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學(xué)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過小孤山大孤山》導(dǎo)學(xué)案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5-2016學(xué)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過小孤山大孤山》導(dǎo)學(xué)案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4頁珍藏版)》請?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過小孤山大孤山》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把握不同類型散文作品中藝術(shù)形象的特性,了解塑造藝術(shù)形象的手段;
2、培養(yǎng)品味散文語言的能力;
3、通過對古代散文的誦讀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
4、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shí)詞、虛詞和句式。
【教學(xué)重點(diǎn)】
1、把握不同類型散文作品中藝術(shù)形象的特性,了解塑造藝術(shù)形象的手段;
2、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shí)詞、虛詞和句式。
2、
問題一:翻譯蘇軾的詞《李思訓(xùn)畫<長江絕島圖>》
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絕猿鳥去,唯有喬木參天長??椭勰抢飦??棹歌中流聲抑揚(yáng)。沙平風(fēng)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峨峨兩煙鬟,曉鏡開新妝。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3、
問題二:詩人筆下的大孤小孤山有何特點(diǎn)?作者是如何塑造這一形象的?(討論分析,明確詩歌語言含蓄凝練)
問題三:翻譯下面的句子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
4、,羅絡(luò)其上,如寶裝屏風(fēng)。
(2)自數(shù)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擬,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tài)萬變,信造化之尤物。
(3)方立廟門,有俊鶻摶水禽,掠江東南去,甚可壯也。
5、
舟過磯,雖無風(fēng),亦浪涌,蓋以此得名也。
大孤狀類西梁,雖不可擬小姑之秀麗,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葦,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6、
(6)江水渾濁,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過夕乃可飲。
問題四:本文屬日記體游記,并且是由兩則日記組成。那么,這兩則日記分別記了些什么?
7、
問題五:理清作者行舟的線索
問題六:寫山川景物貴在形象鮮明,本文描繪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何特點(diǎn)?作者是如何突出這些形象的?請選取一個景點(diǎn),結(jié)合原文,試從手法、寫景角度等方面進(jìn)行分析。
(1)烽火磯:突兀(遠(yuǎn)望) 怪奇(嵌巖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 )(近觀)(歷史角度)
峭石:
8、 ,如寶裝屏風(fēng)。(比喻)
寫景方法: 。
彭浪磯:浪大(無風(fēng)亦浪涌)
小孤山:峭拔(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秀麗(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tài)萬變)
峭拔秀麗:
寫景方法: 。
問題七:本文為何屢次寫江流和船行?
9、
問題八:問:詩文傳說的引用、郡縣沿革和地形防戍等說明在文中有何作用?
問題九:本文傳達(dá)出作者怎樣的情感?試結(jié)合文本分析。
10、
《過小孤山大孤山》導(dǎo)學(xué)案答案
問題一答案:山色蔥蘢,煙水渺茫,巨細(xì)二孤,聳立江水中央。崖高險絕,猿鳥不度,喬木破空。有客舟從那里而來?槳聲流水間船歌抑揚(yáng)。沙灘平坦,微風(fēng)徐來,望客不見,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兩山如發(fā)髻屹立,正對江水之鏡,二美梳弄新妝。舟中商賈,切莫輕佻,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問題二答案:這是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大小孤山形象,下面我們來看看陸游在散文中又
11、是如何塑造大小孤山形象的。
問題三答案:又有一塊巨石,與烽火磯不相連。高峻雄偉地拔地而起,高約一百多尺,有紅藤綠蔓蒙絡(luò)在它上面,象寶石鑲嵌的屏風(fēng)。
從幾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綠的山峰高高聳立著,直插云霄,已經(jīng)不是別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麗,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態(tài)變化萬千,確實(shí)是自然界風(fēng)景最優(yōu)美的地方。
剛到廟門口站著,有一只健美的老鷹正在追逐水鳥,掠過江面東南方向飛去,非常壯觀。
答案:船過澎浪磯,即使無風(fēng),浪也很大,澎浪磯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大孤山的樣子象西梁山,雖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樣秀麗,但是小孤山的旁邊,很有幾塊沙洲和初生的蘆葦;大孤山的四周卻是茫茫無際的江水,遠(yuǎn)望
12、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樣,也是一種奇觀呀!
(這一段)長江的水很渾濁,每逢要汲用江水時,都需用杏仁來澄清,過一個晚上才能喝。
問題四答案:第二部分記敘了八月二日過大孤山的所見所聞。
問題五答案:本文屬日記體山水游記類散文,根據(jù)時間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記敘了八月一日過烽火磯(峭石)、彭浪磯,小孤山的所見所聞,由1-2段組成
過烽火磯→過彭浪磯、小孤山→遂行泛彭蠡口→始見廬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羅絡(luò)其上)
運(yùn)用色彩詞、點(diǎn)面結(jié)合,比喻修辭、精筆描摹
彭浪磯:
峭拔秀麗:(不可與小孤比,非它山可擬)“祠宇”雖“極于荒殘”但若“稍加裝飾”則會“高出
13、金山上矣”(對比)
由遠(yuǎn)及近、對比、不同角度的描摹。
答案:以游蹤(移步換景)為線索,文中多次寫到江流與船行,為分散的景點(diǎn)貫以線索
,組成一幅完整優(yōu)美的長江山水圖。
5、問:
答案:豐富了作品的內(nèi)容,使寫景記游更具有思想深度,充滿歷史的積淀。詩文傳說增添了神話的氛圍,更顯空靈雅致與所描繪的勝景相互映襯,更為引人入勝。
問題六答案:運(yùn)用對比手法。將金山、焦山、落星山這些天下名山與小孤山對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麗這一特點(diǎn);又用它山與小孤山對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這一特點(diǎn);用山上有樓觀亭榭的金山與小孤山廟宇的荒涼、殘破對比,襯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廟宇的荒涼、殘破,問題七答案:更是為了說明小孤山若是以“樓觀亭榭”稍加裝飾,則會“高出金山上矣”。)
問題八答案:大孤山:望之如浮水面(雖不可擬小孤之秀麗,然……如浮水面)(對比、想象描?。?
江水清濁分明(對比)
分析:先用西梁山類比,使人通過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狀,然后與小孤山相對比,從而突出各自的特色。)
問題九答案:流連自然山水的愉悅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同時也流露出了他意在抗金收復(fù)中原的情思。