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3單元 第2章 第1節(jié) 人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第1課時)教案1 (新版)濟南版(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3單元 第2章 第1節(jié) 人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第1課時)教案1 (新版)濟南版(通用)(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人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
本節(jié)課從“憋氣”游戲開始導入新課,說明人的生活不僅需要營養(yǎng),人的生活也離不開空氣,自然地引出人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氣體交換,需要呼吸系統(tǒng)來完成。人體的呼吸系統(tǒng)的結構和組成,借助于模型從鼻腔到肺,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同樣借助于模型重點講解肺泡有利于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初步形成“器官的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肺泡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這一部分的教學從呼吸現(xiàn)象入手,指導學生體驗深呼吸時自己胸廓的變化,然后提出問題,進而借助模型邊演示邊解釋呼吸運動的過程,最后師生一起總結呼吸運動時引
2、起的一系列的變化。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秒表,人體呼吸系統(tǒng)模型,肺泡的模型,皮尺,去掉針頭的注射器(12只),制作課件;學生課前預習,以小組為單位制作肋骨和胸骨運動模型(硬紙條、皮筋、圖釘),膈肌和肺泡容積變化模型(圓形飲料瓶,Y形玻璃管,橡皮塞,小的紅色氣球,橡皮膜)
教學環(huán)節(jié)及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2分鐘
小游戲:
上一章的學習我們知道人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人在饑餓狀態(tài)下的生命極限最多7天。3天不進食或者7天不喝水,就會面臨死亡的威脅。而人憋氣能憋多久?下面我們做一個小游戲:看誰憋得時間長?我說一二,大家深
3、吸一口氣,然后屏住呼吸,體會憋氣的感受,看誰憋得時間長。我用秒表計時。
(注意不讓學生憋得太久,注意安全)
導入語:通過游戲我們體會到呼吸對人體是多么的重要,但為什么屏住呼吸會感到胸悶,頭暈?呼吸時我們的胸口為什么會起伏?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將要探討的問題。
學生共同做小游戲,體會并說出憋氣的感受。
通過小游戲讓學生體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呼吸對人體有多么的重要,自然地引出課題。
展示目標
1分鐘
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讀標識標
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方向
回憶體驗
啟動思維
12分鐘
1.認識呼吸系統(tǒng)
大家應該都有感冒的經歷:鼻塞,呼吸
4、不通暢,那么氣體由鼻腔經過哪些器官到達肺的呢?請大家閱讀課本第23頁3.2—1呼吸系統(tǒng)的示意圖描述出呼吸系統(tǒng)是由哪些器官組成的?
然后請同學上臺,拿著人體呼吸系統(tǒng)模型指出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器官。
思考:
感冒時鼻塞,我們常常會用口呼吸,感覺口特別干,“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教師引導:
(1)溫暖空氣:鼻腔粘膜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對吸入的空氣有溫暖作用。
(2)清潔空氣:鼻毛、鼻腔內的黏液阻擋并粘住、殺滅吸入的灰塵和細菌。
(3)濕潤空氣:鼻腔內的黏液濕潤吸入的空氣。
教師說明:
呼吸系統(tǒng)包括呼吸道和肺兩部分。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的通道,我們稱
5、作呼吸道。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2.肺泡有利于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
為什么說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肺泡有哪些特點有利于氣體交換?
指導:出示肺泡模型
① 數(shù)目多( 成人約有3億個肺泡)
② 豐富(肺泡的外面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
③ ?。ǚ闻荼谂c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組成)
小腸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腸有哪些特點有利于吸收?與肺泡的特點有哪些相似之處?
注意強調:肺泡外纏繞的彈性纖維是肺泡與外界氣體交換必不可少的條件,為講述呼吸運動時氣體進出肺泡的原理打下基礎。
教師總結:
肺泡是氣體交換的主要部位,小腸是營養(yǎng)吸收的主要器官,它們的特點都可以用
6、六個字概括,實際上所有的物質交換的部位都有相似的特點,也就是說器官的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
學生先閱讀課本, 然后上臺拿著人體呼吸系統(tǒng)模型指出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器官。
學生觀察肺泡模型并描述肺泡的結構特點
回憶小腸有利于吸收的結構特點:
① 面積大(環(huán)形皺襞與小腸絨毛,200平方米,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積)
② 豐富( 小腸絨毛里有豐富的毛細血管)
③ 薄( 小腸絨毛的壁,只有一層上皮細胞組成)
結合自身呼吸的體驗,并利用人體呼吸系統(tǒng)模型與肺泡模型,能較好的掌握人的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及肺
7、泡的特點。
肺泡的特點與小腸的特點對比著講,有利于找到所有“物質交換”器官的共同特點,為學習“毛細血管”的特點奠定基礎,并初步形成“器官的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活動探索
體驗新知
15分鐘
過渡:呼吸系統(tǒng)是人體呼吸的結構基礎。人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就是就是通過呼吸系統(tǒng)來完成的。首先我們來探索呼吸的第一個過程,肺與外界是如何進行氣體交換的?
1.播放視頻 了解胸廓
播放視頻:有關胸廓、胸腔的視頻片段。讓學生通過視頻,認識胸廓是由脊柱、胸骨、肋骨圍成的籠狀支架。胸廓、肋間肌與膈肌圍成胸腔。
8、胸廓具有一定的彈性和活動性,起著保護和支持心臟、肺的作用。
讓學生之間相互找出有關胸廓的結構及胸廓的位置。
2.自主體驗
我們在呼吸的過程中,胸廓會發(fā)生什么變化?請同學們將手按在自己的胸骨或肋骨上,深深的吸一口氣,在緩緩地呼氣,仔細體驗吸氣和呼氣時胸骨、肋骨、胸廓有沒有變化?如何變化的?
體驗的感覺對不對呢?讓我們來測量一下。請兩位同學上臺測量吸氣和呼氣時的胸圍差,記錄測量數(shù)據(jù),進一步得出結論。
總結并過渡:
通過我們的體驗與測量可知:吸氣時肋骨、胸骨上升,胸腔擴大;呼氣時肋骨、胸骨下降,胸腔縮小。七年級上冊《動物的運動》中我們學過,骨骼不能自己產生運動,
9、骨骼運動的動力來自什么?
3.溯根追源
同理,呼吸運動的動力也來自于骨骼肌的舒縮,產生呼吸運動的骨骼肌是肋間肌和膈肌,它們的舒縮產生的動力是如何引起胸骨、肋骨變化的呢?
學生實驗活動(一)
各小組用自制的“肋間肌舒縮引起肋骨與胸骨的運動的模型”進行實驗活動。
⑴當肋間肌舒張時,A狀態(tài),測量“脊柱”到“胸骨”的距離,并記錄。
⑵用手固定住“脊柱”,當肋間肌收縮時,B狀態(tài),觀察“肋骨”和“胸骨”的運動方向,測量“脊柱”到“胸骨”的距離,并記錄。
討論:
肋間肌收縮與舒張時肋骨和胸骨的運動方向,分析這種運動引起的胸腔容積的變化。
學生實驗活動(二)
10、
各小組用自制的“膈肌舒縮引起胸腔容積改變的模型”進行實驗活動。
一只手拿著模型,另一只手向下拉模型的橡皮膜(表示膈肌收縮),然后逐漸松開橡皮膜(表示膈肌舒張),觀察氣球(表示肺)的變化。
討論:
膈肌收縮和舒張時引起的肺容積的變化,分析肺容積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師生評優(yōu):哪組用的材料最易取,哪組模型的設計最巧妙,哪組模型演示的實驗現(xiàn)象最明顯。
學生實驗活動(三)
體驗肺內氣壓的變化
過渡:由以上兩個實驗可以看出肋間肌和膈肌收縮時,胸廓增大,肺擴張,處于吸氣狀態(tài),為什么胸廓增大,肺擴張,會處于吸氣狀態(tài)?這和肺內的氣壓有關,下面我們做一個小活動。
要求:
取一個去掉
11、針頭的注射器,右手把推進器拉出一段距離,左手手指將管口堵住,此時針管內部相當于我們胸腔,里面有一定量的氣體。
請問:
用右手把推進器往里推時,有什么感覺?松開右手又有什么現(xiàn)象?
師生共同分析:
這與針管的內的氣壓變化有關,當把推進器往里推時,管內的容積變小,氣體不變,氣壓就會升高,,就推不動了;而松手時,因為里面的氣壓較高,因此推進器就退出來了。推進器在退出時,管內的容積逐漸變大,氣體壓力又逐漸下降,直到內外氣壓平衡為止。
得出結論:
肺擴張 肺內氣壓下降 吸氣
肺回縮 肺內氣壓上升 呼氣
由以上三個實驗我們很容易得出呼吸運動
12、的過程:
師生共同總結:
胸廓的
肋間 收縮 肋骨 前后徑 胸廓 肺
肌 胸骨 左右徑 容積 擴
膈肌 上升 上下徑 增大 張
增大
肋間 舒張 肋骨 前后徑 胸廓 肺
肌 胸骨 左右徑 容積 回
膈肌 下降 上下徑 縮小 縮
變小
根據(jù)看到的視頻和圖片展示,同位之間相互找出有關胸廓
13、的結構。
親自體驗,得出結論:
吸氣時肋骨、胸骨上升,胸腔擴大;呼氣時肋骨、胸骨下降,胸腔縮小。
親自測量,進一步得出結論。
學生回答:
來自于骨骼肌的收縮和舒張
小組討論后回答:
肋間肌收縮
肋骨、胸骨上升
胸腔容積變大。
肋間肌舒張則相反。
小組討論后回答
膈肌收縮 肺容積變大
膈肌舒張則相反。
各組學生活動后回答:
逐漸的推不動了;
松開右手,推進器被退出來了。
14、
肺內
氣壓 吸氣
低于
大氣壓
肺內
氣壓 呼氣
高于
大氣壓
通過視頻和圖片的展示,以及找出自己胸廓的位置,直觀形象的讓學生了解胸廓的組成、位置, 為深入探究呼吸運動奠定了基礎。
通過學生親自體驗親自測量親眼觀察親筆記錄
先感性體驗,再科學測量,層層設疑,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導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
使用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和自制的模型等直觀教具,把抽象“肋間肌、膈肌的舒縮與骨骼的運動關系”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巧妙的化解難點。
將常見
15、的物品注射器引入課堂,通過動手操作,直觀的感受氣體容積與氣壓的關系,能夠使學生在活動中把握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
,
課堂小結
約2分鐘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學生回答
知識的回顧總結,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
當堂達標
約10分鐘
當堂達標
A類:
1.下列哪項與肺泡完成氣體交換無直接關系?
A.肺泡雖小,數(shù)目很多
B.肺泡外纏繞著毛細血管
C.肺泡壁由一層細胞構成
D.支氣管入肺后反復分支
2. 在做胸部的X光檢查過程中,醫(yī)生要求你吸氣后閉氣不動,吸氣過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運動方式是( )
A. 肋骨
16、上舉,膈舒張而上升
B. 肋骨上舉,膈收縮而下降
C. 肋骨下降,膈舒張而上升
D. 肋骨下降,膈收縮而下降
B類
3.(2020 濟南)某人在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l)曲線AB段表示的是吸氣過程還是呼氣過程?此時肺內氣壓與外界大氣壓有什么關系?
(2)曲線BC段變化中,胸廓容積是怎樣變化的?
(3)圖中B點表示的意義是什么?此時肺內氣壓與大氣壓有什么關系?
(4)請說明在AB段、BC段中,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情
況:AB段,呼吸肌_______;BC段,呼吸肌_____。
C類
我是小法官
一對夫婦
17、被指控用水溺死了女嬰,但是這對夫婦堅決否認,宣稱女嬰生下來就是死的。于是法醫(yī)立即解剖了死嬰,取出肺將其放在水中,法官在看到肺沉入水底后,當庭宣判這對夫婦無罪釋放。那么法官做出這樣的判決的依據(jù)是什么?法庭內旁聽的觀眾很不理解這個判決。我們在座的小生物學家們能否向這些觀眾說明一下“沉肺斷案”的理由?
教師點撥:嬰兒在出生前不用肺呼吸,所以,肺內是沒有空氣的。出生后,肺內才進入空氣。
學生獨立限時完成
學生討論
考察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掌握程度,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做題的規(guī)范性與答題速度。 盡量做到當堂
18、完成,當堂面批,遇到問題及時解決。
“我是小法官”的題目,增加了生物的趣味性,同時滲透生活中的問題可以用專業(yè)的知識來解決,學好生物很重要!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最成功之處在于:對呼吸運動的學習,從通過視頻資料了解呼吸運動;到手按在胸骨肋骨處感知呼吸運動;再到測定胸圍差的實驗驗證呼吸運動;最后到演示實驗解釋呼吸運動,從感性認識到逐層深入,讓學生的思維由淺入深,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
創(chuàng)新之處:測量呼吸時的胸圍差和用注射器體驗容積與氣壓的關系是課本上沒有的,用時不多,但測量呼吸時的胸圍差可以讓學生體驗呼吸時胸骨,肋骨的變化,用注射器體驗容積與氣壓的關系以其直觀形象有效的化解抽象,突破了難點。
建議:
對于“肋骨和胸骨運動模型,膈肌和肺泡容積變化模型”如果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制作模型,享受實踐的快樂,可以增強學習的興趣,加深對知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