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選考)2022年高考化學大一輪復習 專題11 化學實驗基礎與實驗化學 專項突破練(九)
《(浙江選考)2022年高考化學大一輪復習 專題11 化學實驗基礎與實驗化學 專項突破練(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選考)2022年高考化學大一輪復習 專題11 化學實驗基礎與實驗化學 專項突破練(九)(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浙江選考)2022年高考化學大一輪復習 專題11 化學實驗基礎與實驗化學 專項突破練(九) 1.(2017·溫州市十校聯(lián)合體高二上學期期末)某化學課外小組以海帶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F(xiàn)用四氯化碳從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離這兩種溶液,其實驗操作可分為如下幾步: ①檢驗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 ②把50 mL碘水和15 mL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并蓋好玻璃塞。 ③倒轉漏斗用力振蕩,并不時旋開活塞放氣,最后關閉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④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鐵架臺的鐵圈中。 ⑤將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開或使塞上的凹槽、小孔對準漏斗口上的小孔。 ⑥靜置,分層。 ⑦旋開活
2、塞,用燒杯接收溶液。 ⑧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層水溶液。 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上述實驗過程中,不必要的玻璃儀器是________。 A.燒杯 B.玻璃棒 C.膠頭滴管 D.量筒 (2)步驟⑦的操作中最應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時關閉旋塞。 (3)下列操作或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分液漏斗使用前須檢漏,方法是向漏斗中加水,觀察水是否從漏斗口流出,若不流出,則不漏水 B.萃取后分液漏斗內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液體分層,上層接近無色,下層紫紅色 C.可以由苯代替四氯化碳,但不可以用乙醇 D.可以
3、采用蒸餾的方法來進一步分離碘和四氯化碳 答案 (1)B (2)眼睛注視兩層液體分界面,當完全分開時 (3)BCD 解析 (1)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實驗過程中不必要的玻璃儀器是玻璃棒。(2)步驟⑦的操作中最應注意的是眼睛注視兩層液體分界面,當完全分開時,及時關閉旋塞。(3)分液漏斗使用前須檢漏,方法是向漏斗中加水,觀察水是否從漏斗口流出,若不流出,將活塞旋轉180°,如果沒有水流出,則分液漏斗不漏水,A錯誤;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則萃取后分液漏斗內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液體分層,上層接近無色,下層紫紅色,B正確;可以由苯代替四氯化碳,但不可以用乙醇,因為乙醇和水互溶,C正確;二者的沸點相差較大,可以采用
4、蒸餾的方法來進一步分離碘和四氯化碳,D正確。 2.(2017·金華市十校高三9月聯(lián)考)實驗室常用MnO2 與濃鹽酸反應制備Cl2(裝置如圖所示)。 (1)制備實驗開始時,先檢査裝置氣密性,接下來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_(填字母)。 A.往燒瓶中加入MnO2粉末 B.加熱 C.往燒瓶中加入濃鹽酸 (2)制備反應會因鹽酸濃度下降而停止,為測定反應殘余液中鹽酸的濃度,甲同學提出:與足量AgNO3溶液反應,稱量生成的AgCl沉淀質量。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請你選擇一種最佳的實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填字母)。 A.沉淀法 B.氣體法 C.滴定法 答案 (1)ACB (2)MnCl2中也含Cl- C 解析 (1)應先加固體藥品,再滴加濃鹽酸。 (2)由于生成MnCl2,所以用沉淀法不合理,應用滴定法測定剩余H+的濃度。 3.(2017·寧波市十校高三9月聯(lián)考)某實驗室產生的廢液中含有Fe3+、Cu2+、Ba2+三種金屬離子,研究小組設計了下列方案對廢液進行處理,以回收金屬,保護環(huán)境。 請回答: (1)步驟①②④用到的主要玻璃儀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驟③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驗證步驟①中所加硫酸溶液已經過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玻璃棒、漏斗、燒杯 (2)溶液由淺綠色變?yōu)辄S色 (3)取上層清液,繼續(xù)加硫酸,若不產生白色沉淀,則說明硫酸已加過量 解析 考查化學工藝流程,(1)根據(jù)流程,步驟①②④為過濾,用到的玻璃儀器為漏斗、燒杯、玻璃棒。(2)步驟③利用H2O2的氧化性,把Fe2+氧化成Fe3+,發(fā)生反應2Fe2++H2O2+2H+===2Fe3++2H2O,現(xiàn)象為溶液顏色由淺綠色轉變?yōu)辄S色。(3)步驟①發(fā)
7、生Ba2++SO===BaSO4↓,溶液中含有H+,因此不能鑒別H+存在,因此需要鑒別SO或Ba2+,操作是取上層清液,繼續(xù)加入硫酸,若不產生白色沉淀,則說明硫酸過量,或者取上層清液,加入BaCl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說明硫酸過量。 4.(2017·溫州市高三9月選考適應性測試)實驗室常用下列圖Ⅰ裝置進行銅跟濃硫酸反應等一系列實驗。 請回答: (1)圖Ⅰ裝置中的收集裝置B應連接圖Ⅱ中的________(填“a”或“b”)進口。 (2)用此裝置制SO2與將銅片直接加入試管A加熱反應相比,其優(yōu)點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敘述中,描述正確的是________。 A.A試管中發(fā)生了Cu與濃硫酸的反應,其中濃硫酸只體現(xiàn)了強氧化性 B.熄滅酒精燈后,因為A試管中的玻璃導管存在,整套裝置不易發(fā)生倒吸 C.C試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會變紅,是因為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生成了 H2SO3 D.D、E試管中品紅和高錳酸鉀溶液都會褪色,其褪色原理相同 答案 (1)a (2)方便控制反應的進程 (3)BC 解析 (1)銅跟濃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氣體,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氣,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2)通過抽插銅絲實現(xiàn)控制反應的進程。(3)Cu與濃硫酸
9、的反應,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和水,濃硫酸體現(xiàn)了強氧化和酸性;熄滅酒精燈后, A試管中壓強減小,空氣由A試管中的玻璃導管進入A中,平衡壓強,不易發(fā)生倒吸;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生成了 H2S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D試管中品紅褪色是因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E試管中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是因為二氧化硫的還原性。 5.(2017·臺州市9月選考科目教學質量評估)為探究氯氣的性質,某興趣小組設計如下實驗: (1)裝置B中飽和食鹽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點燃A處酒精燈,一段時間后,取出裝置D,將燒紅的鐵絲
10、伸入D中,可以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學提出可用飽和Na2SO3溶液代替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 (1)吸收HCl氣體,降低Cl2在水中的溶解度 (2)鐵絲劇烈燃燒,產生棕黃色的煙 (3)SO+ Cl2+H2O===SO+2H++2Cl- 6.某同學用下圖所示裝置制取氯水并進行相關實驗。 請回答: (1)裝置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裝置①中溶液呈黃綠色,說明該溶液中含有的一種物質是__________(填化學式)。 (3)取少量裝置①中的溶液
12、滴在藍色石蕊試紙上,試紙先變紅后褪色,說明氯水具有__________(填字母)。 a.酸性和漂白性 b.堿性和漂白性 (4)欲驗證氯的非金屬性強于溴,取少量裝置①中的溶液加入盛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溶液的試管中,振蕩,溶液變紅棕色。 答案 (1)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 (3)a (4)NaBr(或KBr) 解析 (1)②為尾氣吸收裝置,其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l2+2NaOH===NaCl+NaClO+H2O。(2)①中溶液呈黃綠色,說明氯水中含有Cl2。(3)氯水滴在藍色石蕊試紙上,試紙先變紅后褪色,說明氯
13、水具有酸性和漂白性。(4)欲驗證氯的非金屬性強于溴,可在氯水中加入NaBr(或KBr)溶液。 7.某化學實驗小組的同學為探究和比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設計了如下的實驗裝置。 (1)實驗室用裝置A制備SO2。某同學在實驗時發(fā)現(xiàn)打開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體未流下,你認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用裝置E制備Cl2,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l(濃)MnCl2+Cl2↑+2H2O。若有0.6 mol的HCl參加反應,則轉移的電子總數(shù)為________ mol。 (
14、3)①反應開始一段時間后,觀察到B、D兩個試管中的品紅溶液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停止通氣后,再給B、D兩個試管分別加熱,兩個試管中的現(xiàn)象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沒有取下 (2)0.3 (3)①品紅溶液褪色 品紅溶液褪色 ②褪色的品紅又恢復成紅色 無明顯現(xiàn)象 解析 (1)使用分液漏斗時應取下塞子,使分液漏斗內的壓強等于大氣壓強,保證液體順利流出。(2)實
15、驗室制備氯氣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為MnO2+4HCl(濃)MnCl2+Cl2↑+2H2O,根據(jù)化合價的變化計算轉移的電子數(shù)目,有4 mol的HCl參加反應,轉移的電子總數(shù)為2 mol,因此若有0.6 mol的HCl參加反應,則轉移的電子總數(shù)為0.3 mol。(3)SO2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通入品紅溶液中,品紅溶液褪色,SO2的漂白不穩(wěn)定,褪色后的溶液加熱時又恢復原來的紅色;氯氣和水反應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而氯氣通入品紅溶液中也能使品紅溶液褪色,次氯酸的漂白徹底,加熱時不能恢復紅色。 8.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設計了下列三套實驗裝置: (1)請從甲、乙兩位同學設計的裝置中選擇一種作為實驗
16、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裝置,較合理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試管②中所盛物質是________。 (2)丙同學將甲裝置進行了改進,將其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組裝好實驗裝置后,加入樣品前還應檢查________。 (4)寫出試管①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乙 飽和Na2CO3溶液 (2)防止倒吸 (3)裝置的氣密性 (4)CH
17、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解析 (1)甲裝置試管②中導管伸入液面之下,易引起倒吸,故選擇乙裝置。試管②中應盛放飽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之容易分層析出;吸收乙酸,溶解乙醇,使之進入水層而除去。(2)球形干燥管的另一重要作用是防止倒吸。 9.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熟練使用中學化學實驗中的常見儀器,熟悉常見實驗用品是正確進行實驗的基礎。試回答以下問題: (1)現(xiàn)有如下儀器,用序號回答有關問題: ①容量瓶?、谡麴s燒瓶?、弁斜P天平 ④量筒?、轃? ⑥蒸發(fā)皿 ⑦分液漏斗 對允許加熱的儀器,加熱時必須墊石棉網的有___
18、_____; 使用時必須檢查是否漏水的有________;標有“0”刻度的有________。 (2)擬在燒杯中在加熱條件下配制50 mL某溶液,應選擇的燒杯是________(填字母)。 a.400 mL燒杯 b.250 mL燒杯 c.100 mL燒杯 d.50 mL燒杯 答案 (1)②⑤ ①⑦?、邸?2)c 解析 (1)蒸餾燒瓶和燒杯表面積較大,為防止因局部受熱,使儀器炸裂,要墊石棉網加熱;容量瓶、分液漏斗能用來盛放液體,且有活塞,使用時必須檢查是否漏水;量筒和托盤天平都屬于計量儀器,但量筒沒有“0”刻度,托盤天平有“0”刻度,使用前須先調“0”。 (2)因在配制溶液
19、的過程中用燒杯來溶解溶質,一般情況下選用燒杯的容積應比所配溶液的體積大一倍,故選c。 10.(2017·杭州市學軍中學高三選考模擬)ClO2(與Cl2的氧化性相近),常溫下為氣體,在自來水消毒和果蔬保鮮等方面應用廣泛。某興趣小組通過圖1裝置(夾持裝置略)對其制備、吸收、釋放進行了研究。 (1)安裝F中導管時,應選用圖2中的________(填“a”或“b”)。 (2)打開B的活塞,A中氯酸鈉和稀鹽酸混和產生Cl2和ClO2,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關閉B的活塞,ClO2在D中被穩(wěn)定劑完全吸收生成NaClO2,此時F中溶液的顏色不變,則裝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在酸性條件下NaClO2可發(fā)生反應生成NaCl并釋放出ClO2,在ClO2釋放實驗中,打開E的活塞,D中發(fā)生反應,則裝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 答案 (1)b (2)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3)吸收Cl2 (4)檢驗是否有ClO2生成 解析 (1)F裝置應是Cl2和KI反應,還需要連接尾氣處理裝置,所以應長管進氣,短管出氣,故選b。(2)A中氯酸鈉和稀鹽酸混和產生Cl2和ClO2,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3)F裝置中發(fā)生Cl2+2KI===2KCl+I2時,碘遇淀粉變藍,而F中溶液的顏色不變,則裝置C的作用是吸收Cl2。(4)在ClO2釋放實驗中,打開E的活塞,D中發(fā)生反應,則裝置F的作用是驗
22、證是否有ClO2生成。 11.(2017·寧波市高三新高考選考適應性考試)實驗室采用如下圖所示的裝置制取氯化銅(部分儀器和夾持裝置已略去)。 (1)C中試劑是__________。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 A.玻璃纖維的作用是防止E中液體倒吸入D中 B.E中液體用于吸收多余的氯氣和氯化氫 C.要使B中產生氯氣,應先加熱圓底燒瓶,再滴加濃鹽酸 D.實驗中加熱的先后順序為先加熱圓底燒瓶B,再加熱硬質玻璃管D (3)寫出B 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23、1)濃硫酸 (2)AC (3)MnO2+4H++2Cl-Mn2++Cl2↑+2H2O 解析 本題考查氯氣的制備和相關性質。濃鹽酸與二氧化錳加熱反應制備氯氣,C裝置是用于干燥氯氣,將干燥的氯氣通入D裝置反應制備氯化銅,E裝置用于尾氣的處理。(1)干燥氯氣用濃硫酸,C中試劑是濃硫酸。(2)玻璃纖維的作用是防止粉末進入導氣管,將導氣管堵塞,A項錯誤;E中NaOH溶液用于尾氣處理,本實驗的尾氣來源于制氯氣揮發(fā)出的氯化氫和未完全反應的氯氣,B項正確;制備氯氣時,應先裝藥品再加熱,C項錯誤;實驗時,應先加熱圓底燒瓶,利用產生的氯氣排除裝置中的空氣,再加熱硬質玻璃管,D項正確。(3)B中反應是制備氯氣,其
24、離子方程式為MnO2+4H++2Cl-Mn2++Cl2↑+2H2O。 12.(2017·浙江省高三“超級全能生”3月聯(lián)考)實驗室制備肥皂的過程如下: 請回答: (1)加入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證明油脂完全反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硬脂酸甘油酯為例,寫出皂化反應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溶解脂肪、加快反應 (2)用玻璃棒蘸取反應液,滴入裝有熱水的試管中,振蕩,若無油滴浮在液面上,說明反應液中的油脂已完全反應,反之則沒有 (3) 解析 (1)動物脂肪是一種難溶于水的有機物,在NaOH溶液中可以發(fā)生水解反應生成高級脂肪酸鈉和甘油,由于兩種反應物互溶性差,所以反應速率很慢,而乙醇既可以溶解水,也可以溶解動物脂肪,所以可以增加兩種反應物的接觸,加快反應速率。(2)完全反應后,混合物中含有高級脂肪酸鈉、甘油及剩余的NaOH,它們都能夠溶解在熱水中,如果有動物脂肪沒有完全反應,則會有不溶物浮在水面上。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