑向何處。
在這片國土上,在我們美利堅,我們現(xiàn)在和未來的問題只會出自內部,出自我們的錯誤。我們對鄰國的和平誓言比統(tǒng)治者的承諾和書面條約還要響亮。我們向他們保證說,我們一定會將自己多于他國的資源用來發(fā)展有利于和平的產業(yè)。
在這片國土上,在我們美利堅,我們已經(jīng)指明通向永久和平的路徑。歐洲和亞洲都享受不到與這里所闡述的同等的自由、平等、和平之福;當我們接近或進入某個無論什么牌號的專制國家,這些福祉不是減少就是消失了。這種自由、這種平等、這種和平植根于美國的政體中。我們只要將那些試圖銷毀
17、這些原則的形形色色的外國主義拒于我國海岸之外,我們就能永遠保留她們。如果你珍惜這種自由、這種平等、這種和平——物質上的和平和精神上的和平——那么,請用你們的一切力量來捍衛(wèi)我國政府的理想。
(選自《新聞與正義——普利策新聞獎獲獎作品集》,
有刪改)
注①1938年,慕尼黑事件震驚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陰云密布。俄勒岡州《波特蘭俄勒岡人報》的主編羅納德·卡爾弗特為喚起美國人民的危機意識,寫下了這篇著名的社論。該社論一經(jīng)發(fā)表,馬上風靡全國。1939年,羅納德·卡爾弗特因此文“在世界為戰(zhàn)爭風云籠罩之際,有力地喚起了國人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從容應對的理智”榮獲普利策獎。
9最后一段的位置可不可以變動?
18、為什么?
解析:本題考查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結合最后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來回答。
答案:最后一段的位置不可以變動。前面十段是通過大量的事例告訴國民,美國是一個自由、平等、和平的國家,而最后一段是對前面十段的總結,是對主題的深化,即美利堅的每一位國民都應珍惜所擁有的自由、平等、和平,用自己的一切力量來捍衛(wèi)政府的理想。
10這篇社論的語言具有強烈的沖擊力,試從修辭的角度加以賞析。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本的某種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此題主要從“排比”和“反復”的作用進行賞析。
答案:(1)本文運用了大量的排比的修辭手法。如“我們將歌聲獻給愛的羅曼司、夜半的憂傷、落日時的帆
19、影”“這種自由、這種平等、這種和平植根于美國的政體中”等。運用這些排比,加強了語勢,強調了美利堅人民所擁有的自由、平等、和平的可貴,強化了人們的愛國感情。(2)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如,“在這片國土上,在我們美利堅”反復出現(xiàn),增強了語勢,對“國家”“國土”等概念起到了強調作用。
11即使在七八十年后的今天,美國的國家形象也不如文中所說的那樣十全十美。請結合該社論的寫作背景和新聞文體的特點,說說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解析:注意題目所給提示,要結合文章的寫作背景和社論特點進行分析。
答案:(1)社論的寫作背景——1938年,慕尼黑事件震驚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陰云密布,在世界為戰(zhàn)爭風云籠罩之際
20、,這樣寫可以喚起美國人民的危機意識,喚起國人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從容應對的理智。(2)新聞及新聞社論特點——新聞具有實效性和針對性,新聞社論應體現(xiàn)國家的主流意識,起到鼓舞人、激勵人、感召人的作用。作者就是針對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實際情況,寫了此文,用以鼓勵、號召國人從容、理智地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陰云。
三、表達交流
12高三模擬考后,為激勵同學們的士氣,班里準備召開以“我的夢,中國夢”為主題的班會,請你以主持人的身份,為這次班會寫一段開場白。要求主題鮮明,運用兩種修辭手法,100字以內。
解析:主題要鮮明,尤其要點明“我的夢”與“中國夢”的關系;要運用兩種修辭手法。
答案:尊敬的
21、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夢是什么?夢是翅膀,能帶領我們飛翔;夢是燈塔,能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我們是年青的一代,我們承載著國家的未來,并要為這個未來而奮斗,“中國夢”就是我的夢!“我的夢,中國夢”主題班會現(xiàn)在開始!
13為紀念改革開放39周年,某報社近期推出了《百姓親歷》欄目,該欄目下有“聆聽歷史的回聲,觸摸時代的脈搏”兩句話。同樣,某電視臺也推出了《圖說天下》欄目,請你按照以上句式,也為這一欄目寫兩句話。
解析:根據(jù)“聆聽歷史的回聲,觸摸時代的脈搏”的句式,結合欄目特點仿寫。
答案:(1)回放無聲的歷史,追尋激蕩的情懷。
(2)展現(xiàn)圖片的精彩,傾聽歷史的回聲。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