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 《春江花月夜》教案3 鄂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九年級語文下冊 《春江花月夜》教案3 鄂教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九年級語文下冊 《春江花月夜》教案3 鄂教版
《春江花月夜》
教學目標:
1、賞析本詩的景、情、理,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2、提高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意境。
3、培養(yǎng)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進入詩歌意境。
教學難點:景、情、理如何有機地融合的。?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dǎo)入:
自古以來,月是個永恒的母題,伴隨著人類的腳步,關(guān)注著蒼生的冷暖,千百年來一直成為文人墨客筆下所吟詠的對象,在此之中傾注了他們的愛恨情愁,寄托了他們的悲歡離合,展示了他們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國文化中象征意義十分豐富。她是美麗的象征,
2、創(chuàng)造了許多優(yōu)美的審美意境;同時,月亮也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她寄托了戀人間的相思,表達了人們對故鄉(xiāng)和親人朋友的懷念。在失意者的筆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發(fā)了許多失意文人的空靈情懷。那高懸于天際的月亮,也引發(fā)了人們的哲理思考,因而成為永恒的象征。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我們自然會想到與月相關(guān)的詩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jīng)·陳風·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yīng)斷腸\'(李商隱《月夕》)……關(guān)
3、于寫月的詩,不勝枚舉。杜甫有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在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就有這樣一位詩人,因為一輪明月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這位詩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張若虛,這首詩便是千百年來無數(shù)人為之迷戀、為之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lǐng)略張若虛筆下那輪明月的光華吧。
二、作者介紹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張若虛,唐代揚州人,初唐詩人。與賀之章、張旭、包融齊名。被譽為吳中四士。曾任兗州兵曹。他在詩風上厭惡六朝以來的空洞艷體,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遠意境。
(二)、解題: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詩。(清商曲辭、吳聲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內(nèi)容形式,
4、以和諧的歌調(diào),點染出祖國錦繡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奧妙。描述了動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寫了游子思婦離恨閨怨之情。格調(diào)宛轉(zhuǎn)優(yōu)美,抒情幽怨纏綿。打破了六朝以來宮體詩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開拓了詩歌的高遠意境和格律。使詩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統(tǒng)一。為寫景、敘事、抒情融合一體的詩歌,鋪墊了基礎(chǔ)。對詩歌的繼承和發(fā)展,影響極為深遠。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shù)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成大家\'。
三、指導(dǎo)理論與教學目的:?
①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它不象其它藝術(shù)可以直接訴諸于
5、人的聽覺、視覺。用語言塑造的文學形象是間接的形象,但它卻能比其它藝術(shù)給人更多的審美感受,這是因為它給人提供的想象空間更大,回味余地更多。因此要感受這些形象,欣賞它們,就要通過想象把語言還原成可視可聽的畫面,進而走進這畫面中去。記?。合胂笫侵陵P(guān)重要的。
②詩人作詩多用虛寫,因為虛擬的手法,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和普遍的規(guī)律。故我們讀詩也要多從虛處去讀
詩歌須有意境,有意境的詩才是好詩。組成意境的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具體物象稱作意象。詩歌的意象大都是虛實相生、情景交融的復(fù)合物,那幺由意象形成的畫面也應(yīng)該是亦虛亦實的,因此讀那些以表現(xiàn)主觀情感為主的文學作品,就要用虛實相生的方法,而且更多地要從虛處
6、去讀,不要讀死了,讀實了,否則詩歌的意蘊就顯得狹窄和淺薄,讀者的想象空間、回味余地就小了,得到的美感也就少了。記住并理解這一條文學欣賞的理論,用它來指導(dǎo)我們今天的閱讀(關(guān)于這條理論,同學們可閱讀課本《文學欣賞的基本理論》中的\'意境\'部分和\'文學欣賞的心理過程\')。
③領(lǐng)悟思婦游子相思這一原型主題,領(lǐng)悟\'月\'在中國人情感世界中的意義。
四、朗讀
要求學生在欣賞時,展開想象,把語言文字還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繪又帶有學生自己審美情趣的畫面。
五、?層次結(jié)構(gòu)
關(guān)于這首詩的層次劃分,近人歧見紛紜。我們以為,此詩應(yīng)分成三個部分:
開頭八句為第一部分,依題目摹寫春、江、花、月、夜的幽美
7、景色,側(cè)重描繪皓月當空、光照整個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接下八句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從描寫景色轉(zhuǎn)向觀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
余下二十句為第三部分,喊觀照人生進而抒寫人間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向往和對幸福的憧憬。具體而言,這一部分又分為一二層:從“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魚龍潛躍水成文”為一層,寫思婦懷人;從“昨夜閑潭夢落花”到最后為一層,寫游子想家。
結(jié)構(gòu)上,此詩既以月亮從升起到墜落的過程作為全詩起止的外在線索,同時又以月亮為景物描寫的主體和引發(fā)感喟、抒寫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顧,情景交融,使全詩顯得渾然一體。
六、賞析詩歌
(一)欣賞詩
8、的景物美
1、導(dǎo):這首詩就是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筆的。
2、問:在前幾句詩中,詩人寫到了哪些意象?請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副畫面。
3、學生描繪畫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動,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伴著潮頭冉冉而升,明月與江潮相互輝映,波光粼粼,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閃著銀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領(lǐng)悟詩的哲理美
1、導(dǎo):詩人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索。
2、出示幻燈字幕及配畫,指名一學生朗誦本節(jié)。
3、評價學生的誦讀,并加以指
9、導(dǎo),在指導(dǎo)中讓學生感受哲理。
讀出“江天一色”的遼闊與蒼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曠。
“何人”“何年”應(yīng)重讀,以讀出詩人對月的苦苦追問與思索。
“人生代代無窮已”應(yīng)讀出一種沉重的歷史滄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見長江送流水”應(yīng)讀出詩人對人生短暫、宇宙無窮的惆悵。
七、課文譯文
?月亮出來了!從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隨著千萬里春潮蕩漾,千萬里春江漲滿月光。江水彎過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灑著月色如霜,灘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長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圓月一輪。江畔什幺人最初見到江上月?江月又從哪年起默默照著人?人生一代代沒有窮盡,江月一年年始終如
10、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見長江送走東流水。一片白云飛去不回頭,留給青楓浦一片離愁。誰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兒在哪座明月樓頭?惹人的月影在樓上徘徊,該照見她那梳妝的鏡臺;透進窗簾,卷也卷不去,瀉滿搗衣砧,撣了還來??嗫嗵魍?,卻聽不著你的聲息,愿化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傳你的音訊,魚躍江心,空皺出滿江的波紋。昨夜夢中,花落進悠悠江水,春要歸去了,你卻還不回家?;ㄒ呀?jīng)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霧,碣石,瀟湘,望不盡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幾個人能踏著月色歸來?落月?lián)u蕩著——愁人的情思滿江的樹。
八、內(nèi)容述評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人
11、細致地描繪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靜謐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發(fā)出對宇無窮、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對明月今宵、游子思婦卻天各一方的惋惜。詩中盡管不無人生苦短的傷感,然而讀來輕曼如煙,悠悠惆悵中還交織著歲生命的依戀,對青春的珍惜,對“人生代代無窮已”、得以與明月長久共存相伴的一絲欣慰;盡管也有夫婦別離的哀愁,但是寫來柔婉似水,綿綿相思中飽和著“借明月寄相思”的脈脈溫情,含蘊著對重逢的美好企盼。
從表層看,明月長圓而人情不圓,顯示了景物與人情的乖背;明月長在而人生不再,則展示了宇宙與人生的矛盾。但從深層看,“借明月寄相思”又顯示了人心與自然的和諧,而“人生代代無窮已”與“江月年年只相似”,則展示了生命與宇
12、宙的同一。作者對天人關(guān)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僅僅哀嘆生命短暫的窠(kē)臼,表現(xiàn)出對生命的熱愛和對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禮贊自然的同時禮贊生命。這既體現(xiàn)了詩人本身對生命意義的深切體認和對天人關(guān)系的深刻認識,也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哲學“天人一體同仁”的傳統(tǒng)精神。因而,聞一多先生稱贊此詩展現(xiàn)了“夐(xiòng)絕的宇宙意識,一個更深沉而寥寂的境界”。
《春江花月夜》采用樂府清商曲吳聲歌舊題。這首詩結(jié)合題目從月升寫到月落,交織著青春的美好和人生的離別之情。?
詩人把游子思婦的離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襯托離別之苦;又以江月與人生對比,顯示人生的短暫,而在短暫的人生里,那離愁就越發(fā)顯得濃郁。這
13、首詩固然帶著些許傷感和凄涼,但總的看來并不頹癈。它表現(xiàn)了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于青春年華的珍惜,以及對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當開闊的。?
九、賞析:
這首詩從月生寫到月落,把現(xiàn)實的情景和詩中人物的夢境結(jié)合在一起,寫得迷離恍惚,氣氛朦朧。詩的感情隨著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漸展開、變化,忽此忽彼,亦虛亦實,跳動著,斷續(xù)著。有時讓人覺得難以把握,但又覺得有深邃的東西在里邊,值得深入發(fā)掘。這就是人生的短暫,離別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麗。?
詩題中的五個字:春、江、花、月、夜,全都點到了,但又有重點,這就是「月」,其它四個字都是陪襯。詩人從月生開始,繼而寫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
14、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婦反復(fù)抒寫,最后以月落收結(jié)。有主有從,主從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構(gòu)成完整的詩歌意境。?
這首詩的景物描寫,采取多變的角度,敷以斑爛的色彩,很有藝術(shù)效果。同是寫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覺的月光,有妝鏡臺上的月光,有搗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變化!?
詩中景物的色彩,雖然統(tǒng)一在皎潔光亮上,但是因為襯托著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楓、玉戶、閑潭、落花、海霧、江樹,因此隨著景物出現(xiàn)變化,而取得了斑爛多彩的效果。?
分段釋析:?
開首這八句,由遠及近,由大及小,描繪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與大海相連。明
15、月就涌生于這無垠的大海之上,萬里的春江,無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繞著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鋪上雪珠一樣。月色如霜,所以霜飛也就無從察覺;洲上的白沙與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接下來八句:
詩人身處江天一色,毫無纖塵的純凈之境,不禁對空中這輪孤月發(fā)出奇想:究竟是誰最先在江畔看見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時候開始照著人呢?人生代代綿延無已,但江月卻年復(fù)一年沒有變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嗎?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絕的江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青楓」,暗用《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的典故。?
16、「浦」,河水分叉的地方?!毒鸥?河伯》有謂:「送美人兮南浦」,因此「浦」暗指分別之地。?
「明月樓」,指思婦的閨樓。曹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
詩人由江邊青楓浦上遠去的白云,想到扁舟離家的游子。?
?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這里寫思婦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別致,月光無處不在,玉戶簾上是月,搗衣砧上是月。那一輪可愛的明月總是照在她的妝鏡臺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婦見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搗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簾子
17、卷起來,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這惱人的月光「卷不去」,「拂還來」。那無邊的月光,籠罩著一切,鴻雁不停地長飛,仍然飛不出無邊的月光去,水底魚龍泛起陣陣波紋,思婦只好托月華來遙寄相思了。?
?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碣石」,山名,在渤海邊上?!笧t湘」,瀟、湘二水在湖南零陵縣合流后稱瀟湘?!疙偈癁t湘」,泛指地北天南。?
「搖情」,是說即將落下的月亮,搖動起滿樹象征著離人情意的光輝。?
最后這幾句寫落月,落花閑潭,春光將老,隱含思婦青春將逝。在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幾許游人能乘月而歸。此時明月西下,游子思婦的一腔離情伴隨月影灑在江邊的樹上。
十、歸納:參見課文提示
十一: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